查看原文
其他

24史食货志:古希腊因白银贬值而衰落、公民死绝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3-01-30


读书也好,搞研究也罢,必须在拥有一颗平常心,以正常的大脑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得,有所成。

如果一个人以宗教虔诚的心去读书,读书越多,必然残废程度越重。

如果一个人以宗教虔诚的心去搞研究,研究越多,必然害人害己程度越重。

某些人,就是以宗教虔诚的心,去研究“古希腊文明”的,结果,搞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荒唐结论。

比如吧,在他们的笔下,在巴掌大的“古希腊”地盘上,有着成百上千的“城邦”。这些个城邦,一个个既富裕,有强大,精神超级文明,科技超级发达。

那么,这些个城邦,面积有多大呢?



据某百科:所有希腊城邦都是小国。处于鼎盛时期的斯巴达是当时希腊首屈一指的大国,也只拥有约8400平方公里土地。雅典的面积约2550平方公里,阿尔戈斯约1400平方公里。面积约8260平方公里的克里特岛上有近百个城邦,面积约1650平方公里的位于中部希腊的福基斯地区有22个城邦。

克里特岛上的城邦,平均每个城邦80平方公里!

福基斯地区的城邦,平均每个城邦75平方公里。

我的个神啊!

古希腊的超级大国,斯巴达8400平方公里、雅典2550平方公里、阿尔戈斯1400平方公里。三个加起来,才12350平方公里。

知道古代中国的情况吗?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安徽省,有一个滁州市。说到滁州,大家必然会想到欧阳修。对,就是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的那个地方。



滁州市下辖2个区、4个县、2个县级市,面积1.33万平方公里,人口404.4万。

对,古希腊的斯巴达、雅典、阿尔戈斯等三个城邦的面积加起来,比滁州市的面积,还要小1000平方公里。


那么,欧阳修当“郡守”时,这里有多少人口呢?

据《元丰九域志》,滁州下设三县:

“户,主一万六千七百九十,客一万七千六十八”。

宋朝元丰年间,滁州总共33858户人家。按户均5口人计,约169290人。这次人口统计的时间,与欧阳修在这里当领导时间很接近,因此,欧阳修治下的百姓,大致上就这么多。

唐代、宋代的滁州,在汉朝时,只是一个县,是隶属于九江郡的全椒县。

《汉书•地理志》:

“九江郡,……户十五万五十二,口七十八万五百二十五。有陂官、湖官。县十五……”

西汉时,九江郡下辖15个县,共15万户人家、78万余人,平均每个县1万户人家、5.2万人。

滁州市,地理条件不用说,看看下面的地图就知道,好得很;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气候条件,也是好得很。毫无疑问,滁州,属于鱼米之乡的好地方

在国泰民安的西汉时期,滁州这个地方,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足1户人家!


鱼米之乡滁州市的地形地貌

希腊半岛:地无三尺平


那么,在地无三尺平、气候条件恶劣的希腊半岛上,古希腊的斯巴达、雅典、阿尔戈斯等三个城邦的总人口,即便是最不要脸的估算,撑破天,不会超过5万人,对不?

如果这三个城邦有5万人口,那么,至少80%的粮食,需要靠进口来解决,对不?

如果这三个城邦有5万人口,按照面积来分配,那么:

斯巴达:5万×8400÷12350﹦3.4万人

雅典:5万×2550÷12350﹦1万人

阿尔戈斯:5万×1400÷12350﹦0.6万人

经过最不要脸的估算,雅典城邦最多1万人!

继续最不要脸地推测,古希腊那些面积不足80平方公里的“城邦”,大约80户人家。

不足80户人家,也是一个“城邦”?看到这样的“文明”,我真要恶心死了!

继续往下看。

地无三尺平、地中海气候的希腊半岛,粮食一定严重短缺

某些人要开始吹“古希腊的商业文明”了。是的,既然要在这里玩“古希腊文明”,那就必须去外地买粮食。

我曾经说过,事实上,希腊半岛周边,压根儿就没有足够的粮食产出,来满足希腊人的粮食需求。(参阅原创 再次求教徐松岩:雅典帝国是神仙国度吗?)

现在,我们假设,希腊半岛周边,有的是粮食等着希腊人去买。那么,希腊人有那么多钱吗?

专家们胡吹,说古希腊向周边地区大量出口葡萄酒、橄榄油,这100%是昏话。如果把这些东西送到中国的长安、洛阳来卖,也许有销路。在大量出产葡萄、橄榄地中海沿岸,兜售葡萄酒、橄榄油,无异于送椰子到海南岛叫卖,属于智商为负数的表现。

专家们又胡吹,希腊人向周边大量出口陶罐。且不说这是不是昏话,即便是真的,一船陶罐,绝对换不回一船粮食。靠这不能再低端的玩意,绝对是养不活全体希腊人的。

于是,专家们想出了一个绝招:在希腊半岛,有很大很大的银矿,雅典因为搞出了一个银矿,于是富起来了。

专家们的这个绝招,实属“何不食肉糜”的智商。

我们再看看《汉书•食货志》:

“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太公退,又行之于齐。至管仲相桓公,通轻重之权,曰: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人君不理,则畜贾游于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矣。故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者,利有所并也。计本量委则足矣,然而民有饥饿者,谷有所臧也。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即准平。守准平,使万室之邑必有万钟之臧,臧繦千万;千室之邑必有千钟之臧,臧繦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耘,耒耜器械,种饷粮食,必取澹焉。故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桓公遂用区区之齐合诸侯,显伯名。……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鋊。”

这段话,既讲述了中国的货币史,也叙述了中国古代高大上的货币理论。大意是: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就有成熟的货币了。到了周朝,姜太公建立了严密的货币制度。春秋时期,管子通过研究发现,市场上钱太多了,粮价就会暴涨;钱太少了,粮价就会暴跌,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都不利于发展经济,会令投机行为盛行,导致国家经济混乱。因此,他在治理齐国时,通过建立鼓励和保护实业、稳定市场和保护百姓利益的货币发行、市场调控制度,使齐国迅速富强起来。到了汉朝,通过不断实践和理论总结,终于建立了国家掌控货币发行权、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的制度。

这段话,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也是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一再强调的道理:货币,饥不能食、寒不能衣。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实业,没有足够的粮食、布匹产出,货币再多也是扯淡。

古希腊的城邦,就捧着成堆银子,靠买粮食过日子?

这个神奇的故事,在我的《原创 西欧“崛起”的“第一桶金”:哥伦布交换》中也出现过。欧洲海盗在美洲大陆抢到了大批银子,搬回欧洲后,结果是:欧洲物价飞涨,白银成了垃圾。后来,送到中国来,才换回了有用的东西。时间一长,在中国的银价也持续下跌。

雅典年复一年地给粮食产地送去海量的银子,银子是否也出现持续贬值啊?

雅典,发现了银矿,于是,可以通过到外地买粮食,来大搞“古希腊文明”。

斯巴达呢?是否也发现了很大很大的银矿,通过到外地买粮食,来搞“古希腊文明”?

那么,其它N多个古希腊城邦,是否都发现了银矿,通过到外地买粮食,来搞“古希腊文明”?

克里特岛的近百个城邦、福基斯地区的22个城邦,各自都有自己的银矿,都是通过到外地买粮食,来搞“古希腊文明”吗?

完全处于内陆、没有出海口的“城邦”,在往海边运送银子、从海边往内陆运送粮食的时候,是否一再被打劫?是否有城邦因为长期买不回粮食,公民们全饿死了?

就此,我提出两个问题,请教古希腊史专家:

第一,在古希腊,每个70、80平方公里的城邦的土地上,都有银矿、金矿、钻石矿?真的是这样吗?在古希腊时期,希腊大地上,每个角落都有银矿、金矿、钻石矿?真的是这样吗?

第二,整个希腊半岛天天都在热火朝天的挖银子,持续挖了几百年,那么,在地中海沿岸,是否银价大跌?是否每100年贬值一半?面对银价持续走低,古希腊文明采取了什么对策?是否因为白银的持续贬值,直接导致古希腊文明的衰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