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和景教文献证明:基督教诞生于唐代以后
唐代初期,西域的景教进入中国境内传播。在唐代,景教原名“经教”。据《唐会要》,唐太宗的圣旨中,称之为“经教”:
“贞观十二年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
景教经典《序听迷诗所经》也是如此:
“其人见如此,亦为不信经教”。
不知何时改称景教。大约在元明之交,景教在中国消失。
400年前的明末,在陕西发现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基督徒李之藻、徐光启一看到碑上的十字图案,便称为“十字架”。
到了民国时期,几位基督徒的“民国大师”,更是洋洋洒洒,不惜颠倒黑白,宣称景教是基督教的某一派。
如今,景教就是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几乎成了铁板钉钉的定论了。
如此不靠谱的“学术成果”,是建立在一个荒唐的假设之上的:现行的“西方历史”和基督教历史,都是绝对可靠的。
事实绝非如此。
一、基督教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吗?
按现行说法,古罗马的屋大维时期,耶稣出生在伯利恒,后世把耶稣的诞生年定为公历的纪元,而耶稣的诞辰日今称为“圣诞节”。
按现行说法,在耶路撒冷,耶稣被逮捕,罗马帝国的总督下令,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事儿,在古罗马史学家塔西陀《编年史》也提到了:“那个使他们有基督徒称号的人----基督,已在提庇留时期,为巡抚所杀。”
围绕耶稣的出生、死亡,与罗马帝国的皇帝和大小官员相关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
非常遗憾的是,根据中国史书,在《原创 真的有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国的罗马帝国吗?》中,我曾经说过,自汉朝到唐朝,中国政府派出的使臣,走遍了当今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广大地区,探访了安息、条支、波斯等国家的大小城邑,压根儿就没有见过、没听说过“希腊化”的塞琉古王国、罗马帝国。
毫无疑问,与基督教“起源”相关的什么罗马帝国的犹太省、总督、大小官吏,纯属子虚乌有的天方夜谭。
二、耶稣是何时、何地的人?
关于耶稣的出生、死亡,在景教文献中,都有所记载。
关于耶稣的出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
又,《序听迷诗所经》:
“天尊当使凉风向一童女,名为末艳,凉风即入末艳腹内。……末艳怀后产一男,名为移鼠。父是向凉风。有无知众生即道,若向风怀任生产。但有世间下,圣上放敕一纸去处,一切众生甘伏据。此天尊在于天上,普署天地,当产移鼠。迷师诃所在世间,居见明果:在于天地,辛星居知在于天上,星大如车轮,明净所,天尊处,一尔前后,生于拂林园乌梨师敛城中。”
关于耶稣的死亡,《一神论》:
“(弥师诃)为此自向拂林……执法上悬高,于彼时节,所以与命,地动山崩,……石忽不他所以,拂林向石国伊大城里,声处破碎……”
可知,耶稣生于拂林,死于拂林。
那么,耶稣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呢?
景教文献一再强调拂林、波斯,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致的推测。
据中国历史文献,汉朝时,统治西亚大部,疆域西达地中海的国家,是安息。之后,波斯接收了安息的地盘。
根据《魏略》可知,三国时,安息尚在,波斯未兴。波斯的兴起、安息的衰亡,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即公元400年之后。
《魏书》:
“先是,朝廷遣使者韩羊皮使波斯,波斯王遣使献驯象及珍物。”(《于阗传》)
“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神龟中,其国遣使上书贡物,云:"大国天子,天之所生,愿日出处常为汉中天子。波斯国王居和多千万敬拜。"朝廷嘉纳之。自此每使朝献。”(《波斯传》)
在《魏书》中,安息国沦落为蕞尔小国,即后来的“安国”了:
“安息国,在葱领西都蔚搜城。北与康居,西与波斯相接,在大月氏西北,去代二万一千五百里。”(《安息传》)
南北朝之后,西亚地区,成了波斯的天下。
耶稣诞生于拂林,而拂林作为一个国家,正式出现于中国史册,似在《隋书》,如:
“波斯国,都达曷水之西苏蔺城,即条支之故地也。……西去海数百里,东去穆国四千余里,西北去拂菻四千五百里,……”(《波斯传》)
“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裴矩传》)
《隋书》为唐初魏征主持编撰,可知拂林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北朝晚期。
有趣的是,在《唐会要》、两《唐书》中,均将拂林、大秦混为一谈,但是,地理位置均与《隋书》所载以致:在波斯的西北。(另文专述)
按史书记载,隋唐以前的大秦,位于今埃及和红海两岸的广大地区;隋唐以后的大秦与拂林为同一地区,在波斯西北,大致在今黑海西部地区。
由此,关于耶稣生活的年代和地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如果大秦作为耶稣的出生地,那么,耶稣生活的年代,一定在公元400年以后。
2、如果拂林作为耶稣的出生地,那么,耶稣生活的年代,一定在公元550年以后。
3、耶稣不可能出生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以色列)一带,而是:要么出生于今埃及地区,要么出生于今黑海西部地区,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三、唐代时,“基督教”尚未诞生
根据景教文献,可以证明,直到唐代中晚期以前,仍不存在“基督教”。因为,连十字架是个什么东西、耶稣是怎么死的,都没有统一的说法。
如果硬要说这时候已经有了一个“聂斯托利派”,那必然是荒唐的、凭空杜撰的。
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上的十字图案
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经幢,中间为十字图,左右两幅为道教飞仙
1、十字,与十字架毫不相干
景教的“十字”,与基督教的杀人刑具十字架风马牛不相及。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判十字以定四方,……印持十字,融四以合无。”
元代《至顺镇江志·大兴国寺碑文》:
“十字者取像人身,揭于屋,绘于殿,冠于首,佩于胸,四方、上下,以是为准”。
可见,景教的十字,是阿罗诃为人类指明天地、四方的“工具”。
分清了四方,于是有了“四天下”。
《一神论》:
“但四天下,长令念善,愿成好者,一是也。四天下思恶,迷惑众人,是堕恶道者,恶魔也。”
在景教的十字正中,均有或圆或方的图案。据此分析,大体是:以阿罗诃中心,分别天地东南西北。所以,十字高度神圣。
事实上,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出土的景教器物上的十字,统统不是“十字架”。
2、耶稣不是被钉死在十字架,而是绑在木头上
《马太福音》说:“他们既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他的衣服。……当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
但是,在景教经典中,并非如此。
《序听迷诗所经》:
“其日,将弥师诃木上缚著五时,是六日斋,平明缚著,及到日西,四方暗黑,地战山崩,世间所有墓门并开,所有死人并悉得活。”
《一神论》:
“(弥师诃)为此自向拂林……执法上悬高,于彼时节,所以与命,地动山崩,……石忽不他所以,拂林向石国伊大城里,声处破碎……”
耶稣不是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是被高高地绑在木头上面的。
毫无疑问,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这样血腥的故事,是后来演绎出来的。
四、唐代朝廷为什么青睐景教?
景教一进入中国,就受到唐太宗的表扬。《唐会要》:
“贞观十二年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详其教旨,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廿一人。”
在唐太宗君臣看来,景教教义与道教时基本一致的。
更有意思的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宗周德丧,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
景教徒宣称:景教乃“老子化胡”的结果,如今不过是回归故土。
唐代以道教为国教。景教,既然是老子化胡而诞生的宗教,唐朝廷当然要高度重视,事实也确实如此,用今天的话来说,朝廷给钱、给政策、给待遇,积极扶持景教。
1、天地不是耶和华创造,而是中国风味
与《旧约全书》的“创世纪”完全不同,景教经典中的创世,没有耶和华造天地,没有亚当、夏娃,而是地道的中国风味,以天地人三才归一为三一。
《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
“真主无元,湛寂常然,权舆匠化,起地立天,分身出代,救度无边。日升暗灭,咸证真玄。……道惟广兮惟密,强名言兮三一。”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无上诸天深敬叹,大地重念普安和。人元真性蒙依止,三才慈父阿罗訶。”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
“时景通法王端严进念, 上观空皇, 亲承印旨,…… 即宣玄化匠帝真常旨:无元, 无言,无道, 无缘, 妙有非有, 湛寂常然。吾闻太阿罗诃开无开异, 生无心浼, 藏化自然, 浑元发无发, 无性, 无动。灵虚空置, 因缘机轴, 自然著为象本, 因缘配为感乘, 剖判参罗,三生七位, 浼诸名数, 无力任持, 各使相成, 教了, 返元真体。夫为匠无作, 以为应旨顺成,不待而变, 合无成有, 破有成无, 诸所造化, 靡不依由, 故号玄化匠帝、无觉空皇。隐现生灵,感之善应; 异哉灵嗣, 虔仰造化。迷本匠王, 未晓阿罗何功无所衒, 施无所仁, 包浩察微,育众如一。”
显然,基督教的“创世纪”,统统是后来才演绎出来的。
2、景教中的撒旦,是“智慧”
这个世界本来好好的,又为什么会乱糟糟的呢?都是智慧惹的祸!
如何才能变好呢?绝圣弃智!
《道德经》:
“大道废,有人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原来,景教中的撒旦,也是“智慧”!我们不妨再比较一下。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浑然之性,虚而不盈;素荡之心,本无希嗜。洎乎娑殚施妄,钿饰纯精。间平大于此是之中,隙冥同于彼非之内,是以三百六十五种,肩随结辙竞织法罗:或指物以托宗,或空有以论二,或祷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矫人。智虑营营,思情役役,茫然无得,煎迫转烧;积昧亡途,久迷休复。”
《志玄安乐经》:
“一尊弥施诃,曰:‘妙哉斯问!妙哉斯问!汝当审听,与汝重宣,但於无中,能生有体;若於有中,终无安乐。……但当安心静住,常习我宗,不安求乐,安乐自至,是故无中,能生有法。’……四种胜法。云何四种:一者,无欲, ……二者,无为, ……三者,无德, ……四者,无证,……”
3、大谈福报
《易经》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景教采用得很到位,《志玄安乐经》:
“弥施诃又告岑稳僧伽,及诸大众,曰:‘……岑稳僧伽!此经如是,能令见在,及以未来,有善心者,见安乐道,则为凡圣,诸法本根,若使复有,人於此经文,闻说欢喜亲近,供养读诵受持,当知其人及祖乃父,非一代二代,与善结缘,必於过去,积代善根,於我教门,能生恭教,因兹获佑,故怀愿乐。譬如春雨,霑洒一切,有根之物,悉生苗牙,若无根者,终不滋长。岑稳僧伽!汝等如是,能於我所,求问胜法,是汝等数代,父祖亲姻戚善, 尤多转及於汝’。”
包括佛家说有六道轮回,景教统统采信。
《序听迷诗所经》:
“天尊常在静度快乐之处,果报无处不到。……人身到大,亦合众生等思量,所在人身命器息,总是天尊使其然。众生皆有流转,关身住在地洛。……善有善福,恶有恶缘。……人常作恶,及教他人恶,此人不受天尊教,突堕恶道,命属阎罗王。……众生若怕天尊,亦合怕惧圣上。圣上前身福私。……不多此三事:一种,先事天尊;第二,事圣上;第三,事父母。为此普天在地并是父母行。据此,圣上皆是神生。今世虽有父母见存,众生有智计合怕天尊及圣上,并怕父母。好受天尊法教,不合破戒。”
《一神论》:
“魂魄神识是五荫所作,亦悉见,亦悉闻,亦言语,亦动。……胎中不住,所以知在先母胎中生。……为如此,生能修善种果报,彼天下须者,皆得在此天下种于后去。”
五、大量吸纳佛教因素
不仅借用大量的佛教概念,甚至连耶和华(阿罗诃)也来自于佛之梵语阿罗诃(应供,应于人天之供养)。关于世界的构成,也是如此。
《一神论》:
“以此故,知一切万物,并是一神所作。可见者不可见者,并是一神所造。……无天梁柱,天得独立。……人见在天地安置处,人亦无安置处,因此道是无安置处,安置为是水上安置。水何处安置?风上安置。……由是神力,天地不败。……有可见,则是天下从四色物作,地、水、火、风,神力作。……魂魄神识是五荫所作,亦悉见,亦悉闻,亦言语,亦动。”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自西域征调军队平叛。《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提到的景教僧人伊斯,便是奉命而来并立功:“始效节于丹庭,乃荣名于王帐。”可见直到此时,景教的教义依然如此。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1、直到唐朝时,基督教远未成形,尚处于大量学习中华智慧和借鉴各方宗教教义的阶段。
2、可以肯定,基督教正式成为拥有成熟教义的宗教,一定是在唐朝以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