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用乌七八糟的洋概念,来解读高贵的中华史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0-08-19
来自专辑
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代史

按,近期发了几篇文章后,不断地有一些网友来留言。针对某些留言,重发此文,算是对网友们有关留言的答复。仅希望大家能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历史文化。


一、“阿尔泰语”是汉语的支系吗?

     前些时,读过一篇惊世奇文,说是某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发现并论证了“吴语原来是汉化的阿尔泰语”。文章举出不少例证,比如,“在表示“全部”意思的时候,苏州话中的“夯波浪当”竟然和蒙古语中的发音几乎可以说一模一样”。(把世界语言划分为若干“语系”,是洋大人的“成果”。所谓阿尔泰语系,别译为阿勒泰语系,据说主要有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通古斯语族三个分支,主要使用民族为蒙古族、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锡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土耳其人、土克曼人,等。日语,在句法上接近阿尔泰语系;至于朝鲜语,有人认为属于阿尔泰语系,有人认为和日语共属于一个新语系。)

   其实,这毫不新鲜。好几十年前,岑先生便从广东方言中发现了大量的“突厥语”的痕迹。
  由此,忽然想起,在我的家乡湖北江汉平原,“夯波浪当”,也是“全部”的意思。诸如此类的,还真不少。难道,我说了几十年的家乡话,也是突厥语?
  网友“南海晨曦”说:“岭南粤语说全部也是hangbolang的发音”。
  网友“小旭不空”说:“我不是学语言学的,但接触过一点。在我家湖南湘西西南官话中,火车上也说火车高头。我有朋友是潮州的,她说韩语一些词语发音意义与潮州话一模一样。”

    网友“u_109164935”说:“绍兴地区方言真的好像很多词语发音相同的。包括跟日语,韩语,其他语种不了解,所以无法评论。而且方言里面保存了大量的文言文文法和语音,如果研究汉语的,懂点方言真的很方便。”
    网友“中国写客”说:“英语的石头和汉语的石头也是读音一样哦”。
    网友“寡人交友不慎”说:“英文的sir和中国的士发音一个样呢!”
  这若干资料一结合,似乎完全可以得出更大的发现:汉语语系根本不存在。
  如此研究问题的思路,早该进入垃圾堆了!
  难道洋人的“学术成果”就是圣旨?长了脑袋的人,为什么不能反向思维呢?比如,是否真的存在一个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这种分法是否科学?既然二者如此相近,那么,阿尔泰语系是否就是汉语的分支?或者说,二者原本是一家?
  近些年,有些人学了一点“洋学问”,会说出几个“洋概念”,便以为宇宙绝学,来胡乱解读中华历史文化。

    中国可不是几百年前还是臭气熏天、文盲遍地的欧洲。五六百年前,欧洲无历史记载。无论是谁,随意创造800个洋概念,胡乱解读欧洲历史,不仅无法反驳,而且可以一夜成名。

    但是,早在二三千年前,中国便诞生了精确到年、月、日,甚至时辰的编年史。中国大地上的发生的任何一件大点的事情,在老祖宗留下的史书上,都可以找到确切的记载

    事实上,“吴语原来是汉化的阿尔泰语”的证据越多越全,反倒是越能证明我国古代典籍的记载真实可靠。
  关于朝鲜和日本。

   《史记·朝鲜列传》曰: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

    《汉书·地理志》曰:

    “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可贵哉,仁贤之化也!……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这就是说,起初,朝鲜人是商朝王室后裔,后来这里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属地。今天,朝鲜半岛上的名门望族,其姓氏和血缘,无不来自于中原。至于日本,则是朝鲜的化地,且有众多日人以徐福为祖宗。朝鲜、日本与中华关系之密切,无需多说。
  千百年来,在广袤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直至中亚地区,始终十分热闹,你刚唱罢我登场,先后诞生过匈奴、柔然、鲜卑、蠕蠕、突厥、契丹以及后来的蒙古等若干个领袖型部落。什么“阿尔泰”之类的地名,都在他们的地盘之内。
  关于匈奴

    亲眼见过匈奴人的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曰: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这就是说,匈奴是夏朝王室后裔,正宗的炎黄子孙。亲眼见过匈奴的班固在《汉书》不仅重申了此论,而且说匈奴也承认这一点。
  关于突厥

    亲眼见过突厥人的令狐德棻在《周书·突厥传》曰:

   “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

    这是说,突厥原本是匈奴下属的一个部落。至于蒙古,在匈奴、突厥时期,也是下属部落之一。
  其实,无论是匈奴、突厥,还是后来的蒙古,都只是当时的主人,其下属皆为众多的部落。因其较长时间的领袖地位,在语言、文化上,发挥着推广与普及的作用。根据二十四史的描述,远不止是语言,而且,宗教和风俗习惯,从匈奴到蒙古也是一脉相承的。
  某些人局限于“阿尔泰语系”与汉语的对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从匈奴一直延续下来的萨满教,其祭天地日月,敬山川鬼神的本质,与中华文化也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周书·突厥传》曰:

    “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每岁率诸贵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

    比较一下萨满教的仪式与中华传统的傩戏,必然更是有趣。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领袖型部落,都是起家于蒙古高原,然后一路向西扩张。典型如匈奴、突厥、蒙古,一直打到欧洲,最后在欧洲安营扎寨,称孤道寡。他们扩张的过程,就是一个播种机般的语言文化传播推广的过程。其实,在他们向西行进途中,还不知驱赶了多少“阿尔泰语系”的游牧大军闯入欧洲呢。谁敢说当今欧洲语言中没有匈奴语、突厥语、蒙古语的痕迹?从主流上来说,到底是谁在影响谁,不言而喻。
  岑仲勉先生谈到,从中国到伊朗,直到英国,都有一个古老的“桃花女”故事。在中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直追溯到了周公。直到唐宋时期,英伦三岛还是蛮荒之地,请问,这到底是英国影响了中国,还是中国文化传到了英国?我想,大致可以推断的是,匈奴统治日耳曼地区,日耳曼人跑到了英伦三岛,这个故事也就在英国扎下了根。众所周知,英国王室成员,只要不是杂种,都流着匈奴、蒙古人的血液。
  继续说主题。
  前面说到,匈奴人就是夏朝人的后裔。

    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说:

    “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在《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又说: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夏朝王室的始祖大禹,就安葬在浙江绍兴。担负守陵任务的大禹后人,至今仍定居于大禹陵旁。(见《不改姓不迁居世代守陵4000年探访大禹守陵人》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gc/200206211178.htm)众所周知,后来越国灭吴国,而吴国首都就是苏州。据史料记载,越国灭亡后,其后人四散,其中主体南迁福建、广东。

    《汉书.地理志》甚为简要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姑引于下:

    “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云,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后二十世,至句践称王,与吴王阖庐战,败之隽李。夫差立,句践乘胜复伐吴。吴大破之,栖会稽,臣服请平。后用范蠡、大夫种计,遂伐灭吴,兼并其地。度淮与齐、晋诸侯会,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使赐命为伯,诸侯毕贺。后五世为楚所灭,子孙分散,君服于楚。后十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兴,复立摇为越王。是时,秦南海尉赵佗亦自王,传国至武帝时,尽灭以为郡云。”

  这就是说,位于浙江的越国人,和匈奴人是同一祖先,都是大禹的后人。

  江浙地区的方言与什么“阿尔泰语系”相近,奇怪吗?
  越接近,就越对啊!越接近,越证明我国史籍记载准确啊!越接近,越证明什么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 的“学术成果”纯属扯淡啊!越接近,越证明操“阿尔泰语系”的居民,与中原居民确实是一家人啊!越接近,就越提醒操“阿尔泰语系”的居民,应该到绍兴祭祖啊!
  夏朝,是华夏第一个朝代。夏朝的语言,自然是最早的汉语。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十里不同音。炎黄子孙的共同语言,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变化,今天形成了若干方言。其实,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英语、法语、德语、俄语,都有多种方言。
  说白了,讲西洋专家定名的“阿尔泰语”的人,都是炎黄子孙。

    有些人,一旦精神上成为洋人奴才,便想方设法论证自己原本就是洋人的儿子。于是,他们打着灯笼在中华大地上搜寻,凡是与外面有点相似的东西,就兴高采烈地宣称这是外来的。

    硬要证明老子是儿子、儿子是老子,这样的发明创造,只有胡适的徒子徒孙才干得出来。


 二、古代中国曾经亡国吗? 

     中国历史上,先后经历了秦、汉、三国、西晋、南北朝(含东晋)、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几个时期。

    不少人对于南北朝、宋(辽、金、西夏)、元、清等几个时期耿耿于怀,甚至以为元、清乃中华亡国的“非华夏”时期。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只要我们平心静气研读历史,了解真相,也就释然了。
    前面说过,司马迁、班固一致认为,匈奴人乃夏朝王室之后。不仅如此,而且,在古代,整个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的游牧渔猎农耕者,包括曾经在中原建立强大政权的鲜卑、契丹、女真(满人)、党项、蒙古等,包括朝鲜半岛居民,皆为炎黄子孙。

    1、鲜卑人

    鲜卑人在中原建立过强大的北魏政权;北魏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一时期,便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
   关于鲜卑,《魏书》曰: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即:鲜卑乃黄帝子孙。

    2、金人、满人

    再说满清。《清史稿》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国号曰金。”

    努尔哈赤也自认为曾建立金国的女真人之后。
    建立金国的,又是什么人呢?答案是:高丽人。据《金史》:

    “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余矣。”
    高丽人即朝鲜人。所谓高丽人,从先秦典籍、《史记》开始,历代文献记载详明。比如《宋史》:

    “高丽,本曰高句骊。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

    从夏朝开始,高丽即为中华属地,一直是炎黄子孙生息繁衍之地。直到甲午战争之前,朝鲜一直是中华属国。朝鲜半岛的世家大族,无不源自中原。
    关于金国,最靠谱的应该是宋朝人的记载。
    金国王室自立的功德碑上,明确指出祖宗是高丽人。宋朝文惟简《虏庭事实》:

    “女真部族,种类不同。……惟完颜一姓,则有异焉。盖其远祖,因避罪自高丽而至。女真后立《神功圣德碑》于燕城之西。参知政事韩昉作文,翰林承旨宇文虚中书,翰林待制吴激篆额。其碑自序出于高丽云。”
    当然,建立金国的“女真部族”是由多个部落组成。女真贵族,一直是大唐朝廷命官;“女真部族”属于朝廷的子民。宋朝洪皓《松漠记闻》:

    “女真,即古肃真国也,东汉谓之挹娄,元魏谓之勿吉,隋唐谓之靺鞨。……开元中,其酋来朝,拜为勃利州刺史,遂置黑水府,以部长为都督刺史。朝廷为置长史监之,赐府都督姓李氏。讫唐世朝献不绝。五代时,始称女真。”

   3、契丹人、蒙古人

    再说创建辽国的契丹人、创立元朝的蒙古人。
   《北史》:

    “奚,本曰库莫奚,其先东部胡宇文之别种也。……契丹国,在库莫奚东,与库莫奚异种同类。…...室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阳六千里。室或为失,盖契丹之类,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失韦。”

    这是说,库莫奚即奚人、契丹人、室韦人,三者同源。
    关于奚人,唐杜佑《通典》:

    “库莫奚,……其先,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也。”其中所谓“东部鲜卑宇文”,即《魏书》之“匈奴宇文部”,《魏书》:“宇文福,河南洛阳人。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世为拥部大人。”

     这是说,奚人,本为鲜卑宇文部,即南匈奴贵族。
    《通典》:

    “契丹之先与库莫奚异种而同类。”

     契丹与奚人同源。
    《新唐书》:

    “契丹,本东胡种,……室韦,契丹别种。”

     契丹与室韦同种。
    契丹人即辽国创立者;室韦,又称蒙兀室韦,即后来的蒙古人的主体。
    可见,辽国、元朝均属炎黄子孙创建的政权。

   4、党项人

    至于创建西夏的党项人,《通典》:

    “西羌本出三苗,盖姜姓也。”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
    何为“三苗”、“ 姜姓”?《史记正义》:

    “虞有三苗,……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三苗,乃炎帝后人。
   党项人属于羌人的一支,地道的炎黄子孙。其首领因有功于唐朝,不仅加官进爵,且赐姓李,凭借这一资产才割据一方建立国家。

   5、华夷之辨的核心是文化

        目前的“民族”学说是十分有问题的,很大程度上是无事生非。建议某些人赶紧到美国推销民族学说,让美国立即实施全民民族甄别。在美国试用一百年之后,再考虑是否引进到中国。
    其实,华夷之辨,不在血统,在于文化。孔子从不认为夷狄是愚昧野蛮的代名词,而且还有定居九夷的想法。《论语》:“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诸候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中国则中国之。
    唐太宗被夷狄公推为“天可汗”。契丹、女真、党项本是大唐子民,其贵族多被唐朝廷封官加爵,甚至当上驸马爷。晚唐天下大乱,贵族们趁机割据一方。
    他们建立的政权几乎是唐代的复制品。比如,辽、金两国的礼乐制度,与唐宋基本一致。他们一样大办学校,大兴儒学,科举取士,琴棋书画流布于宫廷民间。据宋人叶隆礼《辽志》之“岁时杂记”,辽国节日为正旦(正月初一)、立春、人日、中和、上巳、佛诞日、端午、朝节(夏至日)、三伏、中元、中秋、重九等,与唐代中原无异,
至少比当今国人正宗得多
    如果我们摒弃所谓“民族”概念,来分析宋朝与辽、金、西夏、元之间的战争,就是典型的内战,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三国时的战争性质差不多。
    清朝也是如此。努尔哈赤及其先人,原本是大明的官吏。清朝取代明朝,是典型的地方豪强崛起,最终取而代之,改朝换代。

   
南北朝时期也好,宋朝与辽、金、元对峙时也罢,南北双方都自称是中华正统。南北双方的官员文人见面聚会,斗才学争胜负、比诗赋论文明,诸如此类的逸闻趣事不胜枚举。
    因此,以这些时期内战中谁强谁弱,来论证中华文明短长,或者中华军事上的盛衰毫无意义。比如,因为宋朝打不过辽、金、元,便说中华文明不行,是十分荒唐的。
    用当今创造的所谓“民族理论”,来解读古代史,甚至给古人确定“民族”,欺负古人不能开口辩解,则是不道德的。

三、英国人是千年亡国奴吗?

     一些网友,受那些严重缺乏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洋学问的毒害实在太深。
    许多的洋学问,最害怕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如果用洋学问来解读洋人历史和社会,情况真的是糟透了。

   比如,我们可以轻松得出结论:英国人是千年亡国奴,至今仍是啊!
    中国北宋时期,1066年1月,英王信教者爱德华去世,立马有人登上王位。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认为,自己也有资格当英国国王。于是,他在这年9月带上军队,乘着几条小舢板,在英格兰南部登陆,一番砍杀,夺取了英国王位。 顺带一说,威廉夺得这个王位,并没费啥功夫,因为此时的英国,尚未爬出石器时代,来抵抗他的英军,不少人手里攥着的武器竟然是石斧!
    从此,这个法国人便世代做起了英国国王。当然,从法国来的功臣们也受到丰厚的赏赐,诸如封地、伯爵啥的。从此,英国的上流社会讲起了法语,英语成了下贱语言的代名词。三四百年前,英国宫廷语言依然是法语。英语、法语为啥相通处如此之多?不知道。
    法国人在英国很累。今天,祖籍法国的英国国王还在为英国人当元首,做公仆。英国上议院的贵族们也很累,不知道他们忘记了祖宗的语言没有,还会不会讲法语。
    对这些祖籍法国的英国贵族,英国人民似乎很满意,很忠诚。据中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英国人民似乎特别关心女王的凤体健康问题、国王家族的子孙繁衍问题,戴安娜王妃的风流韵事问题,等等。
   
 唔!当今的英国人,是不是亡国奴啊?

    推而广之,当今的西班牙人,是不是亡国奴啊?......我不敢继续在欧洲“推而广之”,这毕竟是洋大人的事情,公知或许有更新的理论或者概念啥的。

    最搞笑的是:国内某些整天高呼“自由民主法治”的人,一谈到英国的这个世袭家族,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贵族”之类的词儿立马“高尚”无比。近些年来,这个家族,结个婚、生个娃、放个屁,公知们也要大肆鼓噪一番。

    其实,对于英国王室,我没有半点恶意。因为,英国的事情,是英国人的事情,与我中国人毫无关系。我要表达的意思是:

    中国公知,就是神经错乱的一群。

------------

附:

       明朝的开国重臣宋濂主持编修了《元史》。据《进元史表》,《元史》是奉旨编写,并经明太祖朱元璋君臣最后审定的。
    显然,朱元璋君臣没有把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当做 夷狄。
    《元史》是这样评价成吉思汗的:“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元史》是这样评价元太宗窝阔台的:“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华夏富庶,羊马成群,旅不赍粮,时称治平。”
    《元史》是这样评价元宪宗蒙哥的:“帝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之过制。”
    《元史》是这样评价元世祖忽必烈的:“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