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代教科书告诉你:中华的创世纪是这样的

shengminwujiang 生民无疆 2021-03-24

   

       翻开中国典籍,我们就能发现,中华先民从蒙昧走向高度文明,历经了千百年,而且这千百年,是一个智慧不断积累提高、物质持续丰富、疆域逐步扩大的历史过程;其中每一个阶段,智慧、物质、疆域的水平都是相互匹配的。

        由此可以看出,中华古人留下的文字,是诚实的。


一、中华的创世纪

        自古以来,国人有个口头禅: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完全不同于世界其它的神仙造天造地造人的神话,在中华文化中,大自然本来就存在,是盘古开天辟地,为后人创造了一个易于生存繁衍的环境。

        据《太平御览•天部下》,三国时吴国的徐整《三五历记》说: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天、地不是神仙所造、所赐,而是祖先盘古开辟出来的,我们便生活在祖先亲手开辟的天地之间。

        盘古开天,当然是传说。

       开天辟地之后,便进入一步步创造文明的三皇时代。

       关于三皇,是不能当做神话来看的。如果把有关三皇时代的记载当神话的话,那么, “伊甸园”之类的神话,便很不像话了。

        因为,三皇是带领大家,亲手创造生活,不断地改善生存环境。

        汉代应劭《风俗通义》甚为简要:

       “《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礼号谥记》说:‘伏羲、祝融、神农。’……《含文嘉》纪:‘伏戏、燧人、神农。’……《尚书大传》说:‘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於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戏皇於人。盖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神农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於地。天地人道备,而三五之运兴矣。’”

       这就是说,在古文献中,关于三皇,至少有三种说法,其实是一回事。

      燧人,是教人类使用火、钻木取火的祖先。《尸子》: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

      祝融乃火官之神、南方之神、夏官之名。可见二者相通,实为一回事。“火,太阳也,阳尊”,所以,为天皇。

        神农,因其“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美其衣食,德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风俗通义》),即教会人们种庄稼、穿衣服、食五谷,所以,尊为地皇。

        伏羲与女娲,是人类之祖、人文之祖,所以,伏羲是人皇。

       天皇、地皇、人皇,合称三皇。

       中华最高女神,是女娲娘娘。在有的记载里,女娲也被列为三皇之一。

       与用男人肋骨造出、并偷吃禁果遗祸后人的西方女人不同,华夏的母亲是十分伟大的。

        皇甫谧《帝王世纪》说:

        “女娲氏,亦凤姓也。承伏羲制度,亦蛇身人首。

       华夏子孙皆女娲后人。应劭《风俗通义》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絙人也。(引自《太平御览•皇王部三》)

        女娲补天,是十分著名的故事。《淮南子•览冥训》说: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为了拯救子孙,炼石补天,斩杀猛兽,扶正四极,这样的母亲,还不伟大么!

        这就是中华的“创世纪”。


二、从野蛮到文明

       关于中华民族的起源的故事不仅代代相传,而且,最晚在唐朝,便系统地编入了《教科书》。据《大唐新语》:

      “(唐)玄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说与徐坚、韦述等,编此进上,诏以《初学记》为名。赐修撰学士束帛有差,其书行于代。

       大意是,唐玄宗发现孩子们读书时,缺乏一本好的课外辅导的读物,便要宰相张说组织编撰。张说便召集大学者徐坚、韦述等人,编撰了一部适合孩子们学习的百科全书。唐玄宗看后很满意,赐名为《初学记》。不久,这部书便成为全国通行、代代相传的经典教科书。

       在这部书里,除了上述人类起源的内容,还为勾勒了中华文明起源的轮廓。(下面引用内容,均来自《初学记》)

        起初,人们是生活在洞穴里的。是“有巢氏”教会人们走出洞穴,建房子居住:

      “有巢氏。《始学篇》曰: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皇甫谧以为,有巢在女娲之后。)《遁甲开山图》曰:石楼山在琅邪,昔有巢氏治此山南。

        那时候,人们依然是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很容易生病。后来,燧人氏教会了人们钻木取火,将肉类烤熟了吃。自此,人类不再吃生肉,得病少多了。

        “谯周《古史考》曰:古者茹毛饮血。燧人初作燧火,人始燔炙。

       “燧人氏。《尚书大传》曰:燧人为燧皇,以火纪官。《礼含文嘉》曰: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遂天之意,故为燧人。

       但是,人类依然处于野蛮状态。伏羲诞生,使人类跨入了文明社会:

       “太昊庖牺氏。……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昊。都陈,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充庖厨,故号庖牺氏,是为牺皇。后世音谬,故谓之伏牺,或谓之密牺。(一解云:虙,古伏字。后误以虙为密,故曰密牺。)《尚书序》曰: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伏羲法天地而建立阴阳八卦学说,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正式起航;立都城,创婚丧嫁娶之制,华夏进入有国、有家的文明时代。因此,伏羲被尊为中华“人文之祖”。

       在此基础上,我们熟悉的炎黄二帝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伏羲时代,人类仍以渔猎为生:

     “《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此其始也。

        随着炎帝诞生,我们的先民开始进入农耕时代:

       “炎帝神农氏。……《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古史考》:炎帝有火应,故置官师皆以火为名,陆景《典语》曰:神农尝草别谷,蒸民乃粒食。

        由渔猎到农耕,实现了巨大跨越,标志着进入定居的高级文明阶段。

        现在,黄帝登场,着手建设大一统的中华文明:

       “黄帝有熊氏。《帝王世纪》曰:黄帝,少典之子,姬姓也。……《史记》曰:黄帝姓公孙氏,生而神灵,弱而能言,代神农氏。诸侯有不从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海,登桓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江,登熊相;北逐獯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无常。行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上。

       黄帝经过一辈子的征战,建立了东至大海,西至崆峒,南至长江,北至草原的统一的文明区。

       自黄帝起,中华进入青铜时代,他不止是铸造了青铜鼎,而且广泛使用了青铜兵器

       “按《管子》曰: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

        “或曰黄帝采首山之金,始铸为刀。(见郭子横《洞冥记》)。

        当然,弓箭铠甲也广泛应用了:

        “按《世本》:挥始作弓。(宋衷注曰:挥,黄帝臣。又《孙卿子》曰:倕作弓。《墨子》曰:羿作弓。三说不同。)”

       “按《世本》:牟夷作矢。(牟夷,黄帝臣名。)《孙卿子》曰:浮游作矢。

       “按《管子》: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其始也。又《世本》云:舆作甲。(宋衷注云:舆,少康子。)”

        仅仅有统一的地盘,用上了青铜器,当然不能算文明。最重要的,是黄帝时代,创造了文字

        文明二字,重在“文”字: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夬。又《帝王世纪》曰:黄帝垂衣裳,苍颉造文字,然后书契始作,则其始也。

       这便是著名的“苍颉造字”!

       那时候,文字写在什么上面?答案是,写在丝绸上:

        “《释名》曰:纸,砥也,谓平滑如砥石也。古者以缣帛,依书长短,随事截之,名曰幡纸,故其字从丝。贫者无之,或用蒲写书,则路温舒截蒲是也。至后汉和帝元兴中,常侍蔡伦,剉故布捣抄作纸,又其字从巾。《东观汉记》云:黄门蔡伦典作尚方作纸,所谓蔡侯纸是也。”

        为什么“纸”字以“丝”为偏旁?原因就在这里。直到汉朝蔡伦发明了便于普及的造纸术,丝绸才从“纸”的角色中淡出。


三、走向高度文明

        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称之为高度文明。

        中华文明以黄帝为人文初祖,是有原因的。

      “黄帝都涿鹿,或曰都有熊 (涿鹿,今幽州界;有熊,今郑州界,新郑县)。

        “昔黄帝为天子,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

       这就是说,黄帝时代,不仅营建了首都,而且对城市做了很好的规划。良渚古城的发掘证明,黄帝时代的城市建设,是建立在科学的规划基础之上的。

        黄帝时代,不仅发明使用舟、车等交通工具,而且驯服利用了;到了大禹时代,又驯服了,生产力大大提高:

       “谯周《古史考》曰:黄帝作车,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驾马。

       “《吕氏春秋》曰:虞姁作舟。《物理论》曰:化狐作舟。《墨子》曰:巧倕作舟。《山海经》曰:番禺始作舟。束晰《发蒙记》曰:伯益作舟。《世本》曰:共鼓货狄作舟,黄帝二臣也。

       “《世本》曰:胲作服牛。(胲,黄帝臣也,能驾牛。)”

        人们开始吃上可口的粥、饭

       “《周书》曰:黄帝始蒸谷为饭。

        “《周书》曰:黄帝始烹谷为粥。

       也是在这时候,医生,作为一项职业、一门专业,诞生了:

        “《说文》曰:巫彭初作医。《帝王世纪》曰: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医疗疾。

        岐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负责医疗卫生的长官。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化的交易场所也诞生了:

        “按《周易系辞》云: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人,聚天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噬嗑,卦名也,言设法以合物也。)一曰,祝融作市,(见《世本》。宋衷注曰:祝融,颛顼臣,为高辛氏火正。《古史考》云:神农作市,高阳氏衷,市官不修,祝融修市。)《周礼》:建国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财,出度量。(建国必面朝而后市。王立朝,后立市,阴阳相成之象。)”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中华文明教化的面积越来越大,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

        到尧舜禹时期,中央政府机构已经十分完善:

       “帝舜有虞氏。……尧于是乃命舜为司徒太尉,试以五典,举八凯八元,四恶除而天下咸服。……申命九官十二牧,以禹为司徒。

        官制、礼制、刑律,均已完备。

        国家大事,进入史书

       “按《世本》注曰:黄帝之世,始立史官。苍颉,沮诵居其职。至于夏商,乃分置左右,(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故曰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经《尚书》,事经《春秋》者也。

       这便是孔子撰《尚书》的依据、文献资料来源。

       与完备的治国体制相应的,便是建立了国家天文台,进入向天下授时的时代,即编制历法、统一时间:

        “《广雅》云:日名耀灵,一名朱明,一名东君,一名大明,亦名阳乌。日御曰羲和。(《山海经》曰:东南海之水,甘泉之间,有羲和国。有女子曰羲和,为帝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泉。郭璞注:羲和能生日也,故日为羲和之子。尧因,是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时。)《纂要》云:日光曰景,(星月之光,通谓之景。)日影曰晷……”

        “梁《漏刻经》云: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

        自此,中华进入以礼乐治国的时代。

        每个朝代的朝堂之上,都在演奏其“国歌”:

        “《左传》曰:天子省风以作乐。(《世本》曰:夔作乐。又,《礼记》曰:夔始制乐,以赏诸侯。)《礼记》曰:夫乐,青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黄帝之乐曰咸池,(池音施。道施于民,故曰咸池。)颛顼曰五茎,(道有根茎,故曰五茎。)帝喾曰六英,(道有英华,故曰六英。)尧曰大章,(尧时仁义大行,法度章明,故曰大章。)舜曰箫韶,(韶,继也。舜继尧之后,循行其道,故曰箫韶。)禹曰大夏,(禹承二帝之后,道重太平,故曰大夏。)”

        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弦乐、打击乐等各种乐器,先后被发明使用:

        “《琴操》曰:伏牺作琴,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又,按:《世本》、《说文》、《桓谭新论》,并云神农作琴。二说不同。)”

        “《世本》曰:倕作钟。(又出《山海经》曰:鼓延为钟。)”

        “《世本》曰:无句作磬。(《乐录》又曰磬叔所造,未知孰是。无句,尧臣也。)”

        “《世本》曰:随作笙。(《礼记》曰:女娲之笙簧。)”

        舞蹈也专业化,并登入庙堂之上:

        “《吕氏春秋》曰: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人气壅阏,故为作舞以宣导之。《礼记》曰:理人劳者其舞行缀远,理人逸者其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人劳德薄舞人少。)”

        随着音乐的发展,到夏朝时,便已经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地方歌曲

        “ 南音北音……《吕氏春秋》曰:涂山女令其女往侯禹。女作歌,始作南音。有娀氏二女候帝,令鸾遗二卵,北飞不还。二女作歌,始作北音。

        当此之时,大禹开始在疆域广大的中华大地上,进行拥有极高的科技含量的治水工程

        “伯禹帝夏后氏。……尧命以为司空,继鲧治水。十三年而洪水平。尧美其绩,乃赐姓姒氏,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及尧崩,舜复命居故官。禹年七十四,舜始荐之于天。荐后十二年,舜老,始使禹代摄行天子事。五年舜崩,禹除舜丧,明年始即真。始纳涂山氏之女,生子启,即位。(皇甫谧云:自禹至桀并数有穷,凡十九王,合四百三十二年。禹一,启二,太康三,仲康四,相五,羿六,寒浞七,少康八,杼九,槐十,芒十一,泄十二,降十三,扃十四,廑十五,孔甲十六,皇十七,发十八,桀十九。)”

        随着治水工程的完成,中国的农业和交通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央集权的能力大大增强,于是,历史进入了夏朝


四、不比不知道

        按照当今学术界的“学术惯例”,上述内容,统统属于“创世纪”。

        这个世界上,有哪一个“创世纪”,有从渔猎到农耕从生吃到熟食,从结绳到文字,从石器到金属,从步行到车马,从靠天到治水,如此等等一个个具体的文明进步过程的记载?

        答案是:没有。

        一千几百年以前的唐代的教科书,告诉了孩子们如此系统、全面的中华的“创世纪”。

       这些内容的真实或者准确程度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教科书,交会了学生系统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参阅

1、重播:二十四史是照妖镜,令一切西方伪史原形毕露

2、夏朝是个传说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