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等奖作品:梅梁渡水话三生(南京工业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村民朋友们📣
一起来涨姿势!
小贴士
2018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的成果相比往年明显进步,并且体现出了地域文化特色丰富和设计思路多元的特点。虽然依旧只是结合大学生课程设计的方案性竞赛活动,但涌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颇具启发性的成果,仍然令评审者、观览者纷纷称赞。无论这些成果成熟与否,或者可实施性有多高,它们面对现实问题时的思考、价值立场和理念的确立过程,以及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种种设想,乃至为推广成果所采取的表达方式,都足以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
梅梁渡水话三生
获
全国一等奖+最佳表现奖
自选基地一等奖
学校 | 南京工业大学 |
学生 | 赖文韬 | 章媛 | 张婉莹 尚靖植 | 苑承业 | 赵子东 |
老师 | 杨青 | 黄瑛 王江波 | 黎智辉 |
赖文韬
章媛
张婉莹
尚靖植
苑承业
赵子东
杨青
黄瑛
王江波
黎智辉
方案介绍
仓口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南部,是三面环水的非典型富水型传统村落,周边丘陵环绕,水系丰富,南临石臼湖,北靠无想山,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曾经是明代漕运的重要关口粮仓,漕运文化与宗祠文化底蕴深厚。但清代初期,实行漕粮改折,漕运功能因此遗失,仓口村也逐渐走向没落。
仓口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从事水产养殖,主要养殖螃蟹,家鱼等水产。通过现场调研,我们总结出仓口村三大方面的主要问题:
生产方面:土地流而不转,渔业生产被蚕食;
生态方面:污水肆意排放,污水处理设施效率低下,水环境污染严重;
生活方面:滨水生活方式疏离,缺乏宜人空间营造。
在村庄发展的两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反生态化开发和漕运文化难以延续,将“三生”融合作为本次规划的理念,以水为脉,通过规划策略,最终实现:
生产方面,渔业产业整合,生态养殖致富;
生态方面,恢复生态关系,重塑人地关系;
生活方面,融合空间环境,回味自然乡愁。
因此我们提出基于仓口村的生态化转型,从浅层生态学方面,以技术手段为载体,以漕运文化为基础,实现梅粮渡水环境的复育重生;从深层生态学方面,以价值引导为目的,以民俗活动为契机,重现仓口传统村落的生态安居。以水为脉,三生融合,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人居和谐的未来目标。
1
生产:活水为源,沟通内外
基于产业现状,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和特色,引入多元化土地流转模式、养殖模式,完善产业结构;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人工湿地为载体,打造“传统风貌+自然风光+圩塘景观”并行的体验式旅游模式;开展区域联动,打造运河旅游文化带,策划仓口节庆品牌,完善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
2
生态:溯水为梁,维系乡野
引入“三水合一”理念即“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提出以仓口村为代表的非典型富水型乡村空间形态的优化策略:以水体自净为主线,带动其他生态效能的产生。而水体自净则以污水截流、径流管控为前提,以人工湿地营造为技术载体,带动农田灌溉、淡水养鱼,增加动植物多样性、提升乡土美感的传达与感知、增加乡村游憩活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互为作用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3
生活:育水为魂,营造自然
村民是传承乡村文化的载体,是乡村文化的源头,村庄规划植入自然教育功能,以仓口村鱼米水乡生活体验馆为载体,通过村庄详细设计使村民能够近水、触水和戏水,还水于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水资源发展旅游业,以“原住民元素”为主题,原住民活动为导向,让游客从多重感官感受民俗乡风,民客相融。
历史的梅梁渡,给仓口村带来原始的活力;
月光下的仓口河,村庄依偎在它的怀抱里;
年久失修的祠堂,记录了历史的沧桑;
斑驳的砖墙,岁月磋砣着它的倾斜∶
一个旧时代的古粮仓,只剩下一处褪色的古渡口。
我们的乡村在不断生长,生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外界、自身的扰动。仓口因水而兴,却也因水而困,只有提高自身的韧性能力,才能有更多选择的路。而我们如今,像城市的流亡者,梦想着把乡村的梦想实现。
方案赏析
调研花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加此次竞赛面临的首个抉择就是挑选要规划的村庄,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充满憧憬的小组六人便开始了与仓口村的邂逅。
未到村庄,就先被进村的各种线路搞得头大,一班班地换地铁,换公交,又经过了漫长的跋涉,就当我们自己都开始怀疑,这个传统村落是否真的存在时,仓口村便远远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在省道边上,还没入村,就领略到了秀丽的水乡风光,大小不一的鱼塘伴着宽宽窄窄的田埂路,各种家禽、水鸟与耕作的村民和谐相处的场面,仿佛是一片世外桃源……与最纯正的乡野如此“亲密接触”,我们的积极性与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鱼塘边的家禽
进入村子,我们先是绕村走了一圈,走过老街,也见识到了新修的房屋和道路给村里带来的生机,走进了翻修的城隍庙,也跨过了一处处小池塘,最终在村中心的老年活动中心停了下来。
翻修后的城隍庙
进去一聊,便被村里老人们的热情感染到了。简单了解了一下村里的情况后,一位村民爷爷主动提出要带我们参观村里的村史馆也就是芮氏宗祠。进去之后才了解到仓口村源远流长的漕运文化与根深蒂固的宗族文化,看着村民爷爷兴奋地解说和脸上喜悦的表情,我们了解到村民对本村、本家是如此的自豪。与热情的村民爷爷告别后,我们的心中已经做出了抉择,仓口村就是注定要与我们相遇、相知、共同“成长”的那个村庄。
村民爷爷在细致讲述古建筑的墙体
另一位村民爷爷带我们参观村子
“农夫田垄荷锄至,学生相见语依依”
敲定下来要做的村庄之后,我们小组成员便马上编写调查问卷,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第一次正式调研,走访了村里各年龄段的村民了解了他们对村子的主要诉求。这一次也同样受到了仓口村村民热情的对待,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庄深深的自豪感与现在四大姓氏、古粮仓从曾经的辉煌走向没落的失落感。
一位从高淳区来的鱼塘承包户阿姨
一家四口,承包了80亩水田,养殖螃蟹,每年能赚50-60万元。承包土地为村民所持,每亩水田800元/年。本村螃蟹养殖人数较少,承包户多为她这样的外地人,她希望在不影响自家生计的情况下支持旅游开发,未来若螃蟹行情销路较好,会继续养殖螃蟹,最好能打造成为特色产业。
村北侧小卖店的老板
66岁,邱姓,一家三口,儿子残疾。2000年开始经营小卖部,基本维持生计。家中8亩田全部承包出去,水田每亩能收益800元/年;旱地收益750元/年。他比较不满于养老院建成并未投入使用、村中小水塘缺少打理并影响村庄形象、村中缺少养老助残设施等问题。他还提到1954年发生洪水,村中古建筑损失过半,城隍庙、龙王庙都被毁坏,后重新翻修。他希望将来村庄进行旅游规划后,总体设施有所改善,还希望旅游开发以打造祠堂、改造利用水资源为本村特色。他认为旅游发展会提高村民收益,希望能亲身参与村庄未来发展建设,增加村民年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村中一位全职主妇
31岁,一家六口人,与公婆分居。本人是外地人,丈夫是本村人,在溧水区洪蓝镇工作,每天回家居住。家里有2亩地,种植水稻,由公婆打理,自给自足。她提出对村庄公厕的不满意:位置不好、卫生条件差、清扫人员不负责。她希望村里发展旅游业,一方面改善村庄形象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另一方面自家可以开展农家乐,提高收益。未来如果自家住房不需要搬迁,希望能在村里参与村庄建设,发展旅游业。
一位摔伤腿在家养伤的外出打工户
45岁,家里有田地,一周或两周回来一次,在溧水区有住房,子女在镇区上学。他提到村内邱姓居民最多,其次依次是芮姓、樊姓、张姓,各个姓氏的村民相对集中住在本家祠堂附近。村民对古建筑和祠堂有保护意识。他对基础设施比较满意,但是以前的石板路变成水泥路,破坏了老村庄的感觉。村内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村内活动场所缺乏。村内水资源很多而且水质比较好,但是养殖的水域会有一些富营养化的现象,希望将来发展旅游和水上项目,还可以发展宗祠文化,村民曾自发修过祠堂,很有村庄自豪感。未来计划方面,虽然外出打工维持生计但计划未来回村养老。父母年迈,不愿离开村子,而且村子环境好,有山有水,邻里和睦。自己和家人都对本村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一位退休村干部
61岁,芮姓,仓口村并入塘西村管理之前,曾任仓口村村书记、会计;并入塘西村管理后,任塘西村村会计。妻子瘫痪,子女在溧水区居住。他提到村庄近年来多处基础设施开始建设,道路、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方面都有所改善,但仍有许多细节做得不到位。他对现阶段村庄规划不满意,一是大体上虽然有所改善,但存在很多问题:修建道路但很多区域未覆盖到;排污管道只有一部分村民通向化粪池,另一部分还是通到河里;村中虽有专门的保洁员,也有垃圾车集中收集,但村民稀少的区域垃圾处理还是不及时。未来因为要继续在村中居住,希望村中的旅游业能够发展起来,基础设施能够覆盖全村,政府的拨款在医保,村集体收入这一块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惠及民生。
一位本村鱼塘承包户
66岁,芮姓,村中老宅被拆,妻子和子女已迁至溧水区定居,自己在村里鱼塘边建了一栋小房子独居。家中承包出去5亩地,还承包了25亩鱼塘,家中平时就自己一人,偶尔周末会去溧水看家人。他认为村庄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设施太小,功率太低,一下雨就出问题,污水排向仓口河,造成了塘里死鱼成片。仓口本村承包户的养殖方式为放养,水草喂鱼,玉米喂螃蟹;高淳承包户养殖方式为精养,玉米喂鱼,小鱼喂螃蟹。并且提出对现阶段村庄规划不太满意,对村庄的拆迁方式及对村里老人照顾不到位十分不满。自家老宅被拆,只能在鱼塘旁边盖一栋小房子,但电使用的是高价电,水要靠自己回村里取,村庄发展规划要更注意水、电的畅通,以及对村里老人的照顾。最后他表示,未来如果鱼塘和自己的小房子被征收,自己要搬去溧水,依然会心系村庄建设,希望村庄能够发展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仓口村的历史风貌和宗祠文化。
在芮氏宗祠访问芮氏后人
探访老村部
访谈退休老干部
访谈村民奶奶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阳夏木转黄鹂”
在对村民进行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之后,我们了解到村庄的主要矛盾是在于对水的整治,便敲定了水环境这一主题。于是我们决定重返仓口村进行对当地水质的调查及水质取样。我们对仓口河、胭脂河、一处鱼塘、一处蟹塘、一处小池塘共5处水样进行了提取,并对全村大小池塘进行了编号,挨个分析他们的水质情况。
河边洗衣服的村民
下河取水样
胭脂河上的大桥
“仓口村游探不尽,梅梁渡水话三生”
十一长假之后,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对仓口村进行了最后一次调研,借用了同学的无人机对村庄进行了航拍。
村庄总览
村庄建筑鸟瞰
村庄建筑细部
真花絮......
为期4个多月的乡村规划自然也少不了创作中的有趣瞬间~
“万众敬仰”的瞬间
自以为很帅的河边自拍
你按快门,我就起跑
回程路上偷睡
文 | 大学生竞赛南京工业大学团队
图 | 大学生竞赛南京工业大学团队 提供
编辑 | 孙一休
END
大学生竞赛
相关资讯
01 全国一等奖作品:水市绿汀 · 门泊船归(同济大学团队)【2018大学生竞赛获奖方案推介】
【各基地初赛获奖名单】2018年度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看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