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岚县站】“脱贫致富·规划先行”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村民朋友们📣
一起来涨姿势!
@ 山西岚县
2019/07/12
2019年7月12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承办、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办的“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脱贫致富,规划先行”这一主题,精准实施科技扶贫,助力岚县创新发展。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岚县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亟需提升。从2017年开始,根据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组织了由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相关专业技术力量组成的知名专家团队,先后承担了长门村精准脱贫和岚县美丽乡村建设、岚县古迹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等工作,助力岚县脱贫攻坚。
开幕式及上午的学术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住建厅正厅级巡视员李锦生、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思昭先后致辞。下午的座谈会由来自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武汉、太原、苏州等城市的二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与乡村产业、贫困地区的绿色发展路径、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策略、岚县振兴发展的规划策略”等议题建言献策,探讨岚县未来发展方向,对岚县县直机关和镇村领导开展了一次信息海量的政策和专业培训。
石楠
李锦生
刘思昭
▶
学术报告
会议共邀请了五位全国乡村规划与建设领域的专家围绕乡村振兴机制与政策、村庄发展类型与规划定位、乡村田野调查、村庄建设发展和空间营造等议题展开讨论。
把握乡村振兴政策脉络,搞好乡村规划建设
齐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研究员
报告从时代背景、政策概览、政策创设和政策落实四方面解析当前当先乡村振兴的政策脉络与乡村规划建设。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但农产品供应、粮食安全、人才要素配置、生产方式不平衡等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国家坚定决策了城乡经济方面的协同。基于此提出五个振兴、五个重点、六个关注,七个路径的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对三农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达到基础稳固、三产融合、农市平等、城乡共荣。实现具有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生产、产业、经营体系组成的现代农业建设。
国家政策从顶层设计、多方创制、农业农村部统筹,形成管长远、管根本的制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整体框架和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的促进性权威标准。尤其2018、2019年的政策实践不断完善与深入。如国家层面的财政支农的方向和重点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各项政策支持、探索发展政府支持的农业投资基金等。
然而政策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不小难度,由此抓紧物质建设,规划建设是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浙江实验为缘起,让乡村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基础打牢,生态好了,农民富了,科学规划,让乡村拥有清晰的建设底图。重理念、简方法,让乡村建设成为全面振兴的有力推手。
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视角看村庄发展的类型与规划定位
李京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顾问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报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系统论,对比国外乡村发展历程,以德国和日本为例:两国在二战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出现了很多问题,而后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法律开始出现。同样地,我国近年来相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也需要注意资源的使用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乡村地区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空间,城乡是相互支撑和相互服务的关系。乡村规划需要从人与自然的生态格局背景下,考虑与地球生态环境相互关系。
由此,从生态位(ECO-NICHE)视角对村庄的类型进行“三区三线”的生态系统论解析。在空间规划的定位上,村庄可以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空间、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农业空间、人工生态系统的城镇空间,划分为山村、浅山村、农村、城郊村、城中村。由此对应具有行动计划属性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对村庄的分类,即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和其他类型,根据相应的村庄类型实施与进行针对性的行动。
首先,城中村位于城镇行政辖区内,主导功能是生态服务;而城郊村与城镇开发边界毗邻,对城镇居民具有自然生态教育与体育功能,此两类村庄均属于城市规划法涉及的范围。其中城郊村是城镇居民短期周末观光与三产融合区域,我国位于此区域的村庄众多,是今后具有很大消费潜力的区域。
其次,是农村与浅山村,分别位于一般乡村地域及与自然空间交界处,具有粮食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功能。其中浅山村虽然距离城镇距离不具交通优势,但是村庄规模普遍较小,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此两类村庄应是乡村振兴相关法律立法涉及的重点范围。
最后,是位于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村庄,此类村庄具有自然资源保护的主导功能,生态敏感性要求需要进行农业、景观、防灾等的统一设计,村庄可通过生态维护与修复的岗位解决村民生存与就业问题。此类村庄属于环境保护法的范畴。
岚县四村的田野调查与振兴思考
何依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 委员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报告在对岚县进行现状与历史调查的基础上,依托山西与岚县的资源特色:山西一直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民族碰撞的地方,岚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区北,海拔较高,最低1154米,高原草甸自然风貌。提出一个主题整合、北魏秀荣古城、兰城镇等三个城池活化、以普明镇营屯村\社科乡曲立村\大蛇头乡木会村\河口乡王家庄村为代表的四类乡村振兴的规划思路。并提出内生与借入结合的乡村振兴理念,即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外部资源的介入,打好生态和文化两张牌,在岚县探索四类典型乡村振兴模式:
第一类:田园综合体模式,以“水塘湿地、温室农业”为代表的普明镇营屯村。以水为主题,探索近郊假日活动,规划成为岚县水上乐园、城郊湿地公园。
第二类:特色村庄模式,以“岚县干砌、山村如画”为代表的社科乡曲立村。通过设计创造价值,因势巧构、就地取材,形成新旧对比、材质反差的石砌艺术新村,成为高校学生写生定点村。
第三类:生态保护区模式,以“天上云间,抗日史迹”为代表的大蛇头乡木会村。建议申报自然保护区,设立大蛇头乡自然保护区,以政府支持大规模保护自然环境和农牧业为前提,而后再市场介入发展高品质度假村。形成以纯净的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红色教育基地、天上云间度假村。
第四类:主题小镇模式,以“土豆花海,高山草垫”为特色代表的河口乡王家庄村。通过与村庄背靠的饮马池山关联考虑,打造饮马池山下的服务基地,可参考借鉴东欧体育小镇。其中村庄本身可通过微改造,形成网红经济;土豆田:通过田间植入,增加趣味活动;饮马池山:利用山地资源,拓展体育活动。
小微渐进:在动员和探索中推动村庄建设发展
栾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秘书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助理、副教授
报告以江苏省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的案例,讲述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的小微实践和动员探索。案例位于常州市郊区两村三片区中各具特色的试点,该地区村民基本人均可持续收入在每年1.8万元左右,高于常州农民收入平均水平。在上位要求规划目的清晰、短期行动、快速成效的规划背景下,紧抓村庄的特色产业、特色文化与特色生态水系形成行动计划。在此后续的村庄建设过程中,通过以下小微渐进的成效与问题管中窥豹进行村庄规划的进一步反思:
首先,村庄“小菜园”项目的设立是源于对有机垃圾、有机肥料的设想,希望农村垃圾实现自行消化处理的有机循环利用。通过微小试点多种技术途径的探索,并尝试找到村里的老人进行日常看护与维护,也实现了精准扶贫。“小菜园”目前已成为当地可推广的应用项目。
其次,通过村庄集体资产的收回,也为外来投资打好基础,后续外来资本的进入也实现了村庄集体资产的升值。并且,在村庄景观小品的建设过程中,也实现了政府带动、企业引导、群众动员、渐成共创的格局,对本土材料的循环利用如使用隔壁村庄拆迁改造的砖瓦进行景观小品建设,还能增加150元/天的建筑清运收入。
然而,在村庄整治的过程中也遭遇过村民阻挠的偶然事件。由此,可以总结出共识、动员在乡村规划中的重要性,规划与建设的紧密结合也可以看到渐进的必要性、小微的重要性,同时也推动了乡村规划的认知、编制、审批等机制创新。
三合实验:西北贫困村庄空间营造实践与思考
段德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教授
报告从传统文化维度进行乡村解读,中国传统村庄是天人合一与自然环境的良好结合,村庄空间培育的人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节品性,村庄空间秩序与社会秩序之间合二为一。村民作为乡村的主人,他们拥有自觉地建设美好家园、传承乡村文明的责任和权利。如,家堂空间对人的影响与文化在家族之间的传承。然而,现在乡村出现环境破坏、传统文化失承、老百姓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共环境。
基于此,三合实验是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贯穿。通过对村庄场地梳理、排洪问题解决,以植物景观装点空间,梳理混乱的交通与布局关系。并运用以下三个原则的运用达到尊重自然,与天地相合。
(一)与天地相合——是守护自然环境的底线问题,如:顺应地形地貌少动土方,顺应地势、最小土方量;使用乡土植物,保留原生植物、提取乡土植物素材,现场种植设计。
(二)与传统相合——使用节俭的方式建设空间,使用乡土建材,如:建筑废料资源化,废料收集、变废为宝的建设材料,乡土化弃置器具记忆化,人工费增长但是村民收入增加,实现精准扶贫。
(三)与人相合——发动百姓一起建设,从砌挡土墙开始。但是施工过程中也遇到问题,如:基础资料的不准确不完整,村民缺乏正规的施工训练。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在现场想办法教会村民怎么去施工,与百姓一起动脑子把这件事做成,实现空间匠心、留下村庄记忆。
回顾和反思:城里人需要的乡村和老百姓需要的乡村不一样,村民需要具体的建设,与村民沟通的过程也是尊重的过程。乡村规划重在村民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地方的资源背景,善用外脑、培育内力。
▶
专家建言
12日下午,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主持“专家与岚县党政领导座谈会”。刘思昭副县长通过分析指出,岚县主要面临“农民增收难、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人才短缺”三大难题。与会专家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教育方面,精准定位,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与岚县发展策略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做到精准、聚焦。乡村振兴,根本在于抓好乡村教育,扶贫先扶智,让群众拥有“造血”的能力。
产业方面,整体布局,发展品牌农业。岚县在倾力打造 “中国马铃薯美食之乡”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推进体系化工作,整体布局、分布实施,实现产业链发展。同时,要增加产品科技元素,提高产业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处理好小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关系问题。
人才方面,挖掘“乡土人才”,发挥群众力量。充分发挥岚县流动人口资源,使这一群体成为本地文化、产业的推介者,成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有组织有计划地将流动资源与农民联系起来,让农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建设家乡。
文旅方面,稳步推进品质旅游度假村建设。岚县文物古迹旅游开发比较有限,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效应。而岚县做为八路军一二〇师卫生部旧址,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后方,白求恩大夫(加拿大人)、布朗大夫(印度人)都曾在此短暂工作过,发展红色旅游,是有一定开发潜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岚县气候和生态条件,发挥现有村庄的作用,将岚县生长出来的建筑保留下来,实现发展与保护并重,实现建筑的溢出价值。
此外,专家们还提出要集中有限精力,精选优势、潜力村庄,形成示范,推广经验。
最后石楠秘书长从四个方面对本次研讨会做了总结:
首先,要把脱贫致富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从中央的视角,一个都不能少,从地方的视角,不应该被抛弃,要行动;除了发展传统农业,还要思考非农产业如何发展,要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实现创收。
其次,要把提高人口素质做为抓手,提高全民的科技水平,通过科普讲座、远程视频会议等,把科技知识带进来,把经验带出去。
第三,走特色化的方向,无论发展旅游业还是其他产业,都要挖掘文化价值,精准定位,打造特色,做小众,把体验和度假做深度挖掘。
第四,县域层面要加强资源整合、融合、缝合,做好目标和需求管理,典型引入、示范带动,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家园建设。
▶
现场踏勘
11日下午,诸位专家学者初到岚县即深入王家村、长门村田间地头,村头街尾进行深入调研,晚上专门针对长门村村庄规划进行座谈直至深夜,切实为精准扶贫献计献策,助力绿色发展。
中国科协挂职干部、长门村第一书记蔡钢表示,专家们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感谢学会的真情付出和所做的努力,为岚县带来了的创新思维、新发展理念、新路径、新方法,为贫困地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专家非常接地气,为基层的村骨干了解外面乡村振兴发展的方式和进展打开了一扇窗,这是真正落在行动上的方案,而不只是文件上的口号和精神,激发了他们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
在土豆试验种植基地调研
在建设中的化粪池旁调研
专家学者调研合影
长门村村民晾晒的黄芽菜
规划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不忘规划初心、践行规划使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规划师从不歇脚。
长门村规划座谈会
规划志愿者合影
END
图文:学会秘书处+学会乡村委秘书处
编辑:孙一休
扶贫攻坚
相关回顾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乡村振兴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