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考古学大会,发布了多项重大考古成果。其中涉及陕西多项。
陕西清涧发现商代晚期方国中心城址,8座“甲”字形大墓,对研究“大商邑”与北方文化交融和政治地理结构有重大意义。截止目前,考古人员在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发现了大型建筑、墓葬、铸铜遗址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新发现的大型建筑,总面积将近1万平方米,由回廊和下沉式院落组成,地面发现有木地板、壁柱等遗迹。新发现的8座“甲”字形墓葬,是陕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高等级贵族墓葬,为几十年来黄土丘陵地区不断出土的铜器群找到了明确的考古背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种建荣介绍:“寨沟遗址商代大型墓葬的发现,为以往我们在南流黄河两岸的青铜器群找到了归宿。而且商代大型墓葬,以往在殷墟之外都是比较罕见的。所以说这几个大墓的发现,应该说是陕北商代考古的重大突破。”此次大会上,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项目石峁遗址最新考古成果。
截至目前,今年石峁遗址考古项目已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皇城台墓地新发现墓葬17座,已发掘15座,基本为竖穴土坑墓,榫卯结构木棺,棺外有殉人,其中4座墓葬壁龛内出土随葬陶器组合。从2022年发掘至今,石峁遗址皇城台共发现墓葬40多座,墓葬成排分布,并用石墙划分茔园,具有明显的等级区分,考古人员已确认这是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今年还新发现两处通道,将墓地区和大台基区域有效连接。一条为下陷式道路;另一条疑似地上通道,由台阶和平坦的地面结合而成,位置恰好处于皇城台的中轴线上。这两处通道的发现,补充了皇城台顶的道路系统,串联起墓地区与生活区,为研究揭示4000年前石峁遗址人类活动原貌提供了更多有力证据。作为中国考古学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国际性高端学术会议,中国考古学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全面展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现状和成果,促进中国考古学对外开放和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全面发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在主题发言中,以陕西考古研究院为例,介绍了陕西近年来在考古方面取得的成果,涉及上到旧石器、下至明清古代遗存数百处,出土文物10余万件。
▲图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研究员带来的“新发现 新收获 新成就——陕西考古构建中华文明主干脉络”主题发言
- 南郑疥疙洞及洛南夜塬为代表的秦岭南麓旧石器考古,为证实百万年人类史,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自本土古人群学说提供了新证据;
- 石峁、芦山峁、太平等遗址考古,丰富了五帝时代和夏文化探索的时空框架;
- 清涧寨沟遗址和宝鸡周原遗址考古的新进展,为商周考古取得了新突破;
- 秦都邑考古的稳步推进,探索出都城考古新理念、新方法;
- 秦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再发掘,对“物勒工名”制度等方面有了新认识;
一系列近年来陕西考古取得的新发现及新进展,让与会者对陕西考古赞叹不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五年持续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和科研课题20多项,开展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发掘2377项,发掘的遗址范围上始旧石器下至明清达数百处。主动性项目依托重点已有的传统重点大遗址项目推动考古工作站+的模式,为构建中华文明主干脉络,彰显中华文明五大特性贡献了考古学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