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相助】昆仑山下携手描绘锦绣小康
昆仑山下携手描绘锦绣小康
──天津西青对口支援新疆和田于田县
脱贫攻坚纪实
2020年11月,随着新疆最后10个贫困县经评估核查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和条件,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绝对贫困问题在新疆得到了历史性解决。昆仑山下的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也稳稳地搭上了这趟脱贫奔小康的幸福快车。
自2017年西青区开始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按照天津市“开放式援疆,一体化耕耘”的思路,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西青区立足于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业、聚焦脱贫产业和促进就业、着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累计投入资金6706.53万元,实施了安居富民、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35个,办成了一大批于田农牧民所期所盼的民生实事。
挂牌督战,凝聚力量全力帮扶
2020年以来,西青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挂牌督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要求,结合助力于田县脱贫攻坚实际开展挂牌督战,将对口援疆、对口帮扶与挂牌督战结合起来,聚焦督战重点,紧密精准对接,实施精准帮扶,共促决战决胜。
2020年9月4日上午,天津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在这个“助力于田开展挂牌督战 打好脱贫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上,西青区委书记李清就该区助力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开展挂牌督战、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她说,西青区对口支援的于田县,纳入挂牌督战的有27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56户,涉及贫困人口7897人。西青区紧密结合于田县在夜市建设、庭院改造、“库尔班”手工坊建设以及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动员社会力量并协调24个市级部门,多方共举,形成合力,助力于田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正是因为有西青区委、区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有西青人民点滴爱心汇聚的磅礴力量,那些“援于”的西青人才一往无前。他们组织动员全县27个挂牌督战村、13个贫困村参加于田集体签约仪式,先后签署企业帮扶协议69份、“万企帮万村”帮扶协议55份、公益组织帮扶协议27份,共实施“三区对三县”项目13个,2540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西青区27个村、西青区46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对于田县27个挂牌督战村捐款捐物1126.4万元。
与此同时,西青区还通过开展消费扶贫、精心选派骨干人才、持续开展劳务协作、精准开展产业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深化区域合作,切实将“输血”与“造血”紧密结合,持续加大双方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带动劳务对接合作,注重建立帮扶的常态长效机制,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帮助受援地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创新思路,生成援疆扶贫新模式
经过西青、于田两地人民多年的并肩“战斗”,于田县扶贫事业得到了发展,“援于”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在攻坚阶段,援疆工作人员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招法,推出了“三居三直”等适宜当地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现状的扶贫模式,激活了内生动力,增强了发展活力。
西青援疆“三居三直”电商扶贫新模式
58岁的布沙日汗·买买提力是于田县阿热勒乡夏玛勒巴格村村民,因为年龄大、劳动力弱,没有外出就业能力,是“库尔班”手工坊这种扶贫新模式让他真正就业有了收入。领到第一周工资的时候,他开心地说:“这里的工作难度不大,我这么大年纪了经过一天多的培训学习也能掌握好工作方法,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花的踏实,用的舒心。”
阿热勒乡夏玛勒巴格村“库尔班”手工坊19名生产员工中,共有11人年龄超过50岁,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不满50岁的员工里还有3人患有慢性病。村第一书记杨益民说:“年龄大、有疾病,有些家庭孩子多、老人需要照顾,这些人很难实现就业,更难以维持产业,这类人群一直是我们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最大难点。‘三居三直’扶贫新模式的提出和落地,恰好可以精准地带动他们实现就业稳收,村集体每年还能有场地租金的收入,我们可以把这部分资金惠及到更多的贫困户身上,用于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提升人居环境。”
“库尔班”手工坊是“三居三直”扶贫新模式的重大帮扶创新项目。在帮扶于田脱贫攻坚中,结合疫情形势和于田县部分贫困劳动力“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实际情况,于田工作组推出“居家直产、居家直播、居家直售”的电商扶贫新模式。在西青区援助832万元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和于田县委的支持保障下,于田县27个挂牌督战村全部建立了“库尔班”手工坊,全力助推“三居三直”模式复制落地,为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复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配套装备27个“库尔班”手工坊,并研发手工皂、薰衣草枕等10大类60多种特色产品。同时,持续推动“三居三直”模式与直播电商业的有机结合,手工坊30余位网络直播候选人第一期培训已经结束,结合市场特色产品需求现已研发出新产品20余种,带动500余名贫困群众创业增收,也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和其他商品的销售,有效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除“库尔班”手工作坊外,西青还助力于田大力推动实施夜市经济发展,将其作为脱贫攻坚创新项目,投资500万元,在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阿热勒乡、斯也克乡建设3座夜市,让乡村群众也享受到了各色美食文化。
西青援建“美玉香馕”特色产业
去年7月份开张营业的托格日尕孜乡库尔班吐鲁木风情街夜市就是由西青投资300万元帮扶建设的。夜市占地近2000平方米,设有96个摊位,并建有演艺舞台。投入运营后吸收带动了12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岗就业,对服务当地群众、丰富特色旅游资源也提供了重要支撑。
西青援建的库尔班·吐鲁木夜市
关注民生,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在对于田县的对口支援中,西青区始终把民生作为争取人心、凝聚民心的基础工程来抓,将援助重点放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真的实事好事上,加快向贫困村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把党的关怀送到基层一线、温暖千家万户。
积极发挥援疆医疗团队技术优势,压茬选派医术精湛的卫生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分批赴于田,以县医院为核心打造培养骨干、培训技术的“基地”。近期参与援疆的医生们到岗后立即展开工作,在病房、门诊、手术室等岗位上冲锋在前、争做表率;积极参加于田县人民医院专家工作推动会,书面提交了《“三伏贴”穴位贴敷防治新疆和田地区慢性肺部疾病的报告》和《开展宫腔镜电切可行性报告》,为于田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成功组织开展了于田县第一例无痛分娩手术,取得了重大医学突破,填补了于田县无痛分娩的空白。“组团式”援疆填补了于田远程会诊、临床治疗等诸多方面的空白,实现了部分群众“看好医、看好病”的愿望。
扎实有序推进教育援疆,始终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人才援助、师资培训、扶贫助学作为“智力援疆”“扶志扶智”的重点。西青区去年投资实施了于田县第四小学及实验学校机房配套设备及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国语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深合作。目前,新增87名教师团队到于田县各中小学进行支教,极大促进和提升了于田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组织开展以“津和两地手拉手,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搭建于田和西青学校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结成“一对一”手拉手伙伴,帮助于田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深了援受两地师生感情。
围绕资源禀赋开展招商引资,西青区相关部门、相关招商中介机构、各商协会积极与于田沟通协调,通过“津洽会”招商对接、援疆干部带队组团招商,利用招商网站及时推介于田县区位优势、产业政策、旅游资源,扩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并不断在厂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设备购置、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于田支持帮助。2020年,西青区相关部门通过对接协调,先后成功在兰溪市、温州市召开于田县招商引资推介会,辗转天津、浙江2省市拜访企业20余家,引进4家企业,实际投资2800万元,达成投资意向3.8亿元。
扶贫车间生产现场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于田的西青援疆干部们,“舍小家、为大家”,勇挑重担,责任上肩,一面在心里牵挂着远在家乡的亲人,一面在当地积极结对认亲捐款捐物,为基层困难群众送去电视机、学习用具等慰问品。西青“援于”工作组全体干部与托格日尕孜乡贫困户开展结对认亲,现场捐赠20万元,为每家赠送了一台彩色电视机以及其他礼品。
千万百计促进就业。西青区人社局坚持把扶持于田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作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抓手,对接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和农业技术、劳务技术、就业培训项目,强化群众就业能力。紧紧围绕援建的“美玉香馕”特色产业和库尔班手工坊等项目开发就业岗位,实现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产业。共促进于田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来津就业73人,就地就近就业2523人,转移其他地区就业2235人。深化交流交往交融活动,2020年7、8、9三个月内,西青区政府及爱心企业分别对来西青区就业的于田县38名劳务人员进行慰问,并组织开展于田老乡看西青、游津城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于田县在津人员对西青的了解。
工人在西青援建的手工坊中织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新征程,西青将一如既往携手于田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不摘”的重要指示,继续发扬无私援助精神,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将“援于”工作干得再实一些,让两地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小康成果。
记者 :李焕丽 田建 李妍
往期回顾
走进国家车联网(西青)先导区 津云特别报道西青打造天津“智港”样板
事关安全生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 2021年 西青这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