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坛预告 | 观堂人文讲坛暨纪念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30年系列学术报告会第6讲:袁先欣,鲁迅与无常
作为鲁迅早年生活的传记材料和回忆的散文,鲁迅在《朝花夕拾》等一系列作品中,以写作的方式沉潜入民间世界。1926年6月,鲁迅写作了回忆散文《无常》,该文后收入《朝花夕拾》。
在这篇回忆散文中,鲁迅为何对一般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鬼物,抱有深刻的兴趣和热情?在鲁迅对“鬼魂”的书写中,又寄寓着什么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让我们跟随人文学院中文系袁先欣副教授,一起探索鲁迅作品背后的故事。
嘉宾介绍
袁先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20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16-2018年在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人,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外国人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东亚现代思想文化史、马克思主义与批评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在《文学评论》《开放时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获得第十一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11届士恒·兴正德青年学者支持。
播出时间
2023年11月23日 19点30分
播出平台
●●
文案&编辑:何春苗
审核:倪玉平
观堂人文讲坛简介
2022年,为迎接人文学院成立十周年,学院携手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观堂人文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内容涉及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借助清华大学直播平台,共播出8讲,累计约545万人次在线观看。关注广泛,反响热烈。
“观堂”是王国维先生的号,也是清华人文学术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符号,其独有的学术精神,一直激励着清华人文的发展。本讲坛以此冠名,邀请我院各学科的优秀学者,从学科方法论的角度,展示各自的研究范式。景仰前贤、激励后学,商量旧学、培养新知,以期共同推进人文学术的发展。
第二期“观堂人文讲坛”由来自人文学院各系的青年教师担纲,这些优秀的青年学者,有着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思想,身处学术探索的最前沿,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勇于探索,富于激情,是更“年轻”、更“现代”、更“潮流”的一代,也代表着人文学院的希望和未来。
更多信息,详见:人文·校庆活动预告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观堂人文讲坛第二期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