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环球时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吕欧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曹明
来源:《环球时报》、全球化智库CCG
华小略说从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到加拿大法院再就孟晚舟女士引渡听证会重新开庭,中美关系更加紧张,中加关系也陷入了僵局的最低潮最负面时刻。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联合国安理会前轮值主席马凯硕和中国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毅然赴约参加辩论,直面“中国是否会对自由世界秩序造成威胁?”的尖锐辩题,力驳“中国威胁论”。
北京时间5月10日早7时,颇具国际影响的世界知名辩论会“芒克辩论会”(Munk Debates)于北京时间5月10日早7时在加拿大多伦多Roy Thomson Hall展开,来自加拿大和国际上3000多政商学界和媒体精英等人士现场观看了辩论会。
加拿大著名时政辩论平台芒克辩论会以“中国是否是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威胁?”为主题,这引发了加美等国的广泛关注。这也是Munk Debates创办十一年来第二次以中国为议题。
随着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崛起对国际秩序的影响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带动了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法》也为来华投资外商创造了更加开放的经济环境,此外,中国在教育全球化领域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然而,国际社会却仍然存在着质疑中国的声音,中国的飞速发展对现有国际秩序来说是否是威胁,则是近期的热点问题。
参与本次辩论的双方学者各两人,持“中国威胁自由国际秩序”观点的一方嘉宾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H. R. McMaster)认为:中国的绝对控制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极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世界其他国家。
《百年马拉松》的作者、美国哈德逊研究中心中国战略研究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的论点则是:如果中国在军备控制,劳工标准,人权,国际法和环境等方面破坏世界秩序,那么恢复过去75年间全球的发展进程就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持“中国致力于维护自由国际秩序”论点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则认为:作为1945年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实现了迅猛发展。因此,破坏这一国际秩序将会违背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的论点是:中国一直力图维护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而不是威胁它。通过多方合作促进全球多边秩序,从而为全球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环境,这应该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辩论有助于各国间的理解与沟通,中国的和平崛起过程中,需要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MunkDebates作为一个国际高规格论坛,在双方激辩的同时,为世界了解中国,传递中国声音提供了平台。在全球化面临新挑战、国际秩序面临重建、各国谋求多边合作与发展的新时期。
现场有约3000名观众,按照辩论会规则,根据辩论结束前后的现场投票结果,经过近3小时的激辩,对马凯硕和王辉耀“中国致力于维护自由国际秩序”论点的支持度尽管只微弱增长了2个百分点,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b0871jerx15
▲戳上方视频看激辩全程~
作为此次辩论的正方,持“中国会威胁自由国际秩序”立场的麦克马斯特和白邦瑞的观点主要为:
过去30年,西方基于中国不会威胁自由国际秩序、会实现经济和政治自由化的假设,同中国进行接触,对其展开大量投资和人员培训等。然而,中国企图主导新的国际秩序和规则。
中国加入国际组织时作出很多承诺,却不予履行,例如,加入世贸组织(WTO)时承诺开放市场,之后却利用市场强制外国公司转让技术,还要求其在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支持中国,服务于中国外交政策。进行商业间谍活动,在关键经济部门和军事领域窃取敏感技术和知识产权,以满足自身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监控,构建“警察国家”,压制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将其关进“集中营”;逮捕维权律师和学者,压制学生运动;加强媒体和新闻审查,进行反西方宣传;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实质上是加大对民众在各领域的监视。
这一体制不仅损害中国人民的自由,还损害其他国家人民的自由。孟晚舟因涉嫌银行欺诈罪被逮捕后,中国“绑架”了两名加拿大公民。中国共产党每天都在暴露其“独裁”本质,中国人民在日益觉醒,希望逃离中国。
已有33个国家因“一带一路”倡议而承受不可持续的债务,8国深陷危机,包括委内瑞拉、厄瓜多尔、柬埔寨、津巴布韦等。中国试图重建历史上的对华朝贡体系和附庸关系,破坏别国主权,挑战国际秩序。
美、加、日、澳、新西兰应坚持“高”标准,对冲“一带一路”,为其他国家提供替代融资选择。中国输出“独裁”模式不是中美或中加间的事,而是自由开放社会与独裁封闭制度的竞争。
中国在南海搞军事化,旨在将美排除在外,恐吓地区国家、独占南海,这违反了有关国际法和国际法庭裁决。中国的《国家情报法》要求企业配合政府情报工作,通过在北美落脚的中国通信公司获取美、加通信数据。
中国在全球建立通信系统对数据隐私构成威胁,任何理智的政府都不应允许中国为其建设通信设施。中国允许向美、加出口芬太尼,造成美、加大量人员死亡。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推行不同的治理模式,是系统性竞争对手。包括日本和印度在内的中国邻国也把中国视为自由国际秩序的威胁。
中国增加国防开支,且不受《中导条约》约束而大量部署中程导弹,这引发俄罗斯的担忧。中国还在西方国家之间制造信任危机,使其难以一致对华。
作为辩论的另一方,马凯硕和王辉耀据理力争,认为中国是国际秩序的受益者、贡献者,美才是破坏者。用事实反驳“中国威胁论”,论点如下:
中国的GDP在1980年时仅为美国的1/10,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经在2014年超过美国。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自由国际秩序。
这一秩序有两点对中国有益:一是主权,即每个国家都能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未来;二是规则,这明确了在国际事务中能与不能做的事。作为世界头号贸易大国,如果国际秩序的规则崩塌,中国将遭受巨大损失,所以中国无意也不会威胁自由国际秩序。
中国当前的首要关切是维护国内稳定与发展,而非构建新的国际规则和秩序。随着实力增长,中国的国际影响必然增加,也希望得到更多尊重。
在过去的2000年里,前1800年中国和印度一直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西方仅在过去200年才崛起为世界主导力量。但由于西方国家对外战略失误,才导致其主导地位逐步走向衰落和终结。中、印的实力回归和再度崛起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西方理应接受这一现实。
第一,自对外开放以来,中国是自由国际秩序的受益者。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此,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经济利益。
第二,中国对自由国际秩序有很大贡献。比如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带动了经济发展。这一倡议仍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进程,也是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它的执行将会使世界贸易成本减少1到2个百分点。
第三,中国对于全球自由体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市场,很多国家都会从中受益。
西方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给世界带来好处,但当前这一秩序面临的崩塌危险不是被“他杀”,而是创造者的“自杀”。马凯硕在辩论中多次引用《西方失败了吗?》中的观点,这是他所撰写的畅销书。书中指出,西方在过去的30年曾经犯下了三大战略错误:
一是错误对待伊斯兰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武力曾干预多个伊斯兰国家内部事务,由于低估了伊斯兰宗教力量,引起了当地乃至世界的强烈不满与反弹。
二是冷战后,西方沉浸在“历史终结”的喜悦中,大肆对俄罗斯进行盲目自傲式羞辱,执意推进北约东扩,刺激了俄民族主义,这导致政治强人普京的崛起。
三是不尊重主权原则,四处伸手,在全球多国肆意推广西式的民主自由,策动“颜色革命”,不仅引发非西方国家对美国等西方霸权的反感,也造成西方实力严重透支。
反观中国,不仅愿意接受主要国际协议,在联合国框架下与其他国家合作,向联合国做更多贡献,成为应对气候变化、WTO改革等问题的关键支持者。中国是过去40年里唯一没对外发动战争的大国。
对中国的“发展状态”,WTO每年都有评审,如果中国真的已经是发达国家而不再符合发展中国家,就应该将WTO改革纳入考量,而不是以强制技术转移这样老生常谈的理由来直接反对中国。
中国有收复南海岛礁的军事实力,但却选择遵守“游戏规则”。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破坏联合国权威,破坏国际原子能机构运转,退出伊朗核协议,阻挠WTO改革进程,不断“退群”,成为公然反多边主义的国家。
从军事角度看,即便在“和平总统”奥巴马任内最后一年,美还是向7个国家投下2.6万枚炸弹。很多国家在同美发生争议时将美告上国际法庭,但美都选择无视相关裁决。于此同时,还不断指责中国违反国际法。
Facebook这样的美国公司无视规则,在权衡盈利和用户隐私之间自私自利地选择前者。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让所有国家共同建立多边网络运行规则,让facebook、华为等大公司严格执行。但美国却第一个反对,因为它不希望因此使其全球最强的监控能力受到限制。
因此,合作成为了发展的首选方式,中国、美国以及其他所有国家,都应当致力于国际合作,现有自由秩序与多边合作的国际机制应当得到加强,而中国将在其中已经并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大国的责任。
全球有75亿人口,但仅有12%居住在西方国家,其余人口都生活在非西方国家。因此,西方“一家之言”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中国的真实国际行为,还要看看全球另外88%人口的看法。事实上,这部分人都欢迎中国的崛起,愿与中国开展互利合作。美可以不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但有众多国家排着队想加入。
中小国家都希望维护国际法,国际事务交由中立机构裁定,而非超级大国单边决定。在美不断退出多边协定之际,其他国家需要做的是共同维护多边秩序。如美真心希望维护自由国际秩序,就应向中国展示诚意,展现愿加强自由国际秩序的姿态,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作出表率,而不是为一己私利钻国际法的空子。
马凯硕在《西方失败了吗?》中指出,西方要实现战略脱困应采取“3M”战略:一是采取极简主义(Minimalism),少打仗,少武力干预他国事务;
二是拥抱“多边主义”(Multilateralism),接受西方力量下降的事实,多理解广大非西方国家的想法,与其他国家合作加强全球多边组织权威,提高其效率;
三是实行“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多运用“战略计谋”(strategic cunning)保护长期利益,创造可以提高民众福祉的社会。现在西方最大的问题是不自知,未认清自身实力在消减。
几十年前,中国人民生计很差,甚至没人出国旅游。但现在情况变了,中国人民生活已有巨大改善,现在每年出境旅游达1.34亿人次。
西方国家不能总是用“非黑即白”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能因美方人权标准比中国高,就认为中国社会在退步。
事实上,过去30年,美国不仅是低收入群体平均收入下降的唯一主要发达经济体,有超半数的美国家庭拿不出区区500美元的应急钱。美国还是首个重新开始使用酷刑逼供的发达国家,比如,关塔那摩。
目前,中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教育、基础医疗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中国还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保持稳定的节奏发展,并且不断支持、加强现有国际秩序很重要,这也符合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利益。
现在,中国人口多、发展不平衡的特殊国情,正在用中国成果显著的减贫进程、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广泛使用的电子设备为例,说明了中国不仅非常关注这些价值观念,更是以实际行动在践行这些基本原则。
中国的发展证明了中国已经很好地融入了市场经济这一民主经济体系,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证明了中国的发展不是泡沫经济,而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实质提升。
在国际自由秩序中,中国仍然是一个学习者,但我们已经从各国身上学到了很多,并且正在学以致用。正如加拿大所强调的文化的接纳和包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兼容并蓄”的传统,邓小平就曾以通俗易懂的“黑猫白猫”之比,强调了中国对不同文化和传统的尊重和认可,以及中国对优秀经验的学习能力。
因此,世界应该给中国一个机会,让中国继续改革开放,让世界受益于中国巨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入驻中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发展是和世界各国的发展同步的。
在这个世界各国共生、共存、共发展的新时代,扩大交流与合作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共同选择。因此,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共进。中国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和国际社会一起,携手解决阻碍共同发展的全球问题。
有关中国的大辩论,是西方对上升中的中国走向重新定位的直观体现。
此次辩论同时也反映出以下具体动向:
一是美同西方主要盟友在“中国威胁”问题上仍有高度共识。
辩论会前,现场观众投票显示,认为“中国是自由国际秩序的威胁”比例达76%。再加上麦克马斯特二人在辩论中极力渲染中国对加拿大的威胁和利益损害,分化、离间中加关系,拉住和巩固西方统一战线,抱团对华。
反映出在加拿大等美主要盟友国家中“中国威胁论”仍具有高度认同感。中国任何发展壮大实力的举措,即使原本无意针对美,也被美从战略上视为威胁。
二是加拿大等国家在当前国际形势演变中更加迷茫与被动。
目前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因孟晚舟案跌入低谷(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以及美国总统的相关言论也表明,此案件是政治和经济因素驱动,不是出于法治考虑。至今孟女士都未摆脱控诉),同时在经贸、外交等诸多问题上同美分歧加大。与此同时,加方的这一做法也遭遇西方国家众多官员、学者的反对,民众反对情绪也十分高昂。
加社会、学界等希望通过此类大辩论,厘清加在今后国际格局中的定位和去向。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可能会有更多中等力量国家面临是否及如何在中美间选边站队的困境,围绕中国及中美博弈的辩论将进一步升温。
三是仍需做好公共外交和舆论引导。
通过马凯硕和王辉耀有理有据地分析,辩论会后,现场观众中的支持比例由24%上升到26%。
我们不能把这场辩论单独看待。这反映出,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引起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发挥作用和未来走向的高度关注。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威胁论”仍具有高度认同感。
中国任何发展壮大实力的举措,即使无意针对谁,但仍被从战略上视为威胁。同时,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加拿大等更多中等力量国家面临是否及如何在中美间选边站队的困境,围绕中国及中美博弈的辩论将进一步升温。
俞邃:“中国威胁论”的本质是“威胁中国论”!
作者:俞邃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
中共十九大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之后,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再度弥漫。中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将中共十九大精神加以具体化,内外政策充满和平发展氛围,足以让“中国威胁论”无地自容。王毅外长在记者招待会上畅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义正辞严地回敬了“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究为何物?又从何而来?我看它有五大特性。
一是虚构性。“中国威胁论”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发展模式显示巨大成效,被渲染的“中国崛起”“强国战略”引起外界敌视或疑虑,从而杜撰的一种说法。
新中国诞生近70年来,始终追求和平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当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漫长的岁月中从道理到践行,都证明了“中国威胁论”并不存在。
试问,至今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公然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有哪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部署派出那么多的维和部队?
“中国威胁论”属于冷战思维。一旦冷战思维作祟,在有些人眼里好事也变成了坏事。例如“一带一路”的原则分明是“共商、共建、共享”,怎么就成了“中国国际扩张主义”呢?
在冷战结束后,“中国威胁论”一直主导着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对华思维。这正是美国当局推脱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主张、导致美中关系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威胁论”制造者和推行者不喜欢社会主义,总想借口中国威胁来改变中国的颜色。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井水不犯河水”。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是也只能是长期共存。硬是要把自己的一套强加于人,历史得出的结论是“行不通”。
所以说,“中国威胁论”的本质是“威胁中国论”。
二是阵发性。自新中国诞生以来,散布“中国威胁论”可说是一种常态。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攻击者心态的变化,往往时有起伏。
冷战结束近30年来,“中国威胁论”突出的表现有三大波。
第一大波是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起步并获得显著成就之后。西方在为苏联解体弹冠相庆的同时,祭起“中国威胁论”法宝,试图接着搞垮社会主义中国。
邓小平洞若观火,曾先后提出应对局势的“28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中国岿然不动,继续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
第二大波是美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连续经受“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尤其是金融危机等多方面的冲击,而中国从2011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中国模式”的成功形成巨大反差,又激发“中国威胁论”猛然抬头。
第三大波是中共十九大制定中国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宏伟规划之后。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辉煌成就,出现了为“中国威胁论”加油添醋的种种新名词,诸如“锐实力”“债权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列强”,等等。
三是劣根性。编造和传播“中国威胁论”的人,背景并不相同。始作俑者多出于霸道与张狂。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接受不了文明的多样性,容不得他人根据本国国情与人民意愿,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随声附和者,多半是对中国的强劲发展存在顾忌和忧虑。
总之,缺乏实事求精神,心态扭曲,摆脱不了冷战思维,则是其共同的劣根性。
四是迷惑性。西方拥有强大的舆论工具,其煽动作用非同小可。“中国威胁论”的确能够迷惑一些对中国怀有传统偏见的人,尤其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人。
这类舆论工具常常歪曲中国的形象,把中国存在的问题和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加以夸大渲染,然后按照“中国威胁论”的思路加以解读。
本来,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并存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从而导致互利共赢。而“中国威胁论”鼓吹者,却蓄意把国与国之间合理的竞争夸大为对抗,从而让人相信“中国威胁论”。
五是脆弱性。“中国威胁论”毕竟经不起时间考验。根本原因在于它脱离中国的现实,违背事物的逻辑。
中国还有句俗语,叫做“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中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究竟谁是阳关道,谁是独木桥,要由实践检验,不是一厢情愿自己说了算。
今后中国仍会在“中国威胁论”鼓噪声中和平发展。但可以深信,随着人们对中国实情的了解增多,“中国威胁论” 的市场会越来越小。
“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是一体两面。如果说“中国崩溃论”业已成为国际笑柄,那么“中国威胁论”迟早也会被公正的国际舆论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