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2年工作,这些新提法释放重要信号




作者:CF40研究部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本次会议充分肯定今年工作成绩,详细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具体部署明年经济任务。在秉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基调下,促改革和稳增长应双管齐下,宏观政策发力要稳健有效,更多发挥逆周期的调节功能,让中国经济以更贴近潜在增速的状态行稳致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会议部署了2022年我国七方面重点经济工作任务,并提出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类问题: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二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三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四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五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会议明确指出“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五类问题,不仅体现中央的重视程度,或也有着政策纠偏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在促改革方面有不少重要表述,意味着明年在稳增长的同时并不会放松改革力度,甚至2022年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起点。

就此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副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朱鹤点评如下:

促改革和稳经济应双管齐下

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1年中国经济表现依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好的。即使考虑到2020年的基数效应,2021年录得的两年平均增速也应该在7.5%-8%之间。

客观讲,这样的经济表现来之不易。这背后有国际经济复苏的大背景,更重要的是国内持续稳定的内生复苏动力。

2022年或成为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起点。本次会议通稿中,在促改革方面有很多亮点和重要表述。最值得关注的是支持科技创新和提升公共服务方面的改革表述。这两方面将成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理解中国社会经济政策的主要线索。

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会议指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当前,金融与地产、基建脱钩的趋势逐渐明朗化,支持科技创新,特别是支持制造业创新投资和研发,或成为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的长期抓手。

因此,2022年有可能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破局之年。无论是接下来的两会、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是下半年的中共二十大报告,应该都会有更多更详细的围绕科技创新展开的方向论述以及政策线索。

提升公共服务方面,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长期以来,对于人口持续流入的大城市和都市圈而言,公共服务事实上始终处于供给短缺的状态,且集中体现在医疗、教育和交通三个方面。这不仅制约了城市化的拓展,也降低了新市民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如果能够补上城市公共服务这部分短板,未来城市化和都市圈的发展将会为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提供更充裕的动能,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会更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会更高。

但是,这些重大改革举措都是着眼于长远,很难在短期内发挥出稳增长的效果。促改革离不开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促改革和稳增长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关系。

2021下半年以后,房地产销售、投资同比增速大幅下降,出口高增速在全球经济复苏高峰期过后或也很难维持。

消费和服务业增长还没上去,房地产投资和出口这两股支撑前期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可能又要下来,接下来的经济增长压力可想而知。

正如会议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接下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会更加复杂。

这样的形势下,要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政府部门对增速目标的制定应留有余地,对宏观政策的运用也应有更大的自由度。

单从会议通稿的表述来看,市场应对明年宏观政策的力度持有更审慎的预期。

综合明年的宏观形势,货币政策仍有继续发力的必要,特别是利率政策工具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应通过降低基准利率引导全市场利率下降,用更低的利率降低私人部门的债务压力,提升私人部门的资产估值,改变跨期支出的相对价格,扩大市场自发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而相比于去年的表述,本次对财政政策的表述似乎更谨慎一些,更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重点是确保基建投资融资来源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

而真正的问题是,为了达到这种可持续性,我们究竟可以做什么。财政政策可持续应该是指财政赤字融资的可持续,比较相关的指标就是公共部门的杠杆率。

稳定公共部门杠杆率有两种办法,一是降低分子,即降低赤字率,二是扩张分母,即提高GDP的增速。至于哪种方法更好,需要更详细的论证。

余永定在文章《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中提供了一个分析财政稳定性的简明框架,其基本结论至今依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财政稳定不仅取决于赤字规模,也取决于利率水平。

如果不能实现更高的GDP增速,甚至因为降低财政赤字而牺牲GDP增速的话,那么要想达到财政稳定是不现实的。

实践中,很少能看到国际上通过所谓的财政稳固(紧缩)切实提高宏观经济表现的案例,反而是因为盲目降低赤字率而让经济陷入衰退的反例更多。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欧债危机后的欧洲国家在这方面提供了大量反例。

中国宏观政策仍有充足的空间,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实现明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经济目标,仍需要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更多发挥逆周期的调节功能,让中国经济以更贴近潜在增速的状态行稳致远。


会议在盘点今年工作、部署明年重点任务时做出许多重要表述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

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

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

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

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认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会议强调,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

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会议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

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他们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

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投入。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政策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

会议指出,领导经济工作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

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

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

会议强调,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统筹安排好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

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要全力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办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胶东五市一体化发展报告: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下)

【原创】胶东五市一体化发展报告: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上)

【原创】盘点北京“两区”建设这一年:金融领域开放提速

【原创】此心安处是平望:吴江这座运河古镇缘何不一般?

【热文】黄奇帆重磅发言:未来经济运行将呈现五个新特征

【热文】“高层智囊”杨伟民最新研判:2022年经济走势、挑战和逻辑

【热文】深圳原副市长的深度思考:从合肥看到了当年深圳的影子

【热文】从政治局会议看明年经济前景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