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越来越有范儿




作者兰红梅 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第一财经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改革、协同开放的重要国家战略,经过两年的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发展活力,特别是作为“极中极、核中核”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引领功能日益突出,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专业范儿、枢纽范儿、科技范儿。下面请随本文一起来领略虹桥国际开放枢2.0的成效及背后逻辑!全文3578字,阅读约10分钟

核心功能有效提升

两年来,商务区主要发展指标亮眼: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商品总额均超千亿元,累计新增法人企业数近2万家。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商务区“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核心功能的有效提升,以及“大科创”功能的加快形成。


1.“大商务”功能不断强化,国际范儿彰显


一方面,总部经济集聚趋势加速。商务区积极实施更加开放的跨国公司总部政策、强化民营企业总部政策支持、不断优化总部企业服务,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贸易型总部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内资总部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同时建立总部企业培育库、深化总部企业引育工作。两年来,商务区累计吸引集聚各类头部企业总部机构超500家,其中跨国公司总部企业44家、外资研发中心11家。


另一方面,联通国际服务能力提升。商务区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等平台作用,支持“走出去”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虹桥海外贸易中心已联系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创新实施“虹桥国际商务伙伴计划”,吸引毕马威、万宝盛华等国际化、高能级企业成为“虹桥国际商务合作伙伴”。


2.“大会展”功能不断提升,专业范儿尽显


一方面,进博会溢出效应持续放大。第五届进博会吸引了12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以及2800多家企业参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3.9%。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等平台加快建设,“6+365”常年交易服务平台辐射效应持续增强,建立了“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的最短链路,开辟出具有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特点的进口贸易模式创新之路。


另一方面,会展产业生态日益完善。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汇聚众多国际级展会资源,初步形成了会展场馆方、主办方、配套服务企业等全产业链生态,会商旅文体联动发展机制持续完善。云上会展等企业的线上展会平台持续做大做强,线上线下会展服务体系更加畅通,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参展商和观众精准匹配、高效对接,“云展览”“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


3.“大交通”功能不断完善,枢纽范儿明显


一方面,对外联通能力不断加强。“中欧班列-上海号”开通了中俄、中欧以及中亚三条线路,已联通“一带一路”七国30余个城市和站点;虹桥数字物流装备港获批第三批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围绕分拣设备制造、智能设备、仓储制造等方面提升快递物流产业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装备化水平。


另一方面,立体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沪苏湖高铁上海段、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嘉闵线、沪苏嘉城际铁路和轨交13号线西延伸、2号线西延伸等一批跨区域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开工并加快建设。


4.“大科创”功能逐步构建,科技范儿凸显


一方面,科创资源加快集聚。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作为全市“1+5+X”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已集聚了11家国际国内医院、18家医技/门诊机构、7家大型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总部机构,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研发总部集聚区。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要求,数字经济创新策源中心、虹桥国际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数字贸易创新孵化基地”等加快建设,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开通使用,平均访问时延性能提升11.6%、平均丢包率性能改善73.6%。


另一方面,创新产业加快发展。商务区拥有科技型企业近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的33.6%,超过1/3;目前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排在第三位,占比20.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也达到了7.1%。


数字贸易加快发展,全球数字贸易港培育了临空经济示范区、北斗数字基地、北虹桥国家文化数字出版基地等九大平台,规模以上数字企业达到2200多家。国际化创新人才加快汇聚,青浦片区的(长三角)留学人员创业园已实现留创企业32家、留创孵化项目29个。


明确逻辑体系

商务区越来越有范儿的背后,最为根本的是明确了逻辑体系,将国家战略内容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真正挑起了“总规划师”“项目经理”“业务主管”“施工队长”的大梁,架起了“法规+政策”“统筹+协同”“政府+市场”“项目+机制”的“顶梁柱”,形成了落实国家战略的“四梁八柱”。


1.明确顶层逻辑,挑起“总规划师”的大梁,架好“法规+政策”的顶梁柱


一方面,积极发挥法规指引作用。先后出台了两部促进商务区发展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一是出台了《上海市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进一步强化核心功能。


二是出台了《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依托进博平台加强“一核两带”协作联动,促进进口博览会招商招展,将临时性政策上升为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政策支撑作用。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支撑体系。一是针对不同领域出台专项配套政策,比如“大商务”领域,发布了《关于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贸易型总部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创新型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政策意见》等。


二是各片区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了更加特色化、精准化的地方政策,比如青浦片区启动修订《青浦区对接“6+365”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施意见》,以“6+365”展示交易服务平台为抓手,更好推动“参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


2.明确组织逻辑,挑起“项目经理”的大梁,架好“政府+市场”的顶梁柱


一方面,发挥有为政府的引导作用。强化各级政府作为制定者、执行者角色作用,引导资源高效配置。一是主动加强企业服务,比如管委会制定了“企业家早餐会”制度,还针对企业不同领域的需求开设专门的政策讲解会议,各片区也建立了自身的政企沟通机制。二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比如为集聚高能级总部,启动了国际商务伙伴计划,整合国际一流专业服务资源,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另一方面,发挥有效市场的决定作用。积极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用市场力量推进商务区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国有企业主动参与,发挥市属国企的引领作用。


二是引导跨国公司积极参与,依托跨国公司的网络架构,逐步形成在“一核”设立总部机构、在“两带”设立生产基地的分工格局,同时借助全球生产网络,积极发展新型国际贸易。


三是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细分领域优势,依托虹桥主场优势,全面参与商务区建设,由之前的旁观者、见证者,变为推动商务区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并成为直接的受益者、成功者。


3.明确分工逻辑,挑起“业务主管”的大梁,架好“统筹+协同”的顶梁柱


一方面,发挥统筹引领功能。充分发挥管委会的统筹作用、市级部门指导支持作用、属地政府主观能动作用。一是统筹要素配置,设立了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优化规划布局和区域功能、集聚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完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和区域品质。


二是统筹规划编制,发布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土空间中近期发展规划》,形成国土空间规划落地的共识,积极组织开展《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综合交通规划(2021~2035年)》等专项规划的编制。


另一方面,发挥协同发力优势。加快完善落实体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目标任务。一是明确落实主体,比如闵行、长宁、青浦、嘉定等四区先后成立虹桥推进办,整合区内相关部门力量,统筹开展与管委会和市级部门的对接,提高了政策执行效率。


二是打破行政壁垒,比如长宁片区制定出台了《留学人员回国(境)过渡期内租住人才公寓专项支持政策》,打破人才政策与单位绑定的做法,不以就业和地域作为前提条件,无论是否在长宁工作、无论是否有工作、即使仍然在海外,都可以进行申请。


三是深化部门协同,比如“盒马跨境GO”创新项目由长宁区联合上海海关、市商务委、虹桥管委会等部门多次协调,最终实现创新突破。


4.明确底层逻辑,挑起“施工队长”的大梁,架好“项目+机制”的顶梁柱


一方面,积极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落实机制的支撑作用。创新落实机制,确保国家战略相关政策落实落细,最大化发挥政策效用。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馆城共融”频频出圈,上海文博场馆如何焕活文化产业动能?【原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新集合”加快塑造“新极核”【原创】上海城市更新的案例分析及经验启示【原创】数字出海:中国企业如何避免踏入跨境数据流动的雷区?【原创】下半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将笑傲全球【热文】史无前例!上海这家区政府,跑去做“天使投资人”了?
【热文】超重磅!刘鹤发声:发展集成电路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热文】明星书记蓝绍敏北上履新正部,“大笔杆子”引共鸣
【热文】新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胡和平,这篇文章堪称教科书级!
【热文】什么是“未来产业科技园”?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