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8岁的老党员把党旗插在了摩托车上

2017-02-26 东旭苑社区 乌东路街道东旭苑社区

2016年,我打点行囊,踏上“访惠聚”的征程。作为阿勒泰地区教育局驻村工作队一名普通的驻村干部,我想为我们的村民唱唱赞歌,是他们让我一次次受到教育,是他们一次次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美的情怀。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 王娥香报道


我驻村的地点是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喀拉尕什村,在一年的时光里,这里乡亲们的点滴故事让我们一次次被感染、被感动。



第一圈感动的涟漪是贫困户赛力克一家用浓浓的亲情荡开的。



赛力克家是村中典型的贫困户,家中有个双目失明的老姐姐。十六岁时,老姐姐因一场意外双目失明。起初她被父母照顾着,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姐姐常常以泪洗面。赛力克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之后的日子里,赛力克成了姐姐的另一双眼睛。


赛力克的妻子是一个善良的人,婚后同他一起悉心照顾姐姐。一家人从没嫌弃过这个姐姐,反而待她像妈妈一样。妻子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却常常给姐姐添新衣。她说姐姐虽然看不到,但也要让姐姐穿得漂漂亮亮,因为她能看到,姐姐也能用心感受到。每次走访他家,看到穿得干干净净,一脸幸福地夸着弟弟、弟媳的姐姐,看着忙忙碌碌却笑嘻嘻的弟媳,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慨。



这个家,贫困的只是日子,富足的却是亲情。在这一贫一富间,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手足间血浓于水的亲情美!



第二圈涟漪是村委副书记刘宗富一家用浓浓的乡情荡开的。



刘宗富是村委副书记。自幼受父亲刘光海的影响,这位精通双语的甘肃汉子,凭借一脸真诚与一身泥土,在这个哈萨克族居多的村子里,赢得了赞誉。


多年来,他为乡邻免费耕地播种、出资看病,把乡邻当亲人。他说他希望村里有一个“和睦共处,齐心共建”的美好村风。


他这样希望着,也这样引领着。所以当喀拉尕什村发生融雪性洪灾时,患有严重关节炎的他,带头跳进刺骨冰凉的洪水中,及时阻止了险情,没有让村里的一寸耕地受损。


他就是这样,心系着乡邻的疾苦,情牵着村庄的发展。乡亲们记着他的好,可他却说:“没什么,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与父亲两代人都在这里,这就是我的故乡!我习惯了这个村子,也爱这个村子。”


就因为习惯,便生发出对这片土地的爱恋和责任,这就是一个人的乡情!这就是一个小小村支部副书记的境界!我觉得每个村落都需要这样的情怀。



第三圈涟漪是村中老党员胡马提·苏尔肯一家用浓浓的爱党爱国情荡开的。



胡马提·苏尔肯是村里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支书。亲眼目睹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的他,无时不在感念党的恩情。他把国旗贴在家里,每逢周一,都让儿女们和他面对国旗唱国歌。他把爱党爱国的教育,作为质朴的家风。


在党的95岁生日那天,78岁高龄的他把一面小党旗插在摩托车后,绕行整个村子的巷巷道道,又前往正在施工的北阿铁路。他说他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党迎来了九十五岁生日。


他又把一面大党旗敬献给村委,并动情地说——敬献党旗,是他想到的给党最好的生日礼物。他就希望年轻的村”两委“班子,把爱党的思想一代代传下去。时刻不要忘掉自己站在党旗跟前,举着拳头说的话。



他的这一至情、至性的爱党情怀,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那面小党旗,在他的摩托车后面飘扬着。晨烟暮色里,祥和了整个喀拉尕什村。


一位老人、一辆车,一面旗帜、一席话,不虚不假,明鉴了一份永不降温的炽热情怀。



这就是喀拉尕什村的那点人和事。不惊天,不动地。但美的情怀在这里!这些爱亲情、爱乡情、爱党情,丝丝缕缕,交织缠绕,勾勒出喀拉尕什村村民淳朴至美的精神画卷。


如今,阿富准铁路、北阿铁路、迎宾大道正贯通整个村庄,火车站的修建、机场的扩建,都使村庄的未来令人期待。相信未来,在我们大家的共建下,喀拉尕什村一定会成为一个“经济、精神双富裕”的美丽乡村。那时,肯定会有许多像赛力克、刘宗富、胡马提一样的人,在夕阳下,给年轻一代骄傲地讲述着自己不老的爱家、爱国、爱党的赤子情怀,也讲述着我们驻村干部的真情故事。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编  辑/ 于 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