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部编语文六(上): 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讲

点击免费关注👉 人教版小学语文 2023-01-02

【微课堂】部编语文六(上):第1课《草原》精讲

六年级微课目录

第一单元

第1课《草原》精讲

第2课《丁香结》精讲




视频朗读




微课视频讲解

同步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

德dé(美德、德行、品德)

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

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


三、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四、译文

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五、问题归纳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课文主题

1.《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图文讲解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同步练习

答案

一、道德  喜鹊  鸣蝉  稻田  二、1.C.   2. C.  3. B.三、孟浩然    日暮客愁新    江清月近人四、1. C.  2. C.五、1.词牌名 词题 2.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3.稻花的香气 丰收  4.A 5.《宿建德江》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忧愁,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达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六、1.(1)B (2)B (3)B 2.(1)凉月如眉挂柳湾。 (2)半夜鲤鱼来上滩。 3.(1)√ (2)× (3)√ (4)√ 

声明:本站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公益传播。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由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综合整理,由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重新排版和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ID:yuwenkecheng


部编版小学语文更多资料免费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