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宗师 (1) Fisher 神内巨人
Charles Miller Fisher(1913-2012)(上图) 生在加拿大,后来去美国哈佛大学做医生,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卒中学者,被称为神内巨人。
Fisher 对卒中研究有三大贡献。
一是最早也最详细的描述了 “腔隙卒中 - Lacunar Stroke”。
Fisher 在1965年在 "神经内科杂志 - Neurology" 上发表了 “腔隙卒中 - 小的深部脑梗死 - Lacunes: Small, Deep Cerebral Infarcts“ 一文,讨论了腔隙卒中的病理生理。
因为腔隙卒中影响的主要是脑深部的小穿支,Fisher 在尸检时收取到大多数资料并反馈到临床表现和影像(详情见 Fisher 腔隙卒中一章 (下图))。
二是在1951年提出了 “暂短性脑缺血 -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 TIA” 的存在。在2002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上,Fisher 总结了 “暂短性脑缺血 -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Fisher 回忆说刚开始没人愿意讲暂短性脑缺血,因为太长又不上口。有一次早查房他让住院总把暂短性脑缺血写在黑板上,但黑板写满了,所以住院总就减化成 TIA,写在黑板的角上。谁知 TIA 一炮走红,从此后每人都使用了。
看来发明一个新词的成功条件是要简单。
三是确立了颈动脉粥样硬化阻塞与卒中的关系。
虽然在 Fisher 之前 Hans Chiari,James Hunt,和 Egus Moniz 就报道过,但大概都是支离片段,似乎无人观注他们的报道。
Fisher (下图) 在1951年发表在 AMA Arch Neurol Psychiatry 上的 “颈内动脉阻塞 - Occlus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文章第一次把解剖病理发现和临床观察结合在一起而得到公认和传播。
Fisher 所在的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医院是当时唯一一家收治卒中病人入院的医院,使 Fisher 能与卒中病人密切接触,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比如有一个病人自我嘲笑的告诉 Fisher,为什么他左侧瘫患却是右眼失明,上帝是不是弄错了?促使 Fisher 考虑颈动脉阻塞才是可能的原因。
在当时很多的卒中被误认为是脑血管痉挛(见 Foix 一章),Fisher 一开始也用脑血管痉挛来解释颈动脉阻塞现象,直到抗凝治好了一例 “脑血管痉挛” 的病人才使 Fisher 认识到颈动脉阻塞可能是卒中的原因。
对脑血管痉挛情有独种可能导致 Fisher 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理念,在1971年他发表了 “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表现 - Cerebral Vasospasm with Ruptured Saccular Aneurysm –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一文,尤其是他的 Fisher Scale (下图) 促进了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Fisher 在1913年出生于滑铁卢,在1935年毕业于维多利亚大学。在1938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1940年在海军做外科医生,参加二战英国舰队,船被德军击沉,在德国俘虏营关了三年多,做狱医,在1944年交换战俘被释放。
Fisher 不是中国文化中的英雄。
回到加拿大后 Fisher 从师 Wilder Penfield (1891-1976)在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学习临床,又去波士顿向 Raymond Adams(1911-2008)学习神经病理,因此开始了他对卒中的三大贡献(如果他直接做神内医生可能会错过这些发现)。
培训毕业一年后在1951年 Fisher 提出颈总动脉斑块或夹层对卒中的贡献,而有些病人表现为 TIA。Fisher 因此提出颈动脉手术和抗凝可以减少卒中。
现在对房颤病人使用抗凝也是 Fisher 倡导的。
后来在1954年 Adams 请 Fisher 到哈佛大学的麻省总医院创建了卒中病房,谁知他一直在那里工作了五十多年 (下图)。Fisher 把卒中从普通内科带入神经内科的范畴。
听说 Fisher 查房很慢很长很细致,他先要求住院医在白天详细查看病人,然后与他一起晚饭。然后在每天晚上 6-11PM 查房,每天如此,难怪他的学生后来都成了卒中领袖。
在 Fisher 之前几乎无人观注卒中,因为什么像样的学术都没有。通过学习病人和尸检,他指出了卒中治疗和预防的道路,所以他被溢为现代神内卒中 - Stroke Neurologist - 的创史人。
有了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 Fisher 只是做事,从不抱怨。
Fisher 对神经内科其他疾病也有研究。在1956年他发现了 “格林-巴利综合症 - Guillain-Barre Syndrome” 的变异类型,后来被命名为 Miller Fisher 综合症 (下图)。
Fisher 还发现了正常压脑积水,一个半综合症,等等。
Fisher 发表了200多篇文章,以独自作者文章开始,发展到多名合作作者的文章,最后回到独自作者的文章,他完成了这个从心所欲的轮回。
与 Fisher 的贡献相比,他似乎很少得奖。1998年进入 “加拿大医学名人堂” 应该是一个。
Fisher 与 Doris 结婚68年有两儿一女,但是家人很少能见到他。Doris 每天早上送他上班,然后半夜后再接他回家,当然很多时候 Doris 也找不到他。
Fisher 认为他自己是一名医生,他的使命是治病救人。
Fisher 成功的秘诀是他研究机理,Fisher 的名言是在每天结束时他又聪明了一点 (下图)。
当然,Fisher 成功还有其他方面原因:一是问病史和检验病人仔细,包括道听途说。二是认真做病理,与临床相结合。三是大胆创新,小心求证。
Fisher 对小医生的劝告是不要研究卒中,找一个未开发的领域去研究。当然病人和医生都高兴 Fisher 没有执行他自己的忠告。
病房是战场,每日生死之间。
白衣亦英雄,一生昼夜永在。
只有苏东坡的念奴娇才能绘出 Fisher 的一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Fisher 在哈佛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卒中病房,五十年如一日,培养了大批卒中人才,对卒中研究做出重大贡献。虽然北京协和医院的赵婉和在1938年发文首先将颈动脉阻塞与卒中联系在一起,Fisher 对卒中的整体贡献是无法取代的。
Fisher (上图) 在卒中世界里建立了一个永恒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