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庄游记(34)岳阳古楼要三看

John H. Zhang 卒中轶事 2019-07-02



阴雨绵绵,水天一色,波涛推风拍岸。

洞庭湖边,岳阳楼上,历史如书自翻。

 

与弟子刘飞,吴光勇等驱车从长沙去岳阳,一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点缀枫山秋水。洞庭湖畔湿气犹寒,疾风阵阵,侵骨刺面。

 

岳阳楼山门书 “巴陵胜状” (上图),因西晋时期曾用 “巴陵城楼” 为名。门殿不大,门题:"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敢曰天下者,登木楼而望湖水,目穷于天际,天下乃视野内的小世界?我退而环顾,楼依湖而立,水拜于楼下,浪花与水雾自成小天下也。

 

岳阳楼大概源于三国时期东吴的鲁肃,肃215年在此练兵防刘备而筑将台称阅军楼。后几经沧桑巨变,楼起楼落,历代重建,风格迥异,后为文人聚宴之地。

 


入山门见青铜模型群,跨越五代,称 "五朝楼观",唐、宋、元、明、清,五朝不同岳阳楼 (上图),高低错落,大小有别。洞庭湖风自左吹过,檐铃响起,淋浴历史声涛。

 

过 "五朝楼观",入 "书法碑林",看诗墙字壁。有太祖毛氏草书唐人杜甫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去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太祖诗词往往以滔天巨浪而出,横扫千军,荡气回肠,视天下如无物。不知为何登家乡岳阳楼而无吟,望洞庭湖水而无字?

 

杜甫岳阳楼诗甘无味,悲情四流,何着笔墨?

 

我更喜欢李白的直白: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心怀疑问,沿湖边千年石阶而上,见淡灰色天空在雾气中坠入湖面,形成水天一色 (上图)。运船行于湖天之间,快慢不一。

 

举望 “南极潇湘” 石瓦楼牌,见 “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对仗工整,却原来天下者,湘川两地也。也罢,洞庭湘川水,岳阳湘川楼。

 

穿过潇湘楼牌,三层飞檐黄瓦居右,红窗棕墙,顶书金字岳阳楼。外看无波无澜,整体尺寸平淡。

 

看过武汉黄鹤楼和南昌滕王阁,矮如高庙的岳阳楼似乎令人失望。其实只有岳阳楼才是清遗古风,黄鹤楼和滕王阁都是近年新作。

 

真实则简单,古物却平淡。

 

在浩瀚无垠的洞庭湖边,岳阳楼渺小孤单;在风潮水雾的淫威下,岳阳楼如舟可覆。居此楼则可解释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身居危楼,日夜心忧。

 


湖平托楼高,楼矮显湖阔。入楼门两侧:“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帝王气派,忧天忧民,提示岳阳楼 (上图) 乃官家所建。四面湖山一统,万家忧乐属民。

 

楼中狭窄平庸,红木黑壁,装饰粗糙。一楼正壁上悬仿真清代张照的笔书,北宋人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 雕屏。

 

据称曾有某知县请人高仿张照写的 "岳阳楼记" 雕屏,卸任时掉包,带真迹雕屏舟行,结果船翻,真迹雕屏与残舟沉沙。多年后渔人发现,还原真迹雕屏于岳阳楼二楼。高仿雕屏因太逼真则留在一楼继续悬挂。

 

可叹:

 

“假做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又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故事引人入胜,一是有了人们喜爱的报应轮回,不是不报,日子未到;人在做,天在看。知县位微欲夺天物(岳阳天下楼),丧命江底鱼沙。二是又多了一副逼真高仿 (上图),知县赔了夫人又折兵,令百姓满意。

 

然而楼中两套相同笔书 "岳阳楼记" 似乎提示岳阳楼楼空无物,缺字少文,无诗欠词,高仿雕屏有滥竽充数之嫌。

 

三楼又是太祖手书杜甫诗,两侧是唐人李白楹联:”风月无边,水天一色”。看来此地多阴天,常现水天相溶之境。然风月二字难解,风月乃俏佳人也,风月之事若无边则人己归水天一色中去也。

 

李白也是醉了。

 

感觉三楼重复杜甫诗 (下图) 是个错误,一是杜诗平庸无奇,二是抄诗并非原创,三是顶楼无画点晴,一目草狂,只剩窗外湖水山光。

 


上下三层木楼,转身之地,平淡无奇。


心疑岳阳楼何浪得其名?

 

从三楼窗见两侧石砖雕侧门牌,似乎胜于平淡。于是出楼沿石阶走下,穿古雕门,却发现岳阳楼后一望镜面也似平台,如练兵广场。

 


更惊讶岳阳楼后观卓然不同,木楼变城楼,红墙玉栏 (上图),门洞下石阶路直通湖边。顶层仍书金色岳阳楼,城上再书岳阳楼,似乎担心游人不识字。

 

文人墨客之错却难蔽岳阳城楼雄伟壮观,固若金汤,城下平地可点兵,城上令旗有一指天下之感。

 

面对以城堡为本之岳阳城楼方能体会范仲淹的 “居殿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城高分出君民,地远引入忧心。

 


穿城洞直扺江边,石阶叠峦,护城环抱,绿荫掩映,渔船数点。回身见高墙御敌,铁马金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金色 “岳阳门” 正中高悬 (上图)。

 

古人多智,令人感叹。

 

先是湖边树立三层木楼金檐的岳阳楼,无波无澜,令人小看。转下楼后则为红墙城堡,御敌雄关的岳阳城,大气磅礴。沿湖而上,高墙耸立,岳阳楼底化为岳阳门,一夫当关之地。

 

站在湖边方能理解范仲淹的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天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洞庭,君山,岳阳楼,水雾相绕。

 

无意中一楼三面三看,面面不同,风格迥异,九曲回肠。沿湖而上岳阳门则重防御,穿越城门入岳阳城为练阅兵武 (下图),转上高坡遥望湖水登岳阳楼是欣赏湖光山色。

 


拥有三面三转三看这三种功能,岳阳楼真是天下建筑典范。

 

心中再颂 "岳阳天下楼",顿悟除疑解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情应笑我,入门时虽颂 “岳阳天下楼” 而不知其真意也。天下有一楼三面三意乎?哈哈。

 

转眼之间又想起现在的岳阳楼为晚清所建,不知唐、宋、元、明岳阳楼为何物?楼观青铜群只塑身岳阳楼,可惜无岳阳城,无岳阳门,难求真解,无法全貌,恨:

 

问世间 "楼" 为何意,却叫人生死相许。

谁雕五朝岳阳楼,忘却 "城门" 断其趣。

 

游至此时,洞庭水风拂面,却无寒义。于平淡中看创意,令人血液澎拜。

 


漫步回到岳阳楼前 (上图),望洞庭波澜涌动,寒风吹乱了头发,二看岳阳楼,想起柳咏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是啊,千年来因阅军而建的岳阳楼却只看到 "楼" 的一面,文人们忘了初心,忘了 "城" 与 "门"。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心中忧喜参半。看水看不到源,看树看不见根,看楼看不出根本。学问,要学先问,放开视野,刻意求新,正本清源。


游历是学术积累和贯通的捷径。


岳阳门和岳阳城为防御的根基,岳阳楼则为吟诗赏月的佳境,所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回首再看岳阳楼,眼前却是宋人张孝详的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社若满芳洲”。

 

至此感岳阳楼不仅比肩黄鹤楼和滕王阁,建筑风格远胜以高为尊,一目了然的楼阁结构,应为江南三名古楼之首。

 

喜欢刘大年所题的岳阳楼对联:

 

“鲁肃兵轻,范公文远,万般气象观今日;

滕王歌歇,黄鹤踪杳,十面湖山上此楼”。

 


古人颂岳阳楼诗词太多,喜欢其中张埴一首:

 

“冻云吹尽楚天宽,鸿去冥冥叫不还。

饶得两翁文墨在,至今楼上伴君山”。

 

整个岳阳楼实为三部,下部为岳阳门,门上中部为岳阳城,城上则是三层的岳阳楼。


岳阳楼三层设计,暗伏奇兵,以军为本,用楼夺情,千古绝作。

 

五岳归来不看山,岳阳归去不看楼。

随心所欲点评乱,无怨无悔更无忧。

 

在此告诫天下文人游客,岳阳天下楼有三看,下面的岳阳门,后面的岳阳城和上面的岳阳楼,切莫以偏概全。

 

张庄游记(30)安阳甲骨生死文

张庄游记(29)金陵古风何其多

张庄游记(22)河北历史雾霾中

张庄游记(28)烟台论古张裕酒

张庄游记(25)岭南佛祖弄尘埃

张庄游记(20)吴中夏日奈何天

张庄游记(26)武汉看雨黄鹤楼

张庄游记(27)南昌烟雨滕王阁

张庄游记(19)阿拉斯加夏日风

张庄游记(16)兰州拉面麦积山

张庄游记(11)金人不知何处去

张庄游记(10)此景只应杭州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