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茶后(62)谁最先发现基底静脉环
与 "基底动脉环 - Circle of Willis" - 相邻,在颅底还有一个静脉环 (上图),连接左右半球的深静脉系统。
静脉环的组成包括横向的前-后交通静脉,和纵向的 Rosenthal 基底静脉。
静脉环连接前循环血流在视交叉处进入在中线的 Rosenthal 基底静脉,在大脑脚连接后循环进入 Rosenthal 基底静脉。大概一半的人有前交通静脉,与前交通动脉并行 (下图)。
后交通静脉似乎发育完整,几乎75%以上的人都有。
在影像上静脉侧枝循环很容易发现,前交通静脉小,可以用 CTV 或者 3D-DSV,传统 DSV 效果不好。
后交通静脉大且长。
基底静脉环与基底动脉环功能一样,提供侧枝循环,从视交叉到大脑脚,连接两侧半球的深静脉 (下图)。
当一侧静脉回流不畅时,正常的静脉环可以协助对侧回流,形成侧枝循环,尤其是当基底静脉部分缺失/损坏,或者动静脉漏时的高流量血流进入深静脉时。
静脉环的血流是双向的,并且在病理情况下可以逆转。
基底静脉环的临床实际功能不确定,推测一侧基底静脉受肿瘤压迫或因外科手术损伤后,基底静脉环应该会提供侧枝循环。
因此,基底静脉环对神经放射和神外医生意义更大一些。
有几位学者对基底静脉环及连接静脉的发现做出了贡献。
首先是法国人 Jean Baptistery Paulin Trolard(1842-1910)(上图),解剖学家,以研究脑静脉循环而出名。
Trolard 主要在北非的阿尓及利亚的一所大学做解剖教授。大概是因为 Trolard 在1800后期首次描述了这个静脉环。所以有人提议称基底静脉环为 "Trolard 静脉环 - Venous Circle of Trolard"。
Trolard 同时发现和命名了 Trolard 静脉。
第二是德国的解剖学家 Friedrich Christian Rosenthal(1780-1829)(上图),他在1824年写了基底静脉一书,描述了基底静脉环。
Rosenthal 在49岁时因结核併发症而去世。
Rosenthal 有两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解剖结构,一是 Rosenthal 隧道 - Rosenthal Canal,是内耳迷宫中的一条通路。二是 "基底静脉 - Basal Vein of Rosenthal",把静脉血送入 "Galen 静脉 - Vein of Galen"。
第三是 Claudius Galen(129-200)(上图),古希腊哲学家和医生,发现和命名了 Galen 静脉。Galen 热爱写作,据说古希腊残留下来的一半的医学著作都是他写的。
Galen 的解剖学描述统治了医学世界1500多年。
Galen 命名了 Galen 静脉虽然他可能并不知道这个静脉的意义。
第四是另一条表浅静脉 Labbe 与基底静脉环关系不大。
法国人 Charles Labbe(1851-1889)(上图),在他上医学院第三年级时发表一篇论文研究静脉窦,发现并命名了 "Labbe 静脉 - Vein of Labbe"(1879)。
Labbe 在1871年在巴黎上医学院,在1882年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在1885年与 Marie Eugenie Boussaton 结婚,有一个女儿。
可惜又是一个英年早逝,在女儿出生三周后 Labbe 就死了。
历史长河,寥寥数人,观注静脉,屈指可数。估计他们都希望别人也研究一下静脉,如同五代冯延巳的《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看到静脉环,反思动脉环,为什么从 Gabriele Fallopius (上图) 等多人,直到 Thomas Willis,没有人关注与动脉环平行的静脉环?
即使认为静脉环不重要也应该描述一下吧?
连波斯人 Avicenna 也选择性的忽视静脉。
知识的视野真的需要一层层的剥开才看的见?
另外中医虽然大讲动静脉阴阳平衡,但是从古自今似乎缺乏一只勇敢能切开皮肤见真经的手,使得中医在千年传承中一直处于朦胧模糊状态。
一旦别人发现了什么,我们总能在中医中找到类似的影子。
但是从医学角度来看中医又毫无新的发现。
Labbe 发现 Labbe 静脉大概纯属偶然,但可能这一发现导致了他继续研究脑血管,他的毕业论文是研究蛛网膜颗粒 - Paccioni Granulations。
Trolard 虽然研究脑静脉,但是他远在北非,条件有限。
Rosenthal 的主要兴趣是嗅觉和听觉,他并没有全力研究血管。
因此,基底静脉环的功能似乎并没有人研究 (上图) 。
基底静脉侧枝循环网络并没有像基底动脉环那么引人关注。
基底静脉环与动脉环的功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静脉变异更大,更复杂,而且在疾病中的作用有限,所以静脉环得到的关注也少。
好在浙江大学附二院神经内科的楼敏教授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基底静脉环三级侧枝循环的概念 (上图,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2018) ,对脑血管生理病理,尤其是卒中后脑静脉的功能研究做出贡献。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至少我们对基底静脉环的结构与连接有了了解,又有影像技术来观察他们的改变。已经有人监测静脉血流来评估病人的预后。
俗称好事成双,阴阳平衡 ,有两个血管环在颅底,令人放心多了。
如上所述,肿瘤压迫,静脉血栓等因素在脑静脉偱环是旧题了。
静脉侧枝循环在脑外伤水肿,卒中急性期,和神外手术併发症的贡献应该提上研究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