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航站楼

高天 民航事儿 2024-01-02

文/ 高天
二十多年前,当我以一名普通旅客的认知基础进入民航局工作时,曾被自己的处长纠正过不要用“候机楼”这个词,规范的用法应该是“航站楼”,因为航站楼不只有候机功能,还有到达、中转等其他功能。
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我对“航站楼”的理解也逐步丰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航站”一词的由来
要解释“航站楼”,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航站”。
早期的航空运输活动中,当开辟某条航线时,为了实现沿途补给、维修乃至备降等需求, 往往会沿航线修建一系列机场,同时配备加油、维修甚至机组人员生活设施,为往来航班提供运行保障。此时的机场在航空公司眼中已不再是单纯的物理设施,而是具备特定作用的功能性设施,为此参考Railway Station(火车站) 的构词法将其命名为Air Station(航空站), 中文简称就是“航站”。早期的“航站”之间还会有“预备站”和“保安站”等设施。
“航站”起初是专属于航空公司的概念, 航空公司要么自己修建机场建立航站,要么在既有的机场里通过设置办事处或运行基地等来设立自己的航站,这一做法延续至今。


20世纪40年代龙华机场旧照

国民政府时期,为构筑航空运输体系,政府将诸多担负航空运输服务业务的机场指定为“航空站”,并按业务等级分为甲种航空站(相当于“国际机场”)、乙种航空站(相当于“国内干线机场”)、丙种航空站(相当于“国内支线机场”) 和辅助航空站 (相当于“备降机场”)。此时的“航空站”就由单纯指代Air Station 扩展成了表达Airport 之意,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运输机场”。
新中国成立后,“航空站”的建制被保留下来,很多机场都被定名为某某航站,直到改革开放后还有个别机场沿用这个称谓,而台湾地区则至今仍沿袭这一用法。


高雄国际机场


台中机场


马公机场

有趣的是,机场被普遍称作航站的时期,并没有“航站楼”的概念,那时候只有“候机楼”的称谓,而“候机楼”也是逐步发展而来的概念。航空运输活动早期,人们开始为旅客修建临时休息、等待的房屋,称作 Waiting Room(等待室)或 Departure Lounge(出发厅),我国普遍称为“候机室”。再后来,“候机室”规模逐步增大,也就自然发展成了“候机楼”。
翻看早期的资料,“航站” “候机楼” 等称谓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1980年1月1日,首都机场T1航站楼启用

二、“航站楼”概念的引进
1971年10月25日,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年11月19日,国际民航组织秘书长通知我国政府,国际民航组织第 74 届理事会通过决议,承认我国政府的代表为中国驻国际民航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1974年2月15日,我国政府致函国际民航组织,承认《芝加哥公约》并从即日起恢复参加国际民航组织的活动。1974年9月24日至10月15日, 我国代表团出席了国际民航组织第 21 届会议并当选为理事国,同年12月,我国政府派出了驻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的代表。


1971年11月15日,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中国代表团

此后,我国民航界开始引进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大量翻译国外技术资料,民航运行也逐步与国际民航组织多数成员国接轨。
在此过程中,我们遇到了 Terminal Building 这个词汇。
Terminal,直译是终端、端点,在交通领域是指车辆、乘客或货物开始或结束旅程的地方①。比如在航运界,Terminal 通常指“码头”, 有时也指代整个“港口”。
Terminal Building,在民航领域是指机场上用来在地面和空中运输之间进行过渡的建筑物②,这个建筑物在我国此前叫做“候机楼”,但显而易见,“候机楼”的文字表述不能覆盖Terminal Building 的全部功能。人们意识到,Terminal Building 的功能远不止候机,还有到达、中转乃至海关、边检等诸多功能,需要一个更为恰当的中文词汇与之对应。此时,人们想到了用现成的“航站” 一词可以指代 Terminal 的含义,于是,“航站楼”一词应运而生。而在台湾和新加坡, 这个词被译作“航厦”。
客观地讲,用“航站楼”取代“候机楼” 不仅仅是一个词汇的调整,更是认识的提升。它帮助人们拓展了对这一机场设施的理解,也为人们解放思想、提升服务创造了空间。
当然,“候机楼”虽然较少提及了,但“候机室” “候机厅”乃至“候机区”的概念依然存在,只是它们仅构成航站楼的组成部分, 而非航站楼的全部。
三、不一样的Terminal,不一样的“航站楼”
Terminal Building,在机场通常简称为Terminal。如果一个机场只有一个航站楼的话,一般称其为 Main Terminal;而在有多个航站楼的机场,为区别起见,通常分别命名为
Terminal 1、Terminal 2、Terminal 3……, 简称就是 T1、T2、T3……,也有的机场分别命名成 Terminal A、Terminal B……,还有的分别叫 International Terminal 和 Domestic Terminal,或者North Terminal 和South Terminal 等等,不一而足,没有一定之规。
对于公众而言,机场的Terminal 往往是指客运航站楼,即 Passenger Terminal, 但别忘了,航空运输的对象除了旅客还有货物,有了旅客的 Terminal,就一定会有货物的Terminal,亦即Cargo Terminal,这是一个与 Passenger Terminal 平行的概念,只是我国通常称其为“航空货运站”,而非“货运航站楼”。


迪拜机场货运航站楼


国泰航空的货运航站楼(香港机场的旅客航站楼被称作“客运大楼”)

四、未来航站楼什么样
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看,航站楼将由单一设施向航站楼综合体(Terminal Complex)发展③。
一是航站楼将与其他陆侧交通形式深度结合,使之成为一体化交通中心,同时航站楼的值机、安检等基本功能会向外延伸,而其他陆侧交通站点则尽可能向登机口接近;
二是航站楼商业设施的丰富与拓展,除了传统的零售店铺,航站楼将与酒店、会展乃至商务办公物业融合,使之成为“带有登机功能的商业综合体”;
三是航站楼将与周边其他商业设施有机整合,参照城市 TOD 的开发理念共同打造临空商务区,即建造所谓机场城(Airport City)。


新加坡樟宜机场T4航站楼

五、小结与感悟
(1) “航站楼”不同于“候机楼”, 后者含义具有局限性,应慎用。但“城市候机楼”是个例外,多数城市航站楼的主要功能确实是“候机”。
(2) “航站楼”的前提是它属于“航站”,也就是运输航空的服务设施,是运输机场的标配。通用机场如有客运服务业务的话,那它的旅客服务设施被称作航站楼尚可接受,反之,如果只是其他通航业务的营业场所,则不妨叫综合业务楼、营业大厅或商务中心均可,一味都叫航站楼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3) “航站楼”不是旅客的专属设施,货物也有“航站楼”,航站楼的规划设计和发展理念同样应顾及货运业务,客货并重,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4) “航站楼”从旅客休息室起步,百年来的发展趋势一直是向功能多样化、体量规模化发展,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航站楼是否有功能简化的发展趋势也未尝可知。
(5)最后,“航站楼”是一个活的概念,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实践,其内涵和形式都将不断拓展。(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刊登于《中国民用航空》杂志2022年第10期


新加坡樟宜机场T4航站楼


新加坡樟宜机场T4航站楼

 注释:
① A terminal is a place where vehicles, passengers, or goods begin or end a journey.
(Collin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② Terminal Building——That building on an airport which is used in making the transition between surface and air transportation.(IGI Global)
③刘武君,航站楼规划,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