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冀中抗日名将孟庆山(22)

2017-08-01 将军政要网





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及成立冀中军区,这是两支部队走向正规化、革命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冀中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但是,在两支部队整编过程中,由于部队编制、干部职务都是由大变小,路、支队、大队改为团、营、连,总指挥、司令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有的由平行关系变为隶属关系,有的几个单位合成一个单位,因此,在部队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一些原河北游击军的部队到了原人民自卫军的领导手下,也产生了一些不服气和其他矛盾。有的人找到孟庆山,愤愤不平地说:“你原来在共产党的红军里当团长,他老吕原来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团长,冀中的抗日局面是咱们共产党打开的,为什么让他当正司令,而你却当副司令?”


孟庆山微笑着说:“咱们共产党是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不能争个人的地位和权力。上级这样安排,是基于全局的考虑,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这些人本来憋着一肚子火,到孟庆山这里来发泄发泄,还想得到孟庆山的支持和安慰,没想到孟庆山的胸怀是这样的宽阔,对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对于河北游击军在改编中出现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孟庆山和保属省委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改编的顺利进行,防止了分裂。


整编中,晋察冀军区领导与孟庆山商量,建议把河北游击军第一路军调拨给平汉路西山区的第三军分区。孟庆山毫不犹豫,坚决执行,并专门找了徐佩坚、田同春谈话,帮助他们补充装备,统一官兵思想。


同时调拨去的还有游击独立第一师。


第一路军编到第三军分区后,改称独立第四团,徐佩坚任团长,田同春任副团长,在保卫晋察冀根据地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9年12月,在野北战斗中,团长徐佩坚和上百名战士英勇牺牲;副团长田同春一直随这支部队战斗到新中国成立。解放后,田同春先后担任河北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授衔大校。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在改编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惨痛的事情。


孙必寿原任游击军独立团第三营营长,是孟庆山组建河北游击军后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军事主官。他作战勇敢,敢打敢冲,是游击军很有前途的军官。游击军和自卫军合编以后,孙必寿被调到军区担任手枪队队长。冀中军区司令员是吕正操,军区司令部许多部门负责人都是吕正操原东北军691团的人。孙必寿脾气刚烈,与军区的一些人发生了一些矛盾。孙必寿气不过某些人的做法,有一天,他没有请假就回了老家孟仲峰。孟仲峰村个别混入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的阶级异己分子,向冀中军区报告,说孙必寿私自卖枪,每天和地主喝酒赌钱。当时正值肃反锄奸,军区的个别领导,未加审问,就把孙必寿抓起来活埋了。可怜的孙必寿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而且还背上了叛变通敌的罪名,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被平反。杀害孙必寿的时候,孟庆山不在冀中而在路西(京汉铁路西)。他回来后,查清情况后,下令把参加杀害孙必寿的凶手陈锡周、宋暗中等活埋了,为河北游击军的第一个营长报了仇雪了恨。


河北游击军第二师是孟庆山到冀中后收编委任的第一支地方武装。师长段士增、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杨万林、团长崔凯都是参加1932年“高蠡暴动”的老党员,暴动失败后,仍坚持革命斗争活动。“七七事变”后,中共保东特委指示发展抗日武装,根据当时“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的原则,动员了很多村庄地主的枪支,武装了抗日队伍。同时,部队驻防到哪里,就有哪个地方的地主出粮食。一些地主听说共产党肃反除奸的消息后,他们串通一气,利用他们的子弟混入部队之机,“联名”写信诬告第二师抢劫老百姓的财物。


冀中军区接到联名信后,军区领导几次开会,研究段士增和第二师的问题,一位主要领导说:“段士增他们抢粮食,开粮店,是土匪行为,应该枪毙------”


孟庆山极力反对。他说:部队成立初期,要打仗、行军,紧急情况下,向地主的粮店借些粮食也是正常的,不能说是土匪行为。他们几个老党员,在发展抗日武装工作中由贡献。有错误可以批评,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处决他们。


这时,有人说:联名告状信上说段士增家盖起了小楼,国难时期,他借筹备给养发财,按规定应该严惩。


孟庆山说:“告状信说什么就是什么吗?那也得调查核实呀!”


会议开了几次,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安平会议后,部队进行整编,命令第二师到河间集中。段士增他们部队因为其他事耽搁了几天。这下可被抓住把柄了,“旧账”“新账”一起算,硬是给段士增他们按上了“托派”的罪名。


5月中旬,游击军第二师4000余人,在段士增、杨万林的率领下,开到河间接收整编。冀中行署和冀中军区主要领导给孟庆山打电话,命令立即将段士增等三人抓起来。孟庆山一再解释也不管用,只好执行命令将他们三个抓了起来。


随着“肃托除奸”运动的发展,情况越来越严重,有关领导几次给孟庆山打电话,命令孟庆山将段士增、杨万林、崔凯处决。


孟庆山苦口婆心解释:“这三人都是咱们部队的好干部,虽然有错误,但实在不应该枪毙呀!”


领导批评他:你是红军干部,包庇托派,会有什么后果,你难道不清楚吗?


听了这话,孟庆山心里一颤。他在苏区的时候,亲身经历过肃清什么“取消派”、“AB团”的政治运动,知道凡是力图保护“取消派”、“托派”性命的人,往往也被杀掉。


1938年5月24日,孟庆山率第九分区机关转移到高阳县莘桥镇,夜里,孟庆山翻来覆去睡不着。为了快捷保持通讯联系,孟庆山经常把电话机放在枕边,这天也照例将电话机放在了枕边。


当时线路较差,电话串了线,电话机里传来说话声,是某个领导与另外一个人讲话:如果再不处决段士增他们,就连孟庆山一起处决------


听了这话,孟庆山一激灵,一下子坐了起来,脑子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许久,孟庆山把牙一咬,大声喊警卫连:把那几个“托派”提出来,处决!


警卫连长闻令没说话,带几个人到后院,将看守室里的段士增、杨万林带了出来。


段士增二人见半夜里把自己押出来,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走到前院,看见孟庆山和几个随从站在月光下。


段士增走到孟庆山跟前,问:“老孟,这是干什么?”


孟庆山往前走了几步,眼睛湿润了。“老段,上级几次来命令,让执行你们,不执行不行啊------”


段士增激动地说:“上级就不调查调查?他们说我家盖起了洋楼,可俺娘住在土坯房里,炕席都是半拉的------”


孟庆山低了低头,显然是想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老段,别说了,你们走后-----家里的事------我们照顾”说完,向警卫连长挥了挥手。


杨万林也激愤地说:“暴动没死,大战河间没死,却死在自己的党里-----”


“共产党真是遇见鬼了,放着敌人不杀,却杀自己人。老孟,你也别违抗命令,我们走了!”段士增仰天长叹道。


在冀中“肃托锄奸”过程中,河北游击军的许多干部战士被冤杀。如游击军政治部主任侯平、供给部长熊大正、第八路军总指挥刘可忠、第五路副总指挥张静明等。


解放后,段士增的儿子拿着请求为父亲冤案平反的材料,找到了孟庆山,请他写个证明。孟庆山不仅热情地招待了段士增的儿子,而且亲笔写下证明材料。


孟庆山也多次对爱人黄克谈到这个冤案,谈到自己担负的责任。


孟庆山生前,一直关注着被迫害致死的同志,一直再为他们的平反做努力。可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没有把这事办成。


在“肃托锄奸”中被杀害的共产党员,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才陆续平反昭雪。高阳县还为段士增、杨万林他们立碑,以志纪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