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还马英九公道者,必蔡英文!”此话怎讲?

2017-05-20 王鸿志 你的朋友夜航船

 

随着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一周年日子的到来,上任一年的蔡英文当局突然对外表示:“今年不安排媒体茶叙,也不发表谈话”,让岛内舆论吃惊不小。


中国有句老话叫“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


到底是何原因让蔡英文一反常态,打破多年惯例在上任周年的日子不再发表讲话?


难道真的像其发言人所说,“蔡英文已透过一系列国内外媒体专访,详尽说明新政府的改革推展与下一步建设方向”,所以就不用安排了?


对此,曾任马英九执政时期“总统府副秘书长”罗智强说过一句话:“还马英九公道者,必蔡英文”。


此话与蔡不发表就职讲话有何关联?


文 | 王鸿志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夜航船经授权发布


(时隔一年,蔡英文早已失去了当初胜选时的气象)

 

让我们看看罗智强提供的一组数据,据“《联合报》民调显示,蔡英文就职周年的满意度仅30%,不满意度高达50%,与马英九就职周年52%的满意度相比,蔡英文输了22个百分点。更惨的是,蔡英文还输给8年贪腐的陈水扁,陈在2001年就职周年时,满意度还有45%。”


那么,蔡英文又是如何落得这般“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境地呢?

 

1

一个“过度自信”



 

蔡英文原本自信能够玩弄民粹于股掌之中,结果却引火烧身。


当今世界,以反全球化、反权威、反精英为特征的民粹主义大行其道,岛外有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岛内有柯文哲“逆袭”。这让蔡英文及民进党认定,由于台湾存在分配不均、“世代剥削”、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现象,进而滋生社会不满情绪,并于“统独”及“蓝绿”对立情绪相汇集,首先宣泄的对象是当时尚在执政的国民党。借用这股民粹氛围,蔡英文在2016年轻而易举地带领民进党击败国民党。


(选举时最支持蔡英文的青年选民如今成为对其最不满的人群)


以所谓“分配正义、世代正义、缩小贫富差距”被动员起来的选民,一年来虽然看到了蔡当局高举“转型正义”大旗追杀国民党,也看到台湾股市终于站上万点大关,但在实际感受方面,2016年全年薪资增幅仅0.62%,甚至低于2015年的2.5%。


亲绿的《美丽岛电子报》5月初所做民调显示,选举时最支持蔡英文的20-29岁青年选民,一年后竟成为最不满蔡英文的人群,不满比例高达63%。甚至过去屡试不爽的“统独牌”,也在今年“2.28”“斩首蒋介石铜像”后出现“副作用”,原本矗立在台南的日本工程师八田与一铜像也“惨遭斩首”,部分民众开始反思在民进党与“独派”鼓噪下,国家认同的混乱与“认贼作父”的悲哀。


台湾媒体甚至用“狂电爆裂,惊雷乍响”形容她直接掌控的两岸与“外交”关系,称与马英九时期相比“皆呈倒退”。

 

2

两个“意想不到”



 

一方面是改革之难意想不到。


不能否认,民进党也是一个“有理想有主义”的政党。简单将蔡英文上台后关注社会政策,启动多项社会领域改革,归因于“台独”价值观与追杀国民党是不全面的。从政党性质看,民进党成立之初的基本支持者以劳工、小资产阶级、农民以及部分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为主,因此民进党上台后对社会政策多所着墨也是其政党性质使然。但从效果看,民进党的社会改革多踢到铁板。


就拿已获通过与正在推动的“一例一休”与“年金改革”为例。


“一例一休”(每周休息二天,其中一天为例假不可加班,另一天可以加班)本意在改善劳工条件,结果却在民进党操作下成为“看得到吃不到”的鸡肋改革。简单讲,“一例一休”规定执行将给岛内服务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诸多不便,工商团体纷纷表示不满意。而民进党传统支持者劳工、青年团体对民进党未能兑现当初承诺也不能容忍,劳工并没有获得实质好处,蔡英文当局陷入“骑虎难下”窘境。


年金改革过程中更是社会争议不断,民进党以军公教人员为改革对象,弱化了军公教对民进党的信任,最终影响其执政效能与行政稳定,也造成了劳工阶层与军公教阶层的对立,加剧社会分裂。



(台湾“立法院”强推审查“劳动基准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引发民众抗议)

 

另一方面是民意支持度下滑之快意想不到。


虽然民意如流水,但蔡英文仅一年时间就让支持度急转直下至此地步,在岛内政坛也属罕见。除了前述罗智强引述《联合报》民调外,近期大量调查都验证了该现象。


泛绿阵营的“台湾民意基金会”4月底民调显示,民进党执政一年的满意度仅为30.6%,不满意度接近60%。台湾世代智库4月底民调也显示,蔡英文满意度为40.8%,不满意度高达54.7%。5月18日,台湾“守护民主平台”公布其委托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所做民调,显示民众对蔡当局整体满意度仅18.4%,不满意度高达76.4%。


3

三个“无法面对”



 

首先是无法面对内政惨淡成绩。


蔡英文一年内部施政可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域主打转型正义,虽然讨好部分深绿选民,但浪费公帑、撕裂社会等负面影响也是长期而严重的。


二是社会分配领域推动多项改革,但很多政策因意识形态或政治功利色彩较浓,导致不同程度反弹。


三是经济领域聚焦于“前瞻计划”,规划以8年8800亿新台币的基础建设规模,刺激台湾经济发展。但受岛内选举政治影响,目前蓝绿执政县市围绕资金流向竞争激烈,引发“钱坑投资”、“选举绑桩”等争议,蓝营也在“立法院”发动抗争,未来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尚存疑问。


其次是无法面对两岸关系僵冷局面。


蔡英文去年5月20日就职演讲中虽表示,要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等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但在各方最为关心的两岸关系性质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因此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受其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两岸两会协商机制处于中断状态,两岸经贸人文交流亦受波及,台湾民众的切身福祉蒙受损失。


据台湾“陆委会”公布数据,2016年1至11月,大陆赴台经贸交流人数较上年同期减少24.8%,赴台观光人数减少16.1%。2017年1至4月,大陆赴台游客人数为61万,较去年同期下降50.2%。近乎腰斩的数据背后,是台湾旅游业荣景不再。


尽管蔡当局一再说陆客不来有“新南向”国家游客填补,但岛内旅游业者分析,东南亚及日韩游客在台的消费能力远不及大陆游客,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因此减少236亿元新台币。在两岸投资方面,均呈现明显下滑态势。



(2016年9月12日,由台湾观光旅游界自发组成的“百万观光产业自救会”,发动逾万人在台北冒雨游行,诉求“要生存、有工作,能温饱”。)

 

蔡英文当局虽知目前的内外困境,皆肇因于其破坏两岸政治互信基础,但却不愿做出务实调整,反而不断狡辩或企图莫混过关。


今年4月以来,蔡英文密集接受路透社、《联合报》以及6家外媒联合采访,对两岸关系不断发声,提出两岸出现“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要求与大陆共同答卷,建立创新的“结构性合作关系”。


5月18日,台“陆委会主委”张小月也亲自上阵,指责大陆坚持对台设置政治前提,紧缩两岸官方互动及交流,阻碍两岸关系良性发展。


台湾方面一系列发言背后,充斥着既不愿面对“九二共识”,又要求大陆向台湾让利的奇怪逻辑,归根结底是要将蔡英文上任一年来两岸关系断崖式下跌的责任归咎于大陆,转移民众对其不满情绪。


但正如台湾杨开煌教授所言,“蔡英文要处理两岸关系,怎么样都要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不回到怎么样都没可能,且越慢回,付出的代价越高”。


最后是无法面对国际空间不断退缩的窘境。


蔡英文曾长期负责台湾对外贸易谈判,具有较为丰富的国际经验,因此其上任后曾企图以“维持现状”稳住大陆,幻想能扩展台湾国际空间。


但蔡就职一年来,非洲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与台断交,欧洲及中南美洲“邦交”也不断亮起红灯。


台湾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世界卫生大会(WHA)的企图也被打了回票。


在蔡当局祭出“新南向政策”期望有所突破时,越南、柬埔寨等国纷纷与中国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坚守“一个中国”政策与支持和平统一大业的原则立场。


美国方面,特朗普上台后曾与蔡英文直接通电话,一度使民进党当局产生台美关系有望升级的预期。但随着中美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台湾在美国战略布局中的作用淡化。因此当蔡英文上个月接受路透社采访,二度表达希望与特朗普通电话时,特朗普立即以不希望影响与大陆关系予以拒绝。路透社为此发表“特朗普一脚踢开蔡英文再次通话的建议”的报道。



面对上述种种压力,蔡英文就职周年与其尴尬面对施政窘境,或许不如选择回避。


解铃还须系铃人,蔡英文的“鸵鸟政策”不能无限期使用。


在“下课铃响起前”,“端正态度,认真答卷”,才是民进党当局与蔡英文的不二选择。



夜航船已启航,获取更多好文抢先看服务

,请长按楼下二维码关注

您还可以长按二维码加关注,遇见更多未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