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三百年风起云涌,独家解密美国金融四大家族屹立不倒的达芬奇密码

2017-05-24 君临 你的朋友夜航船

来源:君临(ID:junlin_1980)  夜航船经授权发布


文   |   君临




君临是一个研究上市公司的平台,为读者挖掘中国的优质上市公司。

要读懂中国的上市公司,就必须先读懂美国的上市公司,因为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市场,拥有全世界最伟大的优质上市公司生态,他们的诞生、成长、辉煌、落寞、转型重生,无一不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与光芒。

商业竞争的规律是一脉相承的,知过去,懂未来。

本系列是君临呕心沥血之作,将美国目前市值在200亿美金以上的上市公司,大约400家的发展简史全部整理了出来,条分缕析,让你看懂上市公司的竞争密码。

创办时间

上市公司

 

1784

美国银行(马萨诸塞州银行),纽约梅隆银行

 

1792

信诺保险,道富银行

 

1799

摩根大通(大通曼哈顿公司)

 


美国上市公司林林总总,追溯起源头,历史最悠久的一批都是金融业巨头。

金融立国,可见一斑。

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则是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两家,他们的几百年变迁,可谓半部美国金融史。

美国银行的其中一支,前身是马萨诸塞州银行,和纽约银行并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两家银行。到底有多悠久呢?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第二年,两家银行就成立了,可是货真价实的美利坚同龄人。

马萨诸塞州最大的城市是波士顿,这是一个和纽约并立的东部最大城市之一,也是美国历史文化的源头。英国殖民者在这里附近建立了最早的殖民据点之一,哈佛和麻省理工在这里成立,这些因素为马萨诸塞州银行的强大奠定了根基。

这家银行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的首任行长是下一任的马萨诸塞州州长。银行章程由当时的马萨诸塞州州长签署,那位州长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个签署人。几乎一半的美国达官显贵都在这里开了户,包括后来的美国总统塞缪尔·亚当斯。

没多久之后,马萨诸塞州银行就把名字改成了波士顿银行,后世赫赫有名的波士顿财团逐渐成型。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富豪,靠什么致富的呢?大西洋奴隶贸易。

这些流淌着血与泪的财富,滋养了波士顿银行的壮大,随后通过实业的投资,与美国政治家族的结盟,在美国早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独领风骚。

辉煌的终点,落在1960年代。

1960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他曾经担任过波士顿银行的总裁,妻子是波士顿市长的女儿,可谓是波士顿财团众望所归的台面人物。肯尼迪上任之后,强势与苏联对抗,入侵古巴,扩大越南战争,发起阿波罗太空计划,这些军工订单大部分都进了波士顿财团的口袋。

可惜,三年之后,肯尼迪遇刺,波士顿财团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波士顿银行盛极而衰,直至40年后被另一家来自西部的银行巨头收购。

这便是美国银行的另一支,来自西部的意大利银行,一家比马萨诸塞州银行晚成立了120年的边陲小银行。

意大利银行成立于1904年,由来自意大利的移民创立,总部在旧金山。刚成立时的意大利银行,主要靠吸收中下阶层的存款为业务,和出身高贵的马萨诸塞州银行相比,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意大利银行后来改名美国银行,连年收购兼并,吃掉了美国50多家银行,从大名鼎鼎的美林银行,到高贵傲娇的波士顿马萨诸塞州银行,一度成为美国银行业的霸主,秘密在哪里呢?

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二战。二战是美国历史的转折点,从大国到超级大国的关键一跃。因为二战的主要敌人是日本,战场主要在太平洋,因地利之便,美国西部的军工业迅速崛起,与东部并驾齐驱。

第二个原因,是硅谷和亚洲的兴起。外来移民的涌入,使得整个美国西部一派欣欣向荣,经济活力无限。

银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背后的客户构成的竞争。抱对了大腿,才有光明的未来。

旧金山意大利银行对波士顿银行的兼并,背后反映的正是二战后兴起的美国西部对东部的经济超越,因为西部的经济越来越繁荣,从军工业到IT、影视、贸易,财富爆炸式增长,最终支持了当地银行业的强大。

美国四大银行中,另一个新贵——富国银行同样来自西部的旧金山,可见客户定位的重要性。

插一句,我国的众多银行,业绩表现最出色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来自深圳,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得益于北京的互联网行业,浦发银行和上海银行受益于浦东金融中心的发展,未来中国最强大的银行很大可能会在他们之中脱颖而出。

再说回美国。

四大银行中的另一家——摩根大通,追溯起源头,也就比美国银行晚了15年。

这个源头叫曼哈顿公司,顾名思义,最早是在纽约的曼哈顿成立的,主要业务是自来水服务。很多年之后,曼哈顿公司经营起银行业务,被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的大通银行收购,组成大通曼哈顿银行。

前面说过,美国东部两大工商业中心,一个是波士顿,一个纽约。波士顿是建国前后的经济龙头,因为距离英国海路距离最短,大西洋贸易赚的盆满钵满,也就给波士顿银行带来了无尽荣耀。

但是,随着纽约和五大湖之间的运河建成,西进运动兴起,纽约日渐繁荣,最终超越了波士顿,成为东部绝对的龙头。而纽约金融业的执牛耳者,自然也就成了随后两百年间美国金融业的霸主。

纽约金融业的江湖上,少不了两大豪门的身影。

一个,是洛克菲勒家族掌控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另一个,是摩根家族掌控的J.P.摩根公司。

两大金融财团刀光剑影,从南北战争打到伊拉克战争,血战百年,最终在2000年,大通曼哈顿银行吞并了J.P.摩根公司,这场旷世恩怨史才正式宣告落幕。

为什么是洛克菲勒财团掌控的大通曼哈顿银行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而不是后者呢?

这就要从摩根家族的成名说起。

摩根家族是从南北战争的黄金投机潮中起家的,鼎盛在一战期间。据说那时候的摩根系,占有了全美金融资本的三分之一,风头一时无两。

如此庞大的摩根家族,财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承销国家债券,从美国、英国、法国到阿根廷,那半个世纪里烽火四起,硝烟不断。几乎每一个国家政府都遇到过军费不够用的时候,那怎么办呢?找摩根帮忙。

简单来说,摩根之飞黄腾达,相当一部分都是靠的发战争财。当二战后,和平成为了主流,这部分财源也就慢慢的干涸了。

另一个,摩根崛起的时代,正好是美国城市化浪潮的黄金期,因此他的客户主要属于铁路业、钢铁业,以及各种煤炭、铜、硫磺等资源型行业。房地产时代,摩根家族就是美国经济界的太上皇,无人能敌。

但在城市化浪潮结束之后,一切都变了。正如中国今日的供给侧改革一样,摩根的客户们同样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合并的合并,破产的破产,债务高发,摩根系的势力就此颓败。

与之相比,洛克菲勒财团是靠石油业起家的,鼎盛时期,洛克菲勒家的石油公司掌控了美国90%的石油产能。虽然后来这家公司被分拆了,但是他们的子孙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仍然是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最大的几家能源公司之一。

石油业的背后,是汽车、航空业的壮大,是魔法般变幻的20世纪化工大革命,塑料、道路沥青、衣服、碗筷……应用无孔不入。

随着石油业的扩张,大通曼哈顿银行也就跟着财源滚滚,一举超越了J.P.摩根公司的地位,成为了20世纪纽约金融业的新一代沙皇。

插一句,我国的四大银行中,和摩根公司客户结构最相似的就是建设银行,主要服务的都是围绕着城市化浪潮而出现的一系列投融资项目,整个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也是建行最光芒四射的年代。

但是,当房地产周期结束之后,建行的未来会否同样的经历一波下行曲线呢,君临不由得捏了一把汗。

1802

杜邦

 

1806

高露洁

 

1812

花旗集团(纽约城市银行)

 

1833

麦克森药店

 

1837

宝洁,约翰迪尔农业机械

 

1843

史丹利百得工具

 

1849

辉瑞制药

 

1850

美国运通

 

1851

康宁玻璃

 

1852

富国银行

 

1853

安泰保险,旅行者保险

 

1856

M&T银行

 


时间进入19世纪上半页,美国四大银行中的另外两家相继诞生。

花旗集团和富国银行,作为美国金融业的后生,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屌丝逆袭,又有何德何能?

有趣的是,这两家公司作为银行业的两个极致,一个先锋,一个保守,刚好代表着两条不同路线的较量。

花旗集团是先锋的代表。

花旗的前身,是1812年斯提耳曼家族创立的纽约城市银行。纽约金融市场上,银行比米铺还多,作为一个小银行,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呢?

纽约城市银行的选择是,走海外路线,为经营拉丁美洲贸易生意的商人们提供融资服务。那时候的海外贸易主流,是欧洲和北美的进出口,相对来说,拉美贸易是高风险、低利润的小生意,就跟今天跑非洲、中东的倒爷一样。

新兴市场的海外贸易起点虽低,却有着光明的未来。随着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贸易网络辐射至全球,花旗无疑站在了潮头之上。

他们第一个开设海外分行,开展外汇交易业务,将网点铺设到上海、马尼拉、印度、香港、新加坡、阿根廷,打造了一张美国海外最大的银行网络。

另一方面,在冒险中尝到了甜头的花旗银行,对于金融业的创新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最早用复利法给储蓄账户计息,最早提供无质押个人贷款,最早提供不需要最低余额的支票账户,最早发明了可转让定期存单,推出租赁业务和万事达信用卡,最早推出ATM机和网络银行服务……

早在1985年,花旗银行的用户就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来登录网银了,问你服不服?

直到今天,花旗之所以叫集团,而不叫银行,就是因为银行仅仅是其业务的一部分,还有证券经纪、投行、保险、基金,他的业务是美国四大银行中最为庞杂的。

和一直走在时代尖端的花旗银行相比,富国银行的历史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保守的不能再保守。

直至今天,富国银行仍然定位于零售银行,以网点多,遍布社区,营业柜员多而闻名,既不跑国外,也不玩创新,这样的银行又是如何壮大的呢?

强者自有强者的生存之道。

富国银行一心一意搞零售,任你互联网思维的大风刮到天上去,我就岿然不动,百年如一日的做好人性化服务。

用户们去别的银行,可能都被ATM机和网银的冷冰冰服务取代了,但在富国银行这里,你能最方便的找到网点,有最多的柜员像上帝一样伺候着你。

结果是什么呢?

富国银行的服务牌打响了,用户粘性强,单个用户购买的金融产品最多,价值的挖掘做到了极致。

数百年的金融史上,创新和保守,历来是硬币的两面。

当经济在成长,繁荣,泡沫的时期,创新型银行通常跑的更快,他们服务于新兴行业和市场,有着更高的毛利率,业绩飞速成长。

比如1990年代,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经济全球渗透,信息技术革命爆发,创新蓬勃,这个时代站在潮头的就是花旗银行。1990年,花旗银行的股价为18美元,2000年增长至400美元,涨幅高达2122%,高居榜首。

相对应的,保守的富国银行,在那个十年里,股价涨幅仅仅为900%,比花旗要逊色的多。

但龟兔赛跑,比的不仅是短时的冲刺,更考验的是金融业惊涛骇浪下的生存能力。每当经济泡沫被戳破一次,就有一批跑在前面的先锋者成为了先烈。

美林银行、雷曼兄弟、巴林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2008年的次贷危机,若不是实在是大到不能倒,最后关头美国政府被逼着担保注资,花旗银行也早已一命呜呼。

在这每一次的金融危机中,保守的银行往往是生存能力最强的银行,他们可以用近乎白送的价格收购一大批的银行资产,弯道超车。

富国银行,就是在这样的时点,一次次的完成了逆袭,趁机做大。

这样看,富国的经营理念是不是和巴菲特三观一致?难怪两个老家伙如此投缘,彼此吹捧,一个成了“最伟大的投资者”,一个成了“世界上最好的银行”。

插一句,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这种关系,在国内的银行业中,也不乏学习者。

前者的如民生银行,大力推动资管业务创新,容忍高风险,因此在经济的成长期业绩靓丽,市值扶摇直上,一度成为了股份制银行的翘楚。

后者的如招商银行,专注于零售银行的定位,股价的波动也就明显的比民生银行要小,不像民生大起大落,玩过山车一般刺激。

再说回美国。

19世纪上半页,不仅仅是美国金融业的开端,同样也是美国工业化的起点。

这半个世纪的发展,其实和中国之1980-1990年代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一切万象更新,从零起步。高露洁是做牙膏的,宝洁是做蜡烛和肥皂的,约翰迪尔是做耕犁的,史丹利是做门窗的,麦克森是开药店的。

读过经济史的都知道,这个阶段美国最大的产业其实是纺织业,通过种植棉花,制衣,出口到欧洲大陆,是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第一步。也正因此,才有了对黑人廉价劳动力的旺盛需求。

但是经过漫长的一个多世纪奔跑,那个年代的几乎所有纺织业公司都死掉了,做五金机械的公司也没有做到千亿美元级别的。

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顶级工业公司,辉瑞、杜邦、宝洁、高露洁,全部都是化学公司。

如何解释这个规律呢?

君临认为,纺织业的几个特点,是他无法做大的重要原因——

第一,这个行业的生产技术门槛很低,因此价格成为了竞争关键,搞的上游生产端谁都没钱赚。

第二,衣服的重量轻,可折叠,不易变质,适合长距离运输,因此形成了全球统一的竞争大市场,往往成为后起国家工业化的第一块敲门砖,整个行业不断逐水草而居。

第三,这个行业的下游需求,关注的是设计,但又没有标准化的审美,口味时时在变,动不动就审美疲劳。往往一个公司开发的款式,设计时属于当季流行,但经过生产制造,推出市场时已经是一年半载之后了,时尚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终只能成为积压库存。

这对于大多数服装品牌来说,一度是无解的,因此往往难以做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纺织业公司在后来获得了成功。

一种是专注于功能性产品的公司,比如内衣、运动服、运动鞋、箱包等;

一种是信息技术出现之后的快时尚公司,他们通过压缩供应链,将本来可能需要一年的周期,缩减到只要一个月,甚至15天。让商品紧紧贴着时尚风口!

相对于纺织业这种全世界最难做的生意之一,其他工业品要轻松的多,也因此出现了一批恒久远的化石级公司。

但同样是化石级公司,也有好生意与平庸生意之分。

君临观察到,辉瑞、杜邦、宝洁,虽然一个是制药公司,一个火药公司,一个日用品公司,救命、杀人、享受生活,彼此矛盾,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

第一,他们都生产成千上万种商品,而每一种商品的市场规模都不算十分巨大。

辉瑞:柠檬酸、青霉素、土霉素、万艾可(伟哥)、数百种临床药物。

杜邦:火药、油漆、玻璃纸、合成橡胶、尼龙、特富龙、录音带、莱卡、防火材料、防弹背心、太空服等等。

宝洁:蜡烛、肥皂、洗衣粉、洗发水、沐浴露、衣物柔顺剂、纸尿裤、卫生巾、牙膏、化妆品等等。

第二,这些商品大多都是有技术门槛的,因此参与竞争的对手通常都不多,利润率相对较高。

第三,商品虽多,渠道却是单一的。这个才是关键。

辉瑞的渠道是医院,宝洁的渠道是超市,杜邦的渠道相对复杂,但因为是to B的,合作方也比较稳定。

只要渠道是稳定的,他们就能源源不断的开发新的技术商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即使有一些失败了,有一些被新技术取代了,也没有关系。

因为商品足够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安全垫,因为有着共同的渠道,这些商品的销售和管理成本比只做单一商品的小公司更低。

这种生意模式,君临认为可以用“平台型公司”来定义。

他们和单品型公司相区别,比如汽车公司、相机公司、手机公司、电视机公司,公司业务高度集中于某个单品,一旦出现技术革新,就整个被摧毁了。并且由于是大单品市场,竞争对手众多,价格战不可避免,风险相对高得多。

经过漫长的市场淘汰,一浪接着一浪,能够活到最后的,通常都是平台型公司。

在A股里,绝大部分的工业公司目前都还是单品型公司,兼具平台属性的凤毛麟角,但有一些显然是有潜质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在接下来的文章里,君临将对此种类型的公司做一番深入分析。


本文由君临(junlin_1980)授权转载”

夜航船已启航,获取更多好文抢先看服务

,请长按楼下二维码关注

您还可以长按二维码加关注,遇见更多未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