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竢实学堂|罗霞:交通强国背景下的多元课堂—《交通管理与控制》




导语



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通过“认知—理解—发现—探索—创新”循序渐进、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培养过程,适应国家对交通强国战略的新要求,努力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交通类专业课程必须达成的目标。

现在让我们走进罗老师《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课堂。




课程名称

交通管理与控制



课程负责人

罗霞



团队主要成员

刘澜 刘海旭



01教师简介




罗霞老师30多年来坚守教学一线,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关心同学,传道授业。担任《交通管理与控制》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交通工程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交通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交通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负责人。长期致力于城市及区域交通规划与发展战略、智能交通系统、综合交通系统优化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40余项纵向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多项横向课题,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及主编教材8部,在高级别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罗霞老师将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专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坚持教育教学应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承担《交通管理与控制》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依托国家精品课程等平台支持相关大学专业的建设。在教学中不断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提高质量、夯实基础、回归实践作为教学核心。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融合课堂与实验教学,实现“学”与“问”的有机结合。


罗霞老师关注持续发展,助推团队成长,始终鼓励青年老师和研究生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倡导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同学参与科研,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在指导的研究生中,多人获国家留基委资助赴境外联合培养或访学,多人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02课程介绍



《交通管理与控制》主要面向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两个学分;与之配套的《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一个学分。


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力求全面、系统地教授课程内容。


为了适应城市化和机动化交通超常规发展对这门课程提出的要求,课程团队编写了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核心教材《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系列教材,同时整合了交通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在内的一流课程教学资源。


伴随着课程的建设和团队的成长,这门课程无论是线下教材还是线上共享课件逐渐丰富,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完成课程的学习。


01教学目标



系统、全面掌握城市交通运行的基本机理、各类交通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方法以及利用多样化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服务质量的理论。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确保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感受不同的实际交通场景,通过在实践过程中验证、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升观察思辨、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对标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紧扣交通大数据、车联网等前沿智慧交通技术发展,滚动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和新时代发展特点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02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分为交通管理以及交通控制两个部分。


其中,交通管理包含绪论、运行管理、出入口管理等章节。交通控制包含控制基础、车流运动机理等章节,其中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区域交通信号控制采用英文授课。



03教学方法


本课程实践性强,应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参与课程学习和互动,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相关课外资料的自学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所以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及实践教学都尽力提供一流的教学资源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夯实理论基础




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室,针对理论知识、热点问题等与同学交互式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增强教学互动,提升学习效率。


   

(罗老师在给同学们进行理论授课)


专题研讨,激发学习自主性


为了夯实理论基础,除了直接授课外,还采用专题辩论、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等形式,营造一种开放式的课堂环境


          

(专题辩论) 



(小组汇报)


延伸教学,巩固所学知识


“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为教学主线,课后通过线上方式建立课程学习交流群,保证教学通知及时传达,及时进行疑难解答;同时围绕课堂教学及时推送相关资料,进一步巩固教学质量。


(对于不同授课内容布置的针对性课后作业)


实验实训,提升综合能力


实际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调查,到问题分析,再到优化措施设计、方案汇报,通过培养同学团队精神、自主探索和将VISSIM和SYNCHRO软件应用于实际项目的综合能力等,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课所用VISSIM、SYNCHRO实验软件)


(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课仿真实践与理论教学)


(现场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小组调研与汇报)



04教学效果评价

完备的课程设计、一流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持续的更新改进,收获了精益求精的教学效果。


提前精心准备教案,能让同学们全神贯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大量的课外资源,扩展了专业的视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严格的考核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系列教学活动,为的是鼓励同学们热爱专业,追求卓越,服务社会。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同时,课程鼓励同学们围绕本课程选题参加各种竞赛和科研实训,如交通科技大赛等,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同学们也获得多项奖项和专利著作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指导64名同学参加交通科技大赛,其中8人获全国二等奖,15人获全国三等奖。


(2)指导48名同学参加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其中,国创5人,省创9人,校级24人。


(3)课程兴趣小组同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各1项。



 

(同学参加交通科技大赛,斩获佳绩)


       

(课程兴趣小组成员所获得的专利)

 

(同学利用课余参加SRTP)


05课程建设与发展

经过课程团队的不懈努力,课程体系一步步走向成熟。




03教师采访

Q1:
罗老师,请问在新时代交通强国的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培养合格的人才?罗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强调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对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交通强国的背景下,首先应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执着于教书育人,淡泊名利的坚守;其次,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如此,才能为交通强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Q2:
罗老师,本门课程您采用了“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实验实训”多维一体的教学的方法。请问效果如何?罗老师:

因为《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同学们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采用“认知—理解—发现—探索—创新”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同学们获取知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工匠精神。同时,教学中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如结合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背景,引导同学们思考未来交通管理与控制所要面临的新场景,鼓励他们在推进交通强国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作用。


Q3: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师,您有什么感受?罗老师:

30多年,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我见证了同学们的成长。作为老师来说,看到他们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取得的成绩,我感到非常幸福和欣慰。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是我的追求。



04教师寄语


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梦想,要学习成长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优秀交通人。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编辑|廖培岚

头图|胡振鹏

尾签|荆予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