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老外眼中的“中国房事”,我无FUCK可说

2017-10-16 猴哥 妖猴电影

文|猴哥

之前《GQ》写过一篇报道叫《消失的煤老板》,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一夜暴富的煤老板们正逐渐消亡。


有的煤老板来到北京,不甘于无所事事,却又欠缺开启新生意的决心:大生意看不懂,没勇气尝试;小买卖看不起,觉得来钱太慢。


于是只好在北京一套接一套的买房......


我有个专业炒房的朋友跟我说,其实对现在的中国老百姓来说,买房就是最好的创业。但买房的风险,比开公司小多了,还不用操心经营,每月自动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房租),静等资产升值。



我看过一个数据统计,2011年和2012年,中国两年的水泥产量超过美国整个20世纪。全国各地都拼命盖高楼,人民疯狂抢房,在房事的浪潮中,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充满中华魔幻现实的故事。


这是个纪录片,叫《梦想帝国》,导演是个在中国的老外,叫大卫。


片子的主人公叫雅娜。


雅娜是一个从家乡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和所有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就想出人头地。


雅娜和他的搭档吉米找到了一条特别的生财之道。



雅娜公司的产品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老外。


她会经常去老外聚集的地方,找各种类型的老外,有些是长得好看的,有些是身材好的,还有些会各种才艺的。


她踌躇满志,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少有人发现但又充满前景的事。



雅娜的战场就放在房地产行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承接房地产公司的各种宣传的演出活动,但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雅娜公司清一色的都是老外来表演。


雅娜的工作劲头很足,总是直白地提示客户:“用老外,感觉档次就不一样了。”



不论是雅娜还是开发商,他们也不管这些老外是否专业,仿佛只要他们一站上去,全场的中国观众就会跟着嗨。


这个纪录片里,有个黑人老外,在舞台上像个蹩脚的神经质一般唱着跑音的歌,但是台下的领导和买房群众依然看的津津有味。


在这些人眼里,因为有了老外,所以这些新开的楼盘自然就变得国际化



这些参加表演的老外在中国有个统一的名字,叫“白猴子”


就像本片的导演大卫说的那样,有的时候他们自己都觉得很挫,但台下就是有人使劲鼓掌。


雅娜就是开发商和白猴子的中间商,她能给这些老外带来外块,所以慢慢的手上的老外越来越多。



某次与房地产有关的开业典礼,导演大卫本来应该扮演“美国领事馆官员”,转达奥巴马总统对这个地产项目的支持。  


雅娜打来电话,一个“乡村之夜”需要一支乡村乐队。大卫的一个好朋友正好在中国旅行,他就推荐过去。那朋友是位有名的乡村乐手,创作与弹唱都很优秀。彩排时,一个老板看到他,大为不满,想找一个“美女”表演。


最终,一位基本不会英文,也不怎么会唱歌的西班牙姑娘占据了舞台中心。



老板解释:“其实世界大同,地球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乡村。”


接着一队非洲人上台,跳起欢快的非洲舞蹈。真正的乡村歌手坐在舞台后边,观看着异国情调的“乡村音乐”,而他的吉他根本没插电线。


“他们一直在玩弄我们,我们是他们的橡皮泥。”大卫调侃道。



还有一次,雅娜找到一位非裔“白猴子”,绰号“王子”。简单谈话间,他的国籍由刚果变成德国,最后定为法国。“王子”参加了一处楼盘的开业仪式,卖力歌舞,显然不专业,但观众仍然兴高采烈。一位开发商代表告诉台下的众多购房者,这个项目“非常高端、尊崇”,适合“追求极致、精致生活的这一群人”。



事实证明,许多中国买房者很吃这套,因为老外的出现让他们有种“这房子买起来倍有面子的感觉。


自然,雅娜公司的业务也越做越好。


有的时候她还会亲自给那些业务的老外示范表情动作,然后再把这些照片发给客户去挑。



“老外给我调酒,就觉得好有身份,好有面子。”雅娜用电脑上的照片给客户演示,说服他在楼盘销售活动的现场使用“白猴子”调酒师。


“演艺人员”分白人和黑人,“用白人的话,价格贵是贵了,档次一下就提升起来了。”客户表示预算有限,她继续推销:“实在出不起钱,又想达到吸引人、国际化的效果,我建议还是用黑人。”她转而列举非裔的种种优势,诸如性格开放,宣传效果好,价格便宜。


客户仍然犹豫:“印度人会不会便宜一些?”雅娜有些措手不及,她很少接触印度裔,只好笼统说价格“跟黑人差不多”。



在纪录片中,导演大卫遇到了一位房地产大亨,看起来十分的土豪,土豪兴致勃勃的展示自己的新城,不断重复“都是我的”。


在新城中类似水族馆的巨型景观前,他踌躇满志地讲述自己的雄心与梦想。



而雅娜发现与合伙人越来越难相处,她发现不管她多努力,个人的梦想始终很遥远。想要在这座城市买套自己的房子也是无比困难的一件事,偶尔她也很失落。


她对着镜头说:现在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买房买不起,生活生活不起,连死都死不起。



雅娜会经常带着老外他们去很偏远的郊区演出,那些地方荒无人烟,看起来就像是开发商建的鬼城。


但是这些商人有办法,当有人参观的时候,就找很多老外假装成住户,傻子都能看出周边没什么发展,可是商人们找一堆老外蹦蹦跳跳,硬生生的给参观的人营造出一种国际化的感觉。


在片中,有个近乎“卡夫卡式”的荒诞场景:


光秃秃的郊外,杂草丛生,“白猴子”们扮演的御林军、变装皇后、保镖走出来服务到这里看房的看房客。



白天车水马龙,富丽堂皇,到了晚上灯一暗,就成了压根没人住的鬼城。


有些中国业主也发现了“白猴子”的真相。周围并没有宣传中的外国邻居,他们也因房屋质量问题声讨开发商。听到大卫转述,雅娜觉得失望和内疚,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没想过那么糟糕”。



雅娜决定找吉米谈判,清算股份,退出公司。谈到成功的意义时,她问吉米:“我为什么要成为富人?”两人都一时语塞。


纪录片最后一幕,雅娜独自乘坐出租车,父亲突然打来电话,担心她生活困难,劝她回新疆,但她不愿服输。挂电话后,她一脸委屈,很快哭了起来。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大卫,原本也只是“白猴子”中的一员,他觉得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于是有了《梦想帝国》。


片中一个个的谎言显而易见,所谓的国际化其实只是一些俗套简陋的猴子把戏,可它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有人买账,就像片中那一个个莫名自信的商人,在他们的眼里:


“白猴子”们所参加的表演,其实是中国重大变化浪潮的一部分,中国房地产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国内的经济甚至全球的经济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他们应该感到荣耀。


最近我琢磨出一件很奇妙的事,你看那些拍电影的,拍爱情的非常多,感觉每个人都有话说,但你看看拍买房的电影多吗,很少,因为面对房地产,大部分导演也是无fuck可说。


哎,关于这点,不能再多说,否则你们又将看不到这篇文章,片中有许多魔幻的细节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不过还可以反省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这么多年来对老外的崇拜,我很多做网店的朋友,上道之后也都是找外模,说是会让网店看起来很成功、上档次。我不以为然。可是事实却是很成功的,现阶段的国人真的很吃这一套。


在《梦想帝国》中也是一样,越偏远的地方,人们对老外就越热情,要是国人拿着相机拍他,往往容易遭到冷眼和拒绝。可是换成老外拍,就变成了友好,好奇,热情的积极配合。



难怪有人说,老外在中国报案,往往都破的比较快。


导演大卫拍这部片子的初衷,其实是为了给中国人看。眼下,他最大的心愿,是尽快让中国观众看到这部纪录片。


当然,按目前片中的尺度,中国是不可能上映的。


这个片子不断提到中国梦,看完我一直在想,所谓的中国梦到底是谁的梦,片中最后雅娜放弃了这段营生从头开始的时候我有点若有所悟,作为个体,所谓梦,无非就是要有自己的文化底气,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忘自己为什么出发,不为现在没有的而焦虑,慢慢的变成一个里外独立强大的自己。


猴哥收藏了这部电影,后台回复“梦想帝国”,给你看。



过往文章他们的爱情禁欲压抑,但感动了我好多年



「路过,给点个赞,谢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