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忘初心 · 榜样力量】于江志:从地下工作者到俄语专家

西外党旗红 西外党旗红 2022-06-10


建校67年来,全校共产党员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恪尽职守、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伴随着学校建设发展事业的蒸蒸日上,在学校改革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也涌现出了一批对党忠诚、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在学校改革发展第一线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优秀共产党员。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传承西外精神,挖掘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和榜样的力量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今天,党旗红推出“不忘初心•榜样力量”系列报道第三期:党旗红带您走近俄语翻译专家于江志同志的生平事迹,继续学习榜样的力量。


第三期


从地下工作者到俄语专家

——于江志同志事迹


于江志(1920—1997)出生于苏联海参崴。中学时因成绩优异加入苏联共青团,当选学生会主席。1937年考入苏联远东工学院。1938年7月放弃苏联国籍归国参加抗战。由于在新疆出色的文化工作与地下工作,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奖章。

于江志曾任彭德怀、王震的俄语翻译。1952年被时任西北局第一书记的彭德怀调至刚组建的西北俄文专科学校(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院办兼党办主任、教务处副处长、俄语系系主任、教授、陕西省首席俄语翻译,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外事活动。国家重大课题《列宁文集》和《列宁全集》西外翻译组的负责人,受到中共中央表彰。


中小学时期的于江志


于江志出生于苏联海参崴,祖籍山东。山东人历来重视耕读文化,因此即使远离了家乡,于江志的父亲也不忘把到了读书年纪的于江志送到中国驻海参崴领事馆办的华侨小学读书,后转入当时苏联政府办的工人子弟学校上学。

中小学时期的于江志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不断练习,还阅读了大量的各类书籍。为了怕影响同学休息,他离开宿舍,在路灯下读书至深夜,以至于把眼睛看成了高度近视。苏联的学校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于江志不光学习好,体育也很好,是苏联教育培养出来的标准好学生。他被任命为班长。随着年级逐渐升高,他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1935年加入苏联共青团。期间,于江志以苏联工人子弟校学生会主席、中国侨民的身份有幸见到了到苏联考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瞿秋白详细向他询问了苏联中学生的课程和教育方式,问了华侨学生的情况。这次见面被瞿秋白写进了他的著作《赤都心史》中。苏联教育充满了“尙武”的阳刚之气,强硬的苏式作风贯穿了于江志的一生,使他在对敌斗争中从不退缩,敢打硬拼。


考入苏联远东工学院的大学生


1937年夏,成绩优异的于江志跳级参加高考,考取了远东工学院,成为苏联大学生,苏联公民。

苏联远东工学院(现俄罗斯远东联合大学旧址)

也是这年夏天,日寇强占东三省后开始进攻北平,进攻华北。“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枪炮声震惊了全世界。鉴于中国抗战局势危机,斯大林以共产国际的名义要求中国侨民回国抗战。于家除了已经是苏联公民并在大学读书的于江志外,全家人都必须返回中国。但于江志毅然决然放弃在苏联读书深造的宝贵机会,决定和全家一起返回中国,参加爱国救亡运动。苏联政府的挽留是真诚而坚决的,苏联边检在验证于江志证件时,强调他是苏联大学生,苏联共青团员,苏联公民,不许他出境,拒绝盖章。于江志回国的决心同样坚定,经过反复交涉,他签署文件声明放弃苏联国籍永远不再返回。回国的目的终于达到了,1938年7月于家全家回到了新疆伊犁。


苏联归侨斗士于江志


苏联归侨于江志(1938年,新疆)

新疆曾一度奉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允许中国共产党合法存在,设有苏联驻迪化领事馆、中苏友好协会,大量苏联专家帮助建设新疆。新疆的开明、抗日吸引了很多国内人才和青年来到新疆,也吸引了很多海外华侨。在于江志的带领下,一批从海参崴工人子校回国的华侨同学参加了茅盾领导下的、赵丹主办的抗战剧团。1941年6月,文协戏剧运动协会派遣于江志和他的另一位戏剧老师白大方到新疆日报社工作。于江志投入报社火热的生活和高效率工作的最大障碍是中文。白大方立刻伸出援手,与于江志建立了互帮互学关系。《新疆日报》是当时全国报道中国共产党消息最多的报纸,苏联归侨的加盟,使《新疆日报》成为汉·维·哈·俄四种文字出版的报纸,于江志被任命为1941年创刊的俄文版主编兼翻译,担任过股长,科长职务。报纸的多文字化受到新疆各界各民族人民的欢迎,堪称《新华日报》的姊妹版。

1945年2月,《新疆日报》社的于江志等部分成员与“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社”合并一起工作,成为新疆地区最有名的红色地下组织,这个组织后因地下刊物《战斗(周刊)》扬名,又称“战斗社”《战斗》周刊沿袭了《新疆日报》的风格,以每周一报的速度出版多版面报纸,报道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全国各党派抗战的消息、八路军和新四军打胜仗的消息,受到新疆大众关注,印刷量不断增加。于江志任“战斗社”劳动部副部长、迪化区委负责人。

地下刊物《战斗》手刻与铅字版

1947年,全面内战时期,罗志、于江志等留迪化坚持地下斗争,以新疆民主会合党迪化区委会名义在苏联领事馆的支持帮助下,进行宣传,策划反内战的工运、学运工作,收集情报,策反敌人军警等秘密活动,准备迎接人民解放军进疆。1950年,为表彰战斗社成立以来的贡献,于江志获得由中央签署,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战斗社荣获与西北野战军同样待遇,每一个成员均获得“解放西北纪念章”。经中共迪化市委批准,战斗社11位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于江志获颁的“人民功臣”奖章

解放西北纪念章


西北俄文专科学校的建设者


新疆解放后,于江志被任命为迪化市青委副书记、共青团迪化市工委副书记,发动和领导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在抗美援朝和各项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同时兼任彭德怀,王震的俄语翻译。彭德怀以西北军政委员会主任的名义签发调令,于江志来到西安。

西北俄文专科学校刚刚建立,在大片空地上从零开始。于江志任院办主任兼党办主任,一头扎进工作从早上忙到深夜。他带领后勤基建部门每天在工地上规划怎样用计划拨款建造更好更多的房子。为了节约开支,于江志自己设计建造了欧式风格的大门,成为陕西高校别具特色风景。在他们的策划下,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办公楼、苏联专家风格别致的青砖小楼在空旷的院子里拔地而起。

1954年5月,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同意成立西北俄文专科学校党总支部委员会。6月,学院宣布总支成立。9月,召开了首届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总支委员会,于江志同志任青年委员。1964年9月14日,学院召开了第四届党员大会。大会选举了新的党委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于江志同志入选党委会成员。

50年代于江志为西北俄专设计的欧式风格大门


诲人不倦教学工作者


于江志身兼数职,在任院办主任兼党办主任的同时,还兼任教务处副处长。他收到学生投诉后,到被投诉教师那里听课,认真听过两节课后发现学生投诉属实。一方面,他耐心帮助老师备课,尽可能减少语言基础错误;另一方面,在老师备好课之前由他来上课。外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力,还要会教学生如何迅速掌握语言。于江志在课堂上全俄语授课,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了让学生掌握新词汇,如“帽子”,他在黑板上画了4种帽子,让学生看图识字,学生很快记住了新词。他让学生背熟课文,教学生举一反三。全俄语授课的方式使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用俄语表达以及中俄互译的技能。于江志的全外语教学法后来成为西外外语教学的特色。


陕西首席俄语翻译专家


于江志很喜欢教书,但教书的机会并不多。他常常需要出差开会。他是陕西省首席俄语翻译,每当有重要的外事活动,就会指名要他去翻译。50年代,中苏之间来往密切,两国之间工业、农业、商业之间的交流,陕西省的翻译专家就是于江志。他翻译过很多东西,但最令西外自豪的是1976年-1986年历时10年的《列宁文集》和《列宁全集》翻译项目。

上世纪60—70年代中苏论战,苏联总理柯西金和中国总理周恩来对话时将了中国的军:“你们说你们坚持马列主义,中国翻译过几篇列宁的文章?你们有中文版的《列宁文集》吗?”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倾全国之力翻译列宁的全部文字,定名为《列宁文集》。这是前所未有的庞大工程,中央编译局请于江志作为西外翻译项目小组的负责人,翻译小组集中了西外俄语最强的翻译人才:鲍凯、张世黎、陈继刚、刘怀章等。

编译局局长看到西安外国语学院交上来的装订精细工整,满满四大本钢笔誊写的100多万字的翻译稿,不仅深刻理解准确表达了列宁文稿的原意,而且中文表达清晰用词精确,达到了当时中文翻译列宁文集的最好水平。之后,中央编译局再次邀请于江志参加《列宁全集》的编译校订工作,历时两年多,再次受到中央编译局的高度赞扬。

1991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给于江志颁发编号121的荣誉证书:“于江志同志参加《列宁全集》第2版的编译工作,成绩显著,特此表彰。”


中央编译局为于江志(中)授荣誉证书



没有什么比人生道路的选择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情怀,也没什么比价值追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境界。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知识分子不同的使命,不同时期的优秀知识分子,都以担当历史使命来体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而作为优秀知识分子当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于江志同志始终把爱国奋斗和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让我们继承老一辈西外人的优良传统,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持西外精神,为实现我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外语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最后特别感谢离退休老师郑闽江教授提供的珍贵史料!


组织部·统战部·党校 西外党建新媒体中心

排版 | 周思彤 邓琦

校对 | 姚梦晓 程敏菲

责编 | 谷雨珍

指导老师 | 杜刚跃 郭佳鑫  李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