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专辑 | 23篇写母亲和母爱的作品和朗诵示范,赶快收藏吧~
柏 柏 新 语
享受声音中的语文
关注
母爱是疲惫又幸福的十月怀胎,是人生最初就教你的诚实正直,是你离家后不曾停歇的牵挂思念,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宛转悠扬,轻吟浅唱。
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丈夫去倾吐炽热的恋情,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母爱,是史铁生种下的一棵合欢树,是席慕蓉写下的一张贺卡,是冰心梦中的一只白船。是丰子恺笔下一本我们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是一片我们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母爱是千姿百态的,它有着一切力量是时刻鼓舞你。母爱是蒲公英,这蒲公英的种子洒向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关于描写母亲、母爱的情感和故事,古今中外的作者们写了许许多多与此有关的作品。本期《声音的行者》特推出有关于母爱的朗诵文本素材的小合辑,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与朋友们分享,以便于朋友们学习和收藏。(注:顺序号排名不分先后。本篇内容只在分享,视频资源来自互联网和腾讯视频,版权归出版方、出品方、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刻予以删除)
01
母亲 作者:肖复兴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作者:肖复兴,著名作家,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小说选刊》副主编,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朗诵者:陈婷婷(已故),声音的行者特约朗读嘉宾。辽宁广播电视台瓢虫台总监。国家一级编导、全国朗诵艺术考级考官。曾多次主持“声之韵”辽宁省新年音乐会、中国原创歌曲颁奖晚会等上百场大型活动;录制的多部大型综艺节目、长篇纪实报道交流到全国多家电台展播;个人创办的“听婷说”微信公众号,发表多篇朗诵作品,吸引大量粉丝关注。由她创作的广播作品和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
朗诵者:严晓频,中国内地女演员。她凭借出演电视剧《在水一方》正式进入演艺圈,后参演了《女儿经》《罪恶》《潘作良》《山茶花》等影视作品。曾获学士奖的最佳女主角奖,入围第二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02
疯娘 作者:曹曦
作者王恒绩说:“这是我2003年创作的,十几年来,该作品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勃勃跳跃。母爱的力量无穷大,每次沐浴母爱,笔尖总想跪着行走。”
一篇《疯娘》火了十几年,也感动了无数心存善良美好的人们!
滚动下方查看全文 ▼
23年前,有个年轻女子流落到我们村,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村里一些男人就常围着她转。
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那时,我父亲已经35岁,他因在石料场工作时被机器绞断了左手而截肢,因家里穷,一直没能娶亲。
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分长相,就动了心思,围着那疯女人转了三圈儿,点点头说:“嗯,不错,一看就能生娃。”奶奶决定收留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家传了香火后,再看情况是否把她撵走。
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
不用说,这女子后来就成了我的亲娘。
生我的时候,娘疼得死去活来,“嗷嗷”乱叫。奶奶在房里点了三炷香,祷告了半天。然后,两个接生婆一左一右夹住娘,强行让娘双手扒在梯档上,双腿下蹲,娘胯下还放着一个木制大脚盆,里面放着好几刀草纸和软布。
接生婆不管娘能不能领会她们的意思,一个劲地叮嘱娘:“用劲儿,再用劲儿。用劲儿呀,疯婆子……”
这场生产耗时7个多小时,娘就那么扒在梯档上“挂”了7小时。当娘胯下终于传来我响亮的啼哭声时,两个老天拔地的接生婆累得瘫在地上动弹不得,还是奶奶为我剪的脐带,而被接生婆管制了7个小时的娘也因获得了解放而大哭起来。
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
奶奶用一瓦罐母鸡汤犒劳了娘。那天,娘少有地、安安静静地偎坐在床上,被子上面搁着个小盆,奶奶端着一大海碗鸡汤给娘,半恐吓半认真地说:“好好拿着,别泼了。骨头渣吐在这个盆子里,听见没有?要不听话,我就打你。”
她接过鸡汤,居然点了点头。她抓起一只鸡腿,啃得满嘴流油。
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拢边。
不怪奶奶绝情,我们村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惨剧:有个女人嫁给我们村的一个单身汉,她虽不是疯子,却是弱智。生下一个儿子后,竟在夜里睡觉时翻身压死了儿子,女人被男方暴打一顿后,撵出了门。
有这样的例子在前,奶奶自然不敢大意。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
我那么小,像个肉球,万一娘失手把我丢在地上怎么办?
毕竟,她是个疯子。每当娘提出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竖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了,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
她听懂了,满面的惶恐,每次只能远远地看我。尽管娘的奶水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勺一勺把我喂大的。原来,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沼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以后,家里常常揭不开锅。于是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还时不时惹是生非。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盛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
娘刚扒了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的话,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含住不动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
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一副威严的家长做派厉声吼道:“你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一两年,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见没有?”
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挖锄,像佘太君的龙头杖似的重重地往地上一蹾,“咚”地发出一声沉闷的暗响。
在奶奶的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动作,她将碗中的饭分出一大半倒进另一个空碗里,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
奶奶的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一把,奶奶也是女人,她冷酷无情的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会饿死的。”
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踉踉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
奶奶硬着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天底下富裕家多着哩!”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
奶奶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
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娘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门……
娘终于走了,可走了娘的家还是没法走出贫困。我家依然过着“日愁三餐,夜愁一宿”的生活。
当然,这些故事都是奶奶告诉我的。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
我找父亲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个疯子,被你奶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
奶奶生平第一次打了我,还万般委屈地抹起了泪:“小兔崽子,你娘除了生你,什么都没干,都是奶奶把你拉扯大的。你倒好,恩将仇报。早知道,就让你那疯子娘把你一起带走。”
那时我还不知道“疯”是怎么回事,只知道非常想娘,她长什么样,还活着吗?
没想到,在我6岁那年,离家五年的娘居然回来了。
那天,几个小伙伴飞也似的跑来给我报信:“小树,快来看,你娘回来了,你的疯子娘回来了。”我喜得屁颠儿屁颠儿的,撒腿就往外跑,父亲和奶奶也跟着我追出来了。
这是我有了记忆后第一次看到娘。她穿着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哪个草堆里过的夜。娘不敢进家门,却面对着我家,坐在村前稻场的石磙上,手里还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
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她急切地从我们中间搜寻着她的儿子。大概是母子连心吧,娘终于盯着我,死死地盯住我,咧着嘴叫我:“小树……球……球……”娘站起身,不停地扬着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
我却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早知道疯子娘是这个样子,我想她干啥。
一个小伙伴在一旁起哄说:“小树,你现在知道疯子是什么样了吧?就是你娘这样的。”
我气愤地对小伙伴说:“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疯子,你娘才是这个样子。”接着我扭头就走了。
这个疯子娘我不要了。
出人意料,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当年,奶奶撵走娘后,乡亲们议论不休,奶奶的良心受到了拷问,随着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来了,所以主动留下了娘,而我却老大不乐意,因为娘丢了我的面子。
我从没给过娘好脸色看,从没主动跟她说过话,更别想让我喊她一声“娘”,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是绝不敢顶嘴的。
我上学不久,父亲被邻村一位养鱼专业户请去守鱼池,除了混个一日三餐外,每月还能挣50元工钱,家里这才稍稍缓口气,起码粮食够吃了。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口里还叫:“树……伞……”一些同学嘻嘻地笑,我羞得面红耳赤,冲她挥挥手,让她走开些。
娘不为所动,依然站在那里喊:“树……伞……”班上最调皮的范嘉喜刻意模仿着娘那含混不清的叫声:“树……伞……”这一学,全班都哄堂大笑。
我如坐针毡,对娘恨得牙痒痒,恨她不识相,恨她给我丢人,更恨带头起哄的范嘉喜。当他还在夸张地模仿时,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过去,却被范嘉喜躲过了,他冲上来掐住我的脖子,我俩厮打起来。我个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轻易地压在地上。
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侠似的飞进来,一把抓起范嘉喜,拖到了屋外。都说疯子力气大,真是不假。娘双手将欺负我的范嘉喜举向半空,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拍拍手,一脸漠然地走开。
我被娘的举动吓得呆若木鸡,甚至忘记了呼救。那天,所有老师都在校长办公室开会,对这里发生的一幕毫不知情。
幸亏学校做饭的大师傅将范嘉喜从水塘里捞了起来,那个调皮蛋冻得全身青紫,身上还有剐伤,被后来赶到的老师们送到了卫生院……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态,讨好地看着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她的儿子被别人欺负了。
当时我就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
那天,我们母子俩第一次共撑一把伞回家。娘的一双腿在泥泞的路上“噌噌”地、有力地往前行,将那泥浆踩得四处飞溅。
我把这事跟奶奶说了,奶奶吓得跌倒在椅子上,连忙去把爸爸叫了回来。爸爸刚进屋,一群拿着刀棒的壮年男人闯进我家,不分青红皂白,先将锅瓢碗盏砸了个稀巴烂,家里像发生了九级地震。
这都是范嘉喜家请来的人,范父恶狠狠地指着爸爸的鼻子说:“我儿子吓出了精神病,现在在卫生院躺着。你家要不拿出1000块钱的医药费,我一把火烧了房子。”
1000块?爸爸每月才挣50元钱啊!看着杀气腾腾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烧红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着娘,一只手飞快地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头盖脑地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一只惶惶偷生的老鼠,又像一只跑进了死胡同的猎物,无助地跳着、躲着,她发出的凄厉叫声以及皮带抽在她身上发出的那种声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后还是派出所所长赶来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
调解的结果是,双方互有损失,两不亏欠,谁再闹就抓谁!
派出所在乡下拥有绝对的权威,范家人走后,爸看着满地狼藉的锅碗碎片,又看着伤痕累累的娘,他一把将娘搂在怀里痛哭起来,说:“疯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这事没个完,咱们没钱赔人家啊。这都是家穷惹的祸!”
爸又看着我说:“树儿,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要不,咱们就这样被人欺侮一辈子呀!”
我懂事地点点头。
从此,我读书可以用“玩儿命”来形容。2000年夏,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却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县民政部门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贴40元钱,我所在的高中也适当地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上学。
由于是住读,学业又得抓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炒好咸菜和青菜,然后交给娘送去。
20公里的羊肠山路,真不知娘是如何熟记下来的,她每个星期天为我送一次,风雨无阻。也真是怪,凡是为儿子的事,她一点儿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2003年4月27日,又是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十多个野鲜桃,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说:“我……我摘……”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临走前,我照例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着。送走娘,我又扑进了高考前的最后总复习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赶到学校,让老师将我喊出教室。婶婶问我娘送菜来没有,我说送了,她昨天就回去了。
婶婶说:“没有,她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里一紧,娘该不会走差道吧?可这条路她走了三年,照理不会错啊。
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鲜桃上。”
婶婶为我请了假,我们沿着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实有几棵野桃树,因长在峭壁上才得以生存下来。我们同时发现了一棵桃树有枝丫折断的痕迹,脚下是百丈深渊。
婶婶看了看我,说:“我们绕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
我说:“婶婶,您别吓我,我娘不会……”
婶婶不容分说,拉着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浓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要了您的命。娘啊,您活着没享一天福啊……”
娘再也不会回答我,再也听不见儿的呼唤,再也不能为我送饭送菜,我将头贴在娘冰冷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陪着我落泪……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湖北一家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家门。
我神情凄然地把这份迟来的鸿书插向娘亲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娘啊……”
朗诵者:闻佳,声音的行者特约朗读嘉宾,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中广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理事、中国有声阅读专家组成员;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全国小说演播艺术家、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全国广播剧最佳女演员;创作、播音及演播的作品曾多次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和一等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03
母爱 作者:龚兴华
我的孩子
今天是你的生日
在为你煮长寿面的那短短的十分钟里
暖暖的炉火
似乎传达了一种关于回忆的情绪
过去的种种
就像电影里的那些泛黄但精致的黑白画面
从你降生的第一天 直到现在
我似乎从不这么苍老
以后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年轻
在这十分钟的回忆里
生命就像流水一样已经过去
这个时候
我多想你也能回头一看
或许能等一等
那被自己走的太快而落下的灵魂
我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妈妈将要离你而去
请你不要伤心更不要害怕
你要认真倾听并记住妈妈对你说的这些话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
我们的心就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妈妈忍住了所有的痛楚没有哭泣
却在你的第一声啼哭里流下了眼泪
虽然妈妈从此再也没有过一个完整的觉
但你第一次叫我妈妈
第一次
颤颤微微的迈开你人生的第一步
第一次
张开笑脸跑进我的怀抱
再多的疲倦也都在那一瞬间融化了
当你背上了书包
挣脱了妈妈的手独自走进校园
当你第一次
把领回的奖状作为礼物送到妈妈的面前
当你第一次
在母亲节为妈妈买了一束鲜花
妈妈总是忍不住自己的眼泪
微笑的都有些不自然了
而当有一天你终于学懂了爱情
第一次
把你的爱人领到妈妈的面前
请不要在意我突如其来的伤感
我的孩子
我是如此衷心的希望你能幸福
却又担心他对你的照顾能否像妈妈一样细心
在你的孩子学会走路的那些日子里
妈妈的腿脚已经开始变的有点不听使唤了
有时候孤单会让我变的胆小和焦虑
有时候我会用一天的时间等着你的电话
有时甚至常常错把别人的声音
听成是你对我的呼唤
而当有一天
你忽然间发现妈妈的头上早已生出了白发
脸上布满了皱纹
不要恐慌更不要悲伤
我的孩子
你的成长是妈妈毕生的梦想和岁月
是我甘愿付出的代价
如果你的生活让你感到开心快乐健康
那将是妈妈最大的快乐
而不论在何时
如果你感到伤心疲惫甚至绝望
都不要感到孤独
因为妈妈随时都会为你敞开怀抱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堂
妈妈一定会在那里等你
如果天堂里真的有神
妈妈一定是你的保护神
我亲爱的孩子
妈妈永远爱你!
作者:作者:龚兴华,吉林艺术学院教师,广电编导。
朗诵者:于丽红,声音的行者艺术顾问。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朗诵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云南分会理事,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硕导,云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云南艺术学院教学名师,云南艺术学院十佳教师,云南省红云园丁奖获得者。
04
只有你能欣赏我 作者:佚名
滚动下方查看全文 ▼
1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您最好带他去看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来,因为全班三十多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2
儿子上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五十名学生,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四十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二十一名。”
说这话的时候,她发现,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神采,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3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位置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议,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被点到。然而,这次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点到。她有些不**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正在等她。路上她扶着的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4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学校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有能力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的泪水,任它打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05
母亲自述 作者:韩静霆
孩子说长大就长大了,不用再听小时候妈妈唱给你的那些遥远的歌谣了。
孩子说离开妈妈就离开妈妈了,都不容母亲缓过神儿来,这是真的吗?是真的。这回是真的揪断了那条/连接妈妈和你的脐带?孩子、呱呱落地,好像就是眼前的事儿。那一刻,妈妈把你生了下来,整个儿身体都被掏空了,如同生命交了出去。母亲终于等到了孩子第一声嘹亮的啼哭,那是我的孩子吗?那是我的孩子吗?他,就是我的孩子。孩子啊,孩子,新的太阳出世了!
我可爱的小天使,妈妈记得你蹒跚迈出的第一步,也永远忘不了你头一次奶声奶气的叫“妈妈”,看着你头一回认认真真地却怎么也穿不好袜子,妈妈的眼睛笑弯了。那一次你自己过马路上学的时候,妈妈就想,我的宝贝儿哟,你什么时候不用妈妈的心跟着你走呀?哦,平常忙碌的日子里,妈也没觉得自己老了。直到有一天你,你又带回一个爱你的人,妈妈才是又是欣慰,又是心酸不情愿地承认你大了,妈老了!
孩子,孩子,妈妈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她用怀抱温暖你,她用乳汁哺育你。你痛苦她心疼,你难过她流泪,怕你冷、怕你热、怕你感冒、怕你不开心,她但愿所有的人都对你好。她盼望你长大,也不愿意你长大。孩子呀孩子,在这个纷繁复杂变化无常的世界上,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抛弃你的人是谁?你知道吗?她就是你的妈妈。是妈妈,是妈妈,你是她的全部,你是她的生命。你给了她莫大的幸福,莫大的满足,可你也让她无比的寂寞,时刻的担忧,你让她安享欢乐,也让她饱尝孤独,你让她感到骄傲,你也让她因为你睡不了一个安稳觉。
但是让她欣慰的是她从你的努力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也从你的成长中延长了她自己的生命。不可能永远在身边的孩子呀,抽空回来看看妈妈吧。好妈妈特别愿意分享你的快乐,更愿意分担你的痛苦。妈妈想知道你是不是平安,是不是幸福。妈妈想知道你出门开车的时候,有没有系好安全带呀。妈妈想知道你生病的时候,能不能吃上一碗有妈妈味道的鸡蛋面呀。妈妈想知道,妈妈想知道你的一个电话,你的一声问侯。你自己可能没觉得什么,但是对妈妈来说这是她生命中最宝贵最需要的营养品。
哦,别笑话我这个长了白发,有了皱纹说话还唠唠叨叨的老太婆!她是你的妈妈!
作者:作者:韩静霆,中国电影编剧、作家,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凯旋在子夜》,中篇小说《战争,让女人走开》,电影、电视连续剧《大出殡》、《市场角落的“皇帝”》、《孙武》等。
黎江:中央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
张悦:中央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
06
秋天的怀念 作者: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作者: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朗诵者:钱程,声音的行者特约朗读嘉宾。云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第四届全国“夏青杯”朗诵大赛金奖获得者。
07
世界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作者:刘继荣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回来吧。
我为难地说:妈,我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
可不知怎么了,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后,到底没能回去。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母亲这一回听真了,她连忙说:没有,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没几天,我接到姨妈的电话:你妈妈病了,你快回来吧。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奔到车站。一路上,我心里默默祈祷。我希望这是母亲骗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愿意听她的唠叨,愿意吃光她给我做的所有饭菜,愿意经常抽空来看她。
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责怪道:你说什么不好,说自己有病,亏你想得出!
受了责备的母亲,仍然无限地欢喜,她只是想看到我。这一回,母亲仿佛满足了,她竟没有再催我回家,只是不断地对我说些开心的事:家里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犊;明年开春,她要在院子里种好多的花。
到年底,我又接到了姨妈的电话。她说:你妈妈病了,快回来吧。车到村头的时候,我伸长脖子张望着,母亲没有来接我,我心里颤颤地就有了种不祥的预感。
姨妈告诉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就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半年前,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到闭上眼睛,并且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妥当了。
原来,母亲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电话叫我回家,她想再多看我几眼,再和我多说几句话。
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肯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敢让你等了那么久。可是,母亲啊,我真的有那么忙吗?
朗诵者:陈红,声音的行者特约朗读嘉宾,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辽宁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
08
轻轻地抱着母亲 作者:茹喜斌
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魔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么轻轻地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地震动。 上了床的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了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就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理那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住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眼里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母亲,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在了母亲的脖子上。 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所有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让母亲再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搬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激情地抱住女友,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又是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是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到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住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09
一件未织完的毛衣 作者:曹曦
妈妈病了,从爸爸那消失的笑容脸上可以看出妈妈的病越来越重了,我们家不得不节衣缩食,把省下来钱都留给妈妈治病。可那个时候,我正是犯浑的年纪,正是什么事都不懂的年纪,我当时心里只想着一件事,只想着有一件漂亮的新毛衣,我们班上好多同学早都已经换上了崭新的新毛衣可是我,还是一件旧毛衣。
那天,到医院去妈妈,我跟妈妈说:“妈妈,你看我这个毛衣都穿了好几年了,袖口都有点破了,你再给我买件新的吧!”只听妈妈微弱地说:“娇娇,妈妈知道,天凉了,你也是该有一件新毛衣,等妈妈病好了,好了,妈妈就给你织一件新的……” “织、织、织、又是织,你就会织,织来织去都老掉牙了,不买算了,算了!”我向妈妈吼着推开门就走了。从那以后,好长时间我都没有去医院看妈妈。
直到有一天,爸爸跟我说:“娇娇,去医院看看妈妈吧。妈妈,妈妈想你了。”在爸爸的再三劝说下,我来到了医院。妈妈见我来了,强撑着坐了起来。从枕头下面摸出了一件没有织完的毛衣,喘着气地跟我说:“娇娇,你来了,妈妈太高兴了,你看,妈妈给你织的一件毛衣样子你喜欢吗?不喜欢,妈妈就拆了,再重新织不麻烦的。”看着妈妈那蓬乱的头发和那泛黄的脸,我的嗓子像什么东西堵住了。我很像向妈妈道歉,可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折磨了半天,就挤出三个字:“妈妈,你……”就什么也说不下去了。那天,我是留着眼泪回家的。
又过了几天,医院突然打来一个电话,我一听,我不顾一切地向医院跑去,我推开木门一看,妈妈躺在病床上,身上盖着雪白的白床单,我走过去,我说:“妈妈我是娇娇啊,你看看我,我是你的娇娇啊。”可是,妈妈没有回答我,这时,医院里一位护士阿姨走了过来,她把我搂在一边,跟我说:“娇娇,你有一位多好的妈妈啊, 她跟我说,她说没什么可以留给孩子的,就亲手织一件毛衣,给孩子留做纪念吧。”
每天我查房时,她总是把她塞在枕头底下,等我走后她就拿出来偷偷地织,她拼命地织,还是没有,没有织完。娇娇,这件没织完的毛衣,是妈妈的一片心啊。我再也听不下去了,我扑倒妈妈身上,拼命地摇她:“妈妈,妈妈我错了,我真的我错了,是我错了,我一直想跟你道歉,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错了我知道我错了。”可是妈妈再也听不见了。妈妈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呼唤:“娇娇,你看这样样子,你喜欢吗?不喜欢妈妈拆了重织,不麻烦的。”“妈妈,妈妈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妈妈走了,在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久久地伫立在风雪中,紧紧地抱着那件没有织完的毛衣……
朗诵者:傅蓉,声音的行者特约朗读嘉宾,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新闻主播。
10
母爱是一种岁月 作者:张建星
我们也许突然感悟,母亲其实是一种岁月,从绿地流向一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一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一座冰山的岁月。
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也以一角尾纹、一缕白发在感受母亲额头的皱纹、母亲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有时竟难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们的母亲,还是我们的岁月?我们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铭心刻骨的母爱,还是那点点滴滴、风尘仆仆、有血有泪的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时,一定是在非常深沉的回忆中;而对母亲的牺牲真正有所体会时,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季节。
有时我在想,母亲仅仅是养育了我们吗?
我们终于长大了,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从一个女儿变成一个母亲。当我们以为肩头挑起责任也挑起命运的时候,当我们似乎可以傲视人生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的目光从背后注视着我们。我们会在刹那间感到,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其实永远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我们永远是母亲怀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往往是在回首的片刻,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蓦然发现我们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总在想,我们又能回报母亲什么呢? 母亲是一种岁月。无论是我个人的也许平庸也许单纯的人生体验,还是整个社会前进给我的教诲和印证,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旅途上,担负最多痛苦、背着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但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的,只有母亲,永远的母亲!
于是我便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哲人志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滔滔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阔无垠的大地视为母亲。
因为能承受的,母亲都承受了;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而作为一种岁月,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
也许因为我无法回报流淌的岁月所赐予我的,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的母亲,我的老母亲。在我的眼里,母亲是一种永远值得洒泪感怀的岁月,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美好故事。
作者:张建星,男,汉族,山西忻州人,1958年3月天津出生,1977年11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记者。曾任黑龙江省副省长、人民日报社副社长。现任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
朗诵者:敬一丹,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金话筒获得者。
11
第一次背娘 作者:刘俊奇
第一次背娘,是十多年前一个秋初的日子。那一年我53岁,娘72岁。
那些日子一直阴雨连绵。每到这个季节,娘的膝关节病便会复发,于是便给娘去电话。
电话的那端,娘全无了往日的欢欣,声音沉闷而又有些迟疑。娘说,你要是不忙,就回来带我去医院看看也好……
我的心里一阵恐慌。那时候娘大多数时间住在老家,她喜欢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说家里有老姊妹们可以拉呱,在城里你们都上班去了,自己一个人闷得慌。只有到了每年最热和最冷的日子,娘才会在我们的劝说下,到我和弟弟妹妹工作的省城和海滨城市住上三四个月。娘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惦念,总是报喜不报忧,像今天这样主动提出让我回去,还是第一次。我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三百多公里,从济南赶到沂蒙山老家。
一路上忧心如焚,娘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父亲去世时,娘才33岁,我最小的妹妹刚刚出生三个月。为了把我们兄妹五个拉扯长大,尽早还清为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娘就像一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的活,半夜又要爬起来,为生产队推磨、做豆腐,这样每天便可以记两个劳动力的工分,而她每天的睡眠,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那时候,我们那里每天的工分价值1毛多钱,娘却经常一天可以挣3毛钱的工分。村子里的人经常议论我娘的身子骨是“铁打的”。我大伯则慨叹,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磨去半截了啊!时光磨走了岁月,却磨不走娘的意志力。那时候,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不能让人家看不起,不能让人家笑话你们是没有爹的孩子……
为了这个承诺,娘吃的苦、流的汗,娘经受的委屈和磨难,难以用文字描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农活有许多靠肩挑人抬:挑土挑水挑肥挑庄稼,有多少人被压弯了腰,那时候农村驼背的人比比皆是。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80斤,看似柔弱的娘,却有着一副压不垮的腰板。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娘不知道用坏了多少钩担、扁担、筐与水桶,而娘的腰板却一直挺着。娘知道自己一旦倒下,会是怎样的后果,娘说不能让没有了爹的孩子再没了娘,没有了娘的孩子才叫可怜……娘咬紧牙关撑起这个家。
在我的记忆中,最令人恐惧的农活之一,是从村西的渠道里挑水抗旱。那时候种花生、种玉米、栽地瓜,全部要靠人工挑水。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娘挽起裤子赤着脚,一次次走进冰凉的渠水,在陡峭、湿滑的坡道上,弓着腰,挑着两个与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水桶,一趟又一趟,在水渠和坑坑洼洼的庄稼地里来回奔波。
后来,渐渐长大的我也加入到挑水抗旱的行列,才体会到那是怎样的一种苦不堪言:一根钩担挑着两个装满水的桶,沿着45度、近二十米高的一条又湿又滑的陡坡,上上下下,步步惊心。挑水上坡时,必须保持身体与陡坡的平衡,脚要稳,脚趾头必须像钉子一样扒在湿滑的坡道上,稍微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桶滚进水渠……至今每次回老家,路过那条已经被移除了高高的土堰,看起来已经不是不是那么高、那么陡的水渠,腿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娘说,那时候她一天最多挑过七十多担水,膝关节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我曾经到省、市多家医院为娘看病,医生说是长期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汽车驶过一条小河,远远地就看见了熟悉的村庄,还有那条令人敬畏的渠道,一群鸭子在水里悠然地游动觅食。渠水依然在流淌,乡亲们却再也不用挑水种地,大大小小的电灌站分布在渠的两岸。
因为连续的下雨,到处泥泞,我让司机把车停在村头,心急火燎地向家里走去。
娘见到我,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手抚在肿得像大馒头的膝盖上,脸上呈现出痛苦又有些歉意的表情。我在娘的跟前蹲了下来,想背着她上车。娘犹豫了片刻说,“我一百三十多斤呢,你背不动吧?”看看院子里的泥和水,娘还是顺从地趴在了我的背上。
平生第一次背娘,才知道一百三十多斤的娘是如此重。娘看我有些摇摇晃晃,几次想下来,我阻止了。走到街上,一位婶子正在大门口做针线,看见娘趴在我的背上,有些乖乖的样子,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哎呦,年幼时背着儿子,现如今老了,得让儿子背着喽……”
娘“嘿嘿”地笑着,笑声中,有羞涩又有些幸福的味道。
婶子的话,让我心头一热,眼泪差一点流出来。想起儿时在娘背上的岁月,今天终于可以背着娘,既激动,又有些成就感:娘,您终于给了儿子背您的机会……
曾经瘦小的娘,有着一个宽阔而又温暖的背。儿时,娘的背是我们兄妹最温暖的家。多少次,压弯了娘的腰,娘却舍不得把背上的儿女放在劳作的地头上,娘担心蚂蚁、虫子爬上孩子的脸……多少次,熟睡中尿湿了娘的背,娘顾不上擦一擦,却急忙看看孩子的衣裤是否湿了不舒服;多少个雨雪天,爬下娘的背钻进娘的怀,娘用单薄的身体为我们遮风避雨……我是娘的第一个孩子,娘对我的疼爱和付出,可想而知。记得我十五岁的那年,一次我突然肚子剧烈疼痛,吓得娘不知所措,慌忙背起比她还高的我,撒腿便往村卫生室跑……
我们兄妹长大了,娘也老了。老了的娘,却总是想着不让我们为她操心。娘常说,你们做好了公家的事情,娘的脸上有光有彩……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我背着娘楼上楼下看门诊,拍X片,做各种检查,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医生说娘的腿并无大碍,开了些消炎和外敷的药,提醒要注意保暖等。
中午,我背着娘走进一家比较气派的酒店。正在这里用餐的人们向我们行注目礼,许多人站起来鼓掌。一位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我的身边,竖起拇指,说着地道的家乡话:“背着的是老娘吧?俺很长时间没看着背着老娘来饭店吃饭的了,一看就是孝子啊!来,俺给老人家敬一杯酒!”那个中午,许多素不相识的就餐者来到我们的餐桌,给我和母亲敬酒。饭店的老板也过来敬酒,说很久没有看见今天这样感人的场面了。
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
吃过饭,我劝娘随我一起回省城去住,娘说家里还有喂的鸡,离不开,还是像往年一样,天气冷了再去吧。我拗不过娘,只好把娘送回家。
晚上七点多钟回到省城,立即给娘去电话报平安。电话里却传来娘的哽咽声。我大惊失色,慌忙说娘你不要紧吧?腿是不是还是疼得厉害?
娘没有回答,抽啜了许久才问我,你的腿、腰没事吧?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背了我一天,心疼死我了……
顿时,我泪如雨下……
朗诵者:刘伟,声音的行者艺术总监。云南资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现为云南省朗诵学会副会长,云南省演讲学会副会长,云南艺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曾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奖、“五个一工程”奖,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奖,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荧屏之星等殊荣。刘伟,声音的行者艺术总监。云南资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现为云南省朗诵学会副会长,云南省演讲学会副会长,云南艺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曾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奖、“五个一工程”奖,云南省广播电视政府奖,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荧屏之星等殊荣。
12
母亲的心 作者:水木清
我曾对母亲说,我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包括我的心。
我曾对儿子说过,你的生命是母亲给你的,包括你的心。
当我来到这个世界,母亲的心就开始随着我的心 一起跳动。这种跳动 持续着我的生命,支撑着我沿着母亲父亲的河岸行走。
在这颗心的呵护下,我成长并成熟着,开始在自己的世界里随意的游荡。
而母亲的心并没有因为我的行走 而放慢了脚步,她仍然小心翼翼地跟随着我,默默无语地牵挂着我,同我一样痛苦并快乐着。
母亲的心是一颗滚烫的心,永远在我的思想和血脉间流动。
我曾固执地想到过,在这世界上离开任何人我都能好好地活着。但是,这种固执的想法瞬间就被母亲那双眼睛粉碎了。
母亲的心就象针鼻儿一样,只要有线穿过,她都能顺手牵来。不管是孩子们的冷暖温热、伤痛哀怨,或是成功失败、幸福不幸,都串在她手中的线上。
那种一枝一叶的关爱,一丝一毫的体贴化作我无处不在的信任与信赖。
母亲的心是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永远在她的关爱和关切中停留。
感恩的心不需要言语,包容的心宽厚而辽阔。
母亲的心总是在我不经意间引领着我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所有不幸和幸运。
我知道,母亲的心脆弱而坚强,总会用一言难尽的酸甜苦辣孕育出一个新的世界。
母亲的心一直见证着人世间的一切浮华和喜悲。当世界很大的时候,她的心小到只容纳我一个人,当世界很小的时候,她的心大到装满整个河山。
母亲的心是一颗江河般的心,永远在我生命的旅程和感恩的快乐中流淌。
母亲的心如这五月的阳光一样灿烂着,温馨着。她属于春天,属于孕育生命的春天。
作者:水木清,知名网络写手,悉心感悟生活,在记忆中“凭悼自己的灵魂,拾捡美丽和忧伤”。其作品多被《中国朗诵艺术家》置为精华,成为诵读者们首选。10年前创作的《迎春花》、《母亲的心》、《又是一年槐花香》等代表作,至今仍广传颂、经久不衰。
朗诵者:西芮:声音的行者艺术总监。(教育部)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大连市语言艺术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声音醇厚清雅富有穿透力。喜欢演绎不同类型的题材或作品,用心,用情,或温婉,豪迈。。。。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是一位对朗诵艺术不断探索的诵者。
13
写给母亲 作者:贾平凹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作者:贾平凹,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
朗诵者:斯琴高娃,国家一级演员。
14
纸船-寄母亲 作者: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1]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朗诵者:林如(已故),中央广播电视台播音前辈。
15
荷叶母亲 作者: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施。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呢?
作者:贾平凹,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
朗诵者:李修平,中央广播电视台主播,金话筒获得者
16
母亲的专列 作者:丁可
这是您惟一的一次乘车
母亲 您躺在车肚子里
像一根火柴那样安详
一生走在地上的母亲
一生背着岁月挪动的母亲
第一次乘车旅行
第一次享受软卧
平静地躺着 像一根火柴
只不过火柴头黑
你的头白
这是您的第一次远行啊
就像没出过远门的粮食
往常去磨房变成面粉时
才能乘上 您拉动的
那辆老平车专列
我和姐姐弟弟妹妹
陪伴着您
窗外的风景一一闪过
母亲 您怎么不抬头看看
只像一根躺着的火柴
终点站到了
车外是高高的烟囱
作者:丁可,江苏沛县人,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乡土诗歌的杰出人物。1955年出生于沛县杜楼村,高中毕业后务农多年,其间开始学习写诗,1983年1月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2015年9月从沛县文化馆副馆长任上退休。发表诗文七百余篇(首),曾获《人民日报》诗歌征文一等奖,《诗刊》社优秀诗文奖,《星星》诗刊大奖,中国星星跨世纪诗歌奖等。作品入选《新中国五十年诗选》《二十世纪汉语诗选》《江苏文学五十年》《诗歌报十年精华》等选集。
表演者:李光复,国家一级演员。
17
啊母亲 作者:舒婷
作者: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朗诵者:刘靖诗,播音名,晋然。国家二级演员,辽宁省朗诵艺术协会理事,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参演十多部话剧、音乐剧。代表作品《她们的秘密》《小王子》、《雷雨》、《原野》、《给爱留口气》等。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金奖。连续两届“东北三省戏剧表演大赛专业组”金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全国总冠军。
18
合欢树 作者: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儿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984年11月
19
我的母亲 作者:丰子恺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
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身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
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作者: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 ,又名仁、仍, 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堂号缘缘堂 [3] ,笔名“TK” (FONG TSE KA ),法号婴行,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 (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 ,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20
生日卡片 作者:席慕蓉
刚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以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若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花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若她生气。
很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一天,为了找一份旧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相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记,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原子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惜的位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也只是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他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
作者: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生,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21
老母亲 作者:莫言
昨,母亲又提回老屋之事。苦劝良久不纳,反悻然曰;终日似囚笼一般,又无人家常,还不如老屋人多言欢,必要回去的!
早前家尚殷实,父外求学,面面具是母亲操劳。由此及少年之蹉跎,令母亲性格强韧,言辞常呈咄人之势,今虽年老亦不改分毫。
作者: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朗诵者:康辉,中央广播电视台主播,金话筒奖获得者。
22
我的母亲(节选) 作者:莫言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23
组诗(母亲) 作者:阿紫
孩子,是你吗
是你在我的身体里呼唤我吗
你突然地一动
将妈妈的幸福又一次惊醒
我用掌心轻轻地抚摸你
就像抚摸春天
来,孩子
快到妈妈的眼睛里来
看嫩绿的小草
戴着金黄的花帽
看那只洁白的小兔儿
在红的、粉的花朵里跑
孩子
你长得像妈妈还是像爸爸呢
我好想
好想立刻就把你看到
好想
马上为你准备好玩具枪
或者小花袄
二、
孩子啊
生下你的那天起
妈妈就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为了用奶水把你喂饱
妈妈顾不得腰围越来越宽
顾不上样子好不好
只想把你健健康康的养大
让你的笑声越来越多
哭声越来越少
孩子
当你走进幼儿园
走进小学校
妈妈最担忧的是你和小朋友能不能合得来
会不会像在家里
动不动就任性的哭闹
孩子啊
妈妈既要照顾家
还要把工作干好
妈妈有多累
不会让你知道
妈妈最想看到你
看到你的小脑袋紧贴我的胸口
看你在睡梦里
甜甜的笑
三、
孩子
送你上大学的那天
妈妈起得很早很早
站在厨房里
竟不知
为你做点啥吃的好
送你上大学的第二天
妈妈照样起得这么早
坐在饭桌前
竟然品不出饭菜的味道
这么多年
妈妈每天都起得这么早
看你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上学
和你一起
寒来暑往的迎接中考
又迎接高考
孩子
你的个头越来越高
你的身上到处都是妈妈的影子
比如额头
比如嘴角
你的血液里
流着妈妈的爱
这爱啊,一直都会陪在你的身边
不管你在天涯
还是海角
四、
孩子
那天
忙完你的婚礼
我在镜子前面照一照
发现白发已爬上了鬓角
孩子
当你也做了妈妈
照样睡不了一个好觉
就把宝宝交给我吧
放心,妈替你照料
你们这代人不容易啊
工作压力大
要求又那么高
孩子啊
别怨妈妈没本事
能帮多少
妈就帮多少
五、
一叠儿的化验单
半叠儿的加号
这个年龄
上有老下有小
中间的咱们可不能倒
你爸
还得等我给做饭
爷爷奶奶
还要等我给养老
妈最大的幸福啊
就是你们有个幸福的家
妈最大的愿望啊
就是你们常回来看看
别总是
加班的时间那么多
回家的日子那么少
六、
孩子啊
妈老了
满脸的皱纹
满头的白发
满是青筋的手
孩子啊
妈的腿也不那么灵便了
这牙啊
又镶了一口
那天
你问妈还有啥心愿
我说
世界这么大
等我一百岁了
还想陪着我那一百二十岁的老娘啊
在阳光下打个盹
还想扶着一百二十岁的娘啊
再到外面
走一走
作者:阿紫,九三学社社员,诗人。阿紫,现为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妇女对外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市家庭建设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全国职工电化教育艺术培训专家、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团体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凯叔讲故事”德育导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