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恐怖的水平?



知乎上有个话题,“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恐怖的水平?”


一个个案例,让人觉得医生都是如有神力的“怪物”。


不过,有很多中国医生们的创新和成功,也许你还没听过。


即便隔着满屏的马赛克,也能让人感到佩服得无法用语言形容。


1在胸部培育“新脸”

移植到被毁容的面部


由于高烧继发感染,女孩“也绿子”在2岁那年就失去了鼻、唇、和面部中央的部分。


凹陷的面颊、明显和旁人异样的五官,让她在成长过程中痛苦万分。


终于,在27岁这一年,上海一家医院专门为她制订了一套预构重建方案:


利用3D打印技术,在胸前重建一张“脸”。



3D打印还原的面部 / 杭州日报


上海的这个团队,采用的完全是患者自己的组织。


减少了异体排斥反应的可能性,也为观测康复动向和患者之后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


培育“新脸”用了半年,生长在胸口的“脸”也被成功地移植,患者的新面部皮肤全部存活。


如果接下来的康复顺利,也绿子也能继续做出更多自然的表情。


看似已被“毁掉”的一生,被医生的一个“脑洞”救活了。


不过,是一个已被研究了10余年的“脑洞”。


2被切除全部肠子后

活了30年还生了孩子


1986年,27岁的准妈妈周绮思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本以为是早产,却意外发现是严重的腹膜炎。


因为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孩子没保住,周绮思的肠子也基本全部坏死。


为了保命,切掉坏死的部分后,她的腹中只剩胃、十二指肠、半个结肠,中间全是空的。


中山医院的医生们想到了一个方法让周绮思继续活下去:靠静脉输液提供营养物质,支持她的日常活动。


只是,国内没人这么做过,就算在国际也属罕见,但已经开始临床试验的医生们决定试试。


医生们在她的胸部放了一个导管,连接剩余的肠子,给营养物质提供了输送的管道。


周绮思活了下来。


更具挑战的是,在32岁那年,她下定决心要生个孩子。


于是医生们调整了静脉注射的药物配方和比重,提供孕期需要的营养成分,守护周绮思挨过了孕妇要遇到的种种危险情形:


黄疸、贫血、血锌低下……


故事的结局呢?


周绮思成了全球首个完全依靠人工静脉营养支撑的生存者,她生下的女儿健康成长,在2015年已经大学毕业,也结婚了。


2016年初,周绮思的女儿也生了一个健康女孩。


2016年6月,在成为“无肠人”30年后,周绮思因多脏器衰竭离世,终年57岁。


家人说,周绮思去世前很平静:


“她曾经跟我说过很多次,就是能否身后将自己交由专家做个解剖,也许能为这一类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一点点有用的资料。”


3自体再生耳朵和手臂


一个姓吉的男子在车祸中头部右侧严重受伤,虽然保住了命,耳朵还是毁了一只。


本以为自己就要这样度过一生,可西安一家医院的方案给了他希望:人造新耳。


但他原来耳朵周围的皮肤也都严重损伤,传统移植方法根本不行。


医生在患者的前臂埋了一个皮肤扩张器,之后为了能有足够的皮肤再生成耳朵,每天向其中注射生理盐水。



术前的预判寻找皮下桡动、静脉血管 / 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不是想当然就能成功的。


培育出的新耳朵,要保证外形逼真,位置合理。


之后的移植是更严峻的挑战。


主治医师介绍说,这种手术的难处在于,患者头部受伤,很难找到合适的血管,而且血管本身很细,直径只有火柴杆那么大。


要想精密缝合,需要放在显微镜下放大10倍,缝合的丝线比头发还细。移植后,也存在听力无法恢复的可能。


让人欣慰的是,因为在这个案例前,这家医院的医生已经经过了10多年的研究,移植成功了。


患者恢复了听力,也在外形上和原来最大程度保持一致。


这也是世界首例造耳成功移植头部的临床案例。


人体的神奇,被最大程度开发。


与此类似,脑洞大开的医生们,还能把人的手指埋进肚子里,让断掉的手指再生,新长出来的肉,可以再做成手指的形状;



昆明国防路医院的医生尝试用一种新方法,把男孩的左手掌缝进肚子里让断指和肚子里的肉一起生长,待下次手术取出手后,再把手上的肉做成手指的形状 / 云南网


甚至能在脚上重新培育手掌,让患者免受截肢之痛。


之后的手掌被移植回手臂,神经也在慢慢恢复。




最难突破的莫过于思路的创新,医生们看似冒险的尝试,实际是对人体本身功能的透彻理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爆发。


4切开将近半人长的刀口

主动脉血管全部替换


一个青岛小伙突发胸痛,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果,辗转到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中心接受治疗。


经诊断,他的主动脉出了很大问题,既有动脉瘤、又有动脉夹层。


若不及时治疗,血管一旦破裂,不到60秒就会夺走患者的生命。



一个喷嚏就可能让患者血管破裂 /《业内人士》


如果血液喷出,再好的医生都回天乏术。


经手十五位医生、用了上百个手术器械、经过无数道手术流程……医生为这个小伙替换了全部的主动脉血管。


主动脉全部替换,意味着身体里输送血液最快、最多的血管,要全部换成人工的。


一个马凡综合征患者,很难活过30岁,只能用替换全身主动脉血管的方式求生。图为人工血管 / 《人间世》


手术中,如果留下一个针眼,一分钟就要冒出 500ml 的血量。


不到10分钟时间,全身的血液会流尽,病人甚至挺不到下手术台。


但在给这个青岛小伙做手术时,医生们配合效果很好,没有一个连接点出血。


他重获了新生。


医生们相互配合缝合伤口 / 《业内人士》


这是国产纪录片《业内人士》讲述的故事。


每一分每一秒,医生们都是在用毕生所学与时间赛跑,把一条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5再“逆天”的医术

背后都是平凡人的辛苦血汗


一次成功的手术,靠的是主治医师高超的技艺,更是医疗团队的密切配合。


在纪录片《业内人士》中有很多医生们苦练功夫的细节。


为了训练脑部外科医生的手艺,师傅让他们用鸡蛋模拟开颅手术。


医生们用鸡蛋练习开颅手术的细节操作 / 《业内人士》


首先是“开颅磨骨”——用手术刀磨到所有硬质壳去掉之后,全剩软皮而不破。


之后练习血管缝合技术,用手术刀把鸡蛋保护膜剪断,再用细如发丝的手术线进行缝合,在这其间,一滴蛋液都不允许流出。


医生用鸡蛋壳下的薄膜练习缝合 / 《业内人士》


近乎“变态”的要求,对于身经百战的主治医师们来说,也不过是让徒弟练练手的入门方式。


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挑战的,是比鸡蛋薄膜还要脆弱的大脑神经纤维。


即便已经主刀了6000多场脑部手术、早已有足够经验,医生们也会在复杂手术开始前先进行模拟手术演习。


一场手术,是为了一个生命,更是为了一个家庭。


看到一个医生留言说:


“学医之后,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能治好的病太少了。”


对人体的探索越深入,也就越发现,人类目前探索到的疾病解决方式,还很有限。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医生们已经用尽毕生所学,将太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让人心痛的是,时常能看见有人因为治疗效果没达到自身预期,把医生当成了攻击对象,甚至也有很多医生,因此白白失去生命……


手术台就是和死神的战场,是生与死的较量。


每一个案例中,都让人感慨医学“无所不能”的神奇。


但知酱也看到了一句十分醒目的评论:


“人类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婴儿期”。


即使我们当今的医学已经发达到“恐怖”,面对人体奥秘的“真相”,还是像乘坐飞船探索宇宙。


人类所能触及的,依然太少。


医生们用遍浑身解数想出的“野路子”,也正是在探索与拓展医学发展的边界。


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的,是医者。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医学、尊重每一位医生的拼搏与付出。


也要记得珍重自己的身体,没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了。

源:综合自网易公开课


推荐阅读:


1、2019年,你靠什么在医院科室立足?此文堪称经典!

2、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

3、今天说说“房”事,哈哈哈哈哈哈

4、暖心短片| 医院没那么冷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