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冲穴:头痛、感冒、生气、高血压

2017-07-02 A医学临床宝库


【导读】太冲穴是人体的一个穴道,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有关太冲穴的治病疗法有: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等内容。按摩太冲穴可以调节头痛、腹胀、牙痛。太冲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太冲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太冲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出自《灵枢》,足厥阴肝经的第3个穴位。该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太冲穴名解】


别名:大冲穴。


出处:《灵枢·本输》:“阴中之少阴肝也,其源出于太冲,太冲二。”。


1、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2、肝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太冲穴的特性】


穴义: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急行的风气,其性热燥。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传中封穴。


功能作用:燥湿生风。


【太冲穴位位置图】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中)


【按摩太冲穴的手法】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按摩太冲穴位的作用】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太冲穴的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高血压、青光眼、面神经麻痹、癫痫、肋间神经痛、月经不调、下肢瘫痪等。配合谷位称为四关穴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口喎等。


揉太冲穴可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生闷气后产生的反应有疏泄作用。配合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脏郁结的作用。


【太冲穴治感冒】


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太冲穴刺灸法】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刺法


1、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射。


2、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太冲穴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足背皮肢较薄,皮下组织中走行有足背静脉网及大小隐静脉。足背动脉行于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向下往拇短伸肌的深面,分出第一跖背动脉、足底深支等。前者分成二支,分布于拇趾与第二趾内面;后者穿第一跖骨间隙至足底外侧动脉吻合,形成足底动脉弓。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在内外踝之间连线的中点和第一跖骨间隙其底间的连线上。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足背深筋膜,在拇长伸肌腱的外侧,穿经拇短伸肌表面的腓深神经(或经其内、外侧)入该肌。足背动脉发出的第一跖骨动脉则在拇短伸肌的深面,因此针再深进第一骨间背侧肌内时,可能刺及或经过动脉的一侧。


【太冲穴主治病症】


针麻常用穴之一。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太冲穴穴位配伍】


七疝:大敦穴。


乳痈:复溜穴、太冲穴。


经漏:太冲穴、然谷穴。


溏泄:神阙穴、三阴交、太冲穴。


行步难移:太冲穴、丘墟穴。


急性病毒性肝炎:足三里、太冲透涌泉穴。


肝阳上亢之眩晕:泻太冲穴、补太溪穴、复溜穴。


行步艰难:太冲穴、足三里、中封穴。


虚劳浮肿:肾俞穴(灸)、太冲穴(灸)。


女人漏下不止:三阴交、太冲穴。


赤眼:迎香穴、临泣穴、合谷穴、太冲穴。


寒热痹痛:合谷穴、太冲穴。


贫血、羸瘦:肝俞穴、膈俞穴、太溪穴、血海穴。


癫狂痫:间使穴、鸠尾穴、心俞穴、肝俞穴。


【太冲穴现代研究】


针刺太冲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太冲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很敏感。有报道针刺太冲、内关、素髂等穴,对呼吸功能衰竭者有较好疗效。对青少年近视眼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疝气,失眠,肝炎,乳腺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血小板减少症,颈淋巴结核,肠炎,尿路感染,四肢关节痛,肋间神经痛,腰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等。为针麻常用穴之一。


【太冲穴临床应用】


实证耳聋耳鸣


主穴:耳门 听会 翳风 完骨 中渚 侠溪


配穴:肝胆火盛者,配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配合谷、外关;痰火郁结者,配丰隆、内庭。


方义: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于耳,取手足少阳经之耳门、听会、完骨、翳风开窍聪耳,疏通耳部气血;取中渚泻三焦火而清窍,侠溪清泻肝胆之火。


晕厥


主穴:水沟 中冲 涌泉


配穴:实证者,配合谷、太冲;虚证者,配关元、百会。


方义:水沟属督脉穴位,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之气,有苏厥醒脑之功;中冲为手厥阴心包经之井穴,位于中指之端,刺之以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以引气下行,醒神开窍,多用于晕厥之重证。三穴分列上、中、下三部,合用而使逆乱之气顺接,升降得循常道。


感冒


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可通过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生气时按太冲穴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人体能量在“怒”时,往往走的是“肝经”路线。太冲是肝经的原穴,从理论上讲,原穴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压痛感,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于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


从实践上讲,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太冲穴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同样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


从个人保健角度来说,按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若按压太冲穴时有压痛感,那说明肯定有问题。如果没有也不妨多按揉,因为有时麻木、气血不通等也可能导致没有压痛感。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而进。位置可以在太冲穴附近,有时也可能在肝经的其他有结节、压痛感的部位,比如说蠡沟穴。切忌用力过大,否则会导致皮下淤血。一般一个穴按四五分钟即可。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太冲穴医学研究】


太冲穴注射川芎嗪对高血压病降压作用的临床观察目的: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高效疗法。方法:随机将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的60例EH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太冲穴注射川芎嗪0.5ml/次,对照组臀部肌肉注射2.5ml/次。结果 治疗组降压疗效、改善症状疗效及总的临床疗效均相当于对照组肌注川芎嗪;在降低血压方面,以及改善EH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太冲穴注射川芎嗪是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疗效确切的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世界各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尽管降压药物层出不穷,但如何寻求理想的、疗效好的、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降压药物及方法,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穴位注射疗法由传统针刺与药物有机结合,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日益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研究拟采用太冲穴注射川芎嗪为治疗组、臀部肌肉注射川芎嗪为对照组,通过血压值、症状积分、血流变情况的观察检测,探讨太冲穴注射疗法对EH的临床疗效。治疗方法(1)治疗组:以2ml注射器5号针头、太冲穴位注射川芎嗪10mg/次(0.5ml),1次/d,注射时,针头进入太冲穴后,先行捻转提插,患者有针感后,缓慢注入药液,1次/d。7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5个疗程。(2)对照组:以2ml注射器5号针头,臀部肌肉注射40mg/次(2ml),1次/d,7次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


王侠等运用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70例,并与70例针刺太冲穴旁开0.5寸组比较,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P<0.01),结论是针刺太冲穴可有效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饶筱荣、谢占清、寇焰、彭德军、冯国湘等皆运用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太冲穴 “肾脉与冲脉合而盛火,故名太冲”(《素问·阴阳离合论》)。冲脉者,十二经脉之海,能调节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气血;肾者,元阴元阳之根、脏腑阴阳之本,所以“太冲,……动脉知生死”(《针灸大成》)。穴属肝经,为肝脏原气留止之处。一方面,“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所以肝脑相通;另一方面,肝为“一身气化发生之始”(张锡纯)、“握升降之枢”(周学海),因此古今论述皆认为太冲具平肝潜阳、行气解郁之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要穴。本临床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太冲穴注射1/4的常用量川芎嗪与肌肉注射川芎嗪对降低EH在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改善耳鸣、失眠、烦躁症状及降低、血浆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方面差异不显著,但治疗组在改善头痛、眩晕、心悸方面及降低全血比粘度方面优于对照组,证明太冲穴降压效果较显著。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中推培训平台可查询下面这些疾病 (疾病搜索)关注微信查询穴位

子宫肌瘤、妇科、乳腺增生、臀诊、美容养生、艾灸、刮痧、拍打、拔罐、拉筋、揉腹、背诊

小儿推拿、腰痛、腰间盘突出、颈椎、感冒、咳嗽、失眠、高血压、心脏病、脊椎、头痛、

刺血、穴位、富贵包、肩周炎、麻木、脾虚、中风偏瘫、青筋、针灸、脉诊、救命穴、经络、

肿瘤、痔疮、穴位挂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