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陌生店员的好友申请|此间·调查

此间编辑中心 此间INSIDEPKU 2019-06-30


2018年9月6日,一则题为“请问有人被全家一个工作人员打扰过吗?”的帖子出现在未名BBS三角地版,继而牵连出另两名北大学生的相似经历——店员们不寻常的言谈举止困扰着她们,短则数月,长则半载。

这促成了此间编辑中心的第一篇调查。在采访中,我们力图还原三起事件的始末,以提供一个使观点交汇、真相复活的平台。十天后的9月16日,这些事件直接导致了全家会员积分机制的变革。



来自陌生店员的好友申请丨此间·调查


记者丨刘博涵 张卓辉 张佳婧 安天源

编辑丨张炜铖



2018年春季的一天,余弦在北京大学29楼地下的全家便利店(下称“全家”)排队结账。轮到她时,她忽然感觉,柜台前收银的店员向自己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跟那种一般的商业式微笑不太一样,”余弦事后回忆,“他会一直盯着我看,就好像一个男生看喜欢的女生的那种眼神,但是比那个要流氓一点。”她依稀记得,那名店员还说了一点点额外的话,“超出了一个员工正常该说的”。


余弦几乎每天都去全家,对见过的店员多少都有印象。此前,她大约两天就能见到这名“眼睛很大、眉骨和鼻梁都很高的黑皮肤工作人员”(摘自余弦在未名BBS上的描述)一次。这种情况却是首次发生。


余弦那时想,一来对方或许并无恶意,二来自己也没有直接证据,就并未考虑反映此事。不过,她去全家的次数渐渐少了;即使不巧碰上那名店员值班,也会尽量避开他排队。事情似乎平息了——尽管,那种目光并未消失。


八月初,余弦又碰上了那名店员。按照全家的会员制度,她需要一如既往地出示校园卡、证明自己享受打折优惠的学生身份,并向店员报出自己注册的手机号码、获取消费积分。她正要开口,却听对方一字不差地抢先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背了出来。余弦愣住了,见他正看着自己,只得说:“对。”


半个月后的8月17日,余弦突然收到了一条微信好友申请,验证内容写的是:“我是全家的那个。”聊天记录显示,那时正是七夕当日凌晨00:17。


余弦有些担心。她怕如果不加好友,说不定每次碰面对方都将想起此事,还会反复发来申请,索性不如通过了。谁知,店员发来的第一条消息就是“情人节快乐”,下面附了“玫瑰”的emoji。


她没有回复。可再去全家时,对方开始试图和她进行更多的交流,“会问一些类似‘今天晚上来的有点晚’这种话。”9月5日深夜十点过后,她再次收到了店员发来的两条消息:“余弦(化名)同学,你好”“今天又见到你了,真好”。

       

余弦与全家涉事店员的部分微信聊天记录


余弦向社团的几个朋友倾诉了自己的遭遇。朋友们很气愤。在讨论中,她们意识到,类似现象在校内或许并不罕见。9月6日,余弦在未名BBS三角地版写下了题为“请问有人被全家一个工作人员打扰过吗?”的帖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想请问有妹子碰到过同样的情况吗?如果有的话希望大家私戳我,即可举报该工作人员。如果没有的话还请问大家我该怎么办qwq有点害怕”。

      

余弦9月6日在未名BBS三角地版的发帖


同时,她和社团的朋友也在朋友圈扩散了相似的内容,征集类似的情况。很快,另外两起事件浮出水面。



在朋友圈读到余弦的遭遇时,程介想到了去年冬天的一次经历。那天,她和同学一起在全家排队时,也碰上了令她不适的目光。


“他比较瘦小吧,感觉不到一米七,”在程介的印象里,那名盯着她看的店员样貌同样很有特点,“鹰钩鼻,眼睛很大——我同学说,他就像眼睛放了光一样,鹰眼一样的。”


程介也常去全家,据她回忆,自己每隔两三天就会见到那名店员。自那时起,程介注意到,每碰上那名店员,他就会看着她、和她打招呼,或是在收银时“聊些别的”。


让她尤为反感的一次发生在今年六月。那名店员刚从工作间走出来,就注意到了在另一柜台前排队的程介。他大声地叫出了她的名字:“程介(化名),你过来,那条队伍不收银了,你到这里来。”程介感到很不舒服,没有理他。


然而,对方却似乎始终不曾注意她的态度,依旧在结账时向她搭讪。程介则只是报出自己的手机号,既不笑脸相迎,也不多接一句话。然而,只要一去全家,店员就还会和她讲话。


“一切。”当此间编辑中心记者问程介,对方的行为中她最不能忍受的一点是什么,她给出了这个回答,“无论是他叫我名字、和我打招呼,还是和我搭话,我都很厌恶。”不过,考虑到店员并未对自己造成实质性伤害,事后她所做的也只是和室友吐槽,没有听从室友的建议发树洞或BBS。直到知晓了余弦的遭遇,程介才发现自己可能不是个例。她希望找到有相同经历的同学,一起去向全家投诉,要求替换掉涉事店员。


另一起事件发生在去年冬天,地点位于最美时光咖啡厅(下称“最美时光”)。


那学期期末,最美时光曾将营业时间暂时性延长,吸引深夜复习的同学到店。李星就是店里的常客,她和朋友经常约在最美时光自习。一次深夜离店时,朋友对她提起,里面的一位店员似乎一直在盯着她们看。当时,她未以为意。


期末季过后,李星在学校小住,又常去最美时光消磨时间。一次刷校园卡付款时,她感觉一名中等身高、体型偏胖的店员目光有些不对。端来咖啡时,那名店员告诉李星,需要提供签名和本人电话,以便核实她的学生身份。李星虽觉有些奇怪,但并未多心,直到后来,她收到了对方发来的微信好友申请。


李星本来没打算通过,但下一条申请发来时,店员在验证内容中告诉她,这是最美时光的官方账号,可以提供优惠信息。可当李星通过申请后,才发现那只是店员的私人微信。从那以后,她也开始不断收到“你的刘海很好看”等与最美时光业务无关的消息。一开始李星觉得,自己会不会想多了?可到了下半学期,这样的情况还在持续。

       李星与最美时光涉事店员的部分聊天记录截图


想起对方是通过欺骗的手段获取了自己的手机号,李星愈发反感。有时,看着店员突然发来的消息,她甚至有些“毛骨悚然”。她再没去过最美时光,也不再敢在深夜独自外出。平日出门时,她也尽量找朋友陪同。


“我当时也不敢拉黑他,”李星向此间编辑中心记者道出了自己的顾虑,“因为他知道我的姓名和电话,也知道我的院系。”她担心,对方发现被拉黑后会恼羞成怒、伺机报复,于是只是不作回复。终于,到了上学期后半段,对方才停止向她发送微信。



在余弦的帖子下,站友们各抒己见。一些回帖对常去的生活服务场所竟也会发生此事表示恐慌;也有同学建议,比起担忧和揣度,更好的做法是直接明确表示拒绝或向社区监督员反映;更多人则表示愤慨,并联想起今年早些时候的“找小哥”事件。


余弦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员工的身份并不构成一种原罪。她想知道那名店员是否给其他人造成了同样的困扰——如果没有,她并不希望全家对他采取措施、影响他的工作。


纵观整件事,余弦认为,真正越轨的部分其实是员工通过工作权力来获取自己的手机号:“这件事越轨的地方在于,你不知道在学校的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就会暴露你的信息。”


出于这一点考虑,发了BBS和朋友圈后,她第一次通过微信直接回复了那名店员,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并希望对方不要再借职务便利记下顾客的个人信息。


“抱歉抱歉”,对方回复道。


事情还未结束。一方面,余弦、程介和李星都希望,全家和最美时光能够在员工的培训和监管中强调与顾客接触的原则、设立保护顾客隐私的规则;另一方面,在余弦看来,自己的遭遇还暴露出全家会员积分机制上的一个长期问题。可她一时也想不出,在客源相对固定的校园里,还有什么比报手机号码更好的方式。


9月13日,此间编辑中心记者就余弦和程介两起事件联系了全家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常重视,并“已经第一时间上报公司领导”,承诺尽快给出答复。


9月15日下午,全家方面相关负责人向此间编辑中心记者反馈了事件进展,称“公司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并已针对反映的情况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自本月20日后,全家便利店将不再实行输入手机号码积分的方式。会员只能通过下载集享联盟APP,出示二维码扫码进行积分”,并要求“各店铺组织会议,宣导该事件,加强店员培训及管控”。9月16日,记者再一次来到全家时,收银柜台上已立起一面“会员须知”牌,称“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提高日常收银速度”,全家将采取上述新的积分方式。

       

9月16日,全家店内发布的会员须知


9月15日晚间,此间编辑中心记者向最美时光店长反映了李星的情况。店长向记者声明,除了顾客获赠第一杯免费咖啡时需在专门的记录本上登记个人信息,日常消费中不存在记录手机号核实身份的要求,最美时光也没有所谓的官方微信帐号,此种情况在店内是首次发生。店长表示,她已与店内负责人沟通,最美时光将在核实情况后作出进一步回复。


(文中“余弦”“程介”“李星”皆为化名)



新媒体编辑|牛璐瑶

责任编辑|张炜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