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研失败之后|此间·特别企划

此间编辑中心 此间INSIDEPKU 2019-06-30



保研失败之后

  

记者文若琦 李佳瑞 郑中华 谢欣玥

编辑|张丁 王雅淇



如果重来,要从大一重来吧



沈青雨

中国语言文学系2013级

现就读于比利时鲁汶大学


我是大三上的时候决定保研去读比较文学方向的,因为马上要写学年论文了,必须要往一个方向走。当时我刚好听了一个学期张沛老师的课,非常喜欢他,而且我对比较方向的老师做的东西都还挺感兴趣的。但我真正准备保研考试的时间还是很短的,就是大三过后的暑假,两个月时间。那个暑假留在学校的同学基本上都是为了保研。我和我同学一起,天天泡图书馆。当时要记的东西非常多,我感觉就像是对前几年所学东西的一个强化记忆。比如说文学史吧,我除了看书,可能还需要去补一些原著。最后复习下来,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完成度吧。


当时我心里肯定不可能不紧张的,因为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其实都只有往届同学口口相传。笔试题看一看BBS往年题,思路可能还有点相似,但是面试到底会碰到什么,谁也不知道。


正式面试,抽完签进入考场,看到五个老师面对自己,我觉得我有点懵。那天的第二道题目是“联系《摹仿论》谈谈你对诗学的理解”,对于前者我还有一定了解,但是诗学方面我真的一无所知。而且我不清楚自己应该是带有表演性质地去说他们比较期待的东西,还是更有逻辑地组织答案。直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明白。


考完之后,我当时就感觉,不太能行。


结果出来的那天下午,教务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其实我自己大概已经知道结果了,反正就继续低落着呗。那几天我就看看书,然后找同学聊聊天,整个人还挺灰色的。周围的同学基本上也都知道结果了,大部分都保上了,没有保上的,当然也要另寻出路了。


知道自己在中文系这边“跪了”之后,我马上去了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面试。其实我并没有非要等到从一个低落的情感状态出来以后,才开始下一步。我不是很有失败感,但是这种失落的情绪确实伴随我相当长一段时间,可同时我又必须背负着这样一种失落感去做应该做的事。


因为整个暑假都在准备中文系的保研,所以世文所那边几乎没有准备。但是我感觉自己面试的表现还不错,虽然我很讨厌太过于带有表演性质的回答,但收到的效果确实很好。面试结束后,我给他们所长发了一封邮件,他回复说,老师对三个学生的印象都还不错,会考虑在原本三进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名额。最后结果出来,我没通过。


首先,我不想去一个比北大差的学校,这一点我是肯定的。至于考研,我不想准备政治考试,而且我觉得考研的状态不对——那还是一种高中式的不断灌输知识的一种模式,更看重答题技巧。如果去考研,我觉得自己的状态是往下走的。这样的话,就只剩下出国这一个选项了。


我的申请完全是在保研考试之后开始的,基本上了解到周围有出国的人,我都会问一下他们的经验。我本人比较倾向于在研究生阶段还是要多积累、多看书、多思考。以前我想留在北大比较所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没有逼迫你在保研阶段就做出选择,但是申请的话就要决定好专业方向。


整个大四我都在刷雅思,一共五次,最后到了7.5分。如果说要申请牛津这样的大学也可以,但是英国学校的学费普遍比较贵。所以就要选择一个名气也还行、教学质量也不错、家里又可以负担得起的学校来读。最后我申请了爱丁堡比较文学硕士的项目和鲁汶大学文化研究的项目。


鲁汶大学的申请结果是四月份出来的,我一看到这边拿到了,爱丁堡那边就不想再接着申了,就这样吧。总的来说,申请到鲁汶是各方面来说我比较接受的一个结果。因为我准备得比较晚,很仓促,就想找个地方先缓一年,再考虑怎么走。


我现在这边的老师,虽然大部分都是鲁汶本校“自产自销”的,但也有一些从牛津爱丁堡过来的教授。他们的语言能力非常强,学术视野也很宽,所以我认为学术训练还是有的。而且鲁汶有很多国际学术会议,相对于北大,这些锻炼机会很难得。但是这里和北大不同的是,北大是一所综合性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共用教学楼,可能我去听其他系的课只要换一个教室就好了,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气氛很热闹。但是鲁汶的不同专业,分布在不同的楼,甚至是整个城市的不同街道,旁听的学生很少。在这里,要靠计划和自制。


我的项目时间是一年,但是由于一些延期的原因,可能要到19年二月份毕业。工作肯定是不会考虑的,我可能会再申请一个硕士的项目,然后再接着读博。


如果说,让我重来一次保研,我可能还是不会过。真的要百分之一百保证通过的话,要从大一重来吧。我还记得本科刚入学的时候,还处于一种“后高三”的状态。因为我是党员嘛,入学之后系里开了一个会,会上有个党委书记叫大家发言,谈谈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我记得我当时说,就想大学过得自由一点。



离开考场,职场是一个新世界



罗夏

考古文博学院2014级

现就职于IT公司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以后是一定要读研的。身边的人会不断给你强化这个思想:在北大读个硕士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当时没有做太多思考,就觉得这件事是理所当然的。刚入学的时候是想好好学本专业的东西,但大三上学期的考古工地实习让我之前对于考古的认知显得有所偏差,再加上在工地需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研究你手头里的学问。虽然我本身对于考古是很感兴趣的,但我觉得可能不是很适合我。

一月份从工地回来,我开始认真地想我要跨专业保研了。在选择目标专业的时候,我综合了兴趣、个人能力等因素,最后选择了非法本法律硕士。我那时完全是一个小白,只能利用这八九个月把这些东西弥补起来。读很多法律方面的书,从同学那里咨询经验,听法学院的专业课和讲座,我还去海淀法院旁听过几次审判。我觉得所有我能做的都做到了。

 

大三到大四开学的那个暑假,我一边在准备保研,还一边在外面实习。那时候工作日白天上班,晚高峰挤地铁回去大概已经八九点了,再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读书了。而且那时候战线已经拉得很长了,到这个阶段人就会疲惫,一开始奋斗的劲儿就会过去,所以那段时间还挺难熬的。我身边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我对这个事情很上心,在很努力地想要达成目标。我当时都没给自己留退路,填志愿可以报两个专业,我只报了一个法律。

 

在地铁上复习考试内容


到考试那天,做完笔试我整个人都懵了。最后一道大题答偏了,这道题是很基础的那种,所以我想找一个讨巧的角度。而且整张试卷我用了很多我比较喜欢的一位法学家的思路。我怕如果刚好老师觉得无法理解,那按照一般的评分标准就会扣很多分。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但当时我要马上准备下午的面试,就还是安慰自己说没事,至少前面答得还不错。下午面试我倒感觉我的表现还不错,所以并没有太多担心。考完试我就去吃烧烤了吧。我本来以为会像高考结束那样整个人彻底放松下来,但其实很平常,甚至很空虚,有点失去了奋斗目标的感觉。等成绩的过程中仍然比较自信,甚至开始幻想以后在法学院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我记得是在一堂通选课后刷出来成绩的。快下课的时候有同学告诉我出分了,所有人离开之后,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打开电脑,一页一页翻名单找自己的排名。最后看到自己排名的那一刻很震惊,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之后我还看了很久,一直在确认。那会儿好多人发消息问,我基本上都没有回复。我只是跟我女朋友发微信说,我保研没过,很淡定。她说要出来陪我,我说“不用,你去上课吧,我没事”。然后自己一个人去中关村的那个大天台上,抽了几根烟,喝了一点啤酒,看着底下的人来人往还有车流,脑子里一直在想:坚持了大半年的东西付之东流,真的很难过;还在想我要怎么去面对身边对我有期望的人、怎么面对自己……待了大概两个小时。之后我觉得我不能再继续沉浸在这种情绪里了,就赶紧回学校,在理教找到一张桌子打开电脑,打开求职的网站,从头了解相关的信息,一步一步地优化简历、海投。那时候我感觉我整个人已经转变到另一个角色了。

 

之前也有同学问过,你如果最后真的没保上怎么办,我说那我就工作呗。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结果现在成真了,还是天不遂人意吧。

 

找工作那段时间我大概胖了二三十斤,照片上整个人是肿起来的,因为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吃很多东西。保研的时候你会有很多战友,但找工作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战斗,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庆祝,感觉挺孤独的。其实也是有其他选项的。当时跟我一起没有保研成功后来去了别的学校读研的同学,包括我的家人,都劝我去其他学校读研,但我还是没有去。一方面北大在我心目中已经是顶级了,我心理上不太好接受再去其他学校。另一方面是我觉得研究生学历是一个敲门砖,但是它并不会决定你进入这个领域的职场时能力的发挥。

 

刚开始面试会比较没有自信,但面得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娴熟,发现群面的时候自己确实是表现比较突出的,慢慢地就会有“我就是应该拿下这个offer”的想法。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午刚面完一个房地产公司,中午又赶去北京另一端参加某电商公司的面试,坐了大概两个小时地铁,在这边面完后,又接到通知让我去参加这个房地产公司的二面。那天五环堵得一塌糊涂,我在出租车上反复催促司机。电商公司那边虽然进了终面,但刚好撞上惠客活动,他们特别忙,根本没有人管我们。发邮件、打电话都无果,我甚至去找了他们实体商城的客服帮忙联系。后来在我实习上班的某一天下午五点多接到了那边的电话,问我能不能进行一个临时的电话面试。我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答应了,我溜到厕所旁的楼梯间,那边很吵,还有厕所的味道和烟味,电话信号也不太好,我心态很慌,最终还是收到了拒信。这是我非常遗憾的一次。

 

在11月中旬的时候我拿到了某IT公司的offer。考虑到这家公司的平台足够成熟,也是符合我兴趣并且适合我的互联网行业和岗位,后来春招也没有碰到更好的机会,我最终决定在这里落脚了。如果我在大三那个暑假没有去实习的话,保研失败后我可能会选择另外一条路,现在想想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那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我既接触了一些核心人员,也做过海外竞品的调研,广泛尝试让我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那份实习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给我现在的选择提供了可能。

 

但说实话,我还是会想,如果我当初保研成功了,可能现在就是不一样的生活。但是在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也是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我一开始学考古是一个圈子,后来我接触了法律,觉得又是一个新世界,投入工作又让我了解了另一套话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眼前越来越开阔。我喜欢有无限可能性的生活,喜欢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从这些角度来看,我很满意我现在的工作,入职三个月以来,我从培训到电话销售,再到跑客户,后面还会去不同的城市、做不同的事情,我觉得是一直在丰富自己人生阅历的。

 

还是各有各的路吧,现在保研成功的同学可以有很便宜的宿舍,在学校继续享受三年平静的时光。但是转而想,他们三两年之后也要面对我当时找工作的那些焦虑,那时候我不仅比他们多了好几年工作经验,我还多了很多存款,哈哈。


现在的工作环境



保研使我抑郁,也让我感激



小斯

某学院2014级毕业生

间隔年中


学工保研没保上,对我的影响真挺大的。


我的专业方向保研名额特别少,只有一两个,如果想争取学术保研的话,保上的几率很小。所以从大三起,我就开始为学工保研做准备,在自己学院的团委任职,参与了很多学生工作。我这个人比较一根筋,当时我认定了学工保研,就一直只想着这件事情,没有准备其他出路,也没有想过失败了会怎么样。


在保研的压力之下,我感觉到难以喘息。大三下半学期五月份的时候,我焦虑到生病了,去医院诊断出了抑郁。那个时候整个人都崩溃了,状态非常不好。不只情绪很低落,身体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整个人上吐下泻,食欲不振,还有很强烈的心慌和胸闷的感觉,偶尔还会失眠。我的身体很虚弱,整个人没有什么力气,一周暴瘦十斤,每天早上起床成了最大的困难。那段时间的我,精神上也很绝望。


六月的时候,之前报的一个出国的游学项目正好要开始了,但我差点就放弃了。但男朋友觉得,我出去正好可以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在他的鼓励下,最后我还是坚持去了。可能因为男朋友是医学生,他对抑郁的认识是比较理性客观的。他不会让我“开心点”、劝我“想开点”,也没有在心理上给我增添更多负担,他唯一做的就是不断告诉我怎么战胜身体上这些难受的感觉和不好的念头。有段时间我整个人真的很虚弱,根本拿不起东西。他就会经常提醒我说,你今天要捏捏手,捏捏拳头,让自己的大脑感知自己的四肢。他经常会给出诸如此类的指导,对我的帮助很大。


我还特别感激的是,我妈妈很理解我。在告诉妈妈我的病情前,我一开始很纠结,因为我觉得上一辈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也怕她因为不了解这种病而过度担心。但没想到的是妈妈很开明。她知道了以后,就经常开导我,让我放轻松、不要太有压力,告诉我未来的路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保研、考研。身边有好几个很亲近的朋友,在知道我抑郁以后,也会经常来找我,不让我一个人闷在宿舍,把我拉出去,陪我散步,跟我说话,给我买好吃的。当然也有不理解我的朋友,会说一些让我很生气或者是很难以接受的话。


之前不是有个关于“峨眉山跳崖女孩”的新闻吗?她在遗书中写到一句话,“希望以后大家能多多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吧,愿这个世界多些善意和美好,少些伤害。”这句话真的说得很对。我觉得我能挺过来,完全依靠的是我身边的人,包括男朋友、家人还有我最亲近的朋友。如果他们没有支持我走过那段抑郁的日子的话,我可能熬不到现在。


参加完暑假的游学项目回来,我整个人的状态就好一点了。这个变化比较自然,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药物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换了环境、认识了新的人。尽管身体上稍微舒服了一点,但我在精神上还是很消极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在情绪上很down。


开学之后,在学工保研考试的一周前,我跟一个好朋友一起冲刺复习。考试在即我自然会更加紧张一点,可能这是一种本能,自己就不会像之前那么懒散,那段时间我状态还算不错。但我能够明显感觉到我跟朋友在投入度上的差距:她能集中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在应考上面,可我仅仅能够投入大概百分之七十。这个时候我已经不太敢想保研的结果,最后失败的结果出来,我也没有特别惊讶。自己已经处在很低沉的一个状态,这种状态下又看不到未来,就会更加悲观,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看到总成绩出来的心情。你预感着自己会很差,和你真的拿到一个很差的成绩的那一刻,两种状况下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虽然我给自己做了很多心理铺垫,告诉自己可能结果会不太好,但最后见到结果的那一刻,还是会崩溃的。


成绩出来的那一晚,我叫上自己比较好的朋友去了夜店,因为我需要一个这样的场所来发泄情绪。喝了酒之后,我就开始崩溃地大哭。这样发泄过之后,我再反思一下过去三年的生活,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我觉得自己以前很狭隘,把这一生该怎么过理解得很肤浅。我好像一直按照安排好的日程表:念完本科,马上念研究生,再紧赶着找份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好好工作求升迁。这样安稳地过一生,是大多数人的既定轨道,也是家里人的预期。受他们影响,我也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这样的预期,好像什么都是紧赶着。


单单是保研这一件事情——一件当时看起来可能很重要,现在看起来非常小的事情——足以让自己生病,病到被诊断出抑郁、甚至自己有一些不好的想法的程度,我觉得这很荒唐。保研失败以后,很多人跟我说,哎呀没事,你还可以国内考研嘛。但是当时我就想,我不要。


我不想从一个地狱出去,马上进去另外一个地狱。我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认知,我可能不太适合走学术的道路。我觉得我读研除了需要那张文凭,可能没有太多学术上的追求——我又何必再逼着自己呢?保研失败后,我大概低沉了两天。那几天我一直在思考,在反思自己之前做的事情。大四的整个上半学期,我基本上都在酝酿这样一个事情:不管怎么样,不在国内继续读研了。


我对电影很感兴趣,以后想进入电影行业工作。但我试着找了下工作后发现,如果我作为一个非电影专业的人进电影行业,在业内没有竞争优势,而且工资特别低,起薪只有六七千左右,不到一万,在北京根本没有办法正常地生存下去。所以我需要一些更加专业的、和电影行业有关的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当时考量了一下,决定去国外念影视制作专业的研究生,可能是去加拿大或者美国。国外的影视制作专业对于学术水平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也会比较符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我的愿望是自己以后能制作出一部比较好的片子,哪怕这一辈子就制作出了一部,我也很满足了。那个时候大四上半学期已经要过去了,再准备出国已经晚了,所以就决定GAP,在GAP期间准备语言考试,看看专业的书。我觉得GAP是“顺藤摸瓜”的一个决定,少了些功利色彩。我如果在国内继续考研,可能真的只是为了那张文凭;但是去国外,我是真的想去学东西的。


虎什哈的星空


刚毕业的时候我做了点兼职,现在也在做代购。我想自己力所能及地多赚一点钱,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不要把压力全部放在父母身上。我现在在河北承德一个叫“虎什哈”的镇子支教,每天除了教初中生英语外,就是看书、学习。在GAP期间,我还想多出去走走看看。


保研失败的经历对我来说很宝贵,它的失败只是表面上的。我不是在粉饰失败,发自内心地,我反而很庆幸。这件事情真的是我的命,我很感激它。


我现在的人生状态是很自在的。我可能GAP一年,也可能GAP两年,我不在意。因为这是我在过自己的生活,我只要享受这个过程就好,我不会再拼了命的,非得怎么样。我觉得就大概定个小目标,想想自己以后想干什么,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就随意地朝那个目标走。



人生广阔,我还年轻



苏房

元培学院2014级

现通过考研就读于北大


刚入学的时候,我听说政经哲专业很好,就想去试试,毕竟它是元培的特色专业。之后我发现自己不是特别感兴趣。一开始高考的时候是想学新闻传播的,但是听前辈们说我们学校的新闻与传播主要是脱胎于社会学理论,所以就去学了社会学。赶了一些课后,觉得自己在社会学和哲学这种偏理论的学科里,很难自我驱动做到最好。那时候看了《学术与政治》,觉得真的做学术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如果没有这份热爱是没办法成为优秀的学者的。恰好那个假期也看了几本法学经典读物,觉得很适合我,所以我最后选择了法学。

 

因为换了两次专业,我大二一年就赶了别人两年的课,刚开始的一年不是很好,所以绩点最后是全院四十九五十左右。当时一个师兄跟我说,他觉得保研很容易,我就相信了。直到大三的时候我发现,大学生保研是参加保研考试,成绩只是作为保研资格参加考试的资格而已。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保研之前的那个假期一直在实习,在一线所的高级合伙人团队里做律师助理,实习的时候我认识了前男友,所以整个假期并没有学习,而且上班朝九晚五也没办法学习。但是那次实习好像激发了我从事实务工作的更大兴趣。

 

实习结束之后开学就要参加保研考试了,我没有认真地复习,只粗略的看了看课程笔记,结果考试成绩很差。其实现在来讲,我觉得我当时花时间复习也未必真的复习得到重点。

 

我后来才意识到,之前的那个师兄他是工科院系,确实是比较容易保研。还有一个就是可能咨询的都是已经保到研的学长学姐,所以他们给的反馈就是比较容易,或者说至少是相对比较容易。我觉得这可能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吧。

 

我一向对考试报最坏的打算,考前就为自己做考不过的心理建设。后来真的没考过,发现自己建设的真的是豆腐渣工程,就哭了一会儿。北大学生没保到研相当于天塌了。

 

前男友说,对于北大学生而言,保研是一个习惯的bonus(红利),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考研才是常规操作。因为失去bonus难过,不如尝试着从零开始。我一听,觉得有道理。但是,考研听起来很恐怖,两个月速成?他考了两次才考到中国政法,我两个月,考北大?但是我又不甘心就那么找工作,觉得如果找工作,可能春招和秋招未必能差多少,就准备去试试,考不过可以参加春招。

 

过完十一我就去报名了考研,然后买了一堆又一堆的书开始复习。其实,我去年保研考试前,北青发了一篇特稿,本科毕业之前,再考一次北大。我那时候转发了,出于佩服和尊敬。结果没想到,才几个月,我也要再考一次。进入北大以来,几乎没人说,保研失败还去参加考研。但那篇文章让我发现,也许选择是艰难的,但是未必没人去做,也未必做不到。

 

那两个月我过得很爽,因为我太久没有很沉浸地为了一个很单纯的目标去学习。那学期我只选了两门课,早晨被一个正在准备国考的师兄拉着去二教自习,吃饭,午觉,自习,休息,跟妈妈打电话,日子过得规律又单纯。每天闭上眼什么都不用想,就只需要想着明天的学习任务,好像回到了高中一样。

 

一个人去自习的时候,我会把单词卡片装在兜里,边走边背,吃饭的时候会计算自己几天能结束第一轮看书。周末偶尔也给自己放个假,和朋友看个电影之类。可能确实太久没有过这种目标明确的生活,所以那段时间虽然压力大,但是其实很愉悦。

 

但是我考研前两天,前男友和我提了分手。

 

本来考研压力其实还挺大的,因为很害怕别人说,北大也考不上。别人不会在意你只有不到两个月的复习时间。考前情绪本来有点儿紧张,虽然说决定考不上就去春招,但是还是很期望有书读的,前男友这个做法让我一下子变得好像一无所有。

 

不过国考的师兄考前一天陪我去了二教,问我准备得怎么样,然后对着往年题和练习册考察我的复习情况,发现我只是单纯心慌,知识点我已经基本都掌握了。他跟我说,你能考一次北大,未必不能考两次。而且考前那段时间,他每天晚上都会询问我的状态、给我打气。现在想想,真的十分感谢他,良师益友。

 

考前自己做了一次模拟测试,基本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去考试了。心很大的另外一个原因大概是,除了舍友和好友,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我参加了考研。结果也真的考上了,尘埃落定,有一颗大石头落地了。当时觉得自己应该有学上了,不然我妈妈要让我去考国考。

 

我现在在跟着做一些助研和一些社会实践的项目,这学期选课之后应该会去律所实习。虽然觉得自己会比较喜欢律所的工作状态,但是也想试试更多的可能性。我应该会工作两年,会出国再读一个LLM(法硕)。我看很多工作结婚生了娃的和我一起考了研一起入学,顿觉人生广阔,我还年轻。




新媒体编辑|郑中华

责任编辑|张炜铖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