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化昔日的这条城中村,如今变身繁华CBD综合体

广州从化发布 广州从化发布 2021-07-03


      

  平整干净的柏油路,停放整齐的车辆,色调艳丽的墙绘,创意十足的景观小品……走进江埔街海塱村,一股时尚文化气息扑鼻而来。



  毗邻地铁十四号线,地处繁华商圈,楼盘、学校分布其中,海塱村如同一片镶嵌在繁华闹市中的“世外桃源”。但谁也不曾想到,这个隐藏于城中的美丽地带在不久以前还是散乱污集聚的“城中村”。



  今年5月,江埔街按照我区“三个标准、五个一批”中的“依托新型城镇化,城乡互补、改造一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全面实施海塱村微改造,不断提升城中村的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如今,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

一幅村美民富的画卷

在海塱村徐徐展开

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也直线上升



打破发展困局

破茧重塑乡村全新面貌


  在海塱村海塱中街的行人座椅上,村民钟叔正在逗自己的孙女玩,发出乐呵呵的笑声。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青葱翠绿的树叶迎风而动,让人感到夏日的舒适惬意。



  

“我们这里是城中村,却又最不像城中村了。住在这里,和住在现代化社区的舒适感、便利度没什么区别。”说起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钟叔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从化区江埔街海塱村位于海塱片区西南部,村域面积约0.5平方公里,共2个经济社,村民892人,外来人口2933人。过去,海塱村集成了城中村普遍存在的“四大”共性问题:基层治理难,人员结构复杂,有中学、有大学,有农村、有社区,还有近500家商户,治理主体多,利益诉求复杂;干净整洁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乱卖等现象非常突出;融合共建难,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强,难于融合发展;观念转变难,村民满足于收租度日,对发展理念认识不到位、动力也不足。



  针对海塱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私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扔乱倒等问题,江埔街按照美丽宜居村的创建目标,围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管理总体要求全力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4+16”整治项目,其中包括拆违行动、整治“六乱”、污水治理、“三线”落地、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落实门前“三包”制度、规范设置广告招牌、建筑外立面改造、规范设置防盗网、完善路灯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微型消防站、整治无证照经营、消防安全隐患整治、道路沥青化、规范设置停车位等。


整治前

整治后


目前,海塱村已完成一期主干道沿街26家商铺一楼建筑外立面升级改造和统一规范设置广告招牌,在商铺防盗门增加彩绘文化元素,在沿线周边环境适度增加绿色植物,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干净了、整洁了、环境好了。同时,完成村民防盗网改造4800平方米,余下约1.5万平方米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



  “本次微改造项目进行中,我们对海塱村2.7万平方米道路进行改造并铺设沥青,重新施划汽车停车位500个、摩托车停车位700多处,完善交通标识标线。”江埔街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整治后,昔日乱停乱放的村道,如今已井然有序。另一方面,海塱村还完成了全村9435米的“三线”弱线落地工作,让头顶遮天蔽日蜘蛛网般的各种缆线被彻底清除,村内重见天日。



  行走于扩宽了将近5米的村道上,住户殷小姐感到特别舒心。她说,过去村里基础设施陈旧、村道狭窄,各种缆线横七竖八地架于楼宇之间,且车辆随意停放,时常占用消防通道,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经过微改造后,村子焕然一新,村道不再像过往一样堵车堵得水泄不通,我们老街坊也更愿意出门走走了。”


架起连心桥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漫步于海塱村,临街商铺的墙壁、闸门上图案各具特色的鲜艳彩绘特别吸引眼球,成为了一道文化气息浓郁的风景线。而在不少商铺门外,均张贴上了商户守则。

  

海塱村

改造前后


两年前,来自湖南的杨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海塱村开了一间便利店。由于附近学生、居民众多,所以生意一直不错。“每到晚上,到这边吃饭、娱乐的人特别多。”杨先生说,以前,尽管聚集起来的人气为商家带来利润,但同时也衍生出垃圾乱扔、车辆乱放等一系列问题。“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经常会有村、镇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派发宣传单张,给我们做思想工作,要求大家配合遵守商户‘三包’(即包卫生、包平安、包有序)守则。如今,海塱村占道经营现象减少了,乱倒污水、垃圾的情况也不再发生。”       


  目前,海塱村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和常态化巡查机制,采用定岗执法和错时执法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商家经营行为,同时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将卫生保洁、污水治理统一纳入市政管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制度。



  和杨先生一样,不少在海塱村经营商铺的商户同时也是居住在这里的来穗人员。目前,海塱村有商铺约200间,出租屋约2000套,在册登记来穗人员近3000人,与原住村民人口比例达到3:1。为保障本地村民与来穗人员和谐共处,提高来穗人员获得感、归属感,江埔街通过建立党建一体化机制、建设“来穗人员之家”和组建同源共治社工服务队等方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积极处理好原住村民与来穗人员相融合的问题,推动原住村民与来穗人员相融合。



  同时,依托党群服务站、村文化室等线下交流平台和微信群、社区论坛等线上互动平台,通过举办座谈会、运动会、亲子课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等,为原住村民和来穗人员相互交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变“外来人”为“自家人”。


  在一间潮汕风味小食店里,来自贵州的小朱正张罗着为客人煮上一碗热腾腾的猪杂粉。一年前,他孑身一人来到从化海塱村,找到了如今的这份工作。“我在这边住了一年多,与很多本地村民都相互认识了,他们每次见到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小朱说,海塱村的民风比较淳朴,大家都乐意去接纳来到这里工作、生活的外来人员,很多时候还会主动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与来穗人员幸福感、安全感,江埔街积极实施“雪亮”工程,开展治安消防提升和无证经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治安监控室,在全村装设64个摄像头,全面覆盖村内每条街巷和出租屋,在140栋楼宇安装电子刷卡门禁锁,实现手机APP一键开门。2018年以来,海塱村实现入室盗窃零警情。


  在海塱村,隐藏于村民楼之间的一所微型消防站引起过往路人的注意。透过紧闭的玻璃门可以看见,里面整齐地陈列着灭火器、防火衣物、消防水喉等消防物资。“在门禁系统上有一个二维码,只要扫码并按步骤操作,消防站的门就会打开。”江埔街有关负责人介绍,设置共享微型消防站的目的在于让这里的每一个人在有需要时都能够使用到消防物资,既提高了物资的使用率,更体现出海塱村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落到实处。



发挥区位优势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名片



  夜幕降临,海塱中路沿街两旁的街灯、广告牌灯点亮城市夜色,街道上行人如织,熙熙攘攘,热闹至极。



  

“如今,海塱村一带是从化最热闹的商业区之一。”海塱村商户李女士说,“自从地铁十四号线开通以来,带来了更多人流量,一些从广州市区过来的顾客越来越多。”


  为推动村庄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融合,当前,海塱片区改造项目按照“片区策划、连片推进”的工作原则,划分为三个区域进行错位发展打造。

01

 东部全面改造区,该区域是我区2019年旧村改造的重点区域之一,今年3月已成功引入时代中国作为合作改造企业,预计10月启动动迁工作,力争明年12月前全面完成改造工作。通过全面改造,东部片区将提供7.4万平方米的文教产业综合体、20万平方米商业住宅和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

02

 中部品质提升区,目前已建成欣荣宏国际商贸城和上城湾畔等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目前从化最大的商业综合体。现有商户约300家,2018年创造税收约5000万元。围绕建设海塱商圈工作,江埔街正通过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和改造提升服务设施等方式,将该区域打造成我区地标级的商业中心。


西南部微改造区,该区域以海塱村为核心,已从今年5月开始分阶段实施以“4+16”整治项目为抓手的微改造。目前“4+16”整治项目已完成9项,其余项目仍在进一步推进当中,预计今年国庆节前将会全面完成。届时,海塱村将在巩固现阶段整治基础上,让村容村貌再升级、管理手段再创新,真正实现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目标。

03


  颜值、气质和价值的不断提升,让原先的“城中村”变为商业繁华地段。作为从化发展布局的重要商圈之一,下阶段,海塱片区将强化规划引领,重视统筹发展,将发挥好毗邻地铁优势,把地铁人流及消费人群引进村;发挥片区内高校作用,把年轻创客引进村创业;引入市场资金,加快盘活村集体留用地;注重特色发展,全面融入商圈建设,推动海塱村从“环境美”迈向“发展美”,加快实现老城区新活力,切实擦亮从化“宜居宜业宜游”的亮丽名片。


文/记者江楚君

图/邬影红 李晓彤 邝健华 江埔街

网络编辑:谢艺诗

审核:黄彦祯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请点击以下“精选推文”


今日夏至,从化这里的“立竿无影”奇观,你见过吗?

一批关于从化的馆藏珍贵照片公开!你见过这样的从化吗?

从化小山村登央视网,阅读量已破10万!是要火遍全国的节奏吗?!

160万平方米!我区已完成拆违进度超60%!



你也在看吗,点一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