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伟清:五脏(藏)用药(上)(视频+著作)

2017-11-23 王伟清 医馆医话

【导读】

王伟清,中医师,2016年10月,在第五届桐柏道医会上做了题目为《中医的核心思维——阴阳》的主题报告,引起现场和观看直播的朋友的巨大反响,阐述了《黄帝内经》的“阴阳以水火立极,水以清浊分三阴,火以刚柔分三阳”的思想,报告出自于王伟清医师的著作《我的中医,我的路》,以下做精彩节选


一、王伟清老师的演讲:中医的核心思维——阴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63e5dpot&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二、王伟清老师的著作《我的中医 我的路》精彩节选——五脏(藏)用药(上)

  


肺脏病用药

   诸气偾郁皆属于肺,这个偾是喘满憋气的意思,这个郁是气机郁闭意思,因为肺主导一身的气机,主肃降,所以肺脏疾病所涵盖的范围主要包括咳嗽哮喘和因为伤寒伤热引起的各种气机郁闭现象,愤懑因为气机不降,郁闭因为气机不宣。所以这个区域的疾病包括各种咳嗽哮喘 老慢支 肺气肿 肺纤维化,等等内脏疾病,同时也表现在伤寒体系上的各类伤寒过经类杂病,平时的感冒为什么容易引起咳嗽哮喘呢,原因也是因为属于同一个系统,从广义上说,伤寒体系属性需要开的区域都是和这个区域的疾病有关。各类伤风 伤暑 伤热瘟疫类疾病凡是引起气机郁闭的都是这个系统中的内容,在治疗上都是按着这个法则去进行治疗的。只是气的属性不同各类杂气掺杂情况不一。

    这个区域大约四种颗粒,一种就是养生颗粒,气阴双补的,一种开阳,一种开阴。还有清热颗粒,是根据伤寒论上所主导的各种层次的开的方法进行组合的。喘满类病传统中医大致分两类,一种粘痰堵塞肺脏脉络的实证,一种肾不纳气的虚证。肺脏整体气机是肃降,所以咸味和酸味化合。就是咸味渗透,酸味肃降。化出空相辛散的力量。。

    气为百病之长,所以这个区域疾病最是复杂庞大。就各类伤寒过经病来说就极其复杂,比如一些鼻窦炎慢性咽炎类的,甚至一些不孕不育白血病狼疮糖尿病等等都和这个区域有关联,尤其现在西医环境下进行激素抗生素治疗导致火气下陷伤阴类疾病更是无穷无尽。火气伤阴和寒气伤阳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渗透途径和顺序等等的不同,会表现种种不同症候不同疾病。

     这个区域因为在无形气机变化上,如果不是建立在阴阳思辨体系上还真的无法理顺这其中的错综复杂的疾病体系。一套伤寒论介绍寒气伤阳的递进循序递进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方法,如果是其他五气侵犯导致的种种疾病,因为气的属性不同对治方法不同,破坏递进规律更不一样,寒气伤阳从太阳开始,火气伤阴从太阴开始,口味通足三阴三阳,气味通手三阴三阳。中医的完美对称性从这里可以得到完美的表达。针对气机郁闭这个区域根据传统主要有三种可以,在伤寒体系中,寒气伤阳的过程从太阳到阳明到少阳,这三个层次都是属于阳经,太阳的开法运用麻黄 桂枝 白芍 阳明的开法运用了葛根和石膏,少阳的开运用了柴胡,将三阳开的药力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模块来使用,就是开阳颗粒,在太阴区域用了干姜附子,在少阴区域运用了细辛,厥阴区域的开运用了吴茱萸,将这三个区域的开的药丸组合成一个模块来和其他颗粒组合使用就是开阴颗粒。外邪侵犯经脉导致的各种发热在寒气伤阳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太阳阳明和少阴三个区域,火气伤阴发热往往表现在太阴少阴厥阴三个区域。而火郁发之是总体治疗法则,所以这里将石膏柴胡牡蛎细辛类一并组合成为一个模块,针对火气伤阴疾病反佐和目前被西药激素类压制进入深层病气释放进行通道开通的药力来和其他颗粒进行组合。可以针对一些急性发热性疾病进行缓解,比如白血病初期高热,骨转移虚热和狼疮高热阶段都有一定效果。

   针对肾不纳气类型的咳嗽哮喘一般用养生颗粒或者益元丹颗粒就可以,针对各类粘痰堵塞以至于形成肺纤维化类型的就是各类粘连堵塞,用消瘰颗粒就可以。

       常见的老慢支一般用了养生后因为粘痰化解成了水饮,所以容易引起咳嗽哮喘马上加重,这个时候可以用消瘰颗粒可以迅速化解咳嗽哮喘能迅速稳定,所以一般的老慢支都是养生和消瘰组合达成一个平衡后长期用一段时间来解除的。

常见鼻炎类调理需要根据症候类型分别,一般怕冷流清鼻涕的多阳虚,可以用开阳10 开阴15 益元丹30 双补40这样的比例。如果不怕冷流黄鼻涕的,多阴虚,可以用开阳10 养生60 祛病30  这个比例。慢性咽炎等等类似这个情况,都是伤寒过经病的后遗症。通过开阳开阴渗透到少阴层面宣统肃降来解决。

 

心病体系用药剖析

    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心脏的这类火毒类疾病的治疗以苦为补,以咸为泻。咸苦化酸的格局。所以内经说,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这个缓就是组织懈怠无力,控制力失衡等等内涵,古人用人格化的语言来解释这种物理性的状态的一种表达方法。

   各类皮肤病,各类炎症反应,各类痈疽肿毒,各类增生肿瘤类疾病等等都是这个区域的疾病,病的属性属于这种生命控制力不足导致组织变态反应的疾病动向,就是用苦的力量,就是这种凝固的力量和渗透力量组合化合出一种收摄力来控制这种组织变态反应。这个区域对应的作用对象就是水这个区域。因为正是水的恶液汁变化才导致了所谓的炎症反应。所以我有时候觉得汤液经法图关于这个区域的体用关系可能是相反的,因为实际运用的时候更多是咸味决定了渗透层次,而苦味决定作用力度,运用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这样去思考的,不过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不妨碍运用。

   这里面有脉内和脉外两种水液环境,脉内为营气所主导,脉外为卫气所主导。脉外有膀胱太阳经所主导【主津所生病】,脉内有小肠太阳经所主导【主液所生病】。内经所谓太阳之客,以苦为补,以咸为泄。就是在太阳水液这个区域空间中,运用这两种力量去平衡。脉内循脉运行,脉外循升降循环,一天五十圈,黄帝内经太素所阐释的。

     在咸味的运用上有海藻,海蛤粉,牡蛎来确定层面,苦味的常用黄连 黄芩 黄柏,山栀子,天花粉 菊花等等来确定其凝固力的特性,咸味多为电解质类,有很强的软化渗透作用,各类炎症肿瘤类疾病的本质就是体液环境恶化,恶液质引起的组织变态反应。这类疾病的治疗就是改善水液环境的质量,所以从咸味对于不同水液环境的渗透【比如血液、细胞内液、细胞间液】,苦味具备凝固的力量【苦可坚】,不同的药物苦味所具备的凝固的力量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可以构成在心这个区域中,灵活的针对各种变态反应的控制和收敛。

    所以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这个苦可坚的凝固力量组合咸味的渗透力的组合就化合出来这种控制力,正是因为这种控制力的消失,才有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这个内涵,就是控制炎症变态反应的力量,现代医学的抗生素的运用也是暗合了这个原理。在糖盐水的背景下进行各种不同力度,不同属性的凝固。来控制各类炎症反应。

    其实组合一个方子正是最好的发挥自我创造力的时候,不过每个区域都有固定的组合原则,这个火性疾病的区域对应心所主导,有太阳经脉所发挥。运用各类咸味和苦味的组合,根据不同药物功能倾向去创造出针对这个疾病的方法和方案。所以这里我不会将我的方子全盘抛出,【也是因为现实的需要,不想产生无谓的口舌】。法则性的东西也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内经体系,这里只是解释了我个人观点。

   这个区域的疾病大多都是火气破坏水性平衡导致的。所以常见的这里疾病都是以清热解毒为主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中藏经中讲了两种治疗方法,就是水法和火法。其实根据阴阳来说也就这两种方法。从五味运用来说最频繁的也就是苦味和咸味。

    病的形成需要首先控制症候,火类疾病的确很多,所以现在抗生素大行其道也是有原因的,不过这个方法我们中医更精通,就是可以控制两个方向,一个是咸味的渗透层次,一个苦味的控制力度。这个区域有两种颗粒,一种伏病颗粒,一种祛病颗粒,伏病针对肾所主导的外围水液环境,祛病主导心所主导内循环环境,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祛病的层次太深,有时候用了祛病颗粒后因为深层病气化合释放后外层病气还没有充分释放导致病理产物太多或者还没沉底化合平衡就开始释放而症候会加重,或者因为渗透深引导出了深层毒素导致外围环境毒素浓度加大等等原因,都容易出现短暂的症候加重,比如用过激素的牛皮癣患者,所以出现这个情况需要先从细胞间液开始清理一段时间后再用祛病颗粒。

具体到各类疾病可以参考后面的详细介绍。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不是孤立的 都是整体协调,甚至都是整体一个元气的周流过程,治病就是通过元气的升降开合变化调整一个整体生理环境的改善,从而改变疾病的存在环境达到治病的目的的。所以中医的治病是和养生一个原理和思路的。

 


【提示】:经过王伟清医师的许可,医时空平台代售《我的中医 我的路》,欲购买此书的朋友,请扫描如下二维码:                               

                           

                         

若有其它问题,想咨询,请加“医时空小助手”的微信,二维码如下: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更多著作《我的中医 我的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