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万公顷土地神秘消失,15万解放军隐姓埋名30年,6年后震惊世界

2018-01-24 九三军事网

点击下方图片更多精彩内容

只保护首长的神秘部队大揭秘!

 苏联女兵被轮奸后,惊呆所有人

揭秘:越南女兵不穿衣服的秘密

 美国911飞机撞大楼视频终于解封



1939年7月,王洛宾跟随剧组到青海的金银滩草原拍电影,由于和当地少女独处时眼神过于炽热,被少女用牧羊的鞭子抽打了几下,继而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少女。还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传世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 作曲家王洛宾(1913-1996)




▲ 如今的金银滩草原,这里人的生活方式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 当时这里小学的毕业照,注意第二排左边第二个人


后来这里流传出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


一名年轻人参军来到了221厂工作,他随战友先是乘火车走了一天一夜,后又转坐汽车,然后又步行,走了几天几夜最终才到达目的地。他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从基地退役后,这名老兵惊奇地发现,原来他工作的地点离他家只几公里远。当年入伍时与战友乘火车、转汽车绕来绕去都是为了“掩人耳目”,均是出于保密考虑。


221厂的级别很高,跟省会城市西宁平级,公检法司一应俱全。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简陋而艰苦,但它却拥有18个厂区和4个生活区。里面设有学校、医院、邮局、文化宫、图书馆、电影院、污水处理站、甚至澡堂、理发店等。这里虽然地处偏远,它却直接归属北京指挥。






▲ 如今大楼的墙上还留着标语



▲ “吴王庙(指吴际霖)已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标语。




我从父辈还有同辈的“核二代”口中听到这么几个故事,挺有意思,可以说一下。


故事一



▲ 1935年的结婚照,眼神和今天的结婚照没什么差别


两人谈了几次。小周出手大方,两人逛南京路、淮海路的大商店,只要姑娘喜欢的东西,小周从不犹豫,立马买下相送,让姑娘感动不已。那天,要见女方父母,小周特地到理发店打扮了一番,又带了重礼,二老也是十分满意。当天吃过饭,天色已晚,老人说让他留下过夜,小周爽快地答应了。


其实老人是客气话。上海的住房当时很是紧张,老人和女儿都是普通工人,全家只有一间屋,女儿一张小床,老两口一张大床,中间有一个布帘子,白天收起,晚上放下。小周留下了,睡在那儿?但话既然说了,也就无法收回,老人沉吟一下,就让女儿带他出去逛夜市去了。


女儿带着小周东逛西逛,逛到商店打烊,又带他到外滩的矮墙后面看江观船,小周累的要命,几次说要回去休息,女儿就是不肯,接近午夜,女儿才带他回家,整个楼房的住户都已经睡了,女儿让他在门口等着,回家拿出一张折叠床,在公用楼道上打开,铺上了被褥。


▲ 上海弄堂


小周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位姑娘带回草原,一来自己有了佳偶,二来也顺便帮他们解决了住房困难,岂不一举两得?。第二天,小周的打算却遭到了老人的激烈反对。


“这不行,女儿哪能离开我们?别的好说,这个原则不能变。你要想和她好,就设法调回来。你是学师范的,在上海当个教师蛮好嘛。”老头说。

“绝对不可能。”小周有些急了:“我那单位只能进,不能出,还是让她跟我走——”
“胡说八道。天底下会有这样不讲理的单位?”
“真有!它是搞,搞——原子弹的!”小周焦急之下冒出了这么一句。


老人和姑娘都愣了,像发现怪人一样的看着他。


小周在上海的恋爱史,就这样“昙花一现”地结束了,但是,其后效还延续着。姑娘把他的这句话,当作笑话在女友之间传播,竟然传到上海市公安局,又引起了国家安全部门的高度注意,消息反馈回221厂,院保卫部立即派人,内查外调,忙活了一番。最后小周落了个“严重警告”处分。“如果你这句话传到了国外,你至少得判刑三年。”保卫部的干部如是说。


▲ 221厂里的曾经的墙



故事二


在221厂,有非常多的代号。人有人的代号,产品有代号,每个科研实验都有个代号。早在四十年代就闻名全国的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他之前在苏联杜布纳核技术研究所任副所长,而且他所领导的小组在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方面有突出贡献,是有可能冲击诺贝尔奖的。


接到221厂的任务后,抱着“以身许国”的坚定态度,化名“王京”在这里默默地奉献,此后的17年里,在任何交流的学术会议的现场,包括不管国内国外的都找不到这个人。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两年,大概是1978年,国务院任命他为二技部副部长的时候,人们才从报上看到王淦昌的名字。



著名的力学专家郭永怀,从美国回来参加工作之前,一把火烧掉了他的一本未完成的书稿,坚定回国,成为中国核武器研究的中坚力量。


1968年,在护送绝密核试验资料回北京的时候,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失事,当人们发现他时,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在他们中间,就是要护送的那分绝密的核试验资料。他们的尸体早已面目全非,但数据资料却完好无损。


不久后,以这份资料作为基础,我国又进行了一次核试验,并且取得了成功。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于核弹爆炸那一刻的威力。但是,那背后所包含的种种艰辛、执着、痛苦、心酸乃至牺牲,整整两代人的青春留在那里,又有多少人知道。





当我再次踏上这块土地,内心百感交集,儿时的记忆已不再清晰,但这座厂深深的影响了我的家庭,以及我之后的生活。这次去看到了草原上的爆轰试验场,小时候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



爆轰试验场是一座“堡垒式”的建筑,里面有五六个房间摆着各种测量仪器设备,当年一系列的爆轰试验数据检测收集工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爆轰试验场的正前方有一面厚达1.3米的钢板隔离墙。“墙”上坑坑洼洼,满是洞眼,这是当年做爆轰试验时核弹冲击波“雕刻”留下的痕迹。



▲ 爆轰试验场外防护钢板



▲ 老人们珍藏着当年的信件


▲ 原子弹爆炸20年纪念奖章,奖章中间图案是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


作为一名“核二代”,也曾经有人好奇地问我:“原子弹长啥样的?”我根本不知道答案,每次都胡诌说:“原子弹像一个球,有房子那么大!”。后来再去221工厂时才知道,原来原子弹没那么大,也不像球。


▲ 卡车上装的胖胖的导弹就是中国第一枚空投原子弹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中国的核工程只有一个221工厂,后来才知道除了221厂,还有404厂 ,504厂,202厂等等。当时都是军事禁区,都有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代号。地图上都找不到它们的具体位置,寄信地址通常只是“XX市XX号信箱。


▲ 当年这里工作人员的合影


1987年的时候221厂完成历史使命,3万多人从这里陆续撤离,被安排在西宁,山东,安徽,四川等地方。也有的人回到原籍故土,等待新的生活。但在他们心中不复存在的221厂才是真正的故土。


▲ 铁路也逐渐荒废


前前后后共用了6年的时间人们才撤离干净。据说最后一批离开的是军队的战士,他们发现这座空城之中很多人离去的很匆忙,有的桌子上有未写完的信件,钢笔帽还没盖上。有的桌子上还有没吃完的半碗粥,仿佛人们只是临时走开。


▲ 当年父辈们读过的书


这里的人告别封闭了30年的草原,把核实验期间穿过的工作服,用过的所有日常用品,和其他一些试验品丢弃,埋入“亚洲第一坑”,然后永久性层层铅封。


当时由于这些衣服质量很好,一些人舍不得扔,还把带回家继续穿。虽然这里没有核泄漏,实验也只是冷爆((弹头不装钚元素),但在研发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都会有一些辐射出来,其实是相当危险的。







▲ 如今的221厂,蔓草丛生,显得分外凄凉


2014年,同样从221工厂走出来的艺术家张达协同导演李建军耗时三年,在北京、廊坊、淄博西宁、新乡等地采访父辈及同代30多人,拍摄出纪录片《寻根的蘑菇云》。被访者们谈起当年的事情百感交集,那些在221厂的成长历程,同学情谊,青春的躁动与迷茫在彼此的记忆深处,平时几乎不会提起,却永不会忘记。



艺术家张达、李建军的展览《221》目前正在位于上海M50的要空间展出,多件作品展现了那个年代的记忆。人海茫茫,大家有着相同的来路,就是那个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展期:2018年1月6日-2018年3月3日

地点:要空间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 M50创意园7号楼A座301


没看够?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