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预习提纲
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李白(八下P62)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诗句大意:“弃我者,昨日之日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诗人骚动不安的心情,并由此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借景抒情,烦忧一扫而尽,感情为之一变。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高楼上把盏痛饮。“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指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到天上去摘取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有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2、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
3、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
二、《渔家傲》 范仲淹(八下P64)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边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内容大意:秋日傍晚的边塞更加显得荒凉萧瑟,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孤城中守边将士的生活怎样呢?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着酒,边想着极辽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到归去?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没有人能睡得着,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
2、主题思想:这首词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出作者慨叹功业未成和戊守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3、名句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形象写出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因日夜操劳而染白了双鬓的将军,久征在外的艰苦异常士兵们,都止不住在悄悄地流泪,这句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三、《天净沙•秋思》(八下P6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大意: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郊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村外,静寂无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中的主人公——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更何况此刻他是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这西风劲吹的古道上呢!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
2、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由九个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事物,“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流落异乡之人的悲哀之情。
3、主题思想: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寓情于景,生动展现了一个漂泊在外异乡人的悲哀思乡之情。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八下P206)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愤慨不平的心情。
2、理解诗词: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颔联: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颈联:以“沉舟”“病树”相比,虽然有忧伤之感,但又相当达观,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尾联: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表示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同时点明了诗人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3、全诗赏析:诗中诗人巧用典故,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
4、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的前面万木向荣,这句诗里诗人以“沉舟”和“病树”相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五、《无题》 李商隐(八下P208)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诗句: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希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2、名句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诗诗人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极为精彩感人。后人也用此句表达对工作(事业)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六、夜雨寄北 李商隐(八下P24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大致内容:你问我何时能回家?我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归期难料,诗人秋夜听雨,想象秋雨绵绵密密,已涨满了秋池,不由自主倍感孤寂凄凉,遥望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秉烛夜谈,来重谈巴山夜雨的情景。
2、主题思想:通过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虽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像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妻子以慰藉,展示了彼此相思之意。
3、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蕴含的一个成语是剪烛西窗。用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反衬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七、《论诗》赵翼(八下P251)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译文: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鹇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2、主题思想: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的诗篇的杰出成就,说明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
点上面标题就OK
【分享有价值,传递正能量!】
感谢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