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学雷锋?

文院铎声 2023-09-28

为什么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学雷锋?

“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大家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雷锋,新中国的普通一兵,他用自己短暂的人生,树起了一座“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丰碑。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看似至简实则不凡的精神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现着新生共和国昂扬向上、青春热血的时代风貌。历经岁月磨洗,如今的“雷锋”早已从一个名字升华为一种标志,成为好人、模范、英雄、榜样的代名词;雷锋精神也早已超越了时代语境,成为中国人核心价值认同的一部分。

自1963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悄然过去60个年头。巨大的时间跨度,巨变的时代场景,确实会深刻影响一个社会的道德构建与精神取向。这些年中,也确实不乏声音追问“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然而,时间会大浪淘沙,亦最能沉淀价值。站在今天再看雷锋精神,反而愈发能感受到这份精神财富的厚重与宝贵。

社会学家曾言,人类生存于各种社会关系中,正是通过为他人的服务,才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在现代化道路上疾驰的中国,社会生活已发生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变革。从“乡土中国”到“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单位人”到“社会人”,急速剧烈的社会流动、结构嬗变,不可避免重构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社会“原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但无论怎么变,人们渴望情感交互、群体归属的诉求没有变。时代越是变动不居,人们对互信互爱、相善其群的渴盼越是强烈。雷锋精神作为家喻户晓的精神符号,为大众架起了一座加深联结、传递善意的桥梁,也为构筑一个向上向善、守望相助的社会大环境提供着支撑。这么多年来,对道德缺失、精神贫血的争议现象,人们总会用“雷锋叔叔不在了”表达忧虑,对急公好义、见义勇为的热心好人,总会誉之为“活雷锋”,这样崇高而长久的感念,本身就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任何时代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道德困惑,对置身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创造巨大财富,精致的利己主义也在潜滋暗长,“一切向钱看”的功利观念颇为盛行;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崛起,社会思潮纷繁,人们热衷于在公共生活中表达自我、张扬个性。但物质再丰裕,人们的精神世界都需要一片澄澈的天空;思想空前多元、取向空前分化,就越需要一种价值引领人心,在各个维度的“多变和差异”中凝聚所有人群的最大公约数。如果说雷锋精神的诞生,源于翻身做主的中国人意气风发,为自己心中那个充满希望的新中国而奋发奉献的精气神。那么今天,雷锋精神所承载的,就是在新的时代场景下,中国人对美好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气的更高期待,这份穿越时空的价值判断、道德理想,正是雷锋精神最闪耀的地方。

没有哪一种生命比活在人们的内心里更长久,没有哪一种精神比内化在人们的行为中更永恒。“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回眸再看,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感召力,在于雷锋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学”出来的榜样,雷锋精神从来不是刻板的教条、空洞的陈词,而是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凭良心做事,用热心助人,以最积极的态度、最大的善意对待人和事,本身就是学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的体现,任何时代也都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代代国人用行动,续写着厚重的“雷锋日记”,汇聚着浩荡的“中国精神”。学雷锋,做好人,涓涓暖流终将汇聚成正能量的海洋,薪火相传也必将缔造出更加美好的中国。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往期精彩:

喜迎二十大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我们这十年”文学院获奖作品展览(三)

喜迎二十大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我们这十年”文学院获奖作品展览(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