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中国户外教育与户外资源发展高峰论坛精彩落幕

文、图/史卫静 山野杂志 2022-06-16

11月16—18日,由中国登山协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武汉地大睿行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协办、凯乐石户外品牌支持的2018年中国户外教育与户外资源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

1

嘉宾分享内容丰富精彩

本次高峰论坛以“科学•创新•发展——新时代户外教育与户外资源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多名国内外户外教育、体育(户外)产业、资源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到会作专题报告,为我国户外教育与户外资源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采取主题报告和分会场专题论坛两种形式,参会者都有机会就户外发展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共有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户外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师、科研工作者、户外教育社会机构负责人、户外企业与俱乐部等相关产业领域管理与从业人员以及中国登山协会培训专业委员会委员来到现场,见证并参与了这一场学术观点的大交流与思想火花的大碰撞。

 


在11月17日举行的主题报告环节,来自中国登山协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几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就我国户外教育与户外资源发展的诸多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分享各自的观点。来自加拿大外展训练学校与台湾体育大学的专家也在现场介绍了当地的相关经验,为与会嘉宾和观众们带来新的思考。精彩的主题报告让与会者受益匪浅,从专家们的分享中受到不少启发。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张志坚在《中国高校户外教育之我见》的主题报告中指出,随着近十年中国户外运动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户外教育也快速发展起来。社会机构、高等学校纷纷开设户外运动课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究其内容,主要还是户外技能类。他认为高校教育属于系统教育,而户外运动有足够的内容进行系统教育,我国高校应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户外运动(休闲)教育体系,高校户外教育机构则应起到教育、科研、政策咨询(智库)的三大作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董范做了题为《我国户外运动发展进程中高等学校地位与作用》的主题报告,介绍了高校在登山户外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创新、体育育人、传播户外理念、传承登山文化等方面的责任和作用。他同时指出,应充分发挥高校户外运动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优势,坚持“内涵式发展、社会需求导向、服务国家战略”等基本原则,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继续深耕细作,实现创新发展。

 


中国登山协会培训委员会主任马欣祥在《由北美户外资源开发看户外理论研究》的主题报告中全面描述了北美户外资源的开发历史与现状,以及户外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

 


加拿大外展训练学校董事Michael Richardson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向大家展示了加拿大户外教育的理念。他以自己从小接受户外教育到现在投身于户外教育事业的经历为例子,阐述了对户外教育的理解。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华倬就中国教育改革相关领域的一些概念与命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台湾体育大学休闲产业经营学系系主任吴冠璋以该校为例,介绍了台湾大专院校户外课程设计的思路及具体的课程内容,现场播放的两段精彩视频让观众对台湾高校的户外课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此次论坛期间,来自台湾体育大学及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台湾山岳协会、台湾健行登山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应邀先后到中国登山协会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了参观走访和交流沟通。他们此行了解了中国登山协会的组织架构、大陆对于登山运动的管理现状、推广政策和目前培训体系发展情况,还参观了位于北京怀柔的国家登山训练基地。他们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之后,在参加高峰论坛之余,还特意参观了该校的地质博物馆及攀岩馆。

 


在主题报告分享环节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副院长杨汉教授以《立基之本与发展之源:我国户外教育的观念理性》为题,从欧美户外教育概念与基础理论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发展以及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户外教育基本特征与规律,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青少年户外教育应以“户外育人”“天人合一”“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观念理性,强调户外教育应从体育延伸到“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层面。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梁强所做的《基于大数据的中国户外运动行业洞察》主题报告,通过分析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海量数据,洞察总结我国户外运动行业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主任王云龙在《培训教育中的风险管理》主题报告中指出,降低风险和事故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培训教育,最好的安全不在于躲避危险,而在于学会如何应对危险。随后,他针对培训教育活动中风险管理涉及的12个关键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阐述。

 


中国登山协会培训部科研主管田庄在现场分享了近几年中国登山协会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展示了部分与实际工作及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优秀科研成果,介绍了国内有关户外运动研究的侧重点,同时指出开展户外运动科研工作应加大交叉学科的结合,如环境学、生态学、社会心理学、法律法规、传播学、经济学、教育等,在国内都有许多的空白需要填补。 

2

两大分会场讨论热烈

11月18日举行的两场分会场专题论坛,分别围绕“户外教育”和“户外资源”两个主题进行。尽管窗外冷雨纷纷,屋内的气氛却格外热烈,大家围坐一堂,畅所欲言。

 


在户外教育分会场专题论坛中,湖北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带头人石岩做了题为《户外资源“三观”辨析》的分享。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 大中华区总经理孙灵野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介绍了实用的户外急救培训和教学经验。贵州医科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院长国伟所讲的《医学课程与户外课程的高校普及推广模式》给人带来不少启发。此外,还有《高校户外运动的风险应对》《汕头大学户外教育简介》等内容的分享。

 


在户外资源分会场专题论坛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方银通过《户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脉络及分类之研究》的分享,让大家对户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相关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后,山东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工程师韩宪平做了题为《我国户外休闲产业资源规划体系初探》的分享。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梁强介绍了《游憩机会谱的理论意蕴与应用框架》。

 

目前,我国户外运动学科体系还未健全,户外运动教育的基本目标、内容、评价标准以及户外资源市场的环境和体制机制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还有待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次论坛,与会者通过对户外运动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入研讨和充分交流,为我国户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户外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科学引领和科技支撑。本次高峰论坛中所形成的成果将对明确户外教育发展方向、指导户外教育实践发展以及完善户外人才培养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