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选读】雪山上的梵婀玲
“无限风光在险峰”,在艺术领域,同样如此。当艺术家成为登山者,当艺术家来到山野间,雪山的雄壮与美丽、攀登的艰苦与畅快,都会触发他们的灵感闸门,造就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之作。正所谓,山与艺术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无论是深入山本身,还是对山与人的关系之间的探索,山都赋予这些艺术品别样的生命力,使其传达出坚定和信仰的力量。这个夏天,《山野》带你走进艺术家眼中的雪山。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19年8月刊
◤
文 / 唯宇
图 / 张博 提供
这个夏天,对于张博来说,注定要与众不同。除了阳光、雪山、梦想,还有音乐,而这些拼成了一段始料未及的精彩。
艺术家简介
张博
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员、杭州市文化促进会会员、国际音乐教育家协会会员。曾在国内多次举行并演奏弦乐四重奏与钢琴三重奏等室内乐音乐会。在国际音乐舞蹈交流促进会举办的2014“维多利亚杯”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中荣获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两个项目的小提琴演奏金奖。在2016年举行的第三届香港国际室内乐大赛中获得专业组第二名。
要追溯张博与登山之间的渊源,还得回到10年前。
2009年,生活在浙江杭州的张博自驾去西藏,来到了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冈仁波齐。那一次,他完成了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转山,也算与山结下了缘。
回忆初见,他说山太美了,无法不让人迷恋。就这样,带着这份深深的迷恋,他回到了生活的地方。温润的江南,没有气势磅礴的雪山,他便选择时常爬爬小山。
再一次与雪山相遇是在2018年,张博去攀登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玉珠峰,海拔6178米。“漂亮的山都想去看看。”张博笑着说。
从2009年到2018年,对于钟情户外运动的张博来说,能够站在高山之巅这个心愿仿佛一颗小种子,在心间慢慢生长。这些年做的很多事似乎都在为这一心愿做准备。期间,他参与了各种户外运动,如骑行川藏线、穿越扎尕那等等。
看到这里,如果让你猜测张博的职业,你能猜出是音乐与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者吗?强烈的反差,正是完整的他。
杭州巴洛克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杭州张铭音乐图书馆副馆长、杭州魅艺室内乐重奏团艺术总监、杭州弦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悦感美学·室内乐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众多头衔,并没有让张博沾沾自喜,他选择通过登山让自己变得更加丰满。
当小提琴遇上雪山,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这不是大胆的幻想,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今年7月,张博再次出发,目的地是位于新疆的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他要攀登这座美丽的雪山。
从杭州起飞,几个小时后,出现在张博眼前的就已经是与烟雨江南完全不同的景象,一派苍茫壮阔。
进山之后,带着高海拔造成的不适,张博投入到了正式攀登之前的拉练中。“除了冲顶,拉练可以说是整个过程中最难的一段,因为要适应高海拔气候,整个人一直在喘。”张博说道。
7月8日下午,张博和队友们出发了。经过7小时5分的攀登,队伍中最后一位队员抵达海拔5600米的C1营地;第二天经过7小时52分钟的攀登,队伍顺利抵达C2营地;第三天经过8小时30分钟的攀登,除1人下撤外,张博与队友全部抵达海拔6850米的C3营地;7月11日,9点40分出发,18点10分成功登顶。
时间不能替人说话,但一定会记录下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精彩。其中,最精彩难忘的便是他在雪山上的小提琴演奏。
“太奇妙了,简直不可思议。”回忆起当天的情形,张博的语气明显兴奋了起来。他说要感谢一个人,让他拥有了这次奇妙的登山之旅。这个人就是这次慕士塔格峰攀登活动的组织者——凯途高山创始人罗彪。
从大本营出发时罗彪找来一把小提琴,提议张博在雪山顶上演奏一曲,甚至开玩笑地说:“创一次吉尼斯世界纪录嘛。”这一大胆的提议得到了队友们的一致同意。
“我一直都是在室内演奏,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雪山上拉小提琴。而且小提琴的保养是很讲究的,一旦处于低温或者烈日环境下,琴会受伤的。”爱琴如命的他这样说道。当雪山攀登路上意外多了一把小提琴时,张博也想尝试一下,雪山与琴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为了听雪山上的演奏,队员们背着小提琴登山,一路上互帮互助。“我知道自己的情况,无法负担小提琴的重量,凯途高山就安排了一名夏尔巴一路帮我背着。”张博说。
一把意外出现的小提琴,在整个团队间催生出了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到达海拔6200米的C2营地时,张博仅戴着一副抓绒手套,在大伙儿的期待中开始了别样的演奏。
第一首是《国歌》,紧接着,《歌唱祖国》《同一首歌》《我的祖国》《新疆之春》的旋律萦绕在雪山上。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大家似乎忘记了高反缺氧,和着音乐唱了起来。
“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太奇妙了。队友们都‘炸’了。”张博再一次在讲述中说出“奇妙”二字。被琴声感染不只是队友,还有同在山上进行攀登的外国登山爱好者。当悠扬的小提琴声在雪山上响起时,他们都看傻了,投来艳羡的目光,还有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奇妙并没能像预先设想的那样,在山顶重现,“顶峰太冷了,不戴手套的话手会冻坏的,戴着手套又没有办法拉琴。”张博表示,出于安全考虑,最终只得作罢。
“感谢罗总,为我找了一把恰到好处的琴。如果放在以前,我会心疼,怎么能让珍爱的小提琴在寒冷中吟唱呢。”张博笑着说,“但是如果再有下一次,我也会找这样一把恰到好处的琴,再感受一次这样的奇妙。”
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提倡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平时都是在室内演出的张博,一下子到了大自然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尽兴、尽情,还有尽致。他说:“把最爱的音乐带到大自然中去,整个人都释放了。”那一刻,他听到了最美的风声,看到了最美的雪山。
登山,是一门忍受磨难的艺术。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主攻音乐与人文素养的张博,在平时上课时总会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也会告诉学生,人文教育与社会观、自然观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缺一不可。
“在这个三角形中,音乐、美术等在塔尖,社会观和自然观分列左右。”张博说,“讲到自然观时,我总说人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太容易讲求自我,便会失去快乐。所以一定要到自然中去找寻,这时你会发现,人越渺小越快乐。”在雪山演奏的那一刻,他正是这样的感受。
生活总还是要回到原处。从雪山上下来后,张博又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了。他说会把这次奇妙的经历分享给学生,分享给愿意聆听的人们,让他们也感受到快乐。
与此同时,张博又在为下一次登山做着计划。“明年,还想再出发。我想带着孩子一起出发,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美好。登山追求的并不是山有多高,重要的是过程,还有和谁在一起。”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