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选读】扶贫“户外+” 林芝农牧民的新“靠山”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19年8月刊
◤
文、图 / 李伟
为期7天的西藏林芝原住民户外领队公益培训班是一个纯公益性质的户外领队培训,培训期间不对参与培训的原住农牧民收取任何费用。通过培训后,他们将为到林芝参加户外运动、休闲旅行的组织和客户,提供标准规范的户外领队服务。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升级,旅游正从传统的观赏性旅游向体验型旅行发展,而户外探索教育是以户外体育与教育作为内涵,以生态、文化、旅游作为载体的一种复合性新型休闲生活方式,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西藏林芝自然资源“层次多、品级高、易达易游、四季皆宜”,多处景点景区极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具备大力发展“户外+”的各方面条件和基础。
最著名的当属早已为人所知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还有鲁朗高山牧场、巴松措、米堆冰川、墨脱秘境......在林芝开展针对细分人群的户外特种旅行项目,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林芝休闲户外旅行产业发展过程中,“户外+”的方式是最能贴合林芝资源禀赋的独特主题。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通过培训后的原住民农牧民户外领队,将会为到林芝参加户外运动、休闲旅行的组织和客户,提供标准规范的户外领队服务。
这次培训一方面带动了本地农牧民就业创业,实现旅游增收。同时也进一步帮助当地农牧民户外领队打开认知边界,拥有科学、安全、环保、文明、可持续的户外理念和基本的专业技术本领,自信地向相关组织和客户提供户外运动、休闲旅行、自然观光、特色文旅等地方特色服务,并在大型赛事、户外安全、紧急救援等业态提供专业技术及安全保障人才储备。
在当下产业集聚融合的大趋势下,“户外运动+生态观光+培训教育+地方特色文化+休闲娱乐”多位一体高度融合在一起的“户外+”项目,是户外休闲、文旅产业援藏和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
作为本次课程规划设计与执行教学任务的户外教练,我在培训前最担心的是当地农牧民的文化程度,以及我们的户外教师与当地农牧民的语言沟通交流问题,这些都与培训效果密切相关。
2016年我曾作为中国登山协会在云南西双版纳举办的一个户外初级培训班的课监,全程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面对的也是以傣族、布朗族、佤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员。
参加本次培训班的藏族学员和云南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学员在很多方面都比较相似:因为从小就跟着家人上山放牧、割草、采药,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强,对山地的户外环境适应能力也超级棒,从小练就了过硬的户外活动能力与野外生存能力。唯一不足的是他们的汉语阅读和书写能力不足,但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努力程度,以及待人接物的真诚与淳朴都格外令我感动。
比如学员旦增的汉语书写能力不太好,但每次课堂笔记他都先用藏文记录下来,下课后再找其他汉语比较好的同学把藏文翻译成汉字,他还会找教练复核翻译得是否正确。
由此反思,中国登山协会的户外、攀岩等国家职业标准职业鉴定考评体系,是否可以考虑在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员进行考评时有一定的照顾。特别是像我执教过的云南西双版纳、西藏林芝等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甚至学员们书写中文都比较吃力。
中国登山协会提倡的“三结合三突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突出应用、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也理应结合实际地有区别对待。
一个文化程度较低的当地农牧民,能够通过阶段性的户外技能学习,掌握一定的理念、知识、技术技能,并取得资质证明去合法合规就业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很励志的事情。
通过培训既能够为当地农牧民创造条件,让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良好服务去争取劳务收入,也能够帮助他们从意识到行为层面进行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何乐而不为?
同时,这也是间接助力国家层面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牧民精准扶贫计划,以及乡村振兴计划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地方落地的重要抓手。
培训期间刚好遇上藏族同胞的开耕节,开耕仪式在藏语中被称为“聂卓”。在藏语中,“聂”指的是肩膀,“卓”指一种彩礼、盛礼。开耕节即为用肩膀庆祝的一次盛礼。扛上锄头、挥舞农具,用肩膀庆祝,这正是农耕文明中最常见又最具象征意义的姿势。
开耕节这天,藏族人民穿着盛装,手捧哈达,高举青稞美酒,踩着欢快的舞步来到田间地头,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受学员的邀请,我来到他家里做客,得到热情周到的礼遇:品酥油茶配上炸油饼,手抓风干牦牛肉蘸着辣椒酱,吃起来不腥又有韧劲。最特别的第一次吃到藏饺子,饺子由青稞面做皮,用土豆泥和酥油做馅,放在藏族人家特有的火塘上用蒸笼蒸熟,如小笼包子般大小,香酥可口。开耕节那天,众多饺子里有几个是由木炭做的馅,谁吃到便寓意行好运。
这真是充满期待与幻想的一次原汁原味的藏族美食探索之旅。这也是户外公益培训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坦诚交流的精神价值所在。
在培训中,我第一次和藏族学员一起进行野外实践教学,两天一夜同吃同行同宿,从鲁朗小镇徒步到南伊沟措姆湖。整个徒步距离16公里,海拔高度从3300米上升到4200米,体验到藏族户外领队的环境适应与生存能力。而他们在对野外营地建设及中途休息点的选择等方面所欠缺的知识和安全意识,也正是我们要通过野外实践传授给他们的。在实践过程中,我将自己18年的户外经验和理论储备倾囊相授,和他们一起探讨、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措姆湖露营当天正赶上下大雪,气温降到零下10摄氏度左右,鉴于学员们的睡袋温标不足,我们选择在湖边当地牧民用木头搭建的临时房子里宿营。
营地生活和营地餐饮真是丰富多彩,很多食物都是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的,都是来源于当地农牧民日常生活的长久积累。比如把藏香猪肉用树枝串起来烤着吃,外焦里嫩,又香又酥;新鲜牦牛肉串在松枝上,烤六成熟蘸辣椒酱,真是人间美味。
用轻便材料做的酥油桶也被学员扛上山来,手工打出的酥油茶又香又滑,驱寒保暧;土豆炖牦牛肉配青稞饼,扛饿又可口......最美的不是以上所列的各种藏区原生态美食,而是这些善良、纯朴、勤劳、好客的藏族学员们。
聚散终有时,不知不觉培训班学习阶段性已经结束,学员通过培训学习了初级户外指导员的职责与能力,户外服装与装备,户外常见风险的识别、防范与应对,户外运动的科学训练与指导,绳结基础技术,地形图与导航技术,户外环境保护,山地户外运动概论,户外团队管理与领导力,单日(非露营)活动的计划与准备,多日(含露营)活动的计划与准备、户外活动的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户外领队的职业发展规划与价值引领等丰富的课程内容。
所有接受培训的学员在接下来由原力探索公司主办的全国企业家“寻找中国最美的春天”的徒步赛事中承担了户外领队、安全救援、营地建设等角色和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由原力探索公司购买学员服务支付相应劳务费用,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创业,实现旅游增收。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