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漂洋过海寻找你

2016-06-20 Johnson 动画手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十多年前,皮克斯《海底总动员》打破美国影史多项纪录,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一部老爸找儿子的故事为何如此成功?时隔十三年,重温这部动画电影,我依然被当年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正如约翰·拉塞特说的那样,皮克斯的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故事为王


皮克斯一贯以故事为王,智囊团的核心成员在故事放映会把关整部电影的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完美的故事没有「后患」。




恐龙当家》由于故事存在致命缺陷,正在制作中的电影被推翻重来,除主要角色外,故事情节大洗牌。彼得·索恩接过导演鲍勃·彼德森的烂摊子,仓促上阵。影片推迟一年后上映,最终还是落入票房惨败的结局,遗憾缺席了奥斯卡竞选。影片命运多舛的经历,不得不让人为皮克斯捏把汗。



剧本创作


早期《海底总动员》剧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看似情节发展自然,却潜在很多说不通的地方。这次在制作前必须先敲定故事,可原创故事绝非易事。




1992 年,安德鲁·斯坦顿抱着刚出生儿子在海底世界看鲨鱼展览,当时有了写水下世界故事的想法。多年零碎的生活片段在他脑海里组合,故事渐渐有了雏形。之后,他开始寻找故事的感情根源。

我希望能够找到更能拨动心弦、更具有戏剧感染力,能够支撑起整部电影的东西。我希望自己的电影不是依靠一些让人捧腹大笑或者是针砭时弊的桥段才能够体现出作品的娱乐性。我就是觉得动画好像从来没有具备过直指人心的戏剧力量和情感深度,它们总是被过于直白地呈现出来。

从构思的角度来讲,故事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浮出水面,从开始写剧本到最终进入制作环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07o6zjei&width=500&height=375&auto=0

独家纪录片,动画手册已翻译,谢绝转载


第一版剧本设定过于阴郁,情节上也更为复杂,剧中使用了很多倒叙的方法来讲述尼莫父母的背景故事。随着试片的逐渐成形,故事被简化,直接开门见山交代马林的故事。尼莫被人类抓走后,马林穿越浩瀚的海洋寻找儿子的下落。这样使观众们更容易理解,也更易对角色患得患失的经历产生同情。



叙事技巧


你曾被电影感动到落泪吗?让你沉浸在故事当中,又让你激情澎湃,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想要捋清将观众带入到情感之源的线索,我们需从叙事角度来理解。



© 动画手册制作,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欲求(Desire)和高潮(Climax)在所有电影里都是在视觉上紧密联系的,让我们先找到早已被植入故事当中的欲求种子。


「我说到做到,我决不会让你出任何事!尼莫。」


我发现,马林的欲求从一开始的「不让尼莫出任何事」滋生出过度保护尼莫,这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种外在表现。我们稍微看一会儿片子就会发现,他的一生都是被自己的焦虑所控制的,所以它去寻找尼莫的真正意义并不是穿越海洋,而是战胜内心的恐惧。



这颗有道裂縫的卵正是幸存下来的尼莫

这就是鱼鳍大小不一样的原因


这是故事真正重要的点,所有在这之前的戏,都是告诉观众为什么马林会恪守着规矩。正是因为这些规矩严苛僵化,所以才要花去一整部电影的时间让马林来成长。



高潮段落的最高点


这里交织的格子图形——渔网正好显示出电影的多重性,所有的线索都在此刻汇集并闭合, 达到了整个高潮段落的最高点。当马林最终找到尼莫的时候,旋即他就在外力作用下和尼莫分开了。这是一个外力作用,却表现出了马林心里「不能让尼莫走」的情感上的回应,在他对尼莫放手前,他必须建立起勇气来克服他对于大海的恐惧。



「这是救下多莉的唯一办法!我真的可以!」


尼莫伸出小鳍让老爸击掌鼓劲儿,多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而正是此刻,他决定相信他的儿子,放下他的恐惧,令我们看到了角色的成长。而这场戏也照应了之前吉哥和豚豚对尼莫的教导,通过启蒙法来建立自信和自我依靠,颇有美国神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意味。同时这场戏也拓展了他的某种创生特质,就是拯救他的朋友。



伊利亚·卡赞(1909 - 2003)


有很多方法来使一个故事获得成功,我非常认同埃利亚·卡赞在他的书中写到的一句话:所有事物都是为高潮做铺垫。罗伯特·麦基也说过,所有的事都要向着结果发展。所以,如果说马林是惧怕海洋,那他到底惧怕的是海洋的哪一点?这正是这个故事需要去探索的方向,并不仅仅是为了戏剧张力的需要,他也是马林自我成长的推动力量。



© 动画手册制作,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假设每一幕戏的转折点都是一个高潮点,小高潮是为了展示目的和欲求大高潮来建立故事或封闭线索。如果把这些点在纸上画出来,你就能清晰看到整个故事的走向。我把这叫做「强标注」这些点之间,是以渐强的方式递进,在电影的最终场之前达到平和,大多是电影在这个位置设置高潮段落。




但也有一些很小的例外,比如《爆裂鼓手》却是把所有戏剧性,高潮都放在电影最后。



终结动作


大家来试着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什么动作是角色在影片的前面没有准备好去做而在最后却能够去完成的?马林在情感上无法对尼莫放手,因为他强烈的危机感使他一开始就抓狂了。




所以不仅仅是马林要面对自己的恐惧来找回尼莫,也同样是通过让他丢失自己的儿子,使电影产生情感架构。马林不止一次的尝试对尼莫放手,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修复他的性格缺陷。以至于在电影尾声,他终于能做一开始就需要做的事了。



戏剧性提问


这是一个会以很多方式在电影的每场戏中都提出的问题,而寻找尼莫的戏剧性提问就是马林会克服自己的恐惧放手吗?而所有的戏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显而易见的情节上,而是通过所有经历过的挑战来逐渐改变他,使他战胜自己的恐惧。



外在与内在目标


马林的外在目标很简单,就是找回尼莫;但他的内在目标就复杂得多,这也是整个角色塑造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内在目标指的是他需要做什么,而不是他想做什么。他想做的事很简单,希望尼莫一直陪在他身边,但他需要做的事,也就是他的内在目标,则是克服恐惧让尼莫走,所以如何接受恐惧?



© 动画手册制作,点击可以查看大图


让我们来看看塑造马林的步骤,这是一张非常大的角色曲线图,所有这些戏剧点都是设计出来改造马林角色的。



要学着依靠别人甚至信赖别人,并以此在海洋里生存,这并不容易。他一开始选择拒绝相信别人,然后第二次选择相信别人捡回了一条命。




他必须看到别人是怎么当爸爸的,以此来拓宽他的视野。他必须勇敢面对未知,他必须学会为了别人去拿自己的性命冒险,而多莉就是在这场高潮戏中测试他的人。



让我们再看一遍分析图


这些情节由元素、事件、线索来驱动,涵盖了整个叙事的主题和方向。如果你聚焦到某个特定情节里去看他的设计,你会发现他是紧紧围绕主线的,他既要服务于这一段落的叙事目的,又要能融入整个长片的主题。



这场戏想表达什么


为了要让马林能战胜自己,戏剧的舞台需要升级,而让他被鲸鱼猎捕增加了很大的沮丧感,并提供了他更艰难的抉择。


「你以为你行,可是你根本就不行!」


这就 47 32628 47 15533 0 0 3327 0 0:00:09 0:00:04 0:00:05 3327我们回到了前面的提问: 马林会不顾恐惧而放手吗?而这场戏就是对这一提问在动作上做出了回答。马林无奈进入了一个窘境,他被迫要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就是:要么出于自己的天性而开始发火;要么放手,让自己进入一个生死难料的境地。




这场戏让马林把握自己的命运,让他有机会看到镜中的自己,一个现在与过去,成长与未成长的对比。




从外在上看,他是找回尼莫。但从鲸鱼嘴里这场戏来看,很多不同的信息在这里涌入,他是想逃脱。多莉通常很容易唠叨,但这场戏里她处之泰然,而马林却抓狂的想证明她错了。那么,冲突在哪里?


 他们需要逃脱,但却不行

 他们很接近出口,却困在这儿

 两个角色处理情境的方式也截然相反


这些都造成了矛盾,冲突逐渐升级,并超过主要矛盾,由于生死抉择的介入,冲突变得更加严重而直接。




从自由到被困,段落在不同的价值中转换。这场戏先是从自由到被困,然后转换为生存和死亡,而马林却通过放手(主题行为)获得了回报,从鲸鱼气孔逃脱继续赶路。



如何推进故事


这场戏结束时,起到了两个作用。他拉近了马林和尼莫的物理距离,同时马林也第一次体验到克服恐惧做出决定所带来的正面效果。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在《教父》中也用了同样的手法,他把一场戏的段落拆分开,然后逐个区分哪些是为了支持叙事,哪些是进行选择。



「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


在这里,皮克斯有一种非常强大的理念,就是要把故事不断地细分打散成每一条线索,让人们清晰地看到故事从无到有直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展示出一种情感力量。这些步骤之所以在这里显得如此简单,是因为皮克斯总是这么清晰的讲述每个部分,并整合在一起进行反复检验。



导演方式和风格选择


如果所有的导演方式和风格选取都是服务于叙事的话,那让故事产生意义对每个导演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过这两个同样的镜头分别出现在开头和结尾,鱼鳍的大小产生了对比,因而产生了某种意义。




我们看到尼莫叫醒马林的时候,马林像往常一样醒来是有意而为之的伏笔,后面同样的镜头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当马林叫醒尼莫的时候,尼莫却把马林当做新生命。在视觉上,这两个镜头就产生了有意味的联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97vsmwcr&width=500&height=375&auto=0

讲到这里,我推荐大家看这段视频


结束语:安德鲁·斯坦顿是一位出色的叙事大师,总能达到一个令人惊叹的深度。他能够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将故事拆分开来,分析哪个部分能够实现充满戏剧化的效果,哪个部分节奏太慢,拖累了故事情节整体发展的进程,他非常清楚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能让一切要素都能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资料:To Infinity and Beyond, The Pixar Story, A Lesson in Flashbacks.




歡迎訂閱


翻译 王沁青 熊晓雨 薯条 琉璃菌

剪辑 韩蜀乔丨审核 蔡丹妮 蔡頔波丨分析图 攸然

动画手册 & 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联合策划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 图 片 版 权 归 P I X A R 所 有

100 32628 100 32628 0 0 6483 0 0:00:05 0:00:05 --:--:-- 7420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