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在地铁打骂小孩,谈失败的家庭教育

2016-07-09 徐沪生 徐沪生

1

昨天晚上和朋友约了吃饭。地铁上,有个妈妈带着小孩坐我旁边。孩子很小,还在学走路,被妈妈抱在怀里,站在妈妈大腿上一步一步走,又要挣脱了在座椅上走。一个没站稳,摔着了,幸好妈妈扶着,只是跌坐在座椅上,鞋子蹭到我衣服上。

我看小孩挺可爱的,就往旁边坐了坐,由他坐着玩。还没到下班高峰,地铁上人少,座位很空。小孩妈妈跟我说抱歉,又跟小孩说:你看你,把哥哥(幸好她说的是哥哥不是叔叔)衣服都弄脏啦,还淘气。

小孩笑嘻嘻的,在妈妈怀里打闹。期间小孩不小心碰到我,妈妈都会跟我说不好意思,很有礼貌。

2

想起不久前,有一回在地铁上,也是一个妈妈带着个穿开裆裤的小孩坐角落,小孩也是很淘气很折腾,比这个学走路的小孩闹腾多了,手舞足蹈,把地铁车厢当自家小院了。

结果一脚踹在旁边女生的裙子上,那女生把裙子一拉,瞟了小孩一眼,“啧”了一声,继续玩手机。没过一会儿,小孩又踹到她了,她又“啧”了一声,拍了拍裙子,索性站了起来,站到车门附近,不坐了。

小孩妈妈当下就打了小孩两下,说你看你!把人家衣服都弄脏了!

语气很凶。而且那两下打在小孩的光屁股上,啪、啪,不轻,把小孩打哭了。小孩一哭,妈妈更凶,说还哭!哭什么哭!又打了孩子一下。

小孩哭得更凶了。妈妈火了,叫你哭,叫你哭。又狠狠打了小孩两下。小孩哭天喊地,声嘶力竭,满脸通红,鼻涕也流下来。

小孩的声音是非常尖锐的,哭那么大声、那么惨烈,整个车厢的人都听见了,非常刺耳,有戴耳机听歌的人都摘了耳机看发生什么了。一看很多人看过来,当妈的更生气了,又打小孩,说,看看你,又要叫人笑话是不是,丢不丢人?就知道哭。

小孩哭得更惨烈。当妈的更打。哭了好一会儿,当妈的终于使出杀手锏,说哭哭哭,还哭,你再哭就把你丢这儿!妈妈下车了,不带你回家了!自己在这儿哭吧!

小孩紧紧抓着妈妈,抱着妈妈大腿,撅着嘴,哆嗦着,泪眼模糊,不敢哭了。

妈妈心满意足,抱着孩子,又亲昵起来。

3

本来是想写礼貌和照顾他人的情绪:小孩虽然踹到我了,但当妈的很礼貌,主动道歉说声不好意思,我就觉得没什么了,反而觉得小孩子很可爱;那个熊孩子自己很顽皮,当妈的也没什么礼貌,踹到身边的女孩子,也当没事人似的,只要自己孩子玩得开心就好,很没素质。

写着写着,忽然想到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这似乎是大家常见的现象:小孩做错事,大人打骂,小孩哭,大人觉得大庭广众很丢脸,让小孩别哭,小孩看大人很凶,更哭,大人更打骂,让小孩不许哭,小孩怕了,大哭,打、哭,打、哭,恶性循环,最终大人使出杀手锏,威胁小孩:你再哭,我就把你一个人丢在这儿!小孩怕了,不敢哭了。大人满意收场。

4

之前看杨小米推荐给我的《为何家会伤人》,里面谈到很多中国式家庭的教育问题。很多人结婚成家生养小孩,但他们并不会教育子女,最常见的就是打骂孩子,还说: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很多父母有种逻辑:我的儿子,我还不能打了?我打我儿子,关你屁事?

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隶属品,高兴了,夸两句,不高兴了,打一顿。

虽然为人父母,但他们没有明白一件事:子女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年幼,你应该照顾他们,保护他们,但这并不代表你就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他们,伤害他们。

5

中国式家庭教育还有一个典型就是:有条件地爱,经常威胁说不爱。

比方说:你再哭,妈妈就不理你!妈妈回家,不带你!

或者:学习成绩好,就非常夸奖,非常疼爱,大肆鼓励,各种奖品;一次考得不好,就态度冷漠,不苟言笑,非常苛刻。

虽然嘴上没有明说,但从行为上就表现出:父母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听话、你成绩好、你乖巧、你一切如他们所愿、你丝毫没有违背他们的意愿,他们才爱你,不然,就不爱你了。

这种精神虐待比肉体虐待伤害更大。因为肉体的伤痕可以慢慢恢复,但心理上的伤痕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这大概就是很多人成年后对亲密关系没有安全感的原因吧。总是害怕身边人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忽然哪天就不爱了。诚惶诚恐。

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什么都听爸妈的,没有主见,甚至连职业规划、婚姻幸福也完全交给父母做主。——因为害怕丢失父母有条件的爱。

6

我也受过我爸的“有条件的爱”。我爸对我学习要求很高,一定要我考第一名。我年级第一,他让我不要骄傲,下次还要考第一;我没考到第一,他就让我好好反省,错在哪儿了,下次务必拿回第一。

我见过很多同龄人,考一次班级前十就问爸妈要奖励,甚至威胁说,不给奖励下次就不好好考了。

而我考了那么多年第一、奥赛一等奖、保送交大、出书、……,虽然大家都觉得我很厉害,但我爸从没对我有过认可。

我们父子的关系有点病态:正因为他从来没认可过我,反而给我无穷无尽的动力,使我更加拼命,急切地想要取悦他,获得他的夸赞。——好获取一种心理补偿

这份心理很难感同身受。但我有个好朋友,她跟我类似。她爸爸是企业家,离婚再婚,好几个儿子,就她一个女儿,虽然疼惜,但一直觉得女孩子家不用有出息、嫁个好男人就行,所以对她种种成绩全然不顾,没夸奖过一句。我朋友反而非常拼命非常努力,急切地想要得到爸爸的认可。

她比我幸运,她爸爸现在开始认可她了。我爸去世的时候,我除了难过,还有莫大的遗憾:无论我这辈子有多少成就,他都不会夸我一句。我这一生,没听过他一句赞扬的话。

7

在《为何家会伤人》里提到一点: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但无条件不代表就是教育上的纵容。

也即,当子女做错事情,父母应该提出教育,告诉年幼的他们,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如果子女有不同想法,应该平等交流,而不是懒得解释,直接拿出父母的身份来压制对方,一定要对方听命于自己。

就算子女做出天大的错事,还是要爱子女。父母的爱,一定是无条件的。无论发生什么,都爱他们。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正常的家庭环境,更成熟的心智发展。

想看失败的家庭教育的负面例子吗?

推荐看看柴静《看见》里采访药家鑫的那篇。动画喜剧《马男波杰克》里波杰克和戴安的童年。《绝望的主妇》第六季里的Eddie和他酗酒的妈妈。《阿甘正传》里珍妮和她爸爸。《心灵捕手》里的威尔。《告白》里两个未成年的杀人凶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爸爸只关爱生病的小女儿,忽略了大女儿松子。(可以看看我新书184页的那篇文章,这几部电影都有提到。)

8

给各位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朋友:

  1.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你的隶属品。照顾孩子,保护孩子,但不要控制孩子。

  2. 无条件地爱孩子,但不要纵容孩子的教育问题。做错事情要教育,但不能因此不爱孩子。威胁也不行。会给年幼的孩子造成终生的不安全感。

  3. 孩子总会长大的,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与你想法不同,这很正常,不代表就是叛逆、忤逆。平等地与孩子沟通,不要用家长的架子去压迫孩子,更不要用暴力、冷暴力虐待孩子。

-END-

配图是无意中看到的一个系列,觉得很温馨,分享给大家。作者是美国自由插画师Pascal Campion。

在周国平的《碎句与短章》里读到一句话:我的文字昨天令你感到新奇,今天令你感到亲切,明天会不会令你感到厌倦?

总是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当然无计可施

我们的手足亲情是独生子女很难体会的

有人拉黑你,那很正常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奶奶趣事.png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

公众号:徐沪生(ID:xuhusheng1990)。微博:@我叫徐沪生。青年作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系。前程序员,后辞职写作。新书《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当当京东淘宝均有售,搜索书名可购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购买。感谢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