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预告 | 长春园迹——建筑师童寯逝世40周年暨《江南园林志》出版60周年纪念展
展期:
2023年3月17日 至 2023年5月21日
周二至周日,10:30 am 至 7:00 pm
周一不对外开放
地址:
URBANCROSS Gallery | 城市交集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848号
主办方:
童寯纪念馆
展览策划:
织城研究室 UNO Studio
1921年-1924年在清华学校就读时,童寯课余到学校西边咫尺之距的长春园遗址闲游写生,荒烟蔓草,寂无一人。同时他也采用相机拍摄地基残壁,将荒废沉默的长春园废墟定格在胶片之中。
童寯摄于长春园,1923-1924年
©童寯纪念馆
1980年,童寯在刊物《建筑师》上发表《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一文,他写道:“乾隆初年在长春园起造的西洋楼建筑群,标志欧洲建筑与园林艺术于18世纪首次引入中国皇居领域。同时,在欧洲如英、发等国也出现中国亭园风格。在相互影响下,东西方交流,欧亚两地鲜花次第盛开,而以长春园的花朵更为圆满灿烂,可惜在两方都优昙一现,成为历史陈迹。” 可见童寯对于长春园遭毁坏之叹息。
海晏堂,1923-1924年
©童寯纪念馆
童寯先生(1900-1983)融贯中西、通释古今,是我国近现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他一直期望将东方与西方的园林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将中国园林艺术置于世界总体的知识体系之中进行观察和评价,但是他为这个复杂课题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因其去世而化为乌有。1983年,童寯在病榻上口述最后的篇章并校对完成了《东南园墅》,这本用英文写作的向世界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小册子,是他矢志不渝地研究中国园林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最后落笔。
长春园西洋建筑测绘图
©童寯纪念馆
在童寯先生逝世40周年暨《江南园林志》出版 60 周年之际,城市交集将展出童寯先生针对长春园西洋建筑群所作的平面图绘制、景物素描、遗迹摄影,以及部分《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手稿,特此纪念。
童寯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大师、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画家,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以其一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兴起与发展。童寯先生在建筑创作、建筑理论以及建筑教育等方面为我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杨廷宝、刘敦桢、梁思成并称为“建筑四杰”。
童寯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随后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是中国首批留学美国的建筑师之一。在校期间,童寯成绩优异,才华出众,并展示了卓越的绘画天赋。192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童寯在费城,纽约两地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两年,随后赴欧洲考察建筑。
1930年,童寯先生回国,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后任建筑系主任。1931年,童寯赴上海,与赵深、陈植共同组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在将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于上海、南京、重庆、贵阳、昆明等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作品。童寯于1944年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49年任南京大学、1952年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童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调查、踏勘和测绘、拍摄江南名园,于1937年写成了《江南园林志》这部划时代的著作。
童寯在上海短短不到六年期间,几乎从零开始,完成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学术著作《江南园林志》的写作。这部中国近现代园林研究的开山大作大致成形于1936年,是我国现代最早一部运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也是学术界公认的继明朝计成《园冶》之后,在园林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江南园林志》第一版样书
©童寯纪念馆
中国古典园林的记录,除《园冶》之外并没有太多系统地记录,童寯为这门传统建筑技艺纳入了现代科学的方法。他在江南一带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园林调研测绘,撰写文字分析,《江南园林志》中,许多园林今日早已荡然无存,其中的测绘图纸和照片都显得格外珍贵。
童寯36岁完成的《江南园林志》,直到他63岁时才最终问世,此时为他手抄文稿的爱妻已离世多年,他不得不以花甲之年重新绘制年轻时逐个步测过的私家园林。
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东南大学、童寯纪念馆共同主办的《西行画录 · 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特展》也将在本次纪念展同期开展。特展将首次向社会公众展出童寯先生的旅欧水彩画作、园林测绘手稿、信件史料、胶片摄影等等珍贵资料,全面呈现童寯先生在建筑、艺术、以及园林方面的卓越成就。
点击获得更多展览信息
关于策展团队
织城研究室UNO Studio是一个专业性的城市建筑研究平台,我们在城市文化、历史街区、中国近现代建筑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并以开放的方式与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学者、机构、相关从业者、以及对城市建筑文化感兴趣的爱好者进行合作,不断地通过展览、活动、出版、纪录片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进行传播,建立起专业领域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