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金刚川》
点击蓝字
关注妙妙
今天聊聊电影《金刚川》。
片名Sacrifice / The Sacrifice (2020)。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3年7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通过谈判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金刚川》预告片
《金刚川》正是取材自朝鲜战争末期的一段战斗经历,故事背景是1953年的夏季反击战役。此时朝鲜战争已经经历过势如破竹的五次战役、僵持阶段的上甘岭战役,美国方面已经开始恢复与朝中方面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而韩国李承晚集团则依旧认不清形势,叫嚣着不肯停战。
夏季反击战役正是打击敌人嚣张气焰,促成最终谈判的最终战役。
影片《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夏季反击战役初期。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而渡口上的大桥则是我后方通往金城前线的必经之路,部队后勤物资必须经过这里运抵金城前线。
志愿军工兵第十团第三连连长张振智奉命带领连队在金刚川上建桥,协助大部队通过。而美军则要全力阻止志愿军渡江,天上飞机狂轰滥炸、地面炮营阵阵齐射,不顾一切地炸断大桥。
桥下暗流涌动,桥上炮火连天,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就在金刚川上展开。
影片用四个章节表现同一个晚上发生“炸桥-修桥-过桥”全过程。
第一个章节“士兵”。通过步兵的视角表现志愿军在美军狂轰乱炸下修桥、补桥的过程。邓超、李九霄主演。
第二个章节“对手”。通过美国空军视角展现另一个角度的战斗景象。
第三个章节“高炮连”。这部分是全片时长最长的重头戏,通过高炮连炮兵的视角,表现志愿军大无畏精神,全片最多的特效镜头集中于此。张译、吴京主演。
第四个章节“桥”。一座炸不断的桥屹立在滚滚江水上,而这背后是坚韧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们。这部分负责全片升华,也是全片最后高潮。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视角反复拍摄,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
作为一部制作周期极短的主旋律电影,《金刚川》选择用如此激进大胆的方式拍摄,本身就是一种突破。几个章节拼接起来,十分讨巧,几位导演各自负责一块,结合起来也省时省力。
而任何电影都会带有导演的主观意愿在里面。就拿《敦刻尔克》来说,敦刻尔克是盟军的巨大失败,大撤退时法国人用自己的命死扛住了德军,换取了英国人渡过海峡。结果被英国导演拍成电影后,看不到法国人的正面形象,倒是溃败的英国佬显得像个英雄。
同样的问题在《金刚川》里也同样明显,你很多时候都分不清导演是当志愿军是弱智还是当美军是弱势,更多的时候很可能是当观众们是弱智吧。
《金刚川》热血吗?很热血。
不管影片拍得怎么样,看完后大家会有一个共识:干他丫的美国佬!
就像管虎在《八佰》里让守军一个接一个跳楼炸日军铁龟阵一样,那些描写一个个个体舍生取义的镜头,总是会令人感到震撼。
但主旋律电影不要忘记其意义,一群人舍生忘死为的是什么,仅仅依靠旁白带过丝毫不足以说明问题。影片技巧很足,但诚意就欠了点儿了。
今年是朝鲜战争70周年纪念,可惜因为疫情的原因,原计划上映的《长津湖》无法完成,只得临时推出《金刚川》。
于是《金刚川》从今年7月初开始筹备,8月初正式开机,9月进入后期制作,10月23日正式上映,时间仅仅三个月。
平心而论,从时间角度看,一部主旋律赶工作品做成这样,效果尚可,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国电影工业实力。但同一件事情用四个章节反复拍摄,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重复镜头,这也没办法。
希望来年的《长津湖》《最冷的枪》不要让人失望。
对照高级黑、低级红来看,这部影片应该算是低级红了。
整部《金刚川》用一个十分讨巧的方式,避开了创作时间短的困难,可显现出的却是剧本薄弱。整个故事仿佛小学生作文一般,整体感觉十分刻意做作。人物角色使用脸谱化形象,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一边是死都不转移阵地的铁憨憨,另一边是酒驾偷飞机的牛仔,战争艺术被演绎成互殴。
讲故事都知道要求切入点小,但切入点小不是让你拍的小。一场关乎正常夏季攻势战役胜败的恶战,在这里变成了寻衅般的私仇报复。
岁月静好,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没有朝鲜战争的立国之战,就没有我们国家数十年和平发展的宝贵时间。
影片虽然拍得问题多多,但不妨碍我们敬仰尊重革命先辈。影片最后关于中国志愿军遗骸回家的镜头,是全片最为感人的地方。
一代人吃了五代人的苦,一代人打了五代人的仗,一代人建了五代人的功。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往期推荐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