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到弃业——《疼痛难免》
点击蓝字
关注妙妙
今天聊聊英剧《疼痛难免》。
片名This Is Going to Hurt (2022),别名难免疼痛 / 会很疼的 / 弃业医生日志 / 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
这部BBC出品的英剧改编自亚当·凯(Adam Kay)的同名小说。
亚当·凯早年做过多年初级医生,后来改行成了一位屡获殊荣的喜剧演员和电视电影作家,这部小说讲的就是他早年从业到弃业经历。
【规避风险,《疼痛难免》预告片见今天另一篇推送】
原著小说《This Is Going to Hurt》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译名——《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这本书用日记式的方式,记录了他工作中的日常,读者、观众可以通过他的文字,了解在英国公共卫生系统工作的医护人员工作内容。
男主角本·卫肖搂着作者亚当·凯。
作者亚当·凯在2004年至2010年期间,从一名实习医生一步步做到副主任医生。
他在2011年毅然决然的辞职,转行做喜剧演员,创作了《犯罪》《布朗夫人的儿子们》《米切尔和韦伯》等作品。
他断断续续将自己早年担任妇产科医生的工作经历都写了下来,并在2017年发表,就是这本《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本书畅销33个国家,销量超百万,书中大胆揭露了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诸多问题,引起强烈轰动。
改编成英剧后,亚当·凯也在剧中小客串了一把。
第4集开头骑着自行车敲车窗的人就是亚当·凯。
本剧在在伊林(Ealing)医院拍摄。
剧中很多临时演员就是医院里的实际工作人员客串,因为直接拍摄真实医护人员,比训练演员扮演更加容易和真实。为了追求真实性,全剧开场的员工电梯也是基于伦敦诺斯威克公园医院的真实情况,亚当在第1集中照顾的病人凯丽(Callie)母女俩,也是由现实中的母女扮演的。
本剧继承了原著诙谐幽默风格,观众们在会心一笑之余还能感受到有心无力的无奈。
医生并不像那些职场剧中所表现的高大上,而是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充满职业辛酸,更多时候是体制机制造成的无奈。
尤其是公共医院的医生,除了面对工作压力本身,还需要面临严重的人手不足和物资紧张。
这里的医生每周工作时间长达97小时,休息得不到保障,诊断病人时更容易出现风险。所有的问题大家都清楚,却没有人解决。医生解决不了,官老爷们则毫不关心,只留下医生和病患在这里苦苦挣扎。
亚当·凯除了揭露公共卫生系统内的种种怪事,还无情扯下了私人诊所的遮羞布。
并不是有钱人跑进私人诊所就万事大吉,有钱人在私人诊所花了数倍数十倍的金钱,却得不到应有的医疗保障,关键时刻还是要送到急诊解决。
女医生施卢蒂(Shruti)因抑郁症自杀,这是全剧最令人心酸的一幕。施卢蒂刻苦学习、认真工作,到头来得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压力和责难,付出得越多,回报得越差。
观众哭的不仅是施卢蒂,更是哭的自己。进入职场后,大家就会发现,每个行业都会有类似亚当、施卢蒂遇到的情况,正儿八经干活的人只能钉死在干活的岗位,而投机取巧蝇营狗苟的人则升得飞快。强大的职业压力得不到缓解,还只会越来越大,直到压垮每一位打工人。
生活就像产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唯一不变的只有痛苦。
亚当挽救了生命,得到的可不是感谢和表扬;施卢蒂接生了三胞胎,得到的可不是赞许和鼓励;约好了明天的约会,你永远不知道半路会出现什么突发状况。
如果说生活就像巧克力,不管酸甜苦辣,至少还能吃得下去。而这里的状况却是时刻挑战心理极限,从业者越是看重职业操守,就越会感到痛苦压抑。
说到底还是责任心作祟。
亚当、施卢蒂本意是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治病救人挽救生命,可现实却给他们连续暴击。
面对临时、额外的工作任务时,他们善意地选择迎难而上,得到的却是各种责备,连简单的一句“干得好”都听不到。
而且超额工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家庭生活、休闲时光。爱情没了,家庭没了,快乐没了,身体也没了。
这也难怪,本来大家工作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让自己过得好一些。在不工作的时候,大家会觉得自己除了没钱,总体还是很快乐的。可工作之后,大家会惊喜地发现,自己不光没钱,连最简单的快乐都没有了。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除了依靠理想让医护人员做奉献,其他还能如何吸引人才呢。各个行业也都是如此。当大家都在歌颂一个职业时,基本就是要白嫖从业者了。
亚当因为责任心放弃了私人诊所,回到公立医院,甚至放弃了家庭、爱情,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根本之计还是要国家加大投入,解决人员、物资、薪酬等诸多问题。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黑幕,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从业者对自己的行业有着强大热情,否则就只有在各种痛苦中循环。
这也难怪精致利己主义盛行,人人都有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权利,如果活着只有痛苦,倒不如早点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业到弃业,
痛苦到解脱。
往期推荐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