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隋唐萧氏|八叶拜相第三人-宰相萧华

2016-05-26 林吉玲 王耀祖 萧氏文化

 提示点击上方"萧氏文化" ↑ 免费入会并订阅本号内容


《中华名门才俊-萧氏名门》

                 ---林吉玲 王耀祖

第八章 兰陵望族家声远宰相门第世泽长 

                      ---隋唐五代萧氏宰相世家

八叶世系表


40萧衍  梁武帝

41萧统   昭明太子

42萧詧  宣帝

43萧岿 孝明帝

44萧珣 南海王            萧瑀   宰相、宋国公

45萧钧 谏议大夫

46萧瓘 渝州刺史

47萧嵩 宰相、徐国公                                     

48萧华 宰相、徐国公           萧衡  驸马都尉   

49萧恒   萧悟                        萧复 宰相、忠穆公                

50萧俯  宰相   萧仿 宰相       萧俭    萧偡

51萧稟           萧置  宰相

52萧顷 宰相   萧遘 宰相


 肃宗朝宰相萧华

唐玄宗天宝十四生 (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此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由盛唐进入中唐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的最大特点:一是宦官擅权,二是藩镇割据。萧华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萧华,盛唐宰相萧嵩之子。开元二十七年(739),萧嵩被贬为青州刺史时,萧华已任正四品的工部侍郎。萧嵩死后,萧华袭爵徐国公,天宝末年转兵部侍郎。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反于范阳。当时海内承平日久,百姓几代不识兵革,反兵从范阳南下,一路上攻城掠地,所过州县,唐军皆望风瓦解。叛军在十二月十二日攻占洛阳,前后仅用了三十四天的时间。

天宝十五年(756)正月初一,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挥师西进。六月,潼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玄宗与杨贵妃等人逃往蜀中。

在动乱中,萧华被俘虏。不久叛军任命萧华为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刺史。萧华虽身受伪职,但心怀唐廷。在魏州他劝课农桑,体察百姓,为百姓所称颂。

七月,皇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遥奉玄宗为太上皇。

叛军占领两京后,贪图享乐,又遭到各地唐军的顽强抵抗,遂成对峙,使唐廷得以重整军备,并取得回纥及西域诸族的兵援,开始反攻。

肃宗乾元元年(758)九月间,朝廷集中九个藩镇的兵力渡过黄河到相州(今河南安阳)进攻安庆绪,并分兵进攻魏州。官军刚一渡过黄河,萧华就从魏州派人与郭子仪联络,约定官军进攻魏州时,他在城里做内应。不料为安庆绪党羽侦察得知,将萧华逮捕入狱。崔光远攻克魏州后,将萧华从狱中救出。魏州人赞美萧华在魏州的廉政,请求崔光远把萧华留下继续主持魏州政事。朝廷遂同意了魏人的请求。

郭子仪等围攻相州安庆绪,安庆绪在穷急之中,向范阳史思明求救。在此之前,至德二年(757)正月,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继任了大燕皇帝位,留守范阳的安禄山大将史思明不愿受安庆绪节制而降唐,但在获知唐廷策划消灭他之后再次反叛。现在,为了使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表示愿意让出帝位。于是,史思明发范阳兵十三万,分三路救援相州,其中一路进攻魏州。郭子仪怕萧华再次落人敌手,就把他召至军中,上奏朝廷以崔光远代替萧华任魏州刺史。次年三月,官军兵败相州,郭子仪退守洛阳,萧华被召回京城。史思明杀死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萧华回到长安,因为曾担任过伪职,朝廷就降了他的官职,授试秘书少监。萧华为人谨慎持重,大方而不失雅度,有萧氏祖上之遗风,深受士人的称颂。不久升官至尚书右丞。乾元二年(759),萧华被调出京城担任河中尹、河中晋、绛等州节度使。(此处依据《旧唐书·萧华传》,与(in唐书·肃宗纪》有出入。《旧唐书·肃宗纪》记载:乾元三年四月戊午,以右丞萧华为河中尹、兼御史中丞,充同、晋、绛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上元元年(760)十二月,肃宗对萧华的人品及才艺大加赞扬,制诏《萧华平章事制》(可参考《旧唐书·萧华传》、《旧唐书·肃宗纪》,或《唐大诏令集》),并决定给萧华加官晋职。次年二月,萧华被召回朝廷,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当时宰相五人,他们是李光弼、郭子仪、王思礼、苗晋卿、萧华。其中李光弼、王思礼二人统兵在外,在朝中的仅郭子仪、苗晋卿、萧华三人。萧华又荐吏部侍郎裴遵庆,四月裴遵庆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

但是,在朝中掌握实权的却是大宦官李辅国。

上元二年(761),肃宗又诏加李辅国兵部尚书,并命令尚书省以上宰臣百官在宫中为李辅国祝贺,宴会酣饮整日,由此百官更加忌惮他。李辅国骄纵日甚,对此仍不满意,竟要求肃宗再提升他为宰相。肃宗对他的奢求很不高兴,但却说:"以爱卿的功劳,什么官不可以当,只是朝中有声望的大臣不同意怎么办呢?"李辅国就暗示尚书左仆射裴冕等人,让他们联名推荐自己。肃宗私下召见萧华,说:"李辅国要求担任宰相,若公卿上表同意,就不得不让他去做了。"萧华匆匆出宫,去问裴冕是否愿意联名推荐李辅国。裴冕说:"绝无此事,我的手臂可断,但想让我推荐他当宰相,万万不可能!"萧华再次进宫人奏,肃宗非常高兴,说:"裴冕可堪大用。"从此,李辅国对萧华怀恨在心。

宝应元年(762)四月,肃宗病重,无法上朝,宰臣等都不能谒见,百僚都到佛寺为皇帝祈祷、斋戒。李辅国乘机诬告萧华专权,并再三请求免除萧华的宰相之职,肃宗不同意,于是他假传皇上的旨意,罢萧华为礼部尚书,并把自己的党羽尚书户部侍郎元载提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没几日,肃宗便在宫廷内乱中驾崩,李辅国拥立李豫人宫,是为唐代宗。李辅国恃功更加骄横,无所忌惮地对代宗说:"您只管安稳地在禁中享受,外面的公事都由老奴为您处理。"因李辅国掌握禁兵,代宗虽然对李辅国的骄横愤愤不平,但外表仍非常尊重他。五月,代宗任命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元载知道李辅国痛恨萧华,为了感激李辅国的恩遇和提拔,讨好李辅国,再贬礼部尚书萧华为峡州(治今湖北宜昌)司马。(《旧唐书。肃宗纪》作陕州司马)这时代宗被李辅国等人蒙在鼓里,对朝中大事一无所知。萧华到达峡州后,不久就病死在那里。

大中二年(848)七月,宣宗颁诏,查寻唐开国以来因种种原因被诬陷的功臣三十七人,为他们平反,并仿照太宗故事,作"续图凌烟阁",以褒奖他们的功劳。在这三十七人当中,就有萧华的名字。这时距萧华被诬、遭贬已八十多年了。

萧华有二子:萧恒、萧悟。萧恒有三个儿子:萧俯,萧僳,萧傑。萧悟子萧仿。萧俯与萧仿后均登上了相位。

萧傺,字豪士,元和十二年(817)登进士第。累官侍御史,迁主客员外郎。后因参与"甘露之变"被宦官谋害。

萧做因祖上荫蔽而被授官。文宗大和(827~835)中,累升官至河南少尹。九年(835)五月,授官谏议大夫。开成二年(837),调至楚州任刺史。四年三月,再调到越州,任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东都团练观察使。武宗会昌(841~846)中,调回朝中,任左散骑常侍,迁检校刑部尚书、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等。宣宗大中(847~859)初年,因在华州时断狱不公正而受到处罚,降为太子宾客分司。四年(850),任检校户部尚书、兖州刺史、兖沂海节度使。大中十二年(858),以太子少保之职分司东都洛阳,不久去世。



------------------------------------------------------------------

欢迎各位宗亲提供萧氏家族相关资料,历史古迹,宗祠建筑,谱牒文化,人文典故等,将为您传播发扬!可发资料到邮箱:binyuliyun@vip.qq.com


纠肖复萧,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萧氏文化”

ID:zhxiaoshi

兰陵世家  光耀中华

萧氏文化  发扬光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