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隋唐萧氏|出将入相-徐国公-萧嵩

2016-11-26 林吉玲 王耀祖 萧氏文化

欢迎加入萧氏文化交流群,qq群号码:64116315 欢迎转发赐稿

萧氏文化交流微信群可加微信(xiao8828xiao)


《中华名门才俊-萧氏名门》

                                     --林吉玲 王耀祖

第八章 兰陵望族家声远宰相门第世泽长 

------隋唐五代萧氏宰相世家

八叶世系表

40萧衍  梁武帝

41萧统   昭明太子

42萧詧  宣帝

43萧岿 孝明帝

44萧珣 南海王            萧瑀   宰相、宋国公

45萧钧 谏议大夫

46萧瓘 渝州刺史

47萧嵩 宰相、徐国公                                     

48萧华 宰相、徐国公           萧衡  驸马都尉   

49萧恒   萧悟                        萧复 宰相、忠穆公                

50萧俯  宰相   萧仿 宰相       萧俭    萧偡

51萧稟           萧置  宰相

52萧顷 宰相   萧遘 宰相



(四) 萧嵩家族 

 玄宗朝宰相萧嵩     


    唐开国宰相萧瑀于贞观二十一(648)去世后,到盛唐开元年间,兰陵萧氏家族又出了一位宰相,他就是萧嵩,萧瑀的曾侄孙。

    萧嵩的曾祖是南海王萧珣,祖父萧钧,学问渊博,才能出众,甚有名望。萧钧,隋代任迁州(在今湖北十堰)刺史。贞观年间(627~649),累升官至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中书省的要职,其官位仅次于中书令、中书侍郎,官阶正五品上。凡诏旨敕制、玺书册命,都由中书舍人按典故起草;在皇帝旁侍奉献策,同时宣达圣命,察访天下冤情,审理刑狱,代皇帝慰劳有功之人等等皆属其分内之事。官品虽不高,但地位、职责都很重要。当时房玄龄、魏徵执掌朝政,萧钧甚受房、魏赏识器重。魏徵担任太子太师后,萧钧凭借才干卓越、政绩突出而被选为东宫右春坊中舍人。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承乾谋叛,被废为庶人,东宫属官均被免职,并谕令永不起用,萧钧也难脱其咎,被列于其中。

贞观十九年(645),检校中书侍郎许敬宗上折太宗,指出萧钧为人正直而遭到罢斥,有悖常理,不利于弘扬王道。太宗看后,思考了好长一段时间,权衡轻重,重新起用了萧钧等人。高宗永徽二年(651),萧钧历任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隶属门下省。谏议大夫,正五品上,职责是对皇帝规谏讽喻,魏徵曾担任过此职。作为谏议大夫,一定要耿直敢为。萧钧担任谏议大夫期间,能尽到自己的职责,敢于向高宗提出谏言,纠正了几起错判的案子,获得了高宗的好评。高宗经常在百官面前称赞他说:"萧钧,是真正的谏议大夫。"弘文馆学士,为弘文馆主,其职责是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并参议朝廷制度和礼仪的制定。

此后,高宗又任萧钧为太子率更令,兼崇贤馆学士。率更令从四品上,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令。崇贤馆又称崇文馆,是太子学馆。掌东宫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萧钧,博学有才,著有《韵旨》二十卷,有文集三十卷流行于世。高宗年间,萧钧去世,死时约六十来岁。

萧钧的儿子萧灌,生于武德九年(626),官至渝州(今重庆)长史,死于永淳元 (682),享年五十七岁。萧灌有两个儿子:萧仲豫,萧嵩。萧仲豫,事迹不突出。萧嵩,就是后来的玄宗朝宰相。


相士的吉言

    萧嵩,字乔甫,号体竣。生于高宗乾封三年(668)。父亲萧灌死时,他年仅15岁。成年后,萧嵩嘴边长着美丽的胡须,容貌堂堂,一表人才,再加上祖上的遗德,据说,提亲的媒婆把他家的门槛都踏破了。在认真挑选之后,萧嵩娶了会稽贺晦的女儿。

贺晦是当时会稽一位很出名的士人,他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嫁给了萧嵩,大女儿嫁给了吴郡人陆象先。陆象先是当朝宰相陆元方的儿子,很有才气。这样萧嵩与陆象先成了连襟,也正是基于此,在以后的仕途上,陆象先百般提携、照顾萧嵩,为萧嵩的发展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有一位叫夏荣的宣州人,善于给人相面,一次,他看了萧嵩与陆象先的面相后,对陆象先说:"陆郎您在以后的十年里,步步高升,位极人臣;但不如萧郎一门显赫,以后萧郎不但官位高,并且福命寿长、家丁兴旺。"对这样的话,当时的人并不怎么认可。因为,此时陆象先早已科第高中,担任洛阳都尉,其父又是当朝的宰相;而萧嵩尚未有任何功名,甚至还未迈入仕途的门槛,且其家族自曾祖父萧瑀后,已是大不如从前。

神龙元年(705),唐廷内部经历了激烈的斗争后,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氏重掌政权。时年三十八岁的萧嵩被调补沼州(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参军,正八品。这时扶阳郡王桓彦范任沼州刺史。桓彦范性格慷慨俊爽、谦虚稳重,爱惜人才,尤能提携晚辈,虽然被贬为州刺史,却早已名扬天下。桓彦范对自己的属下--参军萧嵩,非常器重,以特殊的礼仪来款待他。遗憾的是,桓彦范到任后不久,又被贬往濠州,使萧嵩失去了一次学习请教的机遇。

景云元年(710),睿宗掌权,萧嵩被调往醴泉(今陕西礼泉),担任醴泉尉。当时陆象先已任中书侍郎,荐举了萧嵩。不久萧嵩入京,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管分察百僚,为正八品,官品虽不高,但权力很大。景云二年(711)冬,中书侍郎陆象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居宰相,监修国史。陆象先清静寡欲,言论高远,受到士人的推重。陆象先出任丞相后,又一次荐举萧嵩,朝廷便任命萧嵩为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下官,这年萧嵩已四十四岁。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七月,陆象先罢相,被任命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剑南道按察兵马使。萧嵩在朝中又得到了紫微令(即宰相,唐玄宗登基后,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唐代中书令为宰相之一,先后改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等。)姚崇的赏识,被擢升为中书舍人,正五品上。当时萧嵩与崔琳、王丘、齐瀚、高仲舒等并列,同为中书舍人。但崔琳等人都是凭借着才学当选的,所以他们都认为萧嵩没有什么才学,很看不起他。而姚崇却认为萧嵩虽然不是出生正途(唐代以科举出身为正途),但前途不可估量,并对他尤为关照。此后萧嵩被调到地方接受锻炼,出任宋州刺史。回朝后连升三级任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分别为正四品上和正四品下。


边陲建功勋 

开元十四年(726),萧嵩以检校(检校为加官,唐代加官、加职、加衔等制度十分普遍,但无固定的加官称号,凡在正式官职之前"检校"二字的,一般都是加官。)兵部尚书的官衔领朔方节度使。朔方镇是唐朝的军事重镇,位于西北地区,其节度使主要负责该地区的军事防务,可以称作封疆大吏。萧嵩奉诏赴任之日,玄宗在定鼎门外,为他饯行,并亲自赋诗慰劳。

当时西北有朔方(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陇右(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河西(治所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三镇。三镇北御突厥,南拒吐蕃,保障河西走廊的畅通,以利于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经营。

开元十五年(727)九月,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进犯西北边镇。王君披见吐蕃军队来势凶猛,不敢正面迎击,率兵避开。悉诺逻恭禄等乘机攻陷瓜州(今甘肃安西),活捉刺史田元献和王君拔的父亲、少府监王寿,把城中的军用物资和粮草洗劫一空,然后焚城而去。接着又进攻驻扎在玉门(治今甘肃玉门)的唐军和常乐县,县令贾师顺带领守军坚守城池,悉诺逻恭禄见无机可乘,引军退去。

不久,吐蕃派使者北赴突厥,打算约同突厥一起进攻关中,王君披率精兵在肃州(今甘肃酒泉)伏击了吐蕃使者。回军途中,至甘州(今甘肃张掖)南巩笔驿,遭到回纥诸部伏兵的突袭。王君拔率左右数十人力战,自朝至晚,左右全部战死,王君搂被杀,回纥兵把他的尸体送给了吐蕃人。王君拔战死,河陇震骇,关中为之震动。


王君搂的失败、被杀,使玄宗很为恼火,他决定加派兵力,对吐蕃和回纥的好战势力以最大程度的打击。同时玄宗又认为王君拔之所以会战死,完全是因为他有勇无谋,决定挑选一位足以胜任边疆军务的、沉稳多谋的大臣出任河西节度使。经过千思万虑和朝臣的商讨,玄宗调检校兵部尚书、朔方节度使萧嵩前往河西镇,任河西节度使,兼管凉州诸事,封兰陵县子,并让他节制西北诸军以抵御吐蕃军队。

萧嵩奏请朝廷把裴宽、郭虚己、牛仙客等将臣调归其麾下,又引荐建康军使、左金吾将军张守珪任瓜州刺史。萧嵩到任后,朝廷为鼓励其斗志,表明对西北事务的重视,又给他加官晋爵为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瓜州刺史张守珪到任后,率瓜州军民修复瓜州故城,招抚流散百姓,让他们回归家园、恢复旧业。尚未准备就绪,吐蕃军猝至,城中士卒、百姓相顾失色,没有斗志。刺史张守珪安慰大家说:"彼众我寡,加之我们又刚受重创,不可以与敌人硬拼,当以奇计取胜。"于是,张守珪一面妥善布置士卒固守城池,一面亲自在城楼上摆宴置酒,宴饮作乐。吐蕃怀疑张守珪早有准备,不敢贸然进攻而退兵。张守珪乘吐蕃退兵之机,纵兵出城追击,吐蕃军败走。朝廷为嘉奖他的功劳,升瓜州为都督府,任命张守珪为都督。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英勇善战,屡破唐军,威名远播,吐蕃依靠他,蚕吞唐的疆土。萧嵩思索,若要削弱吐蕃的攻击力,必须先除去悉诺逻恭禄。萧嵩就派人四处宣言:悉诺逻恭禄在瓜州不战而退,已与唐军私通。使用反问计,挑拨悉诺逻恭禄与吐蕃朝廷的关系,吐蕃赞普由是猜疑悉诺逻恭禄,并最终诛杀了他。之后,吐蕃力量走向衰落。


开元十六年(728)秋,吐蕃大将悉末朗率大军又进犯瓜州,被瓜州都督张守珪击退。陇右节度使、鄯州都督张忠亮率兵在青海西南渴波谷大败吐蕃。张忠亮乘胜追击,攻下吐蕃大莫门城,斩首、俘虏敌人数千级,焚烧了骆驼桥,凯旋而归。八月,吐蕃再犯甘州,萧嵩又派遣副将杜宾客率领强弩弓箭手四千人,与吐蕃军队战于祁连城下。战斗非常激烈,从清晨直到黄昏,双方开战数次,吐蕃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唐军俘掠一名吐蕃大将,斩敌首五千级。残兵四散逃入山中,到处都是哭声与喊叫声。

自高宗咸亨元年(670),吐蕃与朝廷反目,之后便时盟时叛,至玄宗开元十六年,近六十年间,吐蕃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当萧嵩的捷报传来,玄宗异常高兴,特作《平胡》诗一首: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锘。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萧嵩经营边疆一年左右,给吐蕃以沉重打击,此后吐蕃渐衰,无力再与唐朝抗衡。


十年宰相任 

由于萧嵩边疆功勋卓著,开元十六年(728)十一月,玄宗下诏赐检校兵部尚书、河西节度判凉州事萧嵩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恩宠第一,其他官职如故。萧嵩进京知政事后,荐牛仙客为太仆少卿、凉州别驾,处理河西镇善后诸事,并代萧嵩主持凉州政务和节度使军务。

开元十七年(729)家族,玄宗又授兵部尚书萧嵩兼中书令、遥领河西节度使,户部侍郎兼鸿胪卿宇文融为黄门侍郎(开元元年十二月,改省为黄门省,门下侍郎改称黄门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人同为宰相,而以中书令最尊。自开元十四年(726)燕公张说罢中书令后,这个位子已空缺了四年。为表彰萧嵩的功劳,再度让他居此高位。又加萧嵩集贤殿学士、知院事,兼修国史,进勋位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

同年,玄宗赐婚萧嵩子萧衡,把女儿新昌公主下嫁给他,萧嵩与唐玄宗便成了亲家。萧嵩夫人贺氏,人皇宫觐见,玄宗亲切地称呼贺氏"亲家母",招待的礼仪极为隆重。不久,皇太子李瑛娶太常少卿薛绦之女为太子妃,萧嵩荣幸地被任命为迎亲使,并加封徐国公。

二十年(732)九月,中书令萧嵩等奏上新修的一百五十卷本《开元新礼》,玄宗遂昭告天下,全面推行中书令萧嵩所献新礼书。


当萧嵩兼中书令时,兵部侍郎裴光庭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两人同掌朝中大权,但两人不和,办事多不能协调一致。开元十八年(730),裴光庭兼任吏部尚书。此前,吏部选任官吏,重才能而不重资历。因而,有才能的人被超资提拔,而平庸之人老在低的职位上得不到升迁,甚至有的取得任官资格已二十多年,但仍未获得提拔或得到正式官位。裴光庭担任吏部尚书后,奏请朝廷改革官吏制度,凡选官、任官或官吏升迁均采用"循资格"的办法,即按照资历排队,限定年资逐级晋升,不许越级提拔,并且不管能否胜任。如此只要不受到处罚,皆有升无降。这种"循资格"的方法,被称之为"圣书"。此方案一出台庸愚者欢喜,而有才之人无不叹息愤懑。萧嵩及贤相宋璩对此极力反对。开元二十一年(733)二月,裴光庭卒。太常博士孙琬上奏说:"光庭用循资格的办法,失劝奖之道,请谥号为"克。"

裴光庭死后,相位空缺,为了使新组成的宰相班子能够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玄宗便让萧嵩推荐宰相的人选。早年在中书舍人任上,萧嵩与另一中书舍人王丘较能谈得来、关系也很密切。王丘为人正直,为官清明,萧嵩准备推荐他为宰相,王丘却执意推辞。萧嵩只好另荐韩休。韩休恬淡平和,性格耿直,不图名利,有才干,他出任宰相,应会不负众望。萧嵩本以为韩休容易共事,故引荐他。但韩休知政事后,萧嵩所提议、赞成的事,多遭到韩休的反驳和严厉拒绝,于是两人甚为不和,经常到玄宗面前争论曲直是非。萧嵩便有让出相位、告老还乡之意。但玄宗不舍得就此让老臣离去,最后决定两人同时罢去相位。十一月,尚书右丞相宋璨因年老祈归乡里,玄宗便任命萧嵩为尚书右丞相,韩休为兵部尚书。


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任命萧嵩为太子太师,从一品。工部尚书韩休为太子少保,从二品。

从初人仕到官封太子太保,萧嵩办事一直都很谨慎、勤勉,所以官运一直很亨通;然而开元二十七年(739)六月,祸事从天而降,萧嵩的官宦生涯出现了波折。

开元二十六圭9(738)六月,幽州将赵堪、白真陋罗矫节度使张守珪之命,令平卢军使乌知义到潢水之北袭击奚人,乌知义认为此时不妥,遂不从命。白真随罗又假称皇上有诏令下达,逼迫乌知义采取行动。乌知义不得已领兵出战,与奚人遭遇,先胜而后败。张守珪向朝廷奏报时,隐瞒失败的真相,谎报乌知义获胜并有所缴获。不久事情泄露,玄宗令内侍省宦官牛仙童前往调查此事。张守珪用重金贿赂牛仙童,二人合谋归罪于白真陋罗,并逼迫白真随罗自缢而死。牛仙童深得玄宗宠信,众宦官都嫉恨他。在牛仙童前往幽州调查时,牛仙童的死敌也暗访此事,并得知牛仙童受贿。于是他们便把牛仙童受贿并隐瞒真相一事抖了出来。玄宗大怒,命大宦官杨恩勖杖杀牛仙童。张守珪坐贬括州刺史。萧嵩也曾行贿过牛仙童,此时也被揭发了出来。



萧嵩在京城南郊有一栋别墅加良田数顷,宦官牛仙童爱慕这栋别墅,萧嵩就把别墅良田一并送给他,牛仙童受贿事发后,朝廷追查其财产来源,时任丞相的李林甫检举了这件事,七十二岁高龄的萧嵩由太子太师贬为青州(治所在今山东青州)刺史。

然而,考虑到萧嵩年老且功高,玄宗对其恩顾有加,不久又追拜萧嵩为太子太师。但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萧嵩请求还乡颐养天年,玄宗批准了他的请求。萧嵩退隐后,精心修治自己的林园,栽种草药和自己喜欢吃的木耳,悠闲自乐。此时长子萧华担任工部侍郎,次子萧衡为皇帝女婿,授太仆卿,封驸马都尉,正三品。家门荣耀,资财丰厚,士林无不羡慕。萧嵩引退后,在家颐养自乐数十载。天宝八年(749),萧嵩安然地离开了人世,享年八十一岁。死后赠开府仪同三司,可开设府署、辟召掾属,享受和三公同等的礼仪。


-

-----------------------------------------------------------------

欢迎各位宗亲提供萧氏家族相关资料,历史古迹,宗祠建筑,谱牒文化,人文典故等,将为您传播发扬!

纠肖复萧,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萧氏文化”

ID:zhxiaoshi

欢迎加入萧氏文化交流群,qq群号码:64116315

萧氏文化交流微信群可加微信(xiao8828xiao)

兰陵世家  光耀中华

萧氏文化  发扬光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