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萧氏世系|徐国公后裔暨大唐八相世系示意图(6)

2017-05-19 湖北萧氏整理 萧氏文化

欢迎加入群聊 转发赐稿

萧氏文化交流群qq群:64116315 

萧氏(江西)寻根群:149955154   

萧氏文化交流微信群可加微信(xiao8828xiao)

往期经典 ↓↓↓

1.萧氏世系|显祖萧何至34世世系名讳(1)

2.萧氏世系|显祖萧何至皇舅房世系名讳(2)

3.萧氏世系|显祖萧何至齐皇房世系名讳(3)

4.萧氏世系|梁皇房世系示意图(4)

5.萧氏世系|昭明太子世系暨西梁帝王裔衍示意图(5)

6.萧氏宗祠|各地宗祠欣赏(部分)


徐国公后裔暨大唐八相世系示意图

[何公之3256]

 

接图19      

┌────────┘

33华★┬34恒┬35俛★─36膺─37英─38[881年徙福建]H[衔接待考]

          35

          35俶┬36

                36庸字应之

      34悟─35仿★┬36廪┬37顷★[五代时为相]38

                        37顼字大子益─38扆→I

                        37

                    36□─37[南汉崇文使]

33衡┬34复★┬俭:J36寯─37絿─38文元┬39霖—40俨→Ja

                            39霁—40焕→K

          36骞─彩┬38舜元┬39循湘—望—42

                        39

                        39

                  38禹元┬39云—攸—来仪

                        39

                  38殷元┬39

                          39

                          39霫—40居莘(虎溪始祖

          36宣┬绍仁─龙元…………………………56伯英[徙桥头芳溪]

              └绍仪Jc─巽伯[徙庐陵竹山]39安国[978年迁开封]

          └□─廉─必正─克清┬40[徙治下]

34  └偡┬36寘★┬37★┬38裕元 └厚[徙池下]

                37  38祯元─[易姓江,徙黄墩,详见续图99]

34升┬位  36宥─37    38[徙虔州斯文岭]Mc

    ├佩[白水县令]—四女    38凯元

    35                38徽字都元─39N

    35                38坚字满元[徙庐陵]Ma

34                      38固字盈元[徙高安]Mb

【晓语】:按萧祯墓志铭:遘七子,则似应当有子

33

华:嵩公长子,生于唐武后圣历二年己亥,殁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己酉。谨重方雅,初为给事中,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为兵部侍郎,后迁魏州刺史,唐肃宗上元元年庚子,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相肃宗。唐代宗大历元年嗣徐国公,唐大历四年,贬为峡州刺史。娶王氏。子二:恒、悟

衡:嵩公幼子,字景平,生于唐武后长安四年甲辰(公元704年),殁于唐大历七年壬子(公元772年),寿六十八,葬长安城西。为附马都尉,唐玄宗时为太仆卿,位三品,尚新昌公主,生于唐武后长安四年甲辰(公元704年),殁于唐大历九年甲寅(公元774年),寿七十,葬长安城西。子:复;巽(失详);升;鼎,生于唐开元二十四年丁丑,为蜀州别驾,附马都尉,失详。

34

恒:华公长子,生唐肃宗上元中。为殿中侍御史,赠吏部尚书。妣韦氏。子四:俛、杰、俶、佑。女为江西观察使韦丹后妻。

悟:华公次子,为大理司直。妣傅氏。子:仿;伸,为河中府参军。

衡公子,字履初,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殁于唐德宗贞元四年戊辰(公元788年),寿五十七,葬长安城西。曾衣垢弊居一室,为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以清操显。父母叹曰:“此子当与吾宗始为宫门郎。”历翕、池二州刺史,迁河南观察使,岁歉发储粟以贷人,百姓德之。拜户部尚书,统军长史。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己未,出为同州刺史,久而拜兵部侍郎。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朱泚反,扈驾如奉天,拜吏部尚书,同中书平章事,登相位,升太仆卿。劾奸默佞,无不敬惮。与陆宣公贽最相知。公厉名节、性孝友,为相方严,数佛德宗之意。翌年免相,赖宣公上奏保全名位。后奏使自江淮还,遂辞位。唐德宗贞元三年为检校太子左庶子,于饶州安置。谥“忠穆”。 妣邓氏,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殁于唐德宗贞元三年丁卯(公元787年),寿五十六,葬长安城西。子二:俭、偡

升:衡公四子,生唐玄宗开元时,为附马,尚唐肃宗女郜国大长公主。升早卒,公主以奸蛊事再得罪废,诸子悉逐丑地端州。子四:位、佩、儒、偲。女为唐顺宗妃。

35 世 

俛:恒公长子,一名俯,字思谦。生于唐代宗大历六年辛亥,殁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唐德宗贞元七年辛未,与元祯、独孤郁、白居易、沈师傅等同登进士第。唐宪宗元和元年,又登贤良方正制科,寻拜右拾遗。唐宪宗元和六年召充翰林学士,每备顾问,次年转封员外郎;元和九年改驾部郎中。与柳宗元尤友善;元和十三年拜御史中丞,元和十四年进阶朝议郎、飞骑尉,袭徐国公。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与段文昌同平章事,遂登相位。旋罢相,授尚书左仆射。次年改太子少保,太和八年复以太子少师征之,托疾不受,遐游自乐,性简洁,疾邪甚,孤特一概,故轻去位无所藉。子:膺

烋:恒公次子,字豪士。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戊戌登进士第,累官侍御史,迁主客员外郎。唐文宗大和九年乙卯十一月,为凤翔监军使所害。妣郭氏。继妣王氏。三妣经氏。子一:冥,

俶:恒公三子,以荫受官,唐文宗大和中累迁河南少尹,大和九年乙卯拜谏议大夫,唐文宗开成二年丁巳出为楚州刺史,开成四年己未迁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东团练观察使,唐武宗会昌中入为左散骑常侍,唐宣宗大中初授太子宾客分司,大中四年庚午校户部尚书、兖州刺史;大中十二年己卯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子二:麝,庸(字应之)。

佑:恒公幼子,妣钱氏。子:陆,失详

仿:悟公长子,字思道,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乙亥,殁于唐僖宗干符四年丁酉五月,享年八十三。唐文宗大和元年擢进士第,大中朝历谏议大夫、给事中。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迁左散骑常侍;四年迁礼部侍郎,转户部,出为滑州刺史,充义成军节度使,以治水功入为兵部尚书;咸通十四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相,迁司空、弘文馆大学士,封兰陵郡开国侯。唐僖宗干符三年丙申春正月己卯朔,公以病求免,罢为太子太傅,出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为官清廉,时推其直。妣杨氏,诰封一品夫人。子:廪

俭:复公长子,为循州长史,唐宪宗元和中观察湖广,后为长沙太守,留居长沙。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壬辰(公元752年),殁于唐穆宗长庆四年甲辰(公元824年),寿七十二,葬长沙城南。妣李氏,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丙申(公元756年),殁于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公元821年),寿六十五,葬长沙城南。子三:寯、骞、宣

偡:复公次子,一名湛,字朝宗,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甲午(公元754年),殁于唐穆宗长庆四年甲辰(公元824年),寿七十。妣张氏、蒯氏。子二:寘、宥

36

膺:俛公之子,字次元,唐文宗开成初登进士第,是岁闽中登第者四人,朝士诗云:“几人天上争仙桂,一岁江南折四枝。”闽中自是号为“文儒之邦”,公官至大理司直。子:英

廪:仿公长子,一字富侯,生于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唐懿宗咸通三年进士,迁尚书郎。唐干符中,以父出镇南海,免官侍行。南海多榖纸,仿敕诏子缮成书,廪谏曰:州距京师万里,书成不可露赍,必贮以囊,得无薏苡嫌乎?仿曰:善,吾思不及此。故父子克保令名。唐僖宗中和中为中书舍人,唐僖宗广明初为京兆尹。田令孜养子有罪,捕系狱,请救踵门,廪不纳,杖杀之,因贬贺州司户参军事,会襄王窃据,挈族逃河朔。唐昭宗光化三年以给事中召,不至而殁,享年七十有九。妣裴氏,初封清河郡夫人,再赠楚国大夫人。子四:顷、顼、益、颖(《新唐书》作“颎”,字子光,度支巡官,失详

寯:俭公长子,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甲戊(公元794年),唐僖宗干符三年丙申由歙州刺史调任右司员外郎,殁于唐懿宗咸通二年辛巳(公元861年),寿六十八,葬长沙城南。妣袁氏,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丙寅(公元796年),殁于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公元874年),寿七十八。葬同夫处。子:絿。

骞:俭公次子,字鹏举,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801年),唐僖宗干符三年丙申由歙州刺史调任右司员外郎,殁于唐僖宗中和元年辛丑(公元881年),寿八十一,葬长沙城南。妣袁氏,生于唐顺宗永贞二年丙戌(公元806年),殁于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公元874年),寿六十八。子:彩。

宣:俭公幼子,子:绍仁、绍仪。

寘:偡公长子,生于唐德宗贞元元年乙丑(公元785年),唐宣宗大中元年由荆州刺史入觐御史中丞。唐大中四年,自兵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大中六年,拜中书舍人。大中八年,迁中书侍郎,大中十年八月四日,授校工部尚书、浙西使。唐懿宗咸通五年四月,以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同中书下平章事为相,殁于唐懿宗咸通六年乙酉(公元865年)四月,在位不及一年,寿八十,谥“安定”。 妣郭氏、暴氏。子:遘、蘧。

宥:偡公次子,其它失考。子:迈,字昌圣,失详。

37 世

膺公之子,字绪红,其它未详。子:晔 失详)。曦,字德卿,唐僖宗时为刺史,于唐僖宗中和二年癸卯奉命由杭州携眷入福建,卜居长乐县清里大鳌坑(漳港镇),堂号凤翼,四世孙愈徙居永福瑞云峰后(今永泰县岭路乡七斗村);

顷:廪公长子,一名颀(《新唐书》载公名为须,属误),字子澄,(有资料载“字子登”,属误),聪悟善属文,唐昭宗时,擢进士第,历度支巡官、太常博士、右补阙,累迁吏部员外郎,仕五季后梁,历给谏、御史中丞、礼部侍郎、知贡举,五代后梁末帝贞明四年四月拜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相,封兰陵县开国伯。后唐庄宗时,坐贬登州司户。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六月,为礼部尚书,改太常卿,以太子少保致仕。卒年六十九,赠太子少师。子;愿。愿公字惟恭,弱冠举进士第,后唐明宗时右赞善大夫,授兵部郎中。历给事中、右常侍、秘书监,改太子宾客,性纯谨,后周广顺元年辛亥卒,赠礼部尚书,寿七十余,时其母尚在,一门寿考,人罕及者。支下有居广东者。失详

顼:廪公次子,唐末进士及第,字大子益,任商州团练推官,不调,朱梁祖知其名,重其器,居近侍。妣李氏。因长子珍未冠而卒,夫人李氏继亡,公遂不亲事,不茹遇晕,至人授以御气法,遽辞荣,入少室山隐居。后唐帝数诏不起,怒其去避,敕逐公出郡,乃携子挚家,涉重湖至长沙居焉。子二:)、珽。

益:仿公之孙,字子益,别字国富,五代十国为南汉崇文使,因仕徙修江武宁。

絿:寯公子,一名道,生于唐宪宗长庆四年甲辰(公元824年),殁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寿五十七,葬长沙城南。妣李氏,生于唐敬宗宝历元年乙巳(公元825年),殁于唐僖宗中和元年辛丑(公元881年),寿五十七,葬长沙城南。子五:干元、文元、体元、贞元、信元。

彩:一名通,骞公子。子三:舜元、禹元、殷元

绍仪:宣公之子,其它失记。子:巽伯。

绍仁:宣公次子,其它失记。子三:龙元、虎元、凤元。

遘:寘公长子,字得圣。生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庚子(公元820年)初,殁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丁未,寿六十八。唐懿宗咸通五年状元及第。初为右拾遗、起居舍人,因遭韦保衡嫉恨,贬迁播州司马。及韦保衡罪诛,召为礼部员外郎。唐僖宗干符中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唐僖宗中和元年(唐公元881年),僖宗入蜀,拜同平章事,为相,与王铎并位;从还京师,累拜司空,封楚国公。公负大节,以王佐自任,当国风采峭整,天子器之。时田令孜持禁军,权宠可炙,公卿无不俯顺,惟公未尝少下笺。田令孜生事,公与王重荣等素恶之,共劾诛之。召未,朱玫起兵迎车驾,玫别立肃宗玄孙襄王温,召公作册,公苦辞,玫遂罢公为太子太保。僖宗还宫,孔纬与公有隙,乃诬劾遘为伪臣。遂退居永乐令弟蘧所,唐光启三年三月赐尽于第所。妣龚氏、李氏、王氏。子七:龚氏生,字裕元;龚氏生,又名祯,一名明,字德诚,生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即公元842年壬戌,殁于唐昭宗景福二年癸丑,葬歙县篁墩溪南亭子埠亥向。唐广明年间,因破黄巢有功,敕封为上柱国、上将军、江南节度使。黄巢兵犯宣歙时,奏请驻兵歙州,因家焉。朱温篡唐,曾起兵北上,终不能克。因父遭害,退隐安徽歙县之黄墩,因“念先世从北渡江而来”,遂易姓为“江”,冠以“萧江”,以别于其它江氏。生董、郑、威,董公迁徙婺源,郑公守墓,威公迁徙浙江开化衢州。董公之子瑾,迁中平灵嘉冲,祯公六世孙文采,迁旃坑马槽坊。祯公八世孙敌公字景仁于宋元丰二年己未迁江湾,繁衍至共和国四十年时,裔孙泽民为共和国主席,在位十三年。凯;龚氏生);李氏生);

王氏生);王氏生

蘧:寘公次子,唐光启中为河中永乐令。唐哀帝天佑二年,主客郎中。后梁龙德中为散骑常侍。户部尚书致仕。殁于后晋天福三年戊戌,卒赠右仆射

遇:寘公三子,因兄遘公之事牵连,携侄坚、固避居豫章

38

干元:絿公长子,公率兄弟五人由湖南长沙避乱迁江西吉安府庐陵,结庐大塘、滨亭匾曰:“星潭亭事”,以示不忘星沙之祖也。子三:廉,廉生必正,必正生克清,为泰和螺溪池下东风尘基祖。

涟、斌

文元:絿公次子,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公元847年),殁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寿七十七。随兄弟五人避乱迁江西吉安府庐陵。葬吉安大塘。妣杨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公元847年),殁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庚辰(公元920年),寿七十三,葬吉安大塘。子二:霖、霁

体元:絿公三子,随兄弟五人避乱迁江西吉安府庐陵,后迁居万安。支下不再录。

贞元:絿公四子,随兄弟五人避乱迁江西吉安府庐陵,后迁居赣州。子一:瑗

信元:絿公幼子,随兄弟五人避乱迁江西吉安府庐陵、泰和等地,后迁居龙泉。支下不再录。子四:敏,不再录。玫,徙居水南,不再录。畋,徙居安福,不再录。

舜元:彩公长子,其它失记。子三:靌、霆、震。

禹元:彩公次子,其它失记。子二:云、霓。

殷元:彩公幼子,其它失记。子二:霐、霫。

巽伯:绍仪公之子,号巽堂,徙庐陵竹山(今吉安县敦厚镇),是为竹山基祖

徽:遘公四子,亦名都元,任湖南节度使,生于唐懿宗咸通五年甲申,殁于后梁贞明六年庚辰。子:贞

锜:遘公三子,字卓玉,原名凯元,因父事 避隐,后于唐天佑间从金陵江宁府武进县迁居古虔兴国斯文岭,是为斯文岭基祖,生于唐懿宗咸通二年辛巳八月二十五日,殁于后晋天福三年戊戌十月初三日,寿七十八,初葬本境西门岭,后迁葬桐江上大岭背老伯塘人形庚山甲向。妣文氏,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丙戌正月二十八日,殁于后唐长兴四年癸巳二月初十日,合葬夫茔。子:谌。谌公二十六世孙应识公于清康熙十六年丁巳,再迁兴国县埠头乡埠头村。

坚:遘公五子,原名满元,随叔遇公贬居豫章,易名坚,取“满则坚”之意,字世利。生于唐僖宗中和时。五季时,公以年高景暮,思还故土。而长安兵复荡然,卒止。曰:“自为公相之后,流染市尘之内,此岂吾家也!”曾择里仁为美,遂以一经教授庐陵,因徙居焉。妣鲁氏。子:景

固:遘公幼子,原名盈,随叔遇公贬居豫章,易名固,取“盈则固”之意,字世立。五代后梁末帝干化时,见知冯道荐于后唐明宗,授高安令。遂家于高安市南世济桥,为筠州萧氏之祖。妣彭氏。子:才

39 世

霖:文元公长子。字叔澄。一字处仁。官至朝议大夫,守吉州,因家永新。子俨官庐陵官下后,卜居于泷江之富源(今属吉水县水南镇)。迎父霖公就养,卒,葬所居之近。子四:佺、保(不再录)、仪、仁(不再录)。

霁:文元公次子,字月轩,一字月卿、叔济,行十三,徙居庐陵县高泽乡十八都高塘(吉安县敦厚镇)。生于唐僖宗干符五年戊戌(公元878年)二月十八日,五季时,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初(杨吴干贞二年(928))进士,后因舅父杨辂举荐,上书于吴王得仕,为洪州武宁令兼知镇事。到任敷月,殁于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辛卯二月二十五日(一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丁酉即公元937年),卒年五十四(一说六十),葬吉水县中鹄乡归德里螺陂墨潭将军山。临终遗言:子孙必迁吉水螺陂。娶周氏,生于唐僖宗干符二年乙未(公元875年),殁于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七月二十五日,葬吉水白沙石牛潭之西岸长畲山,即牡丹山。子:焕,

靌:字循湘,其五世孙公谅,为泰和万合宁波基祖,公谅曾孙克勤,迁徙泰和没溪高坪;霆公字循汉,其九世孙时亨,为泰和馆背巷基祖。震公字循沚。支下另有徙居泰和石岗殷家坊、凤岗宁溪、桐陂水南观背,于都崇贤里丁坑、石壁坑、朱田保干田垴,瑞金万田隘王屋场等处者。

雲:字循溟,生攸,攸公生来仪,来仪公生汉,汉公生仲文,仲文公生邦宁,为泰和城西、西昌社波基祖;霓公字循渤,其九世孙珏,为泰和馆背巷基祖;裔孙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徙广东始兴县,后迁南雄市莲塘、石龙头等地。

霐:字循源,其六世孙隐,为泰和苑前赤岭基祖。

霫:字循浦,生居莘、居郁。遇马氏乱,与三兄弟始来庐陵,吉水文昌乡虎溪刘氏,为吉水虎溪(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基祖。居莘公生于南唐保太十二[954]年甲寅,宋太祖干德二年,经吉水虎溪迁潼溪,后又迁木山塘,居莘公生祚、俊、琛、操,祚公曾孙仁彦,为泰和万合沙湖基祖;俊公曾孙东,为泰和永宁苍源基祖;琛公五传至大理评事文叔,文叔公生应通,应通生达,达公生余庆,余庆公生滋,滋公生大德字寿夫,大德公生雷龙字作霖,号芳洲,为元秘书著作郎;其五世孙廷用,居吉安白云山,子光辉,迁居百记穆溪。琛公八世孙元鼎为泰和富水产港基祖,再七传为茂可、行可,茂可为木山塘基祖,行可生以立,迁万合石桥;操公十二世孙元德,居泰和万合水在口;十三世孙明远,居泰和万合东湖;十四世孙端,居万合逸塘边;十五世孙六御字于天,元朝延时,偕弟六若字敬天由虎溪徙居坊廓南溪(今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南坑),为南溪基祖;十八世孙坎元,迁灌溪湾溪,十八世孙寅公、玄公,居万合田段;十三世孙云端,居万合柳南;操公九世孙维四,居万合石虎塘,操公八世孙宗智,徙兴国曲溪,操公十世孙克政,居苑前梦岗鱼池,操公十九世春安,居塘州东湖;操公十四世孙道翁,居万合沙垣。居莘公十一世孙位卿,名佐,于元大德三年己亥,从湖广茶陵县徙居江西泰和县井湖村。居莘公十八世孙天禄,迁湖北省洪湖市万金镇。二十世孙光受、光孚、凤鸣兄弟三人,于明洪武年间从赣州迁往湖广景陵县(天门市)多样河,光受裔孙另有迁居湖北省仙桃市者。居莘公二十七世孙维沛,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从江西迁四川长宁县古河乡古家河场余家湾(后更名团山子)。支下另有徙居泰和谱头、于都固院大庄、会昌白鹅上埠乱石磉、白鹅面,于都禾丰碗窑下、泰和北临环里馆驿背巷、仙槎乡丹山、云亭之睦岗,会昌上游叶屋坝河勘上、文溪、赣县四会乡杨源,兴国太平乡塘溪、曲溪、梅窑、崇贤中州,万安县五云三官洞学堂里,南安县,宁都留田,瑞金赖源上坪狮门塘、于阳、清化木瓜,于都安富里邹坑、宽田黄龙坑、宽田姑婆塘、上吉杜田、大岭背、鲤汾江、乌石山、崇贤里赖汾,赣县江口,龙泉(遂川),安远县云雷等处者。

贞:徽公之子,一名真,字南苍,任九江刺史,生于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殁于后晋天福五年。子三:文昌、文忠、文源。文昌、文忠、文源三兄弟,五季时,因避乱而徙庐陵,卜得坎之艮,逢山则止,兄弟三人各择一地:文昌居庐陵之永阳曲山(永阳镇)、文忠居泰和苑前王山、文源居吉水燕山,号称“吉州三山之始祖”。

景:坚公之子,生五代梁开平时。妣胡氏。子三:凯。秦、楚(俱不再录

才:固公之子,生五代梁干化时。妣高氏。子二:荣。菪,又名耀


(备注:37世开始,错误较多,只作参考,不作为修谱依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