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8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90后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难。

文章推荐:拾遗男

文章来源:房东经济学


时间已经进入2019年11月,这意味着第一批90后还有不到60天就要进入30岁了,时光飞逝,90后身上的负担变得更重了。


前不久知乎上一则问答(房价让现在的年轻人有多绝望?)的高赞评论十分犀利,让人触目惊心。虽然回答者表示并不绝望,但这个回答免不了让读者感到失望。高房价只是90后遇到的一个典型困难,伴随老龄化不断加深,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90后。


房价让现在的年轻人有多绝望?


从人生的前二十多年看,90后的运气整体上非常好,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胎化的普及,90后不光在成长期的经济条件上远胜前辈,而且大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宠爱,享受了更多快乐的童年与青春,但如果从大趋势看,90后这代人很有可能是“先甜后苦”的。

过去五年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90后的好运气似乎用完了,无论踩什么点都完全踩错:90后一进入职场,经济就正好开始下行;90后要成家买房的时候,房价正好刚刚翻完一倍。



运气不是想有就有


第一批90后大学生毕业于2012年,有意思的是,中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不断放缓,实体经济出现困难,就业也变得不如过去容易,90后的职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996工作时间也在90后进入职场后蔓延,以至于现在成为一些行业约定俗成的常态。


中国经济同比增速 1999-2019


买房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从买房的时间来看,90后踩的点也很不巧。目前全国男女平均结婚年龄分别是28.2岁、26.1岁,取平均数即27岁出头,再以结婚年龄为买房的参考时间,那么第一批90后27岁买房时候正好就是热点城市房价的顶点。


参考人口趋势、房价租售比以及金融周期,这一批上车的90后不仅难以享受到过去买房那样的大幅资产增值,反而可能半生被房产所困,就像1990年前后进入社会的日本年轻人一样。

北京房价 2006-2017


在可预期的未来,我们会看到90后上有老下有小时,压力会是历代人当中最大的,因为缺少同辈的协助,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应对四个老人和至少一个孩子(如果不是丁克的话)。



我们还会看到,90后退休的时候,中国40%的人口都是60岁以上老年人,届时养老金可能已经形同虚设,养老全得靠自己。这是因为中国养老体系是“代际赡养”,即现在工作的人交的养老金给现在退休的人养老,这在过去年轻人多而老年人少的时候没任何压力,但到90后退休时,劳动力人口可能还不如退休人口多,届时,如果90后不想延迟退休,除了靠自己的资产积累以外,谁也靠不住。


中国2019年和2050年(第一批90后开始退休时)的人口结构出现大变样


上述预测的准确度可以理解为接近100%,因为人口的确定性太强而滞后时间又太长,即使现在鼓励生育并且效果非常好,那么现在出生的孩子也要二十多年后才能为社会贡献生产力和需求。


事实上,即将进入30岁的这一批90后也是中国最后的一波婴儿潮,1990年中国新生人口数量接近2400万人,到2018年时,这个数字下降至1500万。


中国历年出生人口数量  1950-2018



很有意思的是,90后和90后的父辈在人生际遇上的大趋势很可能是正好相反的


90后父辈对应起来大概是60后至70初,这一代人(尤其是接受过教育的这一代人)用“先苦后甜”形容毫不为过。


他们工作有分配、住房有分配、就业后的市场刚刚开放,遍地是机会,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阶层上升远比今天更容易,他们赚钱后买房成本还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之后又享受了二十年房地产大牛市的时代红利...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以健康状态退休养老,收着房租跳着广场舞的大妈和正在996工作的90后,就是两代人在今天的真实写照。


60后的幸运,还可以从中国首富的年龄看出来,十五年前的中国首富(黄光裕)是60后,今天的中国首富(马云)依然是60后。


这个现象和日本再一次地高度相似,日本战后的一代人伴随经济起飞而致富,反观1990年代至今,日本年轻人开始佛系,因为他们很清楚,不佛系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积累下大量财富的那一代人直到现在都还是全日本最富裕的,据统计,2013年时日本65-74岁人口的中位数财富比45-54岁人口的中位数财富多一倍多。



2013年日本各年龄段人口的中位数财富


中国的大厂造富时代已经过去,十五年前的BAT和今天的BAT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今一部分年轻人的不要命,只是通往佛系前最后的挣扎。


从幸运的60-70后来看,如果一个90后上面有一对这样幸运的父母,那么这个90后的压力会小得多,甚至可以成为不用工作的食利阶层,但这样的90后毕竟是少数。


而最辛苦的90后是那些出身贫苦,没有经济基础的年轻人。因为三十年前的年轻人面对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差距比今天要小得多,阶层流动性比今天又强得多。今天一个无法拼爹没有财力的90后,他一生的奋斗终点可能还够不到大城市同龄土著奋斗的起点。


当然,也不用过于悲观,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使命,有句话说得很对:“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另一方面,在忧患意识下,我们反而可以尽可能多做准备。

北方经济比南方究竟差在哪里?酒桌上的事,足以说明问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喝酒才能办事,是与南方最大的区别。南方人做事情从来不在酒桌上谈。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务实的观念。这就是差距!

我们去到北方,先喝酒,再谈事。各种规矩各种喝,喝的晕乎乎的谈个啥?

上面的这些犀利的“吐槽”,不是在微博上,也不是微信群里,而是出现在一个省政府的官网。

7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转载了一篇题为《究竟该向南方学什么?——潍坊市委书记南方考察归来的“发展之问”》的文章,并在“今日关注”栏目中置顶显示。

这篇文章摘登了9条网民建议,直指山东特色酒文化、政府过度干预、思想观念落后等弊端,言辞犀利。

省政府官网公开网友“吐槽”:喝酒才能办事

今年3月份,在对嘉兴、泉州、宁波、苏州、南通等五个南方城市进行考察学习后,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发表了一篇万字演讲。在近日公布的演讲稿中,惠新安直言:

感觉我们跟人家不在一个时代。

相比南方五市,我们的差距之大显而易见……不仅具有强烈的危机感,而且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

惠新安的讲话内容经媒体披露后,引发网民热议。就对标苏浙粤,网民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且,很多建议还出现在上面那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的文章中。

(一)喝酒才能办事,山东特色酒文化亟待改变

网民“松果”:喝酒才能办事,是山东与南方最大的区别。南方人做事情从来不在酒桌上谈。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务实的观念。这就是差距!

网民“往北398公里”:我们去到北方,先喝酒,再谈事。各种规矩各种喝,喝的晕乎乎的谈个啥?大多数的南方人则不同,先过来喝喝茶,然后再谈事。深圳更多的是先找个咖啡厅,碰撞一下,合适再深谈。酒越喝越混沌,喝到思路都找不到;茶越品越清醒,清晰到细节都抠出来。结果决定导向。

(二)政府应树立服务思维,减少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网民“夏日时光”:山东数量众多庞大而臃肿的国企、各区各县林立的城投公司,占据了太多的资源,感觉正在向东北看齐。

网民“大山”:在山东这样一个儒家文化发源地,对商人的标签都是“儒商”。不少地方都体现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市场主导?先看领导想让市场啥样子。改革创新?先看领导想创新啥。行不行全看一把手。

网民“热心市民Mr庄”:山东的劣势在于政府部门规矩太多,管的太宽,手伸的太长。衙门口也多,只拿自己当管理部门而不是服务部门。这就是和南方的差距。

网民“一尘子”:“政府对民营企业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预”,这个说到点上了。但是不干预怎么能显示领导的成绩和水平呢?所以不好实现。还有“不违法就可行”这个观点,充分显示了创新和思想解放。很精辟。

网民“良仔良”:北方经济差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你去南方出差,几乎看不到政府;北方走一圈,最牛的企业都是带着国字头。这就是差距!不折腾的政府就是好政府,标准明确的审批就是善政。

(三)缩小同南方的差距必须解放思想

网民“米兰老铁匠”:北方起步早,思想僵,不敢干;南方起步晚,思想活,看准了立马干。

网民“白开水”:南下考察的干部感觉和南方不在一个时代。的确不在同一个时代!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这也让我们想和山东某些单位合作十分困难。

山东着急了

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把网友尖锐的批评晒出来,可见,山东省是真着急了。

作为北方大省,从1979年至今,山东GDP总量始终位居全国前三。这当中,山东也曾一度咬紧江苏,企图翻盘。但近些年,这种可能性显得愈发渺茫。

2018年2月,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历数了山东经济发展的短板,他提到的一组数据:

山东经济总量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扩大到2017年1.72万亿;与江苏的差距由2008年的50亿扩大到1.32万亿。

到了2018年,山东跟广东、江苏这两个省的差距,已扩大到了2万多亿、1.6万多亿。与前面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后面追兵的脚步却越来越近。而且,2018年山东的GDP增速没有跑赢全国。

7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官网“自揭老底”,源于他们再次被自己与南方的差距“震撼了”。

潍坊(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3月,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率市党政考察团到嘉兴、泉州、宁波、苏州、南通等五市考察学习。这次为期一周的南方之行,带给考察团巨大的思想震撼。惠新安在总结中坦言:

与南方五市相比,我们所有差距的根源都在思想观念上。

安于现状、沾沾自喜。不少干部喜欢陶醉于昨日的辉煌,没有意识到成绩是前人的、过去的,缺乏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

产业发展水平我们与他们已处于不同的时代。

政府对民营企业最大的支持,就是不干预。

什么样的领导招什么样的商,招大商必须请主要领导出面。

与南方的差距,不仅让我们有强烈的危机感,而且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

南方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我们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山东16市集体“南下”学习

事实上,向南方城市学习、对标、找差距,几乎成了山东的“标配”。

往前追溯,去年7月5日至8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率最“高配”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考察学习。在学习交流会上,刘家义强调:“要敢于刀刃向内,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这之后,到南方考察学习,几乎成为山东16个地市的“集体动作”。在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看来,这种党政领导干部集体“走出去”学习的方式,在他对山东多年的观察中,并不多见。

山东行政区划图(图片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南方学习将近一年,各个城市都有哪些动作,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过去一年,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率团先后前往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次数多达6次。

这其中,光是今年3月到5月,王忠林就一连跑了三次北京,平均一月一次。根据公开报道,济南三次“北上”,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与中央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举行高层对接会,深入交流、洽谈合作。

济南的“老对手”青岛也不例外。不同的是,青岛则“咬紧”深圳。3月下旬,王清宪率团赴深圳,展开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其中一项议程便是“双招双引”推介会。

省内其他地市的对标对象,也很有针对性。比如,去年7月,济宁南下第一站,就是近邻徐州。说起来,两地同处淮海经济区,也曾有意与徐州一争“龙头”地位。只是,逐渐拉开的经济差距,让济宁不得不正视现实。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山东各个城市的学习步伐,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不仅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还涉及重庆、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城市。

2018年7月以来山东各市考察学习及合作对接点位(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制图:城市进化论)

光明日报评论:“自揭老底”触到了社会的痛点

对于7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官网上“自揭老底”,光明日报昨天发布评论员文章称:

客观而言,这些问题并非山东一地专有,而是在一些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但作为地方主要领导在大会上自承落后、自揭老底,并不多见。

老百姓为什么愿意转载惠新安的讲话?很简单,这种自揭老底的做法触到了社会的痛点,也给了老百姓以再出发的信心和力量。接下来,不仅要亮眼的发展指标,也要不断改善民生;不仅主要领导要主动招商,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很多时候,自揭老底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地方发展势头如何、质量怎样,都摆在那里,老百姓心知肚明。多一份坦诚,多一份自省,多一份真实,非但不会损害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反而会因此而凝聚起地方的共识,传递给民众与市场主体积极的信号,从而释放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动能。

说实话,这些年来,山东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并一度跻身全国第二,在北方省份中一骑绝尘,固然与其锐意改革、大胆干大胆闯有关,也与其始终挥之不去的危机感、自省意识有很大关系。

要之,山东能够不断反省,不断自揭老底,并以此作为强力发展的动力,本身当然值得肯定,而其所作所为,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镜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