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8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NEJM:新型肺炎治愈者病毒载量很高,可能再次成为传染源?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作者:姜飞熊

...............55.........................................55.........................................55..................
...............55.........................................55.........................................55..................
《NEJM》最新德国病例提示两个需要关注的传播动态,即潜伏期无症状者可感染他人,以及“治愈”患者存在高病毒载量,需要关注其是否可能感染他人。


当地时间1月30日,《NEJM》在官网首页头版刊登了一篇来自德国的新型肺炎上报报告,描述了一群德国患者被一名无症状人员感染的病例,为工作群聚性性质。

尽管只是一篇简短的病例上报,但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两个新的要点:


1 潜伏期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可传播新型肺炎;


2 患者治愈后依然携带高载量病毒,治愈患者是否可能传播病毒需要考量。

...............55.........................................55.........................................55..................
...............55.........................................55.........................................55..................

情况发生在慕尼黑当地时间2020年1月24日,一名33岁男子因喉咙痛、发冷和肌痛就诊,该男子无基础疾病。第二天该患者发热至39.1℃,同时伴随咳嗽。第三天傍晚情况好转,1月27日他回去继续工作。


在症状发生之前,1月20日和1月21日,该男子在慕尼黑当地参与了有一名中国商业伙伴参加的会议。这名商业伙伴为上海居民,1月19日至1月22日在慕尼黑出差,在慕尼黑逗留期间,这名中国人没有表现出任何感染症状。但是在飞回中国的飞机上此人发生了病症,并于1月26日在中国确诊新型肺炎。


1月27日这名中国人通知了德国公司,上述这名33岁男子被找到并被带到有关机构进行检查。这名男子当时已经没有症状而且感觉良好,他表示没有既往史且症状发生前14天内无外国出行经历。卫生疾控机构当天采集了这名男子的两份鼻咽拭子和一份痰液样本进行qRT-PCR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019-nCoV。


直到1月29日,这名已治愈患者的痰液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依然很高,达到108copies/mL。


1月28日,另外三名该公司员工被检测出感染2019-nCoV,其中两人与中国患者并无任何接触,仅仅接触过上述这名33岁男子。三人中剩余1人与中国患者有过接触。


图中Index Patient为那名中国患者,Patient1 为开头提及的33岁男子,途中橙色C标指的是接触了patient1


目前处在慕尼黑的四人无人出现严重症状。


这篇报告在最后提出,这一波病例提示两个需要关注的传播动态,即潜伏期无症状者可感染他人,以及“治愈”患者存在高病毒载量,需要关注其是否可能感染他人。


注:这篇报告中,德国机构以patient 1已经无症状为“治愈”标准(文中称其为“康复病人”,convalescent patient),目前中国对确诊住院患者的治愈标准定义非常严格,需要确认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对中国确诊住院后治愈患者来说不会出现这篇德国报告中的情况。

WHO就武汉肺炎:要想保卫世界安全 首先要保证信息透明



延伸阅读:

北京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离世,生前轨迹让人唏嘘:人生常态是无常!

01

看到一条令人痛心的新闻:

北京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因病情恶化呼吸功能衰竭,于1月27日抢救无效死亡。


让人唏嘘的同时,他生前最后的人生轨迹也被曝光。

他叫杨军,是一位能源老兵,勤奋的职业经理人,供职于上海电气集团。

在1月22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之前,他一个星期内辗四地出差:

1月8日至12日赴武汉出差;13日上午在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参加会议;13日下午前往郑州出差;15日由郑州前往北京出差……

最后在北京被新型冠状病毒拦住了奔波的脚步。

1月20日,他还参加了人大附中高三女儿的家长会。幸好人大附中通报,目前为止并未发现其他家长与学生感染的现象。

杨军确诊后,有位朋友和他联络。他还安慰朋友说,相信自己会慢慢好起来。但没想到,确诊五天后就病逝。

得知噩耗后,身边的朋友几乎都不敢相信。

在他们眼中,今年50岁的杨军,根本就不属于易感染人群。他生活积极健康,工作上进、为人仗义。

这些从他的朋友圈里就能看出端倪:

2019年12月31日晚,杨军在朋友圈里发了张在北京南站乘火车的照片,并配文称“总在不断进取的路上”;他还作了首三言诗《致谢2019》为过去告别。诗云:“听蝉叫,落日笑。尘寂寥,尚古道。西风摇,寒未了。曲愁扰,鸿图耀。”2020新年的第一天,他在北京某运动场发文称:“操场跑道。动起来,不负韶华。”而他生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1月6日,北京的第一场初雪。他赋七绝一首,名为《桃花雪》:“平凡如初夜飘雪,酒色财气道守安。桃花念欲坠青云,终将又爱济千帆。”


杨军的微信签名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该语句源自《黄帝内经》,意思就是人要顺从自然规律生活。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病魔面前一样渺小如斯。

就在杨军病逝的当天中午,上海电气集团的相关人员还和他取得联系,他说自己已在康复中。谁知,晚间就接到了他病逝的消息。

电影《尘土》中有这样一句话:

日复一日,我的故事似乎永远在酝酿中,生活如此,只一如这个城市的苍白。我相信,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他精彩的故事,可怕的是,死的时候要将它连同行将腐烂的躯壳一同埋入尘土。

在病毒面前,我们又再一次读懂了那句话:
人生起落是无常。

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衣食无忧,觉得岁月漫长可以为所欲为。

开始对自然少了敬畏,对生灵少了尊重,感觉无所不能无所不为,却忘了天灾和人祸就像身边的定时炸弹,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

人生最没有意义的命题,是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人生最大的骗局,是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02

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

2020的开篇,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心酸:

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美国乙型流感、东非蝗灾、 土耳其地震、科比去世、阿富汗坠机……

感觉2020年的所有重大新闻,仅用一个月就播完了,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21岁的武汉大学生小金,是上海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

1月22日,她被收治在定点医院里,目前情况稳定。

小金15日从武汉返回上海,17日早上有点发热,看了新闻后,心想自己总不会这么倒霉,在吃了点感冒药后,热度消退了。

可热度下降后,头疼的症状并没有缓解。

家人不放心,21日晚上就把她送到附近的医院就诊,结果一进去就被隔离了。第二天凌晨,疾控中心就确诊她换上了新型肺炎。

小金说,当时她非常害怕,对未知的恐惧让她不禁哭了出来。“我怎么都没想到会轮到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小金说,可能是在武汉做兼职时被感染的:

我的学校离武汉市中心很远,在洪山区,我也没去过华南海鲜市场,之前周围的同学也没有类似症状。现在回想起来, 我一直在学校附近的快餐店兼职打工,考完试后并没有马上回上海,可能是兼职的那段时间被感染上的。

小金被确诊后,第一时间告知了学校的班主任,同学们现在都知道她被隔离了。但庆幸的是,周围同学还没有被感染的病例。

还有前不久官方通报的新型肺炎第二例死亡患者熊某,是华南海鲜市场海鲜店的老板。

他的店铺在东区六街六号,主营基围虾,街坊都叫他“六六”。

虽然熊某的生意在东区,但他住在西区。而华南市场西区是这次肺炎疫情的重灾区。

旁边的住户听到他病逝的消息,都感到惋惜。

在他们眼里,今年69岁的熊某,个子不高,看起来很精干,说话声音洪亮,每天的生活轨迹也非常固定:

凌晨三四点在海鲜市场配货,忙到八九点就闲下来,穿过海鲜市场东区北侧的出口,来到一家食杂店门口下象棋。

据官方通报,1月15日00:45,熊某因抢救无效死亡。

《大般涅盘经》中说:
“世间空苦,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意思就是,人的一生正如一年四季更迭、季季不同,一生悲欢离合、样样尝尽。

世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人生路上更多的是无力和无解,时光匆匆,世事无常。

科比生前曾说:
“我接受死亡,如果与之对抗,内心会一直挣扎,我接受生命的有限。”

虽然科比走了,但他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了无限的精彩,用41年的时间活出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你我皆凡人,命运不可测。

珍惜眼前人眼前事,在这长短不一的人生中,把每一分每一秒活得无比丰盛才是人生的最优解。

最温暖的是时光,最短暂的是时光,最无情最残酷的也是时光。

就像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写的那样:

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

愿你我都能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安稳的活着。做你想去做的事,爱你想去爱的人。


03

人生无常,每一次告别我们都要用尽全力。

当著名主持人李咏病逝的消息从地球另一边传来时,国人一片哗然。

而在所有人的哀悼与怀念中,李咏妻子哈文的一件小事让我动容:

李咏在国外接受治疗期间,哈文几乎每天都会发一条动态,内容只有两个字:早安!

直到李咏去世,哈文才用“永失我爱”看似简单的四个字,为这段时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后,有媒体统计,在李咏抗癌的17个月里,哈文共发了551个“早安”。

这551个“早安”的背后,是每天醒来看到爱人还在身边的感谢与满足;

这551个“早安”的背后,是提醒自己人有生老病死的警醒与自勉;

这551个“早安”的背后,是每天向你问一句好,也每天向你道一次别。

哈文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她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和自己的爱人好好道别。

当他闭上眼睛的那一天,她希望是没有遗憾的。

诗人北岛说:
人生就是个接送。接的时候,欢欢喜喜,送的时候,悲悲戚戚。

在悲欢离合的路上,告别,是我们最不愿面对、最束手无策的一件事。

美国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是个大器晚成的作家。

50才岁时才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65岁时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

而在他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中,故事一开头就是从告别开始的:

私家侦探马洛,是个喜欢我行我素的侠义人士。有天,他在一家酒吧里与一位有杀人嫌疑的颓废男子相遇。两人情投意合相聊甚欢,产生了诚挚而略显忧伤的友情。因为马洛帮助了自己,作为感谢,同时也作为告别,男子给马洛寄来了一封告别信和一张大面额钞票。之后,马洛却收到了男子“自杀”的消息。马洛不相信曾任棒球明星的朋友涉嫌杀妻,因而私下展开调查。为了帮男子找出真凶查出真相,他毅然放弃了成名牟利的机会,单枪匹马的投入到调查中……

钱德勒在写这部小说时,比他大18岁的妻子正躺在床上。

他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写小说。小说里在告别,他与妻子也在告别。

他也许想用这样的方式,把与妻子的告别融进小说里。

他在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曾在网上也有人写过这样一句话:
每一次离别,都是一场小型死亡。

纳博科夫曾说:“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时间、生命和爱。”

人生就是不断的告别,然后又重新开始。

《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句话: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去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行,孤独前是迷茫,孤独后是成长。

《大鱼海棠》里说: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 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没有谁的生活一成不变,没有谁的人生年年如一。

命运如风般不可捉摸,人生起落是无常,我们都皆在其中。

唯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心中有爱,眼底有光。
盘点全球六大致命性传染病,想起来都害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