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徐霈说:桃花源在慈利

2017-12-10 慈利大众世界

   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引发了古往今来千百万人的眷恋和寻觅。

捕鱼为业(多多摄影)

 明朝文学家,政治家徐霈在其《东溪先生文集》的一篇《桃源记》中说道:桃源在慈利。

捕鱼为业(罗显庆摄影)

徐霈(约1511-1600年),字孔霖,号东溪,江山人。王守仁弟子。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任谏议大夫,先后任两湖监察御史、京都给事中御史。嘉靖二十七年,内阁首辅夏言与陕西三边总督曾铣受严嵩陷害,先后被斩。霈激于义愤,冒死上疏抗议,遭廷杖,血染朝衣,继被远谪贵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任澧州右参政。四十一年,严嵩父子遭黜,被起用,历任河南学政、广东左布政使。隆庆初年(约1567)辞官回乡,于县城北郊建东溪书院讲学,阐发王阳明致良知学说,订学习制度,每月朔、望大会诸友质疑辨难,各求有得。一生好学不倦,学界尊称东溪先生。著作有《世德乘》、《道器真妄诸说》、《东溪文集》。

缘溪行(多多摄影)

缘溪行(多多摄影)

《桃源记》就是明嘉靖三十七年(1555年) 徐霈任澧州右参政期间作的。原文如下:

余分守澧州三载,承王命入山林采木,以充殿庭之需。凡经二岁,自澧州至九溪卫几五百里,从慈利县穿九溪界止,一线路左右皆悬崖绝嶂,入其地则又豁开明朗周围数百里建二卫所,以控之军夷。杂处有二十洞散于各山崖中,洞皆辽忽突起,可以铺筵列座更衣膳飡,有活水遶城。予无事时挽舟沂流而止,从官旌旗罗列,有猿猴百数,攀木悬崖相顾,热视须臾。猿抱子归,鸟衔花落,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余时洒酒临溪,隤然忘归,不知身之在夷也。扣城巳二鼓矣,兹地实乐土,有水田竹木布絮之饶,时伐木堕江,可以贸厚利。然夷性无诈谖相与乐业。自国初以来,无上司至此。问之父老曰:此桃源地也。后世误称桃源在县南十里,凿石洞为记,不知桃源固在也,去此仅百里云。


忽逢桃花林 (罗显庆摄影)

徐霈说桃源在慈利,名其实是表述他找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意境。


其实,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正置朝政腐败、狼烟四起、遍地哀鸿之时,此时的陶渊明正徘徊在仕与隐之间,最后对现实社会彻底失望。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陶渊明只是在文中在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恬静和谐的世外桃源,一个隐者的乌托邦。文中描写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不由让人质疑。

忘路之远近 (多多摄影)

忘路之远近 (多多摄影)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后,有关桃花源的考证风行。因为寻找桃花源,引得多地争夺桃花源的属地权。唯独慈利,这方有众多历代文人骚客有文为之佐证的土地,没有渗合其中。

阡陌交通(多多摄影)

清慈利康应瑚有《横岩崛记》,云:“从栈道登其上,背山面河,左右峭壁,约二十里,井五,石室十有七......余于十有三日,同姚朱众友,命童携火烛,始步其梯,潜心定目,裹身促足,几凌云摩空也。登其门,高爽明豁,一小洞天也。石砌有五十丈。昔人丹灶、忤奁之物宛然如故;石磨、石缸、石桌、石凳之类,不可胜纪。大约非人世所能为者。其堂有大石梯,上有四门,皆暗不可入;中门稍有明隙,入数里许,则石燕拂人,不能深进。水流有声,视之,惟有桃叶积两岸耳。再行进数步,烛火俱灭。余因相顾错愕,莫知所之,急趋出,各唏嘘久之。谓众友曰:‘夫非所谓桃源者耶?’夫邑乘,《澧纪》纂于宋初,而曰昔者,不知何代之人,何年之事也?考《志》,在吴为天门郡,在晋属武陵郡...... 去索口不过十余里......命毛颖侯记之

良田美池桑竹(多多摄影)

良田美池桑竹(罗显庆摄影)

《直隶澧州志》载“桃花洞,永定城西北二十里,洞旁多桃花,旧云太康渔人曾至此,陶渊明所记处。”“慈利七姑山有蟠桃洞,或云陈纯遇仙女即于此,人亦指为桃源洞。”


屋舍俨然(罗显庆摄影)

明《澧纪》载:“昔人构屋于此避秦乱,今门窗虽不存,而丹雘之饰犹在,舟行江上可见。”



夹岸数百步(罗显庆摄影)

慈利人不去争,戓许是因为慈利有足以让他们傲视天下的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的意境。


来源:走读慈利


此广告位招商

县城未婚男征农村媳妇 有房 生活条件一般 没负担 没压力 有上进心 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 每个月有收入来源 只要妳选择我一起生活 妳就是我的掌中宝 至少以后不会失望 只有鞋穿上脚 适合不适合自己才知道 不将就 微信或QQ:81879687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再点关注,每天上午(慈利大众世界)准时出现,陪你开始新的美好一天,喜欢的请转发朋友圈吧,让更多人共享快乐时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