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书共读 | 读《儿童的秘密》,探讨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好书共读 |

# Book Recommendations


推荐语

在一定年龄段之前,孩子们是不会撒谎的。一旦孩子知道讲真话与撒谎的区别,就可能掉入习惯性撒谎的陷阱或者过于强调要讲真话。要形成诚实的性格或一味的说谎都并不容易。


好书共读,书香润心。今天向各位老师家长推荐这本《儿童的秘密》,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看待孩子、看待教育。




《狼来了》的故事值得深思


龙岗区教育局  叶德卫



向上滑动阅览


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想到《狼来了》这个流传许久的儿童故事。无论是大人讲给小时的我,还是我讲给自己的小孩时,我一直都止于它的传统教化作用。此时,却不由得生出诸多疑问了。


儿童本身是个秘密存在,总值得也有必要探究。为什么这个放羊娃“总是喜欢说谎”?在一定年龄段之前,孩子们是不会撒谎的。一旦孩子知道讲真话与撒谎的区别,就可能掉入习惯性撒谎的陷阱或者过于强调要讲真话。要形成诚实的性格或一味的说谎都并不容易。这个放羊娃撒谎是天性吗,是后天习得吗?人会有这样的天性吗,又是怎样的环境令他习得撒谎呢?还有,放羊娃第一次骗人后得到了什么强化?他又为什么会一次次骗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迷一般的小孩啊?还是纯属大人为了教化而“设计”出的娃?


我们如果探索一番放羊娃的内心世界,会发现什么秘密呢?他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他有兄弟姐妹吗,父母如何对待他?他愿意去放羊还是更愿意去玩耍?他一个人去哪儿放羊?平时大人在他不听话时恐吓过他外面有鬼怪或豺狼吧?他害怕吗?他孤独吗?当他喊“狼来了”后大人都赶过来时,他真的会“哈哈大笑”并说“哈哈哈,你们太笨了,根本就没有狼,我是骗你们的”吗?他说“狼来了”,真的以为自己是在骗大人,在说谎?还是其实是这个娃内心的一个秘密,出于害怕?出于希望爸妈的出现?秘密和谎言之间的界线是什么呢?大人天然就有权力指责孩子撒谎,教育孩子诚实吗?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样的儿童观?什么样的教育观?

......

我想,大人在讲这个故事时,应该把自己代入到放羊娃以及他的父母或老师角色里。而代入后的你,会如何理解和面对放羊娃这位儿童呢?


毕竟,他其实就是我们真实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学生,一个孩子。



进一步理解学生的立场和视野


龙岗区教育发展中心 张劼


向上滑动阅览


成年人的隐私被侵犯,会很愤怒,但是我们却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随意将孩子的隐私公之于众,这是对他的成长负责,这是对他好。我经常恐吓我的小孩,你再哭,我就把你哭的照片拍下来,把它贴到幼儿园的门口。这个恐吓的本质其实就是将儿童的隐私作为攻击的武器。这就是对儿童隐私的侵犯。


今年谈考试这个话题很应景。教育部今年是这样规定的: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4至5个等级。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初中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为什么教育部会有这么详细的规定?那一定是因为现实情况中,我们这些教育乱象已经到了需要沉疴用猛药的时候。“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我当年读书时的段子,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大的改变,似乎还愈演愈烈了。进一步理解学生的立场和视野,我想这既是我们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更是我们用心用情做好教育的初心使命。



面对学生因材施教


龙岗区教育发展中心  张怡春


向上滑动阅览


对待秘密,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有的人以向人分享秘密为荣,有的人却要极力掩藏自己的秘密;有的人以制造秘密为荣,有的人则以揭露(揭示)秘密为荣;有的人为了私利而泄密,有的人哪怕牺牲生命也要保守秘密;有的秘密永远无人知晓,尽管人们在拼命找寻,有的却是公开的秘密,只是人不说破而已……秘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已知的、未知的,能破解的、不能破解的,积极的、消极的,重大的、微小的等等,伴随着人类始终。


世界就是一个充满秘密的世界,制造、保守秘密与揭示、泄露秘密,始终是矛盾统一体,其背后的心理与人类的好奇心、虚荣心,义利观、安全观等有关。而这些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是需要注意并加以利用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方法,来应对他们的秘密,以利于教育教学。



笼中鸡不可能特立独行


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  吴向东


向上滑动阅览


现在的笼中鸡早已不是几十年前农村中那种室内的小鸡舍中养的鸡了。那时养的鸡主要是为了下蛋,白天把鸡放出去,让它们自由觅食,晚上把鸡赶回来,再撒上几把米奖赏。有这样散养待遇的鸡,现在已很难看到了。


现在的笼中鸡是怎样的呢?因为规模化、标准化和大批量产蛋和产肉的需要,鸡的生存空间限制在高密度养殖的一层层的笼子里,鸡想转身都会困难。为什么要养得这么密集呢?一是节约养殖的厂房空间;二是便于集中管理,控制空气湿度、温度;三是避免因鸡的活动空间大而消耗过多食物,好让食物营养更多地用于长肉和产蛋。


在这里生长的鸡是没有自我的。它们(我们应该用动物它来实事求是地用词)互相之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着,比如一起快速啄食,一起低声咯咯产蛋,它们的动作如此地整齐划一,所谓自我,都在这些统一的管理和行动中了。笼中鸡,是没法出现独特的自我的,在狭小的空间里,不可能让它们特立独行。



让学生体验到安全与舒适


布吉高级中学  李琛


向上滑动阅览


无为亦是有为,无为中亦有大用。作为教师,在教室里我们可否不那么纠结或关注,那些从衣着打扮、语言动作到思维表达稍稍与众不同的孩子?当我们急于要去沟通、去表达,又或者急于去纠正的时候,或许“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再静等一阵花开,很有可能那些因不被关注而获得的惬意和舒适感正弥漫在学生的心头,又或许在教室里依然有机会停留在内心世界的时刻会让学生体验到安全与舒适……


开学之初,我便发现班上有个姑娘,每天从早到晚,在教室里,她的小肩包一直都会背在胸前,从来不肯放下。我选择不去关注和评价她与众不同的行为,我想她的行为或习惯背后一定有她自己不愿与他人分享的小秘密。直到昨晚的晚修,姑娘走上讲台跟我说,她有社恐症,有点困扰,想去心理咨询室找老师问问……姑娘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语气是轻松的,她可以选择去独立解决她自己的困扰,我想,这应该也是成长吧。正如范梅南教授所说:家长、老师引导孩子走向成年的唯一恰当的途径,就是不要刨根问底地了解孩子们内心在想什么,也不要穷追不舍地去了解孩子们到底在做什么。



培养出更有健康力的孩子


龙岗区实验学校  杨勇


向上滑动阅览


儿童在城市里长期生活,会缺失自然环境的丰富刺激,会与大自然产生“隔离感”,从而不能体验大自然在她们心中激起的奇思、妙想和疑问。因此,只要条件允许,学校要有树,鸟才能来栖息,鸟儿栖息,儿童才能听到鸟的声音,看见鸟的飞行与翱翔,才会有遐想;学校要有花,蜜蜂才会来采蜜,观看蜜蜂采蜜,儿童才会问为什么蜜蜂知道花已经开了,它靠什么这样敏锐地知道花开的脚步;学校要有长满植被的泥土,儿童需要在里面寻找蚂蚱与秘密;学校要有自然草坪,带着生命的气息且随四季变化而变化的草坪,能激发儿童内在探究欲望的刺激源,儿童在草坪踢球与玩耍,能够感知草的气味、草的露珠、草对足球的触碰与滚动轨迹等。校园再小,只要有大自然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元素,立即就具有无与伦比的美好,就能激起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就能感受到自然大美与灵气,就能唤起审美的朦胧情趣。


《儿童的秘密》其教育意义重大,再次读后,思考更加凝重。在优美的校园里会成长出更有健康力的孩子,这是一种大概率事件的期许。但我们依然不能说清楚,儿童是如何感知生命、热爱生命的秘密。正如本书第183页所述:“一方面是秘密和隐私,另一方面是监督,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中性的辩证关系,秘密试图掩盖,不让人看见,而监督试图洞察一切以防止潜在的伤害。”这或许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立场,也是秘密的教育意义所在,我们需要继续良好地把握好这种中性的辩证关系。让儿童在我们的校园能成长为更有健康力的孩子。



成长永远不会结束


外国语学校(集团)星河学校  刘洋


向上滑动阅览


儿童是他自身前途和命运真正意义上的代理人。儿童希望他人能够看到他们的独特性,那么,大人有没有问自己:把儿童的独特性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为儿童探索自我提供足够宽松的环境。


新型教育学要和儿童保持体贴和坦率的关系。在给儿童必要的秘密空间和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之间,大人始终要和儿童保持恰如其分的关系,于大人而言,这既是挑战,也能从中收获灵感和活力。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秘密的体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中遇到,这也证明我们的成长永远也不会结束,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


……


作为一位经常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语文老师,热爱语言的终极原因,是因为语言本身拥有秘密。读完《儿童的秘密》,使我懂得:对语言独特而持续的渴求,是语文老师对秘密意义的追寻。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面对青春期的儿童,我为了解儿童精神世界做出的种种努力,要避免被儿童视为负担和压抑。为初中生提供更多体验秘密的机会,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或许会更有意义。



给孩子提供机会分享秘密


龙岗区实验学校  黄映


向上滑动阅览


在关注和秘密之间存在一种矛盾,一方面,孩子们渴望得到大人们的真心关心和注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大人们过多地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换而言之,孩子们想要被看见,但又不希望被“看透”。


恰当的教育关注在于对孩子本身的真正兴趣,既要给孩子必要的秘密和隐私空间,又要十分关注他们的内心生活和体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知道如何给孩子提供机会去分享秘密。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教师和父母本着“对孩子负责态度”,要求孩子事无巨细都要向他详细汇报,甚至不惜在孩子身边安插“间谍”。如果我们对孩子真正有兴趣,就应该珍视他们与我们的不同。正如书本所说,秘密是份礼物,需要孩子愿意拿出来与你分享。如果你用蛮横的手段抢夺过来,那么孩子会感觉隐私受到了侵害,在他眼里你就是一个跋扈地闯进他世界的强盗,与你的关系以及对你的信任就会遭到让你想象不到的破坏。



“秘密”是一种特殊的言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  张武进


向上滑动阅览


从《儿童的秘密》中普通生活的秘密故事、到我孩子、自己童年的秘密基地,再到自己对父辈、祖辈追问、再到对文艺作品中秘密花园(后花园)的思考,我想,秘密亲近于儿童现实生活、真实世界,作为一种普通现象或故事,具有特殊的母体与原型内涵,更具有一种超越性的价值与存在。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情态、领悟、言说作为此在的生存基本方式,“秘密”是一种特殊的言说,更具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说服力与源始感。


与个体而言,秘密是每个孩子必然面对的生活,是生活的体验或显现,它将在时间的绵延中对个体生命产生行塑。与群体而言,秘密将是每个个体确立自我与世界、把自己与其他母体分开,且与世界建立某种联系的前提条件。故秘密的形而上学更多体现为对孩子、对人而言,是一种共时性的普遍显现与历时性持续发生——普适而不普通、存在而难显现。


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历时几年从成年人和年轻人那儿收集了许多关于儿童秘密的回忆——大多数是普通的秘密。”“恰恰在于它们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可能有过或仍然有的,它们与我们每天的秘密经历有关,而且是我们所熟悉的,是普通的,是经常发生的。”



从作品中走进孩子的世界


龙岗区千林山小学  宋冰


向上滑动阅览


 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观察力和话语术之外,是否还有恰当的方式去理解和认识儿童的秘密?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者乔纳森·费恩伯格(美国)在《回望童年——儿童美术新视角》一书中,提到著名的视觉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根海姆,亦是近现代最早进行儿童绘画审美的研究者之一,他认为儿童艺术不仅是内心倾向和思想的表达,而且通过它进入与世界上人与事物的对话。乔纳森·费恩伯格认为儿童的思维与表达方式极具启发意义,因为它似乎总能直指事物的本质。


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游戏,真正的给我们意识领域里的新事物,以及我们作为个体或整体所“看到”的本质东西赋予了形式。我们在童年无意识中,在不可预测的未来的永恒展现当中发现了未知事物的力量。围绕着儿童秘密的话题,这让我从绘画心理学的角度思考,儿童绘画中所隐藏的潜意识或者心理活动,同样也包含了“秘密”的未知力量,作为成人或者教师,当我们真正想要看到或者读懂儿童的作品,更需要观察力、同理心、理解力、判断力,更加专业的视觉识读能力和审美心理判断。


所以,从这个角度再去思考“儿童的秘密”,在与儿童交往和对话的过程中,当我们的话语术或者语言的技术不够的时候,无法用对话的手段走入儿童的内心,可以考虑从儿童绘画或相关作品中去观察、去思考、去理解儿童的想法,走进一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去尝试解码他(她)的心灵密码,去探寻能够帮助或赋予他成长的力量。



引导孩子分享不积极的秘密


龙岗区平湖实验学校  郭俊根


向上滑动阅览


孩子不仅有保护自己秘密的需要,也有期待别人关注自己秘密的渴求。正如幼儿会经常跟父母讲“看着我”或者说“我就不告诉你是我打破的杯子”!他们希望别人去发现他们的秘密以求证实对他们的关注。


不是所有的秘密都不能与人分享,只是他们可能还没有找到分享的对象或者还没有做好与人分享秘密的准备。同时,保守秘密是一件非常困难,甚至非常痛苦的事。如果一个人的秘密积压太多,就很容易造成自我分裂,形成多个不同的自我,造成极大的危害。


前不久很火热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让人不寒而栗,其悲剧的本源就在于他们因为保守秘密而一次次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也因为他们的秘密没有得到极时的发现和分享。可见,不是所有的秘密都需要无监督的保护。我们并不倡导窥探别人的秘密,也不鼓励非法获取别人的秘密,但我们必须要对孩子的秘密保持一份警惕和监督。


我们需要和孩子们构建起亲密的关系,引导他们去和我们分享那些尴尬的、可怕的、恐怖的、阴森的秘密。耐心倾听他们的分享,让他们宣泄出因秘密带来的窒息感和压迫感,让他们从极度糟糕的情绪或情境中摆脱出来。这无关道德,而是一种主动的保护。


来源 |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往期精选




走进龙岗好教师系列|2021年龙岗优秀教师张曼:“张”弛有度,“满”心育人




美丽龙岗 精彩蝶变




走进龙岗好教师系列|2021年深圳市十佳校长卢新华:从“追梦者”到“行动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