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米住,睇定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Author 薏米
双十一, 你又准备剁手啦
先别动
look here
👇👇
双十一即将来了
校会君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
各大微信群充斥着
发出者还不忘补充一句:“我们来互赞吧!”
或是好友时不时biu来一个链接,并问“拼吗!?”
舍友又半夜不睡觉忽然转过头
双眼闪烁着亮光问:
“我是买这个好呢,还是这个好?”
(充满期待的微笑)
这让购物意志力如墙头草的校会君
隐隐感到马云背后的力量
———五只“剁手小恶魔”
又双叒叕一次对可爱的我下手了
~( TロT)σ
点开某宝,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许多商品都是以9或者8结尾,如99、199、298……
虽然只是小小的数字,但心理学家表示,如99与100,价格尾数的微小差别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同时研究认为:5元以下的商品,末位数为9的最受欢迎;百元以上的商品,末位数为98、99的最畅销。
以零头数结尾,消费者会产生这个商品是经过精确计算、价格便宜的心理感觉——“这个商品99,才90多块,还没有上百嘛!”
“锚定效应”指人们在做决定或下判断前,容易受到其他或之前信息的影响,而这个信息会似船的锚一般定住,让你容易以这个信息为基准,在一定范围内对新的信息做出判断。
锚定效应在某宝双十一中的体现之一是:在促销打折时标出商品原价,将原价作为一个锚定,以凸显打折力度之大,让消费者在心里形成对比,从而更容易接受产品的现价;体现之二是:许多商品会在双十一前将商品价格提升,以在消费者脑海里留下一个高价的印象,当双十一来临时,消费者以之前的高价作为锚定,便会感到折扣价之划算,从而使消费者产生“占了便宜”的安慰心理。
损失规避指人们倾向于规避损失的产生:一定数额的损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较两倍数额的获益感受更强。
在交易中常体现为:明明已经购买齐所需物品了,但金额却与“包邮”、“满减”等相差一定数目,于是为了不损失快递费或即将到手的折扣,消费者会选择继续购买其他物品以凑单。
如商品满88元包邮,不满88元则需单独付5元邮费,于是已选购68元的消费者A果断选择多掏20元来凑满“88包邮”——损失5元的痛苦,是获得5元的幸福填补不了的。
今年双十一,某宝最大的特色大概便是设置了“双11合伙人”的游戏——消费者通过签到、战队PK等方式赢取能量,以获得最后清空购物车、兑换红包等奖励。
这个游戏使得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在更多心理因素的刺激下被激发出来。
在各大群充斥的PK链接、好友的为PK点赞请求,使许多人在无意识中被拉入了双十一的“战争”——“大家都在玩这个,我不玩就落后了,和朋友会没有话题聊”;由帮朋友点一点增加PK其游戏的能量到“既然点开淘宝了,大家也都在关注淘宝,那我不如看一看有什么降价吧!”……从众心理在链接的分享中推动着我们一步步向双十一狂欢靠近。
双11合伙人PK游戏的设置与许多网游的“打怪升级”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处——组队进行能量PK,并由不同的能量划分出不同等级的“奖池”,在同团队成员的合作增加能量、与其他队进行PK对决中,参与者一步步向最后的奖励靠近。
其实这些对决、升级游戏都与心理成就动机有关,即希望从游戏中得到战胜别人的成就感。同时双11合伙人PK还有着最后“清空购物车”的终极诱惑的吸引。
而不同阶段“奖池”的设置则会使参与者受到“沉没成本”的约束——“我已到达第二阶的奖池了,再努力一下就到达第三阶了,现在放弃的话,之前集赞的时间、精力不就都浪费了吗!”即因不舍得之前有过的付出、投入,故即便已不满意现状了,也不愿去进行改变。
少量限定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如,各大促销活动中,商家会打出“活动最后X天/小时” 、 “每天前x名的顾客能享受x折优惠”、 “只剩最后几件”、 “每人每天限购X个”、“限量版产品”……但它对消费者的诱惑并不因它的常见而下降。
限量销售使消费者产生 “物以稀为贵”的心理,并由此认为 “买到就是赚到”。
活动的倒计时给消费者制造了一种紧迫感,而在紧缺的氛围与环境中,商家能够有效的激起消费者的购物欲、占有欲,进而做出决定。(如:“亲,再不买就涨价了哟!我们家的东西XXXX”)同时这也体现了人们的一种越是得不到、越是难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的“逆反心理”。
当一个活动、行为出现、进行过多次时,人们便容易陷入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即先前的活动、行为对人们造成一种对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始于2009年的双十一电商狂欢在年复一年的反复被强调、反复庆祝中,开始成为人们观念里成为一个几乎等同于节日的存在。如今,双十一购物似乎与中秋节要买月饼一般理所应当。当11临近,朋友们见面甚至会热烈的讨论自己的双十一购物清单。
你的衣柜里是否有从没穿过、或只穿了一两次的衣服呢?这时我们就应该出动CPW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啦!
“CPW”(Cost Per Wear)即每次着装成本,它是衡量着装衣物的价值量的标准。在国外有些杂志甚至会在衣服搭配图外标注CPW值。它的计算公式是CPW=P/N。
即:当你看到一件商品时,你可以把它的价值(P)除以你会使用这个商品的次数(N),得到的数字就是这个商品每次使用时的花费(CPW)。
举个栗子:一件300元的大衣,你穿10次,每次的穿着成本就是30元;而一件300元的大衣,你穿2次,那每次的穿着成本则是150元。
使用率越高、CPW值越低,则越划算。
这样的算法不仅限于衣服,还可以推广到任何一件商品,以判断物品是否真实需要。
列出一份明确的必需品购物清单,并标注它们的价格、用途,以判断是否真实所需,并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
并在买之前多次询问自己:“这件东西买回来后放哪?”“这件东西有什么作用是我需要的?”“以后真的会用么?”“商家到底的促销是真的吗?” “这件东西我是否已有相似的了?”
商家不可怕,有文化的商家才可怕。
双十一要来了,快抱紧自己的小手手
和小恶魔打起来!
好文推荐|点击可跳转原文
参考|量子学派
《诱惑心理学》新世界出版社
《心理学一本通》北京联合出版团
《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文案|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周永杰 文心怡
图片|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周永杰 文心怡
制图|陈欣彤
编辑|林妍慧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学业发展部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会新媒体运营中心